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才女叫苏雪林。苏雪林,1897年出生在浙江省瑞安县一户官宦之家,她家本有条件可供她读书,可因受“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的封建思想影响,苏雪林在18岁之前没正儿八经上过学,只是零零散散上过私塾和基督学堂。
苏雪林一直渴望学习,为此她哭闹过,最后用自杀的方式逼着父母让她去上学,她先是考入了安庆女子师范学院,毕业后又考上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成为了胡适、李大钊的学生。在这些名门教授的影响下,她的的思想境界和学识有了很大的提高。
苏雪林又瞒着家人去法国留学,攻读西方文学和绘画艺术。苏雪林赴法三年,由于水土不服,经常生病。加之不断收到家中来信,父亲病故,母亲生病,她只好辍学提前回国。
在那个封建年代,20多岁的女孩还未婚嫁,是家人不能忍受的。为此,在母亲的安排下,她与同样是大学生,留过洋的张宝龄结婚。在外人看来,张宝龄和苏雪林门当户对,但苏雪林不这样认为,她认为,人和人之间的感情不是建立在学识、身份的基础上的,而是要能够达到心灵上的契合,但他们之间没有。
张宝龄出生在一个暴力式家庭,父母对子女非打即骂,兄弟几个的童年生活非常不幸。出生在这样的环境,张宝龄对婚姻和爱情兴趣全无。为此苏雪林曾三次拒婚,心生愧疚后还向张宝龄道歉,但张宝龄无所谓,他说他有同感也怕结婚。
婚后他们有过一段短暂的幸福生活,但很快又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24年他们在各自的工作中拼命奋斗,同居不同寝,没有任何情感交集。
苏雪林是鲁迅的学生,他们不睦众所周知,生前苏雪林还不便发作,在鲁迅去世后他用半生来骂他,骂得理直气壮,竟引为终生事业。众人分析其原因有三,一是骂鲁名人鲁迅是为了提升自己的知名度;二是她曾暗恋过鲁迅,没有得到回应,心生记恨;三是她曾与鲁迅见过面,但鲁迅与别人打招呼唯独不理她,所以她想报仇。这三个原因只是人们的猜测,具体原因只有苏雪林内心最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