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豪族末日:安史之乱扫荡地方大族,黄巢起义屠戮两京阀阅

豪族末日:安史之乱扫荡地方大族,黄巢起义屠戮两京阀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1685 更新时间:2024/1/25 6:32:31

春秋战国,虽然礼崩乐坏,但中国历史仍旧是贵族时代。刘邦入关中、项羽焚咸阳,终结了赢秦贵族。再经楚汉战争,中国历史进入到了一个短暂的平民时代。

西汉就是一个平民朝廷。皇帝是平民、丞相是平民、朝堂九卿以及郡守高官也是平民。如果不想用平民这个概念,非要把政治精英与平民区别出来,也可以用功勋集团这个标签。

东汉以及三国魏晋南北朝,则是一段豪族发展史。地方豪族不仅称雄地方,而且支配朝堂。中国历史进入到了豪族的时代。即便是源自西魏关陇军事贵族的隋唐帝国,也摆脱不了豪族的底色。

豪族成了中国历史的路径依赖。但是,这个路径依赖因为两件事被彻底打破了。一个是安史之乱,渔阳鼙鼓动地来,以雷霆之势扫荡了地方大族;一个是黄巢起义,怨恨流毒变风云,以腥风血雨屠戮了两京阀阅。

但是,形势条件的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都是外部矛盾。决定豪族末日到来的,一定要有豪族的内部矛盾。这个内部矛盾就是豪族在唐朝的新变化。可以概括为:豪族们放弃地方基础而将自己的命运与王朝彻底捆绑,于是当大唐王朝末日来临,豪族也就末日来临。

01.豪族的抉择:到底还是权力最重要

魏晋以来的名门望族,首先是地方性的,其次才是国家性的。顶级门阀可以晋级朝堂,成为当轴士族。但当轴士族,他们也不会放弃自己的地方郡望。

所以,即便是到了唐朝,豪族们也是首先以郡望冠名的。如山东豪族,主要有博陵崔氏、赵郡李氏、范阳卢氏和荥阳张氏等。除了山东豪族,还有关中的关陇贵族、代北(今山西北部)的豪族以及江南豪族。

所以,豪族都是地域性的,他们植根于地方。但是,大唐统一后,这种地域性的豪族势必要与王朝政权实现融合。一个原因是豪族向王朝靠拢才能发展,从地方豪族晋级为国家豪族;一个原因是集权的王朝会自然消解区域性的地方豪族,只有顶级阀阅才能分享王朝权力。

于是,豪族就要面临了两难选择:一个是继续根植江湖但却无法晋级;一个是拼命挤入庙堂但会失去基础。

唐太宗的“氏族志”,正式开了这个新的路径。唐太宗把皇族和外戚排在了博陵崔氏之前,并确立了以官员品秩确定排序等级的原则。

唐高宗的新“氏族志”,再次严格了官职决定士族地位的排序原则。简单说,就是谁家官阶高、谁家就要往前排,至于历史自然形成家族等级必须让位于权力官阶。

于是,豪族的新路径就逐渐被确定了下来,即权力决定豪族与否,地方郡望、历史渊源以及财富多少都不再重要。

在这个过程中,豪族逐渐开始分化。一伙人放弃了对政治权力的追求,留在了地方,但这伙人很快就被权力所遗忘;一伙人执着于对政治权力的追求,挤入了两京之地,但这伙人很快就再也回不到地方。

权力和官阶成为最重要的原则。这时候,豪族之间就开启了冷酷的计算。那些连续几代人都没有高官的豪族,就不在被认定为豪族,甚至会从族谱中删除。

02.顶级的阀阅:必须进入到两京地区

地方的豪族要晋级为顶级的阀阅,就必须挤入庙堂、培养出朝堂高官。但是,权力是最重要的原则,而权力又是剧烈变化的。所以,为了确保顶级阀阅的地位,就必须能够一直培养出朝廷高官、活跃于庙堂。

所以,那些积极进取的豪族们,就一定要向两京地区迁徙,即长安和洛阳一带。豪族要晋级为顶级阀阅,为什么一定要迁徙到两京地区?想当然的原因,自然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但底层的原因则是科举制。

一般认为隋唐的政治力量,源自关陇贵族。但从更宏大的层面来讲,隋唐解决了胡汉混一的问题,所以隋唐才能成就统一。而解决胡汉混以问题的这群人,恰恰不是九品中正制下的那些堕落的士族。所以,隋唐就一定要去豪族化,隋唐皇帝跟豪族大家的关系一直就不怎么好。而为了在豪族之外培养出皇帝自己的政治力量,两大帝国就要在顶层设计上做文章。这个文章自然就是科举制。但科举制并没有改变豪族的底色。

唐朝的科举根本就没有公平性可言。考得上、考不上,全凭考生的家族背景。因为在考试之前,是允许考生与主考官之间进行干谒交流的。这种情况之下,文学才华一定让位于家族背景。所以,黄巢这种人屡试不第,也就不奇怪了。

即便是真才实学,也是豪族最厉害。顶级的三所学校,国子学、太学以及四门学以及顶级的名师,全在长安。而且,这些学校一般只服务于官员贵族子弟。这就是一种机会的不均等,地方考生还有什么机会能挤进大唐官场?

