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棣第二次靖难之役,为何要烧掉战袍,其实他是在效仿一位古人

朱棣第二次靖难之役,为何要烧掉战袍,其实他是在效仿一位古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3260 更新时间:2024/1/7 6:41:23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在揭秘之前,小编先给您说一下“靖难之役”的前因。公元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驾崩后皇孙朱允炆继位,即建文帝,如此一来燕王朱棣就有意见了,毕竟他作为朱元璋的四子,怎么能服气自己的小侄子继位呢?于是,朱棣打着“清君侧,靖国难”的口号举兵南下,表面上看是为了讨伐朝廷奸臣,实际上是为了夺取政权。

建文帝面对来势汹汹的朱棣大军也毫不示弱,他任用耿炳文李景隆盛庸等大将率军北伐,对朱棣大军迎头痛击。当时,朱棣的燕军约30万人,而建文帝的南方大军超过100万,因此二者实力上明显拉开来了差距。公元1400年12月,燕军与南方军在东昌(今山东聊城)交战,朱棣在盛庸的引诱下误入埋伏,结果朱棣大军的主将张玉阵亡,最后朱棣只好率燕军北退。次年,朱棣大军又卷土南下,在夹河(今河北武邑)遭遇盛庸的伏击,虽然此次朱棣大军险胜,但损失惨重。总而言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还没占到便宜。

虽然朱棣大军气势凶猛,但是毕竟在数量上差了南方军一大截,再加上多次战败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整体实力。于是,朱棣北退之后开始休养生息,一方面制定新的南下策略,另一方面开始大力扩充军队。然而,朱棣此时却犯难了,因为他南下讨伐建文帝就不合乎“礼”,再说他自己什么目的谁都知道,所以很长时间都招不到新兵。一段时间之后,朱棣日思夜想有了个好点子——祭奠阵亡将士。

公元1402年2月,朱棣下令修建祭坛,还请了很多得道高僧做法,为阵亡将士超度亡灵。在此之前,还没有哪位藩王祭奠阵亡将士,因此祭奠这一天来了很多人,不仅有阵亡将士的家属,还有百姓们也都来观祭。祭后,朱棣又亲自诵读了自己写的祭文,当他读到一半时声泪俱下,读完后便瘫坐在地上泣不成声。

朱棣的行为令现场的人大为震惊,纷纷被朱棣的深情所感动。紧接着,朱棣站起来之后又做出了很反常的举动,他竟然脱下自己的战袍一把扔到火盆中。当时正直二月,天气还异常寒冷,朱棣脱了战袍只穿个单衣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朱棣说:“将士于予,深情厚谊,予岂能忘。吾焚衣以示同生死,死者有知,鉴予此意。”听完朱棣的一番话,众将士和家属们也都痛哭不已,就连一旁百姓都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对于“朱棣焚袍”,虽然史书上并未解释其背后的含义,但是历史学家们一眼就看出来了,朱棣这是在效仿曹操割发带首。在《三国志》中记载,曹操下令“凡过麦田,但有践踏者,并皆斩首”,结果曹操话音刚落,他的马就受惊窜到麦田中,于是他随即拔剑割了胡子用来替代斩首。在古代人们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因此曹操割胡子的举动不亚于砍头,所以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励了人心,而朱棣焚烧自己战袍的用意也是如此。

事实证明朱棣焚袍起到了显著的作用,一方面鼓舞了士气,另一方面也招募到了大量的士兵,因为很多人有感于朱棣的深情,便毫无条件的愿意跟随朱棣南下。公元1402年3月,朱棣继续南下,此次南方军队节节败退,朱棣大军经过4个多月的征战便直达金陵城下,最后南方的守军不得不开城投降拥立朱棣,至此靖难之役也以朱棣的胜利而结束,不过建文帝却在战乱中下落不明,直到现在都还是历史学界的一大谜团。

由此可见,不管是曹操也好,还是朱棣也罢,甚至是刘备摔阿斗,它们都表明了一个道理,想要事业成功,就必须要掌握人心。掌握人心并非是虚情假意的表现,而是一种处世智慧的象征,不知您是否能有所感悟?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刘立江的

更多文章

  • 宋朝最惨皇帝:王朝崩溃,族人被杀,女眷还被仇敌霸占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宋朝被俘虏的两位皇帝,宋朝最残忍的皇帝,宋朝最狠毒的皇帝排名

    在靖康之难之前,宋朝内部早已经是腐败无能了,宋徽宗宠信奸臣,其结果就是朝中奸臣当道,清官遭到排斥,军队腐败无能,战斗力非常低,再加上各地民变不断,可以看出,北宋似乎已经走到了尽头。当时金朝刚刚崛起,辽国已经没落了,为了能够彻底灭掉辽国,金国决定与北宋联合,共同对付辽国。其实北宋不可能不知道,一旦辽国

  • 除了朱元璋和朱棣,朱祁镇也是很有作为的皇帝,为何很少被提及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朱元璋和朱祁镇的关系,朱元璋朱棣朱允炆朱祁镇关系,朱棣与朱祁镇谁厉害

