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福建发现太监张敏族谱,里面内容颠覆《明史》,清朝果然篡改明史

福建发现太监张敏族谱,里面内容颠覆《明史》,清朝果然篡改明史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1782 更新时间:2023/12/12 3:50:31

《史记》之所以能流传万世,成为史家绝唱,就是因为其作者司马迁敢于公平公正地去评价历史上每一个人物,甚至在描述和记录汉武帝的得失时,司马迁也是毫无避讳。导致汉武帝盛怒之下,对司马迁实行了宫刑。

《史记》之后,各朝各代都有史官撰写“正史”,却免不了对当朝的皇帝一番粉饰,其中“水分”多少,一直是史学家们争论的话题。除此以外,后世王朝出于对自身统治的需要,对前朝皇帝进行“扭曲丑化”的例子也几乎成了“通病”。

前不久在福建无意间发现了明朝一位太监的族谱,里面记载的内容竟然和《明史》中一段历史大相径庭。这个颠覆《明史》的发现,证明了很多史学家的一个猜测,那就是,清朝的确篡改了《明史》,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救下明孝宗的太监、竟然改写了历史

明朝是一个出“名宦官”的朝代,比起六下南洋的郑和,和权倾朝野的魏忠贤,同为宦官的张敏的存在感似乎低了些。但是这个在历史上不算太出名的“太监”因为一个举动,竟然改写了明朝中后期的整个历史。

张敏1434年生于福建同安,其祖上也称得上是名门大家,只是张敏命运多舛,自幼父母双亡,幼年时因为家族卷入一场叛乱,他被阉割后送进了皇宫。

张敏这个人,虽然遭遇十分不幸,但其内心还是很有主见的,尽管后来史书记载他很跋扈,可是其中是否存在水分?值得商榷。

当时当政的皇帝正是明宪宗。这位皇帝在政绩上虽然显得有些平庸,但因其独特的“恋爱观”让他在明朝皇帝中,也颇为出名。

皇帝风流并不稀奇,后宫佳丽三千更不足为奇,但是这位明宪宗却相当另类。他竟然不喜欢年轻貌美的女子,把全部感情和真爱给了一个和自己母亲年龄相仿的老宫女。

这个把明宪宗迷得五迷三道的宫女,就是历史上相当传奇的“万贵妃。关于她和宪宗那点事,不是咱们今天故事的重点,暂且不做过多评述。

只是这位得宠的老姑娘,对宪宗的其他妃子们可称得上“心狠手辣”,尤其是那些身怀有孕的妃子,那是见一个杀一个,弄得明宪宗差点绝后。

而今天咱们故事的主人公张敏就是因为看不惯万贵妃的嚣张跋扈,才挺身而出,救下了明宪宗的骨血皇子朱祐樘,也就是后来的明孝宗。

《明史》中记载,晚年的明宪宗常常因为没有儿子而感伤哭泣,张敏不忍心便告诉了宪宗一个惊天秘密,那就是他有一个儿子被偷偷养在了冷宫。

原来明孝宗的母亲纪氏,怀孕后受到了万贵妃的迫害,被强迫堕胎。然而纪氏为人善良,宫人们都不忍心伤害她,便把她偷偷保护起来了。假称其并未怀孕。

后来纪氏生下朱祐樘后,万贵妃便命令张敏要将年幼的朱祐樘溺死,但张敏却不忍心,偷偷地把朱祐樘藏了起来。

后来张敏利用明宪宗因无子感伤的时机,把纪氏母子推送到明宪宗跟前。这个情节,和北宋时期的《狸猫换太子》的故事极其相似。

宪宗在得知自己还有儿子存活于世的时候,自然十分高兴。很快他便把纪氏母子接出了冷宫,还把纪氏封为了淑妃。可是好日子没过多久,纪淑妃无缘无故突然暴毙,而张敏在得知消息后,因为害怕,不久便吞金自尽。

这是《明史》中关于张敏的记载,也是后世一直认可的历史。然而这一切,随着张敏家族的族谱被发现,一下子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族谱所载和《明史》冲突极大,究竟谁真?谁假?

