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德与朱元璋因为打仗一来二去产生深厚情谊
这还要从翻阳湖之战说起,公元1363年,到了朱元璋和陈友谅最后的生死决战,可以说这场战争的获胜者,基本上可以理解为下一个朝代的开国皇帝了,虽然朱元璋最终大获全胜,但是这场战役的开始依旧是相当惨烈,甚至朱元璋差点此战身亡,事后也是十分感动这位将军的救命之恩,当时就许愿,说如果将来能够顺利登基称帝,此生绝不负你,后来朱元璋果真登基称帝,便给这位将军加官晋爵,一时间也是风光无限,可是时光匆匆,27年过去了,朱元璋不仅削其爵位,而且还满门抄斩。那么朱元璋为什么要杀救命恩人的后人,要知道没有这个救命恩人,别说当皇帝了,就是能不能活着都成问题了。
其实这个人就是陈德,算是最早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人,陈德出身一户农民家庭,和朱元璋又是同乡,家里比较清贫,更兼元末乱世,日子并不好过,恰逢朱元璋投身红巾军,陈德也因此投靠朱元璋一起起事。陈德也因为作战英勇,开始逐渐崭露头角,而朱元璋也看他是同乡,自然也有意提拔他做自己亲信。这一来二去,两人情谊深厚,也就为日后舍身救朱元璋奠定了感情基础。
为朱元璋挡箭,朱元璋感动的许愿绝不负陈德
转眼间到了文章开头说的1363年,这一年陈友谅仗着强大的势力,起兵六十万攻打南昌,朱元璋也起兵20万救应南昌,双方展开决战,其实60万大军绝对是对朱元璋有压倒性优势,只可惜陈友谅急功近利,天公又不作美,湖面退潮导致士兵损失惨重,也正因为战局失利,陈友谅部下大将张定边为了改成战局劣势,孤军深入打朱元璋措手不及,朱元璋慌乱之际,船又搁浅,这可是绝佳的机会,只要朱元璋被干掉,瞬间朱元璋的大军便不攻自破,张定边便命手下兵射杀朱元璋,朱元璋都认为今天难逃一劫,自己肯定要死在这了,就在这最后关头陈德挺身而出,挡在了朱元璋面前,本应该射在朱元璋身上的箭,纷纷射在陈德身上,朱元璋是躲过去了但是陈德便奄奄一息。于是便许下绝不负陈德的承诺。
后来可能陈德命该富贵,还真就没死,慢慢的身体恢复了健康,也继续为朱元璋拼杀,朱元璋感念其救命之恩,也是多给他赏赐,陈德自然也是觉得自己没认错主子,更是屡立战功,北伐西征从不缺席,一生都贡献给了朱元璋的大明,朱元璋登基后封为临江侯,没几年陈德也因为身体疾病原因无法在继续为朱元璋效劳而还乡养病,一年后旧疾复发因病去世。朱元璋得知后,追谥为杞国公。
陈德父子一辈子为朱元璋打天下,结果满门抄斩
陈德去世后,儿子世袭临江侯爵位,由于陈德的熏陶下,儿子陈镛也是作战英勇,只不过没几年便死在了战场,时年三十一。一晃陈德去世27年了,这年因胡惟庸案子,又牵扯到了陈德的后代,而此时继承临江侯爵位的是陈德孙子,年仅八岁,朱元璋也快刀斩乱麻,没有体念陈德救命之恩,将后人满门抄斩,陈德虽然躲过一死。但他的后人还是没能逃过一劫,或许朱元璋当皇帝后,陈德能功成身退,做个普通百姓,也不至于被灭门。
这也印证了文章开头说的那句老话飞鸟尽,良弓藏。但是话说回来,现在人又有多少不是用得着你的时候,把你当亲朋友亲兄弟,等用不着你时候就是另一副嘴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