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战国七雄,魏国成第一个强国,秦国笑到最后,如何强大的?

战国七雄,魏国成第一个强国,秦国笑到最后,如何强大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557 更新时间:2024/1/2 1:15:43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都在寻求强国办法,以争取在未来的诸国林立中找到立锥之地,在战国初期,相对于其他诸侯国来说,秦国地处于西北边陲,体制上还实行奴隶制度,其政治、经济、军事以生活水平根本无法同中原各诸侯国相比,秦国是实力最落后的诸侯国;面对积贫积弱的局面,秦孝公下招贤令,广纳贤才,这个时候商鞅进入了秦国。

[var1]

其实,商鞅是卫国人,他看到卫国弱小,施展不开他的才华和能力,便来到魏国寻找机会,而魏国王嫌商鞅出身地位太低,始终没有重用商鞅,但是魏王也没有听从相国公叔痤的意见杀掉商鞅,不仅使魏国失去了令国家复兴的机会,也给魏国留下巨大的隐患。

商鞅到了秦国后,起初并没有受到秦孝公的赏识,颇具纵横游说之术的商鞅,开始用王道之术游说秦王,当商鞅开始一一列举、舜治国理念时,还没等他说完,秦孝公就失去了兴致。由此商鞅意识到,此时的秦国需要一种能够让国家迅速强大起来的方法,而这个方法并不是王道。

[var1]

商鞅改变策略,最后以“霸术”说服秦孝公,“霸术”的核心理念就是建立中央集权制的统治模式,就要剥夺人民部分权利,加重其义务,在国家掌握更多财富的情况下,才能集中力量干大事,发展军事实力。

商鞅在经过跟旧势力辩论之后,征服了秦王,秦王任用商鞅为左庶长(相当于丞相),并赏赐黄金五百两,将秦国所有政务都交给商鞅。

[var1]

《东周列国志》记载,秦孝公对群臣说“今后秦国政务,必须听从于卫鞅,如有违抗其命令者,也就是忤逆寡人。”

随后商鞅着手进行改革,他先有“立木取信”来赢得信任,取信于民,随后商鞅进行了两次变法;第一次变法内容是令民为什五,实行连坐法,严酷法治;奖励耕战,以军功论爵位,既能发展生产又能提高军队战斗能力;实行原始户籍管理,方便政府对百姓有效管理和征收徭役;禁止民众翻阅古代典籍,防止他们接受新思想,也就是“弱民”政策,让民众努力生产,勇于公战,使得秦国迅速强大起来。

[var1]

当秦国迁都咸阳后,商鞅又实行了第二次变法,推行郡县制,废除井田制,同时统一度量衡,使得秦国真正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这也为秦国统一天下奠定了最关键的基础。

魏国经李悝变法成为第一个强国,魏国魏文侯时期,李悝被推举为中山相,从而掀起了为魏国变法的序幕,李悝变法时战国初期最有成效的一次变法,通过这次变法,魏王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先强大的国家。

李悝变法的核心内容就是首先要破除旧时代遗留的贵族世袭制,做到“有功必赏,有过必罚”

《说苑·政理》记载,魏文侯问李悝如何治国?李悝回答说“为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

[var1]

李悝首先建议魏文侯取消贵族特权,集中社会资源,通过论功行赏的方式将国家资源进行再分配,把这些资源分配给有才能的人,让他们为魏国的强大出谋划策。其次,李悝采取浮动的税收政策“尽地力之教”和废除井田制,这样不仅能够让土地发挥最大的功效,还将劳动力从井田制中解放出来,最大限度地挖掘了土地的生产力,激发了人的潜力。

在农业方面,李悝提出注意保护农产品政策,他认为如果米价太贵,农民负担不起,就会家庭破散,如果米价太便宜,就会打击农民种粮食积极性,国家就会日渐贫困。

《汉书》记载,李悝认为“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

所以,李悝设立平籴法,根据每年农民粮食收成情况,制定合理的税收政策,这样不仅可以防止商人垄断,也稳定魏国的小农经济,巩固国家经济基础,但是这种藏富于民的政策,由于遭到旧势力的阻挠,最终在魏惠王时期被废弃。

[var1]

秦国在商鞅变法后,崛起之后又继续强大;而魏国在李悝变法后成为第一强国,却又轮流为二流国家呢?这与两国君主见识有很大关系,秦国嬴驷虽然也受到商鞅新法的伤害,但他明白变法对秦国命运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但是在魏惠王时期,屡屡战略失误,穷尽国力骚扰周边大国,打了几次败仗后,国势最终没落。

更多文章

  • 长平之战,名将白起为何禁止士兵吃羊肉?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长平之战白起为何禁止士兵吃羊肉,长平之战白起为何撤兵,白起在长平之战杀了多少人

    细节决定成败。白起军中禁吃羊肉,便是很好的诠释了这句话。白起一生征战,无有败绩,取决于他对待每次战役的心思缜密,对每一个细节的把控。长平之战前夕,白起忽然在军中发布一条军令:禁止生火造饭,吃冷食,最后,禁吃羊肉,改吃牛肉。秦人爱食羊肉,不信看如今的羊肉泡馍依旧出名,所以对白起突然改吃牛肉的事情非常费

  • 项羽本是楚国一将军,凭什么能在咸阳宰割天下,凭喜好分封诸侯?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项羽为什么分封天下只当霸主,项羽为什么能破百万秦军,项羽真实生平

