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和珅赈灾时往粥里掺沙子,为何还得到百姓的夸奖?此举救了上万人

和珅赈灾时往粥里掺沙子,为何还得到百姓的夸奖?此举救了上万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298 更新时间:2024/2/17 20:36:53

说到历史上的贪官,珅绝对上算得上是名气最大的一位,尽管他不一定是贪得最多的,但随着《康熙微服私访记》的热播,和珅作为一个历史人物,在观众之间的知名度丝毫不低。

虽说和珅是一位贪官,但他也有过一些小聪明,曾经在救灾的时候,他给难民里的粥放入了沙子,结果百姓没有骂他,还说和珅是个大好人。

而和珅这一举动,也救下了上万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从和珅这件事便是可以看出,真正的聪明人,就是能够随机应变的人,另外还是知时务之人。

乾隆年间,发生了一次几十年都难得一遇的旱灾,因此乾隆便是派遣了不少官员前去救灾,其中就包括和珅。

但让和珅也没有想到的是,灾民的数量远远超过了他们的想象,而他们带去的救灾粮数量又是有限的,给的话迟早有不够的那一天,不给的话,这些灾民闹到皇帝面前,这些当官的人又会统统没有好果子吃。

一时间,官员们尽是犯了难,如果这时候去给皇帝上报,那乾隆帝肯定是不乐意的,毕竟乾隆是派官员们来救灾的,不是来另生事端的。

于是官员们还开了一个私人会议,看看能不能想什么办法,结果他们一直挑中了他们之中脑袋最为聪明的和珅。

官员们都知道和珅是个贪财之徒,不然也不会闹出之后的贪污事件了,但和珅在头脑这一块,官员们却是没人不服气,让和珅去现场走一圈,没准真能有奇效。

和珅来到了现场,结果他却发现了一个让他震惊的事实:除了真正需要救助的人,还有一些富贵人家的人,穿着破烂的衣服来冒领粮食。

一时间和珅也不能去拆穿这些富人,因为从逻辑上来讲,这些富人也是灾民,也是可以领取粮食的。

和珅苦思冥想,他想了一个法子:宣布不再给百姓们发米,而是发米粥。

其中和珅还往米粥里放了一些沙子,大多数人吃到这些沙子后,便是骂骂咧咧地离开了,在远处看着这一切的和珅,嘴角一扬地笑了,之后便是宣布可以放心给灾民们发放大米了。

说来,和珅如此做的用意是什么呢?其实也不复杂,因为和珅也知道,这群人即便是喝到了沙子,也是敢怒不敢言的,不过那些富人就会学乖了,不会再来要大米,但那些真正的难民可顾不了这么多,依旧继续来领取大米。

在和珅的监督之下,那些富人们也不再来领取大米了,如此一来,这些大米便是落到了穷人手里,灾情因此也是慢慢得到了缓和。

毕竟穷人们才是真正需要粮食的人,和珅这样做便是受到了难民的爱

只不过和珅最后的命运就没那么好了,因为贪污,他成为了历史上最知名的贪官,具体数额达到了8-11亿白银,这对于任一个朝代来说,都是一个相当恐怖的数字。

最终在1799年,和珅被清仁宗赐死,最终给后人们留下了一个复杂的和珅,可见他即是聪明的人,也是一个看不清自己的人。

更多文章

  • 慈禧后人赫庆铃:沉浸“阿哥”梦里不愿醒,录制相亲节目丑态百出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慈禧后人赫庆玲视频,慈禧后代赫庆铃上非诚勿扰,慈禧后人上非诚勿扰是哪期

    如今演艺圈有着一个很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在有意无意之间会吹捧艺人的家庭与血统,最明显的就是所谓的满族宗亲,以及什么京圈格格,字里行间颇有一种高人一等之味,这不禁让人想问:演艺圈难道不是用作品说话的吗?再说满族人占掌权过清朝不假,但明朝也是汉人掌权的,未必汉人有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吗?造成这些原因的就是,一

  • 雍正死亡之谜被揭开?专家:死的太尴尬,难怪正史不敢正面记载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雍正死因之谜真相大全,雍正死亡之谜纪实,雍正死因在清宫档案是怎么记载的

    可见,延年益寿跟长生不老,本就是一种违背自然定律的事物,哪怕是从科学逻辑上来看,这都是不符合正常逻辑的。清世宗雍正帝在1735年驾崩,但最近雍正的死亡之谜渐渐浮出了水面,因此有人说:雍正的死因确实很尴尬,难怪正史不敢正面记载,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在正史的记载中,雍正的驾崩非常突然,连什么病症都没

