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桧随口作了两句诗,流传了百年之久,如今成为班主任的口头禅

秦桧随口作了两句诗,流传了百年之久,如今成为班主任的口头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183 更新时间:2024/1/17 12:17:26

说要世界上被承受骂名最多的丞相,那么秦桧一定能有一个姓名,陷害岳飞,主张投降这两宗罪,足以让他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不知道秦桧如果知道他遭到了如此之多的骂名,会不会后悔曾经做过的事情呢?

今天便是跟大家聊点不一样的,倒也不是给秦桧洗白,有一说一的是,秦桧在历史上还是有那么一点小才华的,他曾经随口作了两句诗,结果如今成为了班主任的口头禅,不得不说,秦桧在看人看事这方面,足以说明他有着一定的通透,那么这两句诗究竟是什么呢?

“若得水田三百亩,这番不做猢狲。”丝毫不像是张口就来的打油诗,而且还遵循了古诗中最为必要的平仄。

那么这首诗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大意上就是如果有着几百亩的田地,我就不会懒得守着你们了,而为什么说班主任非常喜欢用呢?从表面意思来看,这是老师在自嘲自己混得不好,还得守着一群不知上进的学生,因此很多时候它都成为了老师对学生们不满的怨言。

正所谓恨铁不成钢,哪个老师不希望自己的学生变好呢?

值得一说的是,秦桧没在朝廷做官的时候,他曾经是一位老师,而这首诗就是他在教书的时候脱口而出的。

秦桧因为有着教书的经历,他的书法特别好,还被后世的书法专家高度评价过,没准秦桧要是没有进入朝廷做官,这个世界上也许真的会多一位有才华的书法家。

那么说来,秦桧是不是进入朝廷后才变得昏庸的呢?这依旧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当然从各种史料之中来看,不同的性格来到朝廷那种复杂的地方,自然会催生不一样的反应。

有说,秦桧在抗金这一块,一开始他也是一个态度坚决的强硬派,他表示在抗金这一块一定不能松懈,只不过当时的宋钦宗,并没有采纳秦桧的建议,这件事让秦桧是非常心寒的。

结果,秦桧的意见还因为跟众大臣们格格不入,官职还被下降了,在朝廷之中,这种打击还是相当大的,对于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秦桧当时心里想着,恐怕再也不要有第二次了。

当时的秦桧还想着辞官还乡,但是没走成。

不难想象,一心一意为了朝廷,反而落得这个下场,如果以后多奉承一下皇上,难道自己的朝廷之中不是会好混很多吗?很有可能当时秦桧就是这个想法。

直到宋高宗赵构上位之后,秦桧才又回到了朝廷之中,只不过此时的秦桧早已经不是曾经的秦桧了,秦桧变得越来越会说场面话,很多时候他说出来的话,更多都是众人想听到的,并不是他内心所想的。

其实道理也很简单,秦桧已经知道,想要在朝廷之中混得开,就是一场厚黑学修炼的过程,而在抗金的过程中,秦桧的立场也不再那么强硬,开始不断主张投降,只不过这个时候岳飞等人便是成为了他的拦路虎,没过多久岳飞便是被害了,真是可惜了一代忠良。

并不是说秦桧这样就算得上是一个好人,只不过有些东西我们还是需要客观去看待,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身处朝廷那种环境之中,还能保持如一的忠烈,其实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岳飞就是一个绝佳的例子。

人生在世,有时候真的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更多文章

  • 朱元璋曾断言朱棣不合适做皇帝,朱棣说:我做出点成绩给你看看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上朱元璋对朱棣的态度,朱元璋提点过朱棣吗,朱棣有多畏惧朱元璋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1398年,朱元璋去世后,因为太子朱标早死,所以朱元璋传位给皇太孙朱允炆,年号建文,即明惠帝。朱元璋生前觉得自己的儿子朱棣,虽聪慧却性情残暴,他总结过前朝之所以灭亡的原因,比如:秦朝两个皇帝都

  • 朱棣第二次靖难之役,为何要烧掉战袍,其实他是在效仿一位古人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朱棣靖难之战打了几年,朱棣靖难输得最惨的一仗,靖难之役朱棣经历的困难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在揭秘之前,小编先给您说一下“靖难之役”的前因。公元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驾崩后皇孙朱允炆继位,即建文帝,如此一来燕王朱棣就有意见了,毕竟他作为朱元璋的四子,怎么能服气自己的小侄子继位呢?于

  • 宋朝最惨皇帝:王朝崩溃,族人被杀,女眷还被仇敌霸占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宋朝被俘虏的两位皇帝,宋朝最残忍的皇帝,宋朝最狠毒的皇帝排名