原来在张敏福建老家发现的这本族谱,明确记载了1475年张敏不仅没有自杀身亡,还当上了司礼大太监,甚至还记载了三年后张敏与宪宗皇帝的一段对话。

这就很让人费解了,因为《明史》中,明确记载,张敏于1475年已经因为害怕受到万贵妃的迫害,吞金自杀了。

不仅如此,当地县志中,还记载张敏是于1485年因为患病不治而去世的。当时的皇帝明宪宗亲自派御医为其诊治。张敏去世后,明宪宗十分难过,不仅为张敏大办丧事,极尽哀荣,更是给其家人丰厚的赏赐。

而被张敏舍身保护的明孝宗朱祐樘即位后,对这位救命恩人的赏赐就更加丰厚了。根据地方县志记载,明孝宗追封张敏玺书,他的墓地扩大到300亩,光守墓人就有20多人。这在明朝宦官中的待遇算是一等一了。

看来《明史》中的记载和张氏族谱以及地方县志的描述出入极大,那么谁真谁假呢?

很多历史学家更倾向于后者,原因很简单,《明史》是清人所著,对于前朝皇帝的描述,大多会根据自身利益出发,而做出相应的删改。其实这种事在历史上也实属常见。明朝人在修改前朝历史时,也是如此。

辩证地看待历史

历史之所以被后人记住,史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毕竟在古代还没有影像设备。我们的历史只能通过文字的形式,代代相传。在我们评价历史人物时,不能简单地凭借历史课本的描述就对其下结论。

就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在众多史书描述中都称赞他是“千古一帝”,是难得的一代明君圣主。而他弑兄杀弟,逼父退位的黑历史却被不断美化。尤其现在一些电视剧,为了所为剧情需要,不惜篡改历史,着实误导了一大批年轻人。

历史上有名的昏君隋炀帝,在后世的描述中更是极尽渲染其邪淫无道,残暴不仁。但其开凿大运河,打通了南北水路之功,却很少被提及,即使被提及,也会被描述成为了满足自己下江南游玩的愿望,不惜劳民伤财,大兴土木。

历史终究是人写的,我们无法简单地从一个人的描述中,对一个历史事件轻易下结论,对待历史我们需严肃辩证。

更多文章

  • 出身名门的他,却在抗日战争中用身体和飞机作为炸弹与日军同归于尽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绑上炸弹与敌人同归于尽,抗日中最惨的一个人,抗日最惨的日本将领

    沈光耀虽然出生于“五门三将”的煊赫世家,却跑到清华来认真求学,并且成绩十分出众。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后,为了使战争的硝烟尽可能少的影响到人才培养,清华大学联合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一起远迁云南昆明,成立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沈光耀一个富家公子竟也吃得了这种苦,跟随其他学生一起,在茅草屋搭建的临时大学中

  • 武则天喝醉后为一小国赐名,名字沿用至今,如今已成为发达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我国古代武则天作为唯一一个女性皇帝,可以说是褒贬不一,虽然她有篡位、晚年圈养男宠,杀儿子等污点,但是她整顿吏治,重视农业,开创了盛世,“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被后人称之为贞观遗风,让当时周边国家臣服,大有万国来朝的景象。这些臣服的国家中就有一国,想让武则天给自己国家赐名,虽然以往这个国家也曾让使节向

  • 难怪唐僧掏出通关文牒无人敢拦!你看唐太宗写的6个字,就清楚了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唐太宗给唐僧的通关文牒,为何唐太宗选唐僧取经,唐太宗为何派唐僧去西天取经

    《西游记》这个家喻户晓的故事之中,唐僧花了整整十四年才将路程来回走完,而大多数人也知道,唐僧在历史上是有真实原型——玄奘,而《大唐西域记》就是由玄奘亲自口述,再由僧人辩机撰写的。《大唐西域记》即便是放在今天的角度,都足以称得上是一本奇书,先后介绍了200多个国家的风土人情,精确到了建筑,文化习俗,在

  • 唐朝的千牛卫是个怎样的官职?有多大权力?为何李元芳总是炫耀?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千牛卫李元芳相当于什么官,李元芳千牛卫,唐朝千牛卫有多少人