    提到明朝,难免会想到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史书上曾记载,朱元璋本来是一个非常平常的百姓,他曾在寺庙中当过和尚,在机缘巧合之下,他遇到了一个僧人,这才有了投军的道路。朱元璋巧遇贤臣刘伯温,刘伯温非常有学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让朱元璋对他十分敬佩,他也对朱元璋一直忠心耿耿。他为朱元璋做

  • 宋朝唯一有能力收复燕云十六州的虎将,可惜死得很窝囊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北宋收复燕云十六州了吗,宋朝收复燕云十六州是侵略吗,宋朝为什么没能收复燕云十六州

    五代十国的军阀混战中,后晋石敬瑭为了拉拢契丹人为己所用,把燕云十六州割让了契丹。契丹人数百年来,势力一直被局限在长城之外,如今一下子在长城以内得到了数千平方公里的肥沃土地和十几座城池,势力范围从此深入中原。更为可怕的是,契丹人原先长期依赖落后的游牧业为生,难以积累起国家发展所必须的巨额财力,如今却开

  • 开封府一块重要的碑上,为何找不到包拯的名字,原因令人肃然起敬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开封府包拯为什么瞪着眼睛,包拯为什么离开开封府,包拯与开封府关系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对于包拯的生平,或许读者都是从影视剧中了解到的,据《宋史》记载,包拯是庐州(安徽合肥)人,于宋真宗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出生。包拯父亲叫包令仪,为进士出身,是朝廷品虞部员外郎,因此包拯从小就

  •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留下一个29岁小伙带兵,日后成为宋朝第一良将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宋太祖解除兵权历史典故,宋太祖释兵权事件始末,宋太祖释兵权的下场

    在处理君臣关系方面,宋太祖赵匡胤历来被誉为古代帝王中的典范。赵匡胤胸怀磊落,心胸坦荡,他同样也感到了功臣大将手握重兵,确实会给他的皇权构成一定的潜在威胁,但他采取的解决办法与众不同,没有向其他皇帝那样“恨你在心口难开”,背后挖陷阱捅刀子,而是直截了当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功臣大将们。公元960年,赵匡

  • 徐达:兄弟15年,君臣18载,朱元璋的头号干将,依靠大智慧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徐达最后一次见朱元璋,徐达在朱元璋的地位,朱元璋对徐达的感人故事

    但作为开国大将的徐达却并未死于朱元璋,而是重病去世。徐达随朱元璋南征北战数十年,在无数场战役中大获全胜,对明朝的贡献不言而喻。功高却不震主,是什么让徐达得以善终?一、应召追随,牛刀小试与常遇春一样,徐达也是出身农民家庭,通过耕作做得维持生计。徐达的性格十分刚强且有毅力,不甘心居于他人之下。从很小的时

  • 明朝时这位陶工制作“神”杯,被多位名人抢购,原因是手艺超古人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明朝万历年制四方杯,不小心打碎了观音旁的神杯,明代三大成化杯

    桃形杯之所以珍贵,首先在于其样式奇特。它通高84厘米,口径10.5厘米。桃形杯的主体造型是一个连着枝叶,被切开的半个大桃。丰硕肥大的半个桃子就是杯口,与之相连的桃柄和枝干,又自然地盘屈成中空的杯柄。作者还巧妙地将枝干做得高于杯口,这样握起来更加符合人体工程学。有意思的是,桃形杯的杯足,竟然是用桃枝的

  • 明朝朱棣能够造反成功,到底是谁的错?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明朝朱棣谋反成功的主要原因,明朝朱棣怎么成功的,明朝朱棣是如何夺取皇位的

    原本朱棣在朱元璋的命令下守卫大明的边地,因无法忍受朱允炆的削藩起兵,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取而代之。那么朱棣为什么能反叛成功?到底是谁的错?一、生当战火,成于燕王当时,朱元璋的势力集中在应天府,时刻面临着陈友谅和张士诚的威胁。朱棣在1360年四月十七日出生,五月陈友谅的军队还在进攻太平。如果当时太平失

  • 清朝有追求的皇子,为何个个都想当皇帝?皇子:真羡慕明朝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明朝皇子朱梓,清朝有太子当皇帝的吗,为什么清朝皇子都很厉害

    清朝王爷和前一代的明朝王爷,待遇、行走、处事等方面完全是两码事,若不是共同背着王爷身份,很难将其视作一类。明朝的王爷是藩王,京城皇子达到一定年龄、未有继承大统的太子身份,就得强制性地驱逐出京就藩,没有圣旨不准进京和出封地,朱棣靖难称帝后,连府邸都不能随意出去。明朝王爷们没有实权在手,但是钱财良多,优

  • 冷兵器时代的一次真实比武:宋朝呼延通大战金国孛堇,精彩而酷烈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孛堇读音,呼延通,宋朝战甲

    在激烈的宋金战争中,南宋涌现出许多威震一时的名将,岳飞、韩世忠、刘锜、吴阶、吴璘、魏胜、李显忠、毕再遇、虞允文、孟珙等等,不胜枚举。他们有的具备超人的军事指挥才能,有的勇武剽悍力敌万夫,在宋金战争中屡立奇功,创造了很多骄人战绩。在宋朝武将序列中,曾经有过这样一个个性十足的将领:呼延通。要论知名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