所以,豪族要挤入庙堂,就必须迁徙到两京地区。一个是可以通过联姻等手段与权力建立紧密联系;一个是可以方便家族新人与朝廷官员建立亲近的=关系;一个是也能接受到最好的教育。所以,科举制只是规范了豪族进入官场的通道,但改变不了豪族时代的本质。但,豪族仍要服从这个通道安排,所以他们一定要成为两京的顶级阀阅。

03.安史之乱:不同于五胡乱华,所以能扫荡豪族

安史之乱与五胡乱华的最大区别,就是它的突然性。渔阳鼙鼓动地来,然后说来就来了。公元755年农历11月起兵,而农历12月下旬,安禄山的十几万大军就横扫河北、攻占洛阳。

五胡乱华呢?先是八王之乱折腾了一个前奏,再是刘渊山西起兵,后是刘汉与前赵、后赵,再后又是鲜卑人又是氐羌人。

于是,五胡乱华引发的北人南迁,豪族们可以举家举族的向南迁徙。而安史之乱呢?根本就不可能给豪族们举家举族南迁的机会。五胡乱华是衣冠南渡,安史之乱就是衣冠变流民而后流民再南迁。因此,北方的地方豪族基本上就被彻底扫荡了。

而且,唐朝的地方豪族与两晋的地方豪族,也不是一个级别。两晋豪族,主要是地方豪族,地方豪族先是根植于地方然后才跻身中央。唐朝豪族,已经分化成了两伙人。一伙人是处庙堂之高的两京顶级阀阅,这伙人才是真正的豪族,但他们没有地方力量的支持。一伙人是处江湖之远的地方豪族大家,这伙人虽然拥有地方名望,但他们没有权力的加持。

所以,地方豪族大家,可能有财富、有名望,但没有组织能力。两晋地方豪族可以组织坞堡武装,但唐朝地方豪族就只能跟着平民一起往南跑。

唐朝的地方豪族被扫荡了,那么两京地区的顶级阀阅呢?他们只是受到了冲击,但没有被扫荡。一个原因是地方豪族没时间跑路,但两京阀阅却有时间跑路。因为安禄山被阻潼关数月。另一个原因是安禄山也要争取两京阀阅的支持,叛军肯定要抢劫两京财富,但安禄山也要抢劫两京官员,让这些人为己所用。所以,两京豪族,甚至唐朝的庙堂官员,不仅没有被扫荡,反而成了抢手货,大唐政权和大燕政权都要争取。杜甫就是在两京陷落后,跑到凤翔然后被唐肃宗授予左拾遗的。

04.黄巢起义:两京阀阅在这个时候遭遇了真正灭顶之灾

唐朝科举取士的官僚,总共也就在10%左右。这个比例根本动摇不了豪族的地位。而且,科举官员必须由从九品这个最低的职位往上爬。而皇族、豪族,往往都是在从四品或五品的位置上起步。即便是五品或五品以上的官僚子弟,也可以直接被授予七品到九品的官职。所以,“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在唐朝只是小说世界,现实世界要冷酷得多。

科举制动摇不了豪族,那么安史之乱呢?安史之乱只能说瓦解了豪族的社会基础。但是,在安史之乱前,豪族的社会基础已经自行瓦解了。处庙堂之高的豪族才是真豪族,处江湖之远的豪族都不再认为是豪族。真正的豪族是两京地区的顶级阀阅。安史之乱后,虽然唐朝开始遭遇藩镇问题。但藩镇问题仍旧没有改变唐朝的豪族底色。

唐宪宗以后,大唐再次实现了集权。而集权后的权力被两伙人掌控着,一伙人是藩镇节度使;一伙人是朝堂高官。当然还有一伙宦官太监,这里暂且不论。而这两伙人具有很强的重合度,而重合的焦点就是两京地区的顶级阀阅。就是说在朝堂当宰相的和在地方当节度使的,还是豪族。