    当时的楚国,熊心虽名为王,实则一傀儡,朝政都把持在项梁的手中。项梁是楚国大将项燕的儿子,是后来自号西楚霸王的项羽的小叔叔,项梁当时并未在楚国有明确的官职,而是自号武信君。武信君收揽了项羽、龙且、刘邦、英布、蒲将军等能征善战的大将,一路摧枯拉朽,势如破竹,他的部将刘邦和项羽把三川守李由都斩杀了。李由是

  • 长平之战,如果不换将赵括,廉颇将军能守得住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长平之战赵括有胜算吗,赵括兵败长平读后感,长平之战赵括撑了多久

    赵括成了历史的替罪羊。赵括一身本领,而他所处的时代和国家却没有给他足够的机会让其施展。只一战便出师未捷身先死,历史只给他留下了这样的评价:纸上谈兵,误国误民!而长平之战中赵国的失败其实在一开始就注定了。但是廉颇和赵括都在赌!赵括赌的是险中求胜,赵括年少轻狂,带着赵王的期待,来代替保守老成的廉颇,一到

  • 战国七雄里强大的秦国,也经历过的屈辱败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秦国最大的败仗,战国七雄为什么秦国最强,秦国统一六国最大的败仗

    秦国,从一个出身低微替人养马的小国赵,一步一步发展到横扫六合,统一全国的大秦帝国。这除了代代秦王对于人才的运用,还要归功于秦国人自古对抗西戎的战斗经验。大家一定见过秦朝的兵马俑吧,那锐利的兵器,骁勇的骑兵,先进的机弩无不彰显出秦军的无敌。然而在秦国的无敌战争史中却隐埋了一些不为人知的战役。这些战役验

  • 战国七雄中, 各国最大敌人是谁, 燕国的敌人最特殊, 魏国敌人最多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战国时期的燕国七雄,魏国与燕国,战国的燕国怎么成为七雄

    秦国[var1]我们都知道秦国最后灭了六国,统一了天下。不过秦国灭六国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是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在秦国灭六国的过程中,最大的敌人就是这三个国家,魏国、赵国、楚国。魏国是战国初期的霸主,而且称霸战国七十多年。在战国初期的时候魏国占领了秦国的河西之地,让秦国几十年不敢东出。一直到秦惠文

  • 长平之战,赵国为何不用田单?赵王:你不看看他懂兵法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长平之战赵国真的有40万人吗,田单在赵国的表现,长平之战赵国二十万人为何不突围

    [var1]那么问题来了,当时赵国没有名将了吗?赵王为什么一定要用赵括来代替廉颇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当时虽然赵奢已死,但以火牛阵大破燕军的田单还在赵国。那么,赵孝成王为何不用田单代替廉颇呢?因为在赵孝成王看来,田单根本就不懂兵法!他又怎会让一个不懂兵法的人来指挥这场关乎国运的大决战呢?[var1]

  • 战国七雄打数百年仗都不缺粮,为什么孔明总缺粮?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战国孔明为什么缺粮,战国时期的七雄现状,战国时期七雄实力排名

    孔明缺粮是有深刻原因的,归结起来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蜀道难,难于上青天,长距离运粮消耗巨大;其二、巴蜀子弟大部分上战场了,粮食产量不高。秦国之所以能以巴蜀作为粮仓,是因为秦国还有关中大粮仓,巴蜀的粮食主要通过长江供应伐楚之战的军队,并不用运回咸阳使用。另外战国时代的战争还可以取食于敌国,也就是攻占

  • 战国时期,齐国强大到什么程度?为何最后不战而投降呢?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战国时期的齐国有多强大,战国时齐国为什么强大,战国齐国君投降时嘴里含着啥

    [var1]第一,根据记载,在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力在七个国家排名首位。没有强大的实力不可能位居首榜,也从侧面说明人们认可齐国的实力。第二,齐国的地理环境好,靠近海,可以大力发展经济,资源也很丰富。所以,齐国是7个国家中实力最强的一个。第三,齐国是山东地界6个国家中的小队长,所以齐国的强横是必然的。齐

  • 战国时期的齐国是如何差点亡国的?苏秦和乐毅居功至伟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苏秦和乐毅,乐毅伐齐后齐国怎么样,战国齐国名将有哪些

    此时的齐国其实早就成了国际社会上的眼中钉,而且最主要的是他被秦国给盯上了,再加上苏秦策反了孟尝君,让国内纷争不息,实际上已经非常危险了。大秦帝国中的齐闵王[var1]而燕昭王经过了二十年的发奋图强,使得燕国的国力得到了全面恢复,此刻已经是兵强马壮,磨刀霍霍,只等最后一声号角了!燕国人的毁灭复仇模式已

  • 战国后期,面对赵国的生死存亡,乐毅为何会无动于衷呢?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乐毅简历,春秋战国乐毅,燕昭王和乐毅关系

    乐毅先祖乐羊为魏文侯(魏斯,魏国开国君主)手下的将领。曾率兵攻取中山(参见魏灭中山之战),因功被封在灵寿,乐羊死后,葬于灵寿,从此乐氏子孙便世代定居在这里。中山复国后,又被赵武灵王所灭(参见赵攻中山之战),乐毅也就成了赵国人。乐毅少年聪颖,喜好兵法,赵国曾有人举荐他出来做官。到了武灵王在沙丘行宫被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