    其中在唐朝还有着十六卫制度,这便是将禁军跟府兵融合在了一起,早在隋朝隋文帝时期便就已经创立。今天要介绍的就是唐朝十六卫之中的千牛卫,它相当于如今什么样的官职呢?为何李元芳老是对其进行炫耀呢?如果明白千牛卫意味着什么,那便是能够知道李元芳为何会炫耀了。首先有一点需要明确的是,千牛卫肯定跟牛是没有关系的

  • 武则天寝宫内设密室,每晚必进一次,她死后众人才发现隐藏的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武则天寝宫内的密室,武则天时期的寝宫在哪,旧版武则天皇后寝宫

    在古代能够当上皇帝的人,要么有着超越常人的能力,要么有着非一般的隐忍能力,再不济也有着常人望尘莫及的心狠,总而言之能够登上皇帝之位,绝非是一位泛泛之辈。而武则天这位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女皇帝,便是被无数人研究过她的前世今生,各种《武则天的性格》《武则天的厚黑学》《武则天的隐忍》的书籍可谓是层出不穷,就

  • 安史之乱爆发之初,安禄山的大军为何如此强悍?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安史之乱时安禄山驻守在哪里,安史之乱后安禄山去了哪里,安史之乱安禄山的下场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要说道了:“你这说的是啥呀?安禄山之乱那是大唐王朝由盛转衰的一个标志,他不强悍?难道你强悍?”话不能这么说,咱说啥这都得摆事实讲道理不是。俺说这话,肯定有俺的道理,安禄山他起兵造反,压根就没希望获得最后的胜利。但他带来的影响确实是巨大,历经八年咱大华夏一半的土地算是遭了殃,这其实

  • 明朝历史上最荒唐的皇帝,2岁就被立为了太子,兴建豹房广招乐妓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明武宗实录》:笼初上在偏头关,素女乐于太原,有刘良女者,晋府乐工杨腾妻也。 他还男女通吃,不仅要后宫妃嫔,还会搜罗太监当男宠,宠幸俊美的内臣,给他们取名为“老儿当”。后来,明武宗觉得皇宫不好玩,干脆兴建了豹房,广招乐妓,大玩特玩,因而被人称为明朝历史上最荒唐的皇帝之一。 明武宗行事荒诞,是真

  • 岳飞北伐恢复北宋故地,赵构除掉岳飞,宁愿屈辱求和也不愿开战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岳飞为什么被赵构处死,宋金战争岳飞四次北伐,赵构给岳飞的信函原文

    看地图就知道,金人的主力大本营的北面是黄河,西路军和中路军一直在团团包围,每次来主机的金人部队都会被岳家军给击溃。到时候黄河在北边东北边拦住他,黄河中游的流动还是很急的,想要大军渡江,谈何容易,到时候城失守了,只能往东边逃窜,这时候东路军就在那里等了很久了,如果这样都不死的话,那也会脱一层皮。金朝国

  • 他舍命替朱元璋挡9箭,朱元璋:朕绝不负你!登基后将其抄家灭族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明朝哪位大将替朱元璋挡箭,谁替朱元璋挡九箭,朱元璋被逼谋反

    陈德与朱元璋因为打仗一来二去产生深厚情谊 这还要从翻阳湖之战说起,公元1363年,到了朱元璋和陈友谅最后的生死决战,可以说这场战争的获胜者,基本上可以理解为下一个朝代的开国皇帝了,虽然朱元璋最终大获全胜,但是这场战役的开始依旧是相当惨烈,甚至朱元璋差点此战身亡,事后也是十分感动这位将军的救命之恩,

  • 乾隆的书法写得好,但是和宋徽宗相比,略显业余!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乾隆书法180幅,乾隆书法欣赏霸气,乾隆在书法界的地位

    如果说乾隆是一位书法爱好者,那么宋徽宗就是一位专业的书法家。他不像别的皇帝一样,闲暇时光用来学习书画,他是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自己的书画事业。所以后人在总结宋徽宗贡献的时候往往会想到他的书画,认为他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却是一个合格的书画家,并且推动了书画的发展,为后世的书画发展奠定了基础。宋代在艺术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