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消失的僰人为何“悬棺”,相传是中了诸葛亮的一个妙计

消失的僰人为何“悬棺”,相传是中了诸葛亮的一个妙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366 更新时间:2024/1/15 13:06:51

僰人为要这做呢?专家和学者们一直都琢磨不透,但不过坊间相传和诸葛亮有关系,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小编就来给您揭秘:

(本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僰”字也许很多读者都不认识,但它却很有意思,也很好理解。因为“僰”字上部分是荆棘的“棘”,即一种带刺的树苗,然后它下部分是“人”,所以我们可以理解成生活在荒野荆棘中的人。因此,在古代文献中,“僰”也就是指古代生活在西南地区的民族。

据史料记载,僰人早在先秦时期,就活跃在西南的这片热土之上,而且他们好武善斗,还曾追随武伐纣,参加过历史上著名的牧野之战,因屡立战功被封为“僰侯”,就在四川宜宾市珙县一代建立了“僰国”。正如,“珙本古西南夷服地……僰人居此,号曰僰国”(《珙县志》)。

整个僰人的历史很长,史料记载有3000多年,直到明朝时期他们才突然消亡,而且除了神秘的悬棺之外,没有再给我们留下任何其他有价值的东西。僰人悬棺,究竟是一种怎样的丧葬习俗呢?他们要表达的又是什么呢?要回答这一问题,就不得不说说我国其他的丧葬方式。

在我国历史上,有很多十分特殊的丧葬方式,也都体现的不同生死观和丧葬文化。比如,最见的就是土葬,即人死后将其埋葬在一处风水好的地方,以庇佑家族兴旺和子孙万福。另外,还有从佛教传入的火葬,即人死后将其火化,比如佛教信徒火化后取其舍利子建塔供奉。

除此之外,在我国藏区,还有一种天葬,即人死后将其置于露天台上,让秃鹫或其他鸟类分食,主张的是灵魂不灭和轮回往复。沿海地区还有水葬,即将人的尸骨投入到江河湖海,因为他们认为生命源于水,死后也应该回归于水。以上这些其实都很好理解,唯独僰人的悬棺让人费解,但一代智谋大师诸葛亮却和悬棺有着密切的联系。

据珙县当地的百姓口耳相传,当年诸葛亮南征出川时,就曾路过一处僰人的领地。因为僰人并非善者,所以他们对诸葛亮的军队造成了极大的麻烦,导致出川的计划一再受到僰人的阻挠。当时的诸葛亮,是万不能和僰人真刀真枪的开打,因为僰人的实力并不弱,如果打起来的话,结果只能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完全是赔本的买卖。于是,诸葛亮就开始琢磨起了妙计……

诸葛亮发现,僰人的丧葬观念很重,尤其是对于墓葬的风水很敏感。另外,当时的僰地连年干旱成灾,僰人总是在祖坟前祭祀求雨。于是,诸葛亮就根据季节、气候的变化,推测出不久就会有剧烈的天气活动,他就命手下通知僰人说,僰地之所以连年干旱,就是因为很多墓地的风水不好,只要将墓葬全部转移到附近的山崖上,就能风调雨顺,连年丰收。

没想到有一些僰人信以为真,就纷纷放下武器回家迁坟,不再阻挠诸葛亮他们出川,僰地崖葬不久,果然不再干旱,此后也年年风调雨顺。

僰人万万没有想到,他们中了诸葛亮的计策,要知道在山崖上建造悬棺,那是极其耗费时间和金钱的事,如果僰人将主要的心思,用在建造悬棺之上,那么他们就没有心思与蜀军为敌了。

诸葛亮用悬棺之计,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而经过了几百年的发展,悬棺便成了僰人传统的丧葬方式。

与此同时,悬棺还引申出了另外一层意思,即“升官发财”。如今,在珙县等地区,还能到一些悬崖上有大片的悬棺。但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僰人究竟是如何将棺材放置在几十米,甚至是几百米高的悬崖上的呢?

专家们经过深入的研究和讨论,推测或许是在山顶放绳子,然后将棺材吊上去,但当时在没有任何机械的情况下,僰人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还有专家推测,可能是在山崖上开凿天梯,然后由人力将棺材抬上去,但是却没有发现任何开凿过的痕迹。更有学者推测,古人用竹子搭建长梯,然后沿着梯子爬上去,可是让专家们经过反复的尝试后发现,没有什么竹子可以搭建几十米或者百米高的梯子。

僰人悬棺,已成谜团,专家们经过几十年的讨论,还多次实地勘察研究,甚至是攀登到悬棺之上近距离观察,但始终都一无所获,反而心中的疑惑却越来越大,就正如世界著名的谜团——埃及金字塔的修建之谜一样,给人们留下了无尽的想象和期待。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刘立江的

更多文章

  • 张飞的本事究竟有多大?四川深山里一件文物给出准确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张飞简介,张飞历史照片,历史上的张飞真实照

    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对于历史研究者而言,史书记载与文物实证,是两条不可偏废的考古研究手段。史书记载虽然较为完备详实,然而“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史书中往往会不可避免地掺杂入作者个人的情感好恶,以及带有主观意愿的取舍扭曲,都会让后人对那段时期的历史认知产生误解。人们对于三国历史的了解,目前基本以西

  • 项羽为何会输给刘邦?韩信用两句话总结,不如郭嘉一字道破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项羽只输了一次刘邦输了几十次,项羽输给刘邦过程,项羽为什么输给刘邦呢

