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毓秀,1891年3月出生在广州府宝安县的一户富裕的官员家庭。她的祖父郑姚凭借木匠手艺渐渐发迹,并前往香港投资房地产,成为一代大亨。她的父亲郑文治在户部当官,娶了当时清朝将军刘昌华的女儿为妻,郑毓秀是他们两儿两女中最小的一个,被称为“郑二小姐”。
郑毓秀自幼聪明,骨子里叛逆,从小对一些封建礼教非常反感,不愿接受传统的“三从四德”约束,更不愿意裹小脚。在她13岁的时候,她的奶奶瞒着她将她许配给了当时两广总督增祺的儿子为妻。
在别人眼里,这门婚姻是门当户对,可郑毓秀打听到到她未来的这个“丈夫”就是个纨绔子弟,郑毓秀不愿意屈服委身,一怒之下写了一封信给“未婚夫”,要求解除婚约。如此行为在当时看来简直是大逆不道,引起了极大轰动,郑毓秀不得不前往天津的一所教会学校读书暂避风头。
随后,郑毓秀与她的姐姐东渡日本,在日本期间,郑毓秀还结识了吴稚晖和汪精卫。当年汪精卫刺杀摄政王载沣,郑毓秀负责联络接头,后来刺杀行动失败,郑毓秀的行踪也随即暴露,满清对其发出通缉令。郑毓秀被迫前往法国留学,在法国,她获得了巴黎大学的法学博士学位,成了民国第一位女博士。
回国后她与丈夫魏道明在上海成立了律师事务所,她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律师。当她得知孟小冬和梅兰芳有关婚姻问题,亲自帮孟小冬打官司。最终让梅兰芳赔付孟小冬4万银元补偿费,但她没收孟小冬一分钱律师费。
1926年11月召开的第一届立法院院会,郑毓秀与宋美龄同时当选立法委员,这也是仅有的两名女立法委员。
1947年,郑毓秀的丈夫魏道明被任命为台湾省政府首任主席,两人一起前往台北,而此时国民党已经是风雨飘摇,魏道明听从了郑毓秀劝说,他决定离职,移居美国颐养天年,从此两人消失在政治舞台。
后来郑毓秀夫妻俩曾前往巴西经商,但因为经营不善和缺乏必要的管理,最终生意失败,不得不返回美国。在随后的几年,郑毓秀回大陆无门,去台湾无路,只能在美国每天与移民故旧回忆过去的时光,最终客死他乡,享年6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