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长平之战后,秦国也损失惨重,其他五国为何不趁火打劫呢?

长平之战后,秦国也损失惨重,其他五国为何不趁火打劫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4817 更新时间:2023/12/24 12:14:34

对于赵国来说,正是因为在长平之战中损失了45万精锐士兵,从而失去了和秦国争夺天下的根本,并且这也为赵国的灭亡埋下了伏笔。不过,很多人可能没有意识到,在长平之战中,获胜一方的秦国也是损失惨重,俗语有云“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在冷兵器时代,这是一条经得起考验的真理。那么,问题来了,秦赵长平之战,秦国惨胜后国力虚弱,其他五国为何迟迟不敢行动?

[var1]

据《史记》中《白起王翦列传》载,秦昭王四十九年(前258年),秦昭襄王想让刚刚病愈的白起指挥邯郸之战。对此,秦派王陵攻赵都邯郸。当时指挥长平作战的白起因病未能同行。后来白起病愈,秦王便想派白起代替王陵统军指挥,白起推辞进谏道:“邯郸实未易攻也,且诸侯救兵日至,彼诸侯怨秦久矣。今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

除此之外,司马光也在《资治通鉴》中记载:“秦虽胜长平,士卒死者过半,国内空。”也即长平之战后,秦国大军也损失过半,这导致秦国一度国内空虚。在长平之战中,秦国前后投入了60万大军,按照过半伤亡的说法,秦军至少付出了30万人伤亡的代价,这对于强大的秦国,依然是一大重创了。不过,即便是在秦国损失惨重之际,其他五国依然不敢对秦国趁火打劫,究其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var1]

楚国

就楚国来说,很多人的印象中是战国时期非常强大的诸侯国。但是,实际上,在长平之战爆发时,楚国已经走向衰落了。楚怀王三十年(前299年),楚怀王被秦昭襄王骗去秦国,客死咸阳,楚国国势迅速衰弱。楚顷襄王时代,秦国多次伐楚,拔西陵、巫、黔中等地,于公元前278年攻入楚都郢城,烧毁了楚王族的夷陵。所以,在长平之战前,楚国已经遭到了秦国的连续重创,失去了和秦国争夺天下的实力。因此,在长平之战前后,楚国选择了按兵不动的态度。直到邯郸之战,也即赵国快要灭亡的时候,楚国才出兵救援赵国。

[var1]

魏国、韩国

一方面,就韩国来说,对于长平之战时的韩国,已经选择了摇摆不定的立场了,也即秦国强则跟随秦国,山东六国强则倒向山东六国。在长平之战后,虽然秦国国力空虚,但是,战国七雄中奠定的韩国,依然和秦国存在巨大的实力差距。所以,为了自保,韩国自然不敢对秦国趁火打劫,如果韩国真的这么做的话,很可能其灭亡时间就要提前了。

另一方面,就魏国来说,作为战国初期的霸主,魏国没有一刻不希望重拾霸业。但是,在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后,魏国国力衰落。在此基础上,赵国和秦国的崛起,又让魏国的压力更大了。因此,长平之战时,魏国的态度就是希望秦国和赵国两败俱伤,这样魏国才能坐收渔翁之利。不过,最后的结果是赵国损失了45万精锐士卒,而秦国仍有白起等名将,这让魏国依然十分忌惮。

[var1]

燕国和齐国

在战国后期,燕国和齐国对于秦国消灭其他诸侯国的行为,基本上都是乐观其成的。也即在秦国远交近攻的策略下,燕国和齐国已经被秦国成功拉拢了。从燕国和齐国的角度来看,自己和秦国之间隔着三晋等诸侯国,即便成功击败了秦国,自己也很难越过三晋来抢占秦国的疆域。因此,燕国和齐国不仅很少参与山东六国合纵攻秦的行动,还经常对秦灭六国的行动进行助攻。比如公元前259年(燕武成王十三年),燕国趁赵国在长平之战大败之际,诱使赵北部的武垣令傅豹、王容、苏射率众投入燕国。基于此,不管秦国是否真的国力虚弱,燕国和齐国都不愿意越境去攻打秦国。

[var1]

赵国

最后,长平之战后,秦接受了赵国的割地求和。然而,赵在割地上却分歧扩大。最终赵王决定不履行和约,转而备战。秦昭襄王大怒,遂以举国之兵攻赵,邯郸之战爆发。在长平之战后,秦国不顾国力上的虚弱,强行发动了邯郸之战。此战,魏国和楚国派兵支援赵国,从而击败了秦军。因为邯郸之战的惨败,加上长平之战的损失,秦国一度停止了一统天下的步伐。当然,这也为秦始皇嬴政的登场奠定了基础。

更多文章

  • 长平之战前赵国接手“上党”是对是错?上党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长平战后赵国女人,长平之战赵国不接受上党会爆发吗,赵国长平在哪里

    [var1]在这场旷日持久的顶级对决中,秦赵两国先后投入了近百万军队(还不包括外围预备力量),战争规模之大可以说是史无前例。这场战争最终以秦国坑杀赵“四十万降卒”而告终,彻底摧毁了赵国自武灵王时代积攒下来的资本,也最终奠定了秦国统一天下的大势。时至今日,很多人都吐槽道赵国接下上党郡这个烫手山芋明显是

  • 赵括是废物,廉颇也无取胜的可能,那么谁合适做长平之战的统帅?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赵括详细资料,赵括深度解析,赵括真的不如廉颇吗