    而西周建立后分封的七十一个国家中有30多给是周文王家族自己的直系血亲。剩下的则是前朝的遗民六个包括炎帝、玄帝、殷商等后裔分封的国家,还有几个因为灭商功劳的大臣分封了地盘,如姜子牙的齐国,也就是所谓王天下。后面的统一天下的秦始皇,其先祖也曾经是帮助周文王平定天下的有功之臣,同样算在贵族之列。项羽为何会

  • 曹操有25个儿子,司马懿夺权时,难道就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反抗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曹操与司马懿的关系,曹操的地盘被司马懿夺走了吗,曹操哪个后代被司马懿控制的

    不可否认的是,三国是一个群雄争霸的年代。各地有实力的人纷纷占山为王都想要打出自己的一片江山,不过最终却是魏蜀吴三分了天下。三国的结局就是,以司马家族兼并了三国一统天下而告终。我们都知道,司马家族建立的王朝的根基是在魏国。而魏国的创始人则是曹操,曹孟德一生共有二十多名孩子为什么却没有一个人能站出来对司

  • 三国时代留下的最大谎言:曹操靠掘墓获取军费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三国曹操最大的谜团,曹操兵败以后的锦囊妙计,三国时期曹操的野心

    但遗憾的是,曹操本该是堂堂正正的正面形象,但在后世心目中却并非如此。曹操在民间的形象,正如戏台上一般,是个阴险残暴的白脸奸臣,有“盗世奸雄”之称。同时代的刘备,无论历史贡献还是取得成就,都远不如曹操,却出尽风头,俨然成为正义的化身,让人瞠目结舌。曹操之所以声誉形象不佳,与一个流传千古的典故有密切关系

  • 李广奋战一生却得不到汉武帝认可,因为他有两个缺陷犯了兵家大忌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李广对汉武帝忠心,历代兵家对李广的评价,汉武帝希望李广死吗

    西汉初中期,北方草原上的匈奴人日渐强大,屡屡发兵南下侵扰中原,对汉朝北疆造成严重威胁。从刘邦时代开始,汉朝与匈奴之间就展开了长达数百年的激烈战争。李广,就是在汉匈战争中涌现出来的众多名将之一。在汉朝众多抗击匈奴的名将中,李广可谓劳苦功高,他“材气超绝,汉之边将无出其右者,自汉师之加匈奴,广未尝不任其

  • 关羽斩颜良1千多年后,颜良墓被挖开,人们才知道关羽说谎了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关羽历史上斩颜良,关羽有没有杀颜良,关于关羽杀颜良的记载

    白马之战影响力虽然不如官渡之战,但对于三国大将关羽来说,却意义极为重大。初出茅庐的关羽,在白马之战中刀劈河北名将颜良,创下了“万马军中取上将首级”的传奇战绩,由此声誉鹊起,跻身三国名将之列。公元200年,袁绍派遣大将颜良,带领大军向曹操发起猛攻。颜良的兵锋直指中原重镇白马,白马守将刘延力不能支,急忙

  • 正史中的三国八位勇士,吕布赵云马超都排不上,关羽张飞能排第几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三国正史吕布多强,三国演义中的赵云和吕布谁厉害,三国正史赵云和吕布谁厉害

    正史中的三国八位勇士,吕布马超赵云都没排上,张飞关羽排第几其他众多我们熟知的武将都排不上名号,提到三国名将人们脑海中往往就会想到,能配得上三国之最这个称号的人那就是只有赵云,作者施耐庵称赵子龙为“龙胆将军”。可见作者对其赋予了极高的赞赏态度。熟读三国的朋友肯定知道,在书中赵云出场的次数并非很频繁。但

  • 一统中原后的曹操为何屡遭大败?有一个事实被我们忽视掉了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曹操为什么不能一统霸业,一代枭雄曹操为何没能统一天下,历史上曹操为什么没有一统天下

    相信有一个现象被大家发现了,自从官渡之战大胜、花费数年时间一统中原北击乌桓后,曹操带领下的曹魏军事集团接连大败,没有伤筋动骨,却是错失了好几次一统天下的良机。官渡之战后的曹操步入人生新阶段,成为天下最大的诸侯,人口、军队、土地、田亩、军械、战马等冠绝四方。若是他篡汉自立,反对是肯定有人反对的,毕竟汉

  • 曹丕为何40岁便早早驾崩了?登基后荒淫无度,40岁已属高寿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上的曹丕之死,曹丕是怎么驾崩的,曹丕为何英年早逝

    曹操身为武将,不拘小节,征战四方,打了胜仗遇到美人,甚至强占别人老婆的事情都常有发生,也正是因为如此他被人冠上了“人妻控”的名头:汝妻子我养之,汝勿虑也!曹丕作为曹操的儿子,更是风流不输曹操,将曹操的风流基因继承了十成十。虽然曹丕的才能值得肯定,也有谋略有城府,但这些都无法遮掩他荒淫的本性,四十岁便

  • 蜀国一忠臣为国献身,儿子也被诸葛亮斩尽杀绝,原因令人唏嘘不已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诸葛亮是千古忠臣吗知乎,诸葛亮生平揭秘,诸葛亮生平真实事迹

    三国时期,号称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尊重人才、重视人才的时代之一,但其实也有忠臣被冤杀之事。魏武帝曹操曾冤杀才子杨修,逼死名臣荀彧,司马昭曾冤杀名将邓艾,晋武帝司马炎冤杀大将文鸯。刘备开创的蜀国,也曾有过类似的事件发生。刘备在世时,因蜀汉国小力弱,对人才吸引力不够,刘备于是拿出十二分诚意去招揽人才、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