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时代留下的最大谎言:曹操靠掘墓获取军费

三国时代留下的最大谎言:曹操靠掘墓获取军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1184 更新时间:2024/2/5 6:40:00

但遗憾的是,曹操本该是堂堂正正的正面形象,但在后世心目中却并非如此。曹操在民间的形象,正如戏台上一般,是个阴险残暴的白脸奸臣,有“盗世奸雄”之称。同时代的刘备,无论历史贡献还是取得成就,都远不如曹操,却出尽风头,俨然成为正义的化身,让人瞠目结舌。

曹操之所以声誉形象不佳,与一个流传千古的典故有密切关系。据说三国时代,曹操为了扩军备战,急需大量军费,但当时战乱纷争,赤地千里,曹操根本没有什么正当来钱门路。于是他铤而走险,把罪恶之手伸向古代遗留的坟墓,疯狂盗掘古墓中的金银财宝,以这种令人不齿的手段谋取巨额利益,成就了他的一番大事业。

挖坟掘墓盗取财宝,无论古代与现代,都被视为一种卑劣至极的犯罪行为,根本不能被主流社会所接受和容忍。如果曹操真的干过这样的事,他遗臭千古也是罪有应得。但真相究竟是什么呢?事实上,这是三国时代最大的谎言,曹操根本不可能干出这样的事,而且他的军费来源光明正大。

这则谎言的起源,是三国时代文学家陈琳。陈琳是汉末三国著名的学者和大儒,名列“建安七子”之一,学识渊博,文章华美,诗文都堪称一代之宗。陈琳最初是东汉大将军何进门下的幕僚,何进败亡后,他又投奔了河北军阀袁绍,成为袁绍的谋臣。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袁绍与曹操爆发激烈军事冲突,著名的官渡之战由此开打。按照古人的习惯,讲究师出有名,于是袁绍就请陈琳执笔,写了一篇讨伐曹操的战斗檄文《为袁绍檄豫州文》。这篇文章饱含激情,慷慨激昂,罗列并痛斥了曹操的种种恶行,号召天下人都共同反抗曹操。

曹操靠掘墓获取军费之说,正是首次出现于这篇檄文中:“又梁孝王,先帝母昆,坟陵尊显;桑梓松柏,犹宜肃恭。而操帅将吏士,亲临发掘,破棺露尸,掠取金宝。至令圣朝流涕,士民伤怀!操又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声称他挖毁了西汉皇族梁孝王陵墓。

从此,曹操就背上挖坟掘墓这个千古恶名。但令人疑惑的是,三国时代留下的众多史料中,唯有这篇文章提到了曹操的此项“恶行”,而其他所有正史野史,则对此只字未提,属于典型的“孤证”。考古历史学有一个基本原则:“孤证不立”,也就是说,没有其他史料或者文物可以印证的“孤证”,是不足采信也站不住脚的。

同时,这篇文章的性质,也决定了曹操掘墓事件的真伪。这篇文章属于讨伐敌对势力的“檄文”,为了尽最大可能丑化对手,让其丧失民心支持,“檄文”往往会罔顾事实,夸大其词,甚至无中生有,为了彻底抹黑对手无所不用其极,因此其中会有很多不实之词。

实际上,曹操的军费来源另有可靠途径,而且来得正大光明。早在建安元年(196年),曹操为了解决养兵费用和军粮问题,采纳谋士枣祗的建议,在中原地区大力推广实行屯田制,数年之间,“得积谷数百万斛,所在丰饶”,既能满足军需粮草,多余粮食还能流入市场换取大量金银收入,曹操由此“军国裕饶”,有了充足的军费来源保证。根本无需挖坟掘墓。

从另一个角度出发,曹操把汉献帝控制在手中,走的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路线,以汉室正统自居,根本不可能去挖汉朝皇亲宗族的陵墓自毁名声。因此可以确定,曹操从未干过挖坟掘墓获取军费之事,这是一则谎言。

参考资料:《三国志》《昭明文选》

更多文章

  • 李广奋战一生却得不到汉武帝认可,因为他有两个缺陷犯了兵家大忌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李广对汉武帝忠心,历代兵家对李广的评价,汉武帝希望李广死吗

    西汉初中期,北方草原上的匈奴人日渐强大,屡屡发兵南下侵扰中原,对汉朝北疆造成严重威胁。从刘邦时代开始,汉朝与匈奴之间就展开了长达数百年的激烈战争。李广,就是在汉匈战争中涌现出来的众多名将之一。在汉朝众多抗击匈奴的名将中,李广可谓劳苦功高,他“材气超绝,汉之边将无出其右者,自汉师之加匈奴,广未尝不任其

  • 关羽斩颜良1千多年后,颜良墓被挖开,人们才知道关羽说谎了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关羽历史上斩颜良,关羽有没有杀颜良,关于关羽杀颜良的记载

    白马之战影响力虽然不如官渡之战,但对于三国大将关羽来说,却意义极为重大。初出茅庐的关羽,在白马之战中刀劈河北名将颜良,创下了“万马军中取上将首级”的传奇战绩,由此声誉鹊起,跻身三国名将之列。公元200年,袁绍派遣大将颜良,带领大军向曹操发起猛攻。颜良的兵锋直指中原重镇白马,白马守将刘延力不能支,急忙