  • 如果清朝不投降,能够坚持到二战时期,又会出现怎样的局面?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如果甲午战争清朝不投降会怎么样,甲午战争清朝如果不投降,一战对清朝的影响

    那个时候绝大部分人都读不上书,甚至还得承受着战乱,只要读过历史的人都知道,清朝末年简直称得上是中华民族吃大苦的年代,那个贩卖人口层出不穷,连朝廷都禁止不下去了,规矩都形同虚设。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不少清末时期的文人,比如说鲁迅,在当时都妥妥算得上是富裕人家,这足以映射,当时中国的文盲率是一个多么骇人

  • 康熙最长寿的儿子,手握重兵,却不参与党争,活到78岁得以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在众多历史故事中,不少皇帝的儿子都是备受瞩目的存在,毕竟作为太子级别的人物,能否成为下一任帝王,也是成为朝廷之中备受关注的事。当然,熟读清朝历史的人也很清楚,康熙之后下一任皇帝,也就是康熙的第四子,即后来大家熟知的雍正,然而晚年去世的雍正,死因直到如今在历史上都还是一个谜。但康熙帝却还有一位儿子,在

  • 晚清名妓赛金花有多美?八国联军入侵时,她一句话救下万人性命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像清朝末年时期,有两位女子在当时的名气比较高。一位是当朝实际统治者慈禧太后,另一位就是出生相对而言比较糟糕的赛金花,是清朝末年时期著名的青楼名妓。后来还开了自己的店铺,做起了中间人。赛金花出生于1870年,本名名字叫做赵彩云,是安徽人。小的时候因为长相漂亮,被人贩子卖到了花船上,从此接触了特殊行业。

  • 清朝已经灭亡109年,14万皇室贵族都去哪里了?你可能猜不到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清朝灭亡贵族去哪了,清朝灭亡后皇室的真实生活,清朝灭亡前的状况

    而清朝作为一个满族人的王朝,直到如今在中国也还有着1000万左右的人口,当然满族人也不一定就全部都是王朝后裔,也有普通的黎民百姓。那么说来,如今大清已经灭亡了109年,当年数量多达14万的皇室成员去哪了呢?说来你真不一定会信。满族在历史上是个时间非常悠长的民族,清朝开国皇帝努尔哈赤所属的女真族,就是

  • 回顾清朝皇妃真实样貌,珍妃风华绝代,魏璎珞原型着实迷人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珍妃个人简历,清朝真的有魏璎珞吗,历史上的清朝妃子照片

    历史之所以被称为历史,就是因为距离人们太过遥远。中国的封建王朝已经结束了一百多年,但这并不影响人们茶余饭后对这段历史进行热烈的讨论。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一个朝代。与清朝的政治相比,人们往往对清朝皇帝的后宫更感兴趣,急切的想要知道九五至尊身边的女人有着怎样的美貌。虽然可供参

  • 华妃被降为答应后,为何没有一个宫女敢难为她?看看雍正说了啥?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妃死了雍正的反应,雍正见华妃的真实原因,雍正和华妃关系好吗

    《甄嬛传》中的年轻妃《甄嬛传》是近年来非常热的一部宫廷剧,这部剧将古代后宫女子的明争暗斗都完整无缺地描写了出来,作为妃嫔,她们为求生存不得不勾心斗角,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在这里,参与后宫争斗的门票也很简单,并且不会在一开始就收取门票。尽管参加角逐的条件很简单,但是如何获得胜利却非常艰辛。在这没有硝烟的

  • 福建发现太监张敏族谱,里面内容颠覆《明史》,清朝果然篡改明史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明史张敏,明代太监张敏家谱,福建发现太监张敏族谱

    《史记》之所以能流传万世,成为史家绝唱,就是因为其作者司马迁敢于公平公正地去评价历史上每一个人物,甚至在描述和记录汉武帝的得失时,司马迁也是毫无避讳。导致汉武帝盛怒之下,对司马迁实行了宫刑。《史记》之后,各朝各代都有史官撰写“正史”,却免不了对当朝的皇帝一番粉饰,其中“水分”多少,一直是史学家们争论

  • 出身名门的他,却在抗日战争中用身体和飞机作为炸弹与日军同归于尽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绑上炸弹与敌人同归于尽,抗日中最惨的一个人,抗日最惨的日本将领

    沈光耀虽然出生于“五门三将”的煊赫世家,却跑到清华来认真求学,并且成绩十分出众。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后,为了使战争的硝烟尽可能少的影响到人才培养,清华大学联合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一起远迁云南昆明,成立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沈光耀一个富家公子竟也吃得了这种苦,跟随其他学生一起,在茅草屋搭建的临时大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