据《中古中国门阀大族的消亡》一书统计:在九世纪,唐朝有四分之三的宰相都有过藩镇节度使的经历。这些人都出身两京豪族。而藩镇幕府成员,也有很多来自京城豪族的子弟。所以,大唐帝国虽然翻天覆地风云变幻,但风云变幻后还是豪族的天下。

但是,黄巢起义后,豪族的末日也就真正降临了。

公元880年,黄巢初入长安的时候,也想建立政权,也要输出秩序,自然就需要重视豪族的支持。但是,黄巢起义军是一伙盗匪集团。即便是黄巢也管不住手下的悍匪,“杀人满街,巢不能禁”,于是长安大屠杀还是不可避免的发生了。

公元881年,大唐官军发动攻势,一举收复长安。但随后,黄巢起义军卷土重来,再次占领长安。因为长安百姓协助官军,所以黄巢的盗匪武装再一次实施了长安大屠杀,即所谓的“洗城”。

公元882年,有人在尚书省题了一首讽刺黄巢起义军的诗。一首诗又招致了长安城的大劫难。尚书省的官员被挖去眼睛后暴尸街头,守卫尚书省的士兵全被处死。但黄巢还有更残酷的手段:长安城中会写诗的全部杀掉;长安城中能识字的全做苦役。

黄巢起义实施的物理消灭,彻底把两京阀阅屠戮殆尽。到了这个时候,大唐的豪族时代也就只能曲终收场了。

05.豪族为什么不能恢复往日荣光

豪族之所以能够主导庙堂、主导时代,是因为豪族的力量大、豪族的精英多,而更是因为豪族们通过姻亲、交友形成了豪族网络。

然而,黄巢起义军太暴力,直接而残酷地物理消灭,不仅屠戮了豪族,也摧毁了豪族网络。即便还有残余的豪族精英,他们只能成就个人风流,却结不成豪族网络。

但是,豪族为什么不能重新结网?

无论乱世还是治世,权力和财富总会不均衡的分配,总会是少数人垄断绝大部分的权力、占据绝大多数的财富。而布衣多竞争、权贵多合谋,权贵合谋、豪族结网,就是一个博弈的自然趋势。豪族重新崛起、豪族再次结网,不是没有可能。

关键是权力的博弈。

豪族与国家有利益接合部。这个利益接合部要求豪族首先要争取自己的利益,所以才有九品中正制,豪族要把自己的利益制度化。

但是,皇帝与国家也有利益接合部。这个利益接合部要求皇帝首先要用最听话的政治力量,所以才有科举取士,皇帝要在豪族之外寻找新的制度力量。

唐朝的皇帝找不到,因为读书的成本太高,所以诗书传家的豪族才能培养出政治精英。但是,唐以后的印刷术得到了普及,特别是到了宋朝,书籍的成本足够低、读书的成本也就足够低。于是,“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在唐以后就从小说世界走向了现实世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其能改变不止是经济,还有社会结构和政治路径。

豪族被消灭的内部原因,是豪族与王朝彻底捆绑在一起。所以,安史之变和黄巢起义这两个外部条件,不仅打击了大唐,也摧毁了豪族。

而新的技术条件的发展,使得豪族难以再次通过垄断财富和垄断知识的手段,重复昨天的故事。所以,在唐以后,中国历史就不可避免地进入到了士大夫时代,而豪族时代就只能一去不复返了。

更多文章

  • 隋文帝趁独孤皇后生病,召幸了一位美人,第二天就发生了惨剧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541年,波若寺突然红光照室,而后一团紫气浮于整个房间。凡是进来的人,就连身上的衣服都会呈现紫色,整个寺庙为之震惊。原来,这间房内新出生一个婴儿,他就是隋文帝杨坚。杨坚出生后,哭闹不止,直到一位女尼出现,他才停止哭泣。后来,杨坚就交由这位女尼抚养了。这位女尼法名智仙,她在接走杨坚时曾与杨家约定,

  • 六千八百兵力,一座孤城,血战十八万敌军,唐朝战史中的一曲悲歌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唐朝最惨烈的守城战,唐朝军队作战图,唐朝真实的战争

    但有一个问题,这些将领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攻城略地非常厉害,主要是负责攻。那么纵观大唐一朝,有没有特别厉害的守将?有的,比如说著名的睢阳之战中的张巡。张巡在元末年中进士,以太子舍人出任清河县令。亲们都知道,开元末年杨国忠当权,在当时的时代,极其讲究靠山头。张巡非常有才华,从而有人劝他投靠杨国忠,