    在春秋的时候,晋国毫无意外,是巨无霸型的大国。但是经过“三家分晋”,大国已经一分为三,不复当年辉煌了。[var1]战国七雄之中赵国的实力算是比较弱的。国土面积不太大,人口不太多,决定了他的经济力量也不太强。而地理位置方面,四面全是强敌,又决定他没有太大的发展空间。赵国也进行过改革,和其他国家一样。但

  • 战国七雄,魏国成第一个强国,秦国笑到最后,如何强大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秦国打魏国,秦国时候的魏国在现在哪里,战国七雄魏国现在在哪里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都在寻求强国办法,以争取在未来的诸国林立中找到立锥之地,在战国初期,相对于其他诸侯国来说,秦国地处于西北边陲,体制上还实行奴隶制度,其政治、经济、军事以生活水平根本无法同中原各诸侯国相比,秦国是实力最落后的诸侯国;面对积贫积弱的局面,秦孝公下招贤令,广纳贤才,这个时候商鞅进入了秦国

  • 长平之战,名将白起为何禁止士兵吃羊肉?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长平之战白起为何禁止士兵吃羊肉,长平之战白起为何撤兵,白起在长平之战杀了多少人

    细节决定成败。白起军中禁吃羊肉,便是很好的诠释了这句话。白起一生征战,无有败绩,取决于他对待每次战役的心思缜密,对每一个细节的把控。长平之战前夕,白起忽然在军中发布一条军令:禁止生火造饭,吃冷食,最后,禁吃羊肉,改吃牛肉。秦人爱食羊肉,不信看如今的羊肉泡馍依旧出名,所以对白起突然改吃牛肉的事情非常费

  • 项羽本是楚国一将军,凭什么能在咸阳宰割天下,凭喜好分封诸侯?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项羽为什么分封天下只当霸主,项羽为什么能破百万秦军,项羽真实生平

    当时的楚国,熊心虽名为王,实则一傀儡,朝政都把持在项梁的手中。项梁是楚国大将项燕的儿子,是后来自号西楚霸王的项羽的小叔叔,项梁当时并未在楚国有明确的官职,而是自号武信君。武信君收揽了项羽、龙且、刘邦、英布、蒲将军等能征善战的大将,一路摧枯拉朽,势如破竹,他的部将刘邦和项羽把三川守李由都斩杀了。李由是

  • 长平之战,如果不换将赵括,廉颇将军能守得住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长平之战赵括有胜算吗,赵括兵败长平读后感,长平之战赵括撑了多久

    赵括成了历史的替罪羊。赵括一身本领,而他所处的时代和国家却没有给他足够的机会让其施展。只一战便出师未捷身先死,历史只给他留下了这样的评价:纸上谈兵,误国误民!而长平之战中赵国的失败其实在一开始就注定了。但是廉颇和赵括都在赌!赵括赌的是险中求胜,赵括年少轻狂,带着赵王的期待,来代替保守老成的廉颇,一到

  • 战国七雄里强大的秦国,也经历过的屈辱败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秦国最大的败仗,战国七雄为什么秦国最强,秦国统一六国最大的败仗

    秦国,从一个出身低微替人养马的小国赵,一步一步发展到横扫六合,统一全国的大秦帝国。这除了代代秦王对于人才的运用,还要归功于秦国人自古对抗西戎的战斗经验。大家一定见过秦朝的兵马俑吧,那锐利的兵器,骁勇的骑兵,先进的机弩无不彰显出秦军的无敌。然而在秦国的无敌战争史中却隐埋了一些不为人知的战役。这些战役验

  • 战国七雄中, 各国最大敌人是谁, 燕国的敌人最特殊, 魏国敌人最多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战国时期的燕国七雄,魏国与燕国,战国的燕国怎么成为七雄

    秦国[var1]我们都知道秦国最后灭了六国,统一了天下。不过秦国灭六国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是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在秦国灭六国的过程中,最大的敌人就是这三个国家,魏国、赵国、楚国。魏国是战国初期的霸主,而且称霸战国七十多年。在战国初期的时候魏国占领了秦国的河西之地,让秦国几十年不敢东出。一直到秦惠文

  • 长平之战,赵国为何不用田单?赵王:你不看看他懂兵法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长平之战赵国真的有40万人吗,田单在赵国的表现,长平之战赵国二十万人为何不突围

    [var1]那么问题来了,当时赵国没有名将了吗?赵王为什么一定要用赵括来代替廉颇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当时虽然赵奢已死,但以火牛阵大破燕军的田单还在赵国。那么,赵孝成王为何不用田单代替廉颇呢?因为在赵孝成王看来,田单根本就不懂兵法!他又怎会让一个不懂兵法的人来指挥这场关乎国运的大决战呢?[var1]

  • 战国七雄打数百年仗都不缺粮,为什么孔明总缺粮?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战国孔明为什么缺粮,战国时期的七雄现状,战国时期七雄实力排名

    孔明缺粮是有深刻原因的,归结起来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蜀道难,难于上青天,长距离运粮消耗巨大;其二、巴蜀子弟大部分上战场了,粮食产量不高。秦国之所以能以巴蜀作为粮仓,是因为秦国还有关中大粮仓,巴蜀的粮食主要通过长江供应伐楚之战的军队,并不用运回咸阳使用。另外战国时代的战争还可以取食于敌国,也就是攻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