  • 正史中的三国八位勇士,吕布赵云马超都排不上,关羽张飞能排第几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三国正史吕布多强,三国演义中的赵云和吕布谁厉害,三国正史赵云和吕布谁厉害

    正史中的三国八位勇士,吕布马超赵云都没排上,张飞关羽排第几其他众多我们熟知的武将都排不上名号,提到三国名将人们脑海中往往就会想到,能配得上三国之最这个称号的人那就是只有赵云,作者施耐庵称赵子龙为“龙胆将军”。可见作者对其赋予了极高的赞赏态度。熟读三国的朋友肯定知道,在书中赵云出场的次数并非很频繁。但

  • 一统中原后的曹操为何屡遭大败?有一个事实被我们忽视掉了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曹操为什么不能一统霸业,一代枭雄曹操为何没能统一天下,历史上曹操为什么没有一统天下

    相信有一个现象被大家发现了,自从官渡之战大胜、花费数年时间一统中原北击乌桓后,曹操带领下的曹魏军事集团接连大败,没有伤筋动骨,却是错失了好几次一统天下的良机。官渡之战后的曹操步入人生新阶段,成为天下最大的诸侯,人口、军队、土地、田亩、军械、战马等冠绝四方。若是他篡汉自立,反对是肯定有人反对的,毕竟汉

  • 曹丕为何40岁便早早驾崩了?登基后荒淫无度,40岁已属高寿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上的曹丕之死,曹丕是怎么驾崩的,曹丕为何英年早逝

    曹操身为武将,不拘小节,征战四方,打了胜仗遇到美人,甚至强占别人老婆的事情都常有发生,也正是因为如此他被人冠上了“人妻控”的名头:汝妻子我养之,汝勿虑也!曹丕作为曹操的儿子,更是风流不输曹操,将曹操的风流基因继承了十成十。虽然曹丕的才能值得肯定,也有谋略有城府,但这些都无法遮掩他荒淫的本性,四十岁便

  • 蜀国一忠臣为国献身,儿子也被诸葛亮斩尽杀绝,原因令人唏嘘不已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诸葛亮是千古忠臣吗知乎,诸葛亮生平揭秘,诸葛亮生平真实事迹

    三国时期,号称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尊重人才、重视人才的时代之一,但其实也有忠臣被冤杀之事。魏武帝曹操曾冤杀才子杨修,逼死名臣荀彧,司马昭曾冤杀名将邓艾,晋武帝司马炎冤杀大将文鸯。刘备开创的蜀国,也曾有过类似的事件发生。刘备在世时,因蜀汉国小力弱,对人才吸引力不够,刘备于是拿出十二分诚意去招揽人才、善

  • 刘备得知张飞死讯,轻声说了四字,此时诸葛亮才看清刘备真面目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刘备听到张飞死讯说了四个字,张飞死后诸葛亮才真正看清刘备,张飞被害后刘备只说了四个字

    例如刘备这个人物一直是以一个宽厚仁慈的形象出现在读者的眼前,但这仅仅是作者经过描写之后给人们呈现出来的文学作品,历史上很是的刘备可不是这样的,诸葛亮是刘备一生中最为信赖的人,他的话也可以说是最真实的。张飞去世后刘备的所作所为被诸葛亮看在眼里,也由此得知了刘备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诸葛亮自从跟随了刘备

  • 诸葛亮临终给自己留了一计,棺材难抬、绳断便葬,后来才知其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220年,汉朝的丞相迫使皇帝下位,改国号为“曹魏”。221年,刘备称帝,国号为“蜀汉”。229年,孙权称帝,国号为“吴”。自此,三国鼎立的局面出现在大家的视野当中。而在三国时期,最为出名的莫过于诸葛亮,世人常称诸葛亮是一位“神算子”,他也配得上这样的称号,草船借箭、借东风、七擒孟获等都称得上是“运筹

  • 司马迁错了!真正看懂鸿门宴形势的人是项羽,刘邦决不能杀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鸿门宴司马迁对项羽的态度,鸿门宴司马迁怎么知道的,鸿门宴时项羽和刘邦军营隔多远

    除了国家统治采取强压暴力之外,其他诸侯王国后裔的持续反抗也是促使秦国迅速灭亡的原因,最后还是应了那句: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预言。从秦后期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发动农民起义到全国各地起义军络绎不绝,再到项羽的贵族后裔重新组织国家军队挑战秦国主力,再到汉朝建立者刘邦的攻取咸阳灭亡秦朝。这一段历史看的是跌宕起伏

  • 秦始皇巡行的是哪些地方?浅谈秦始皇多次巡游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人的行为受思想支配,是什么样的想法促使秦始皇多次巡游?他巡游的是哪些地方呢?一、秦始皇巡游的时空特征第一,时间特征。从《史记·秦始皇本纪》的相关记录中可以得知,首先,秦始皇出巡频率高,其在位十年间,共有五次出巡,占据称帝年限将近二分之一。这样的频率在中国古代帝王中无疑名列前茅,同时比《尚书·尧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