  • 李世民广招天下豪杰,却漏掉了此人,他2次都差点颠覆唐朝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而这一切几乎都归功于唐太宗李世民,虽说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个皇帝,但并非开国之君。但是在隋朝末年的时候,李世民为唐朝建立的功勋,早已超出了他的父亲李渊。战场上的功绩硕果累累,说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的开国之君也不为过,他之所以能做到这样,就是因为在打天下时广泛招收天下豪杰,尽收人才为己所用。可惜的是,在这

  • 皇帝皇后沦为奴仆,后宫王妃犒劳士兵,一统三国的西晋有多耻辱?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荒唐的西晋公元249年,三国末期,曹魏权臣司马懿发动了“高平陵之变”,也学着先主曹操,夺取了朝政大权,成为了曹魏朝廷的实际掌控者;十几年后,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直接夺取了曹魏的江山,并篡位称帝,建立了这个生于不义的“西晋王朝”;初登皇位的司马炎,凭借曹魏积攒的家底,击败了东吴势力,结束了长达八十年的

  • “六味帝黄丸”登基后,武则天是怎样度过她人生的最后一年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武则天十大秘方,武则天真实长寿秘诀,武则天晚年的传奇故事

    神龙元年农历正月22日,张柬之诛杀武则天男宠张易之、张昌宗,顺便包围了武则天的宫殿,逼迫武则天还位于太子李显,因为此事发生于神龙元年,所以后人也称“神龙政变”。“神龙政变”之前,朝廷上有三种力量暗流汹涌,分别是:李家势力,庐陵王李显被重新确立成为太子,相王李旦也解除了软禁;第二种势力是武则天宠信的二

  • 从贞观之治看,唐朝盛世形成的原因及表现方面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评价唐朝贞观之治,唐朝盛世的三个阶段,唐朝为什么会出现贞观之治局面

    “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易·系辞下》在“安人宁国”治国方略下,以李世民为首的唐初统治集团进行一系列的调整:经济方面,施行均田制、租庸调制,注重减轻百姓的负担;政治方面,驱除酷吏,虚心纳谏,选贤用能;文化方面,广兴学校、中外交流;律法方面,从宽从简、执法公正、慎刑恤狱。以隋亡为戒的勤勉为政、廉洁

  • 导演们对司马家为啥不拍晋朝,只拍到三国就结束了?原来晋朝可怕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司马家能统一三国吗,晋朝司马家族最终结局,三国司马家族的现状

    大家好我是搜史君,喜欢历史,不关注我,还在等什么?一、大奸似忠的司马懿晋朝被拍出来的历史剧少之又少,为啥司马懿这一家子能入了“编剧大大们”的法眼?我感觉应该和“三国”那一堆人有很大的关系,大家都看魏蜀吴三国之间相互争斗,每个人都心机深沉、尔虞我诈一不小心就会被人摆一道,司马懿在曹操在世时还知道藏着自

  • 东晋内乱:没英主的皇室、没英雄的士族,悄悄崛起的北府兵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东晋北府兵的实力,东晋八大士族名单,真实的东晋现状

    文/减水书生图/来源网络你好,我是减水书生,与您一同品位历史、感悟思辨。当轴士族落幕,司马皇权伸张。果然如此的话,东晋政治有可能回归至秦汉以来的皇帝政治。要对付草原民族,唯有秦始皇开创的中央集权模式最有效。除此之外,几无他路可走。东晋,是自己一个对付一群异族政权,要自强复兴唯有恢复皇帝政治、回归中央

  • 五胡十六国为什么如此复杂?其实只是一个简单的三幕剧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五胡十六国持续了多少年,五胡十六国 简介,五胡十六国详细情况

    以时间为线索,兼胡种、国别,做一个梳理,就是:匈奴称雄、胡人混战、拓跋收尾。开局是匈奴称雄,高潮是胡人混战,而结尾则是北魏统一。但北魏这个统一,也没持续多久。因为胡汉矛盾的时代问题始终没能彻底解决。但,历史已经进入到了新篇章,即南北朝。而南北朝,也不是简单的南北两朝对立,而是另外一个三国演义。北朝始

  • 此地是隋唐时期的心腹大患,为了将其灭国,历经百年征战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隋唐历史地图,隋唐战争简介,隋唐时期诸侯分布图

    高句丽之所以不断受到中原王朝的征讨,倒不是说高句丽和隋唐有什么仇恨,而是因为中原王朝统一观念的影响。一直以来,辽东半岛都被中原王朝视为自己固有的领土,而高句丽占据了辽东,就等于说使得中原王朝无法取得完全的统一。因为这个因素,隋唐两代才要不计后果的征伐辽东。从秦朝开始,辽东地区就属于中华文化圈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