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中的年轻妃
《甄嬛传》是近年来非常热的一部宫廷剧,这部剧将古代后宫女子的明争暗斗都完整无缺地描写了出来,作为妃嫔,她们为求生存不得不勾心斗角,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在这里,参与后宫争斗的门票也很简单,并且不会在一开始就收取门票。尽管参加角逐的条件很简单,但是如何获得胜利却非常艰辛。在这没有硝烟的战场中,害人莫过诛心,斩草除根是永恒不变的主流。
正所谓墙倒众人推,一旦有失势落难之人,那么其他人很有可能会落井下石,将落难之人彻底打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中。后宫之中,躲避陷阱和制造陷阱只是基本功,更多的是心计之间的较量。
只有傻瓜,才会亲自出马去害人,最高明的害人之法莫过于借刀,借他人之手铲除敌人才是最高明的。后宫之中的争斗,只有一小部分人能够取得最终胜利,其他失败之人都将在宣告出局的那一刻支付代价。
她们的名望、家族,甚至是自己的性命都将成为胜利者的战利品,这其中的诡谲,智谋都令观看者醉心其中。《甄嬛传》中,华妃、也就是年羹尧的妹妹,尽管她嚣张跋扈,却是个痴情女子。
“年羹尧之妹的身份”更是令她,在年羹尧遭遇倒台之时深受其害,也受到株连之罪,丢掉了贵妃名号,成为了一个答应,身份权势大减。
不过,虽然如此,却也没有一个宫女太监不长眼敢为难她,这很显然与清宫剧中的剧本不符合,这又是为何呢?主要就是因为雍正皇帝说的四个字。
年家之女
话说,华妃能成为雍正宠妃,靠的不仅仅是年羹尧的权势,更多的还是她自己本身的资质。华妃的容貌也算秀丽,对待雍正感情专一,早在雍正身为王爷的时候,他就与年氏一族的关系密切。
作为年羹尧的妹子,华妃早早地便进入了王府,成为了雍亲王的侧福晋。通过华妃将自己与年氏一族绑在一起后,年羹尧果然选择了帮助雍正夺取帝位,在隆科多和年羹尧一内一外的支持下,雍正顺利的登上了皇位。
雍正登基后,论功行赏,年羹尧的权势更甚,凭借着功勋元老的身份,在朝堂之上有着不小的分量。作为年羹尧的妹妹,华妃也因此沾光,得到了妃位,自此便有了华妃的称号。
雍正之所以将年羹尧的妹妹,纳为侧福晋、赐予妃位都是有原因的,首先这是对年羹尧的示好,表示自己和年羹尧利益一致,是同一条船上的人。
其次,是为了制衡年羹尧,年羹尧的妹妹华妃在雍正的手上,就像是雍正手中的人质一般,能够制衡年羹尧日益膨胀的权力欲望,从根源上断绝年羹尧图谋篡位之心。
于是乎,华妃更多地被夹在哥哥与雍正的中间,充当中间调解人,被雍正牢牢攥在手心之中,成为了雍正制约年羹尧的一张王牌,而雍正对待华妃也算是仁至义尽,华妃不断的被提升地位。
年羹尧见状,也深知雍正此举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根本上还是出于对自己的笼络,他也坦然接受,不去为难雍正。如上述所言,雍正此举中有着权宜之计的味道,对于华妃他其实并没有过多的喜爱之情。
她更多地是一张牌,一张用来制衡年羹尧的王牌。然而,不知道这一切的华妃,却毅然选择了将自己的感情尽数托付给雍正,也为悲凉的人生埋下了伏笔。
华妃入宫多年,甚至于早在雍正还是亲王之时便已经开始侍奉雍正,可奇怪的是,华妃一直都没能怀上雍正的子嗣,哪怕怀上了也都是以流产高中,这一切看似蹊跷诡谲。
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似乎都是雍正设计好了的,他压根就没打算让年氏一族的华妃,生下带有年氏一族血统的皇嗣。只不过,雍正的手段高明,通过华妃日常生活的用度来影响华妃。
他真正做到了滴水不漏,将华妃完完全全的蒙在了鼓里。说到底,皇嗣由谁来生都不能由华妃诞下,理由很简单,如果华妃生下皇嗣,那么年羹尧就一定会插手到储君之事中。
对于年羹尧,雍正一直都是加以防范的重点对象,本就暗藏不臣之心的他,若是妹妹生下孩子,说不定会撕下面具直接谋逆,出于减少麻烦的需要,雍正也不会让华妃生下带有年氏一族血统的皇嗣。
遭遇株连
随着时间的推移,年羹尧的不臣之心随着他的权势日益暴露,常常居功自傲的年羹尧甚至不知死活的干预朝政,大肆收受红包,任命官员。
买官卖爵何等猖獗,雍正的忍耐很快就到了头。年羹尧的嚣张跋扈弄得很多人为之不满,在雍正的授意之下,这些大臣们对他群起而攻之,将年羹尧做下的谋逆之事悉数大白于天下。
得到证据的雍正,自然不会再放下手中的刀了,他手中的刀直接挥向了年羹尧,并且顺利地斩草除根。他下令将年羹尧赐死,年氏一族14岁以上的男子悉数斩首,彻底将年氏一族连根拔起,不留任何后患。
作为年羹尧的妹妹,华妃也受到了牵连,丢掉了原本的贵妃名号,成为了一个答应,这两者之间相差可不是一般的大,宛若一个在天上、一个在低下。
按理说,如今失势的华妃应该是人尽可欺的地步,然而这一切却并没有发生。原来,雍正顾念了华妃的痴情,还是决定对华妃加以优待,只是剥夺了封号,在剥夺封号之后,留下了一句话:“定制不变。”
这也就相当于告诉了后宫所有人,华妃只是没了名号,其他的一系列定制仍然是与贵妃一致,她的地位实质上是没有变的。出于对圣旨的遵守,加上对华妃的忌惮,根本就没有人会去招惹失去贵妃称号的年答应。
总的来说,一贯心狠手辣的雍正,却在如何对待华妃的问题上罕见地选择了怀柔,不难看出雍正其实并非是铁石心肠,他也能感受到华妃对自己的一片深情。
只是华妃毕竟是年羹尧的妹妹,自己为了帝位必须要将华妃当做一件工具、一份筹码来使用,甚至还剥夺了华妃做母亲的权力。思来想去,雍正都觉得对华妃有所亏欠,所以在年羹尧之事上,他也没有过多的为难华妃。
仅仅就是剥夺了她的虚名而已,就连实质的待遇,都还是保持原先的不变。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