    在靖康之难之前,宋朝内部早已经是腐败无能了,宋徽宗宠信奸臣,其结果就是朝中奸臣当道,清官遭到排斥,军队腐败无能,战斗力非常低,再加上各地民变不断,可以看出,北宋似乎已经走到了尽头。当时金朝刚刚崛起,辽国已经没落了,为了能够彻底灭掉辽国,金国决定与北宋联合,共同对付辽国。其实北宋不可能不知道,一旦辽国

  • 除了朱元璋和朱棣,朱祁镇也是很有作为的皇帝,为何很少被提及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朱元璋和朱祁镇的关系,朱元璋朱棣朱允炆朱祁镇关系,朱棣与朱祁镇谁厉害

    提到明朝,难免会想到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史书上曾记载,朱元璋本来是一个非常平常的百姓,他曾在寺庙中当过和尚,在机缘巧合之下,他遇到了一个僧人,这才有了投军的道路。朱元璋巧遇贤臣刘伯温,刘伯温非常有学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让朱元璋对他十分敬佩,他也对朱元璋一直忠心耿耿。他为朱元璋做

  • 宋朝唯一有能力收复燕云十六州的虎将,可惜死得很窝囊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北宋收复燕云十六州了吗,宋朝收复燕云十六州是侵略吗,宋朝为什么没能收复燕云十六州

    五代十国的军阀混战中,后晋石敬瑭为了拉拢契丹人为己所用,把燕云十六州割让了契丹。契丹人数百年来,势力一直被局限在长城之外,如今一下子在长城以内得到了数千平方公里的肥沃土地和十几座城池,势力范围从此深入中原。更为可怕的是,契丹人原先长期依赖落后的游牧业为生,难以积累起国家发展所必须的巨额财力,如今却开

  • 开封府一块重要的碑上,为何找不到包拯的名字,原因令人肃然起敬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开封府包拯为什么瞪着眼睛,包拯为什么离开开封府,包拯与开封府关系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对于包拯的生平,或许读者都是从影视剧中了解到的,据《宋史》记载,包拯是庐州(安徽合肥)人,于宋真宗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出生。包拯父亲叫包令仪,为进士出身,是朝廷品虞部员外郎,因此包拯从小就

  •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留下一个29岁小伙带兵,日后成为宋朝第一良将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宋太祖解除兵权历史典故,宋太祖释兵权事件始末,宋太祖释兵权的下场

    在处理君臣关系方面,宋太祖赵匡胤历来被誉为古代帝王中的典范。赵匡胤胸怀磊落,心胸坦荡,他同样也感到了功臣大将手握重兵,确实会给他的皇权构成一定的潜在威胁,但他采取的解决办法与众不同,没有向其他皇帝那样“恨你在心口难开”,背后挖陷阱捅刀子,而是直截了当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功臣大将们。公元960年,赵匡

  • 徐达:兄弟15年,君臣18载,朱元璋的头号干将,依靠大智慧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徐达最后一次见朱元璋,徐达在朱元璋的地位,朱元璋对徐达的感人故事

    但作为开国大将的徐达却并未死于朱元璋,而是重病去世。徐达随朱元璋南征北战数十年,在无数场战役中大获全胜,对明朝的贡献不言而喻。功高却不震主,是什么让徐达得以善终?一、应召追随,牛刀小试与常遇春一样,徐达也是出身农民家庭,通过耕作做得维持生计。徐达的性格十分刚强且有毅力,不甘心居于他人之下。从很小的时

  • 明朝时这位陶工制作“神”杯,被多位名人抢购,原因是手艺超古人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明朝万历年制四方杯,不小心打碎了观音旁的神杯,明代三大成化杯

    桃形杯之所以珍贵,首先在于其样式奇特。它通高84厘米,口径10.5厘米。桃形杯的主体造型是一个连着枝叶,被切开的半个大桃。丰硕肥大的半个桃子就是杯口,与之相连的桃柄和枝干,又自然地盘屈成中空的杯柄。作者还巧妙地将枝干做得高于杯口,这样握起来更加符合人体工程学。有意思的是,桃形杯的杯足,竟然是用桃枝的

  • 明朝朱棣能够造反成功,到底是谁的错?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明朝朱棣谋反成功的主要原因,明朝朱棣怎么成功的,明朝朱棣是如何夺取皇位的

    原本朱棣在朱元璋的命令下守卫大明的边地,因无法忍受朱允炆的削藩起兵,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取而代之。那么朱棣为什么能反叛成功?到底是谁的错?一、生当战火,成于燕王当时,朱元璋的势力集中在应天府,时刻面临着陈友谅和张士诚的威胁。朱棣在1360年四月十七日出生,五月陈友谅的军队还在进攻太平。如果当时太平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