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韩信死后,刘邦的反应如何?司马迁用2个字,写出其复杂心理

韩信死后,刘邦的反应如何?司马迁用2个字,写出其复杂心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711 更新时间:2024/1/14 7:40:50

根据《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吕皇后联合萧何一起把韩信骗入宫中,冠以谋反的罪名,把他斩首在长乐宫钟室,还把他的父族,母族,兄族,三族都杀害了。

刘邦当时正好在平定叛乱,等他叛乱归来之后,韩信已经死去了,都给他埋葬好了。这件事情就这么过去了。

但是在历史学家看来,这件事并没有这么简单。虽然当时吕皇后给韩信安排的罪名是谋反,但是到底有没有谋反这件事还是有待考究的,到现在也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但是有一个点很重要,就是有人要韩信死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就算没罪也要让他有罪可杀。

刘邦对于韩信的死讯的反应,在《史记》中也有一段话记载:“且喜且怜之。”有“喜”有“怜”这种复杂的感情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刘邦会感觉到“喜”呢?又为什么会感觉到“怜”呢,司马迁到底想表达什么?

我们一一来看。首先“喜”是因为,刘邦觉得终于把韩信这个眼中钉给除掉了,因为在他看来,韩信有实力又有一定的野心,很有可能会威胁到太子的统治,甚至可能毁掉他亲手建造的汉朝,这一幕肯定是他不愿意见到的,虽然韩信陪他走了这么多年,但是刘邦毕竟被权利迷住了,在权利面前任何的友谊似乎都不存在了,他只在乎自己的江山会不会被自己的子嗣之外的人给抢走。

就单说这一点,就能够代表刘邦“喜”的原因——有人帮他铲除了大患。

我们再来说说“怜”是什么意思,刘邦肯定是在感叹韩信这一位名将,他跟随自己多年,就好像是他的左膀右臂,他们当初甚至还是无话不说的好朋友,而他也很感谢韩信对于他的效忠。

韩信个人的的能力也是极强的,可以说就是这一枚棋子打破了楚汉两国的实力平衡。如果没有韩信的帮助,那么刘邦很有可能会成为输家。而不是像现在一样坐在皇宫里面享受荣华富贵。

“且喜且怜之。”这到底是多复杂的感情呢?我们再说一个事件,就是韩信死后,刘邦给萧何加封为相国,当时的相国可是在丞相之上的,也就是说这个位置是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除此之外,刘邦还给予他各种赏赐,如加工资,给保镖等等奖励。

为什么要加封呢?这肯定是赏赐的加封,赏赐啥呢?自然是嘉奖萧何杀韩信的计谋,就是萧何的计谋才能让韩信入套,也是可见刘邦这个“且喜且怜之”的这份感情到底有多么自私了。

所以说,司马迁用“喜”、“怜”这两个字,成功地刻画出最毒帝王心,而且这份感情中,大部分其实都是“喜”,“怜”只是回忆当初罢了。

参考资料:《史记》、《资治通鉴》

更多文章

  • 如果关羽同意江东联姻,还会大意失荆州吗?答案在这里!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如果关羽同意江东联姻会怎样,如果关羽把荆州还给江东会怎么样,关羽大意失荆州真实历史

    一 、 首先说下关羽出兵攻打樊城的大背景。关羽,被称为蜀汉集团的二号人物,地位仅次于蜀汉开国皇帝刘备。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蜀汉和曹魏爆发汉中之战,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五月,战争结束,战争结果是刘备占领汉中全境,而汉中地界的人口,被曹操全部迁走。七月,刘备上表自封汉中王,拔魏延为都督

  • 如果《三国》中落凤坡诸葛亮代替庞统而死,蜀国结局会重写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庞统落凤坡之死诸葛亮的看法,落凤坡庞统和诸葛亮,庞统落凤坡之死原文

    倘若三国中,在落凤坡死的是诸葛亮而不是庞统,那么三国的历史一定会改变吗?一定。且听如下分析:1 、诸葛亮和庞统,两人虽然都是不世出的人杰,但是两人的才能和偏向却不一样。诸葛亮偏向于王佐之才,善用阳谋,庞统偏向于霸王之术,善用阴谋。诸葛亮偏向于战略家,而庞统偏向于战术家,诸葛亮性格沉稳谨慎,缓缓图之,

  • 如果刘表没有病,荆州水军加上刘备能否挡得住曹操的进攻?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假如刘备接受刘表的荆州能崛起吗,刘备为什么会被刘表夺取荆州,刘备投奔刘表有多少人马

    曹操南征刘表,是在公元208年的八月,那么先看看这一年的上半年,各路诸侯都在忙啥?到了公元208年,十八路诸侯已所剩无几,曹操北征乌桓后,整个北方基本上就被扫平了,只剩下南方和西南。南边,刘表部将黄祖还在和孙权打仗,因为黄祖射死了孙坚。西南,刘璋和张鲁在打仗,因为刘璋杀了张鲁的母弟。刘备这时候寄宿在

  • 古代史上最厉害的四大谋臣,诸葛亮仅排第三,第一当之无愧!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上的诸葛亮有多厉害,历史上的诸葛亮实力,诸葛亮在历史上有什么著名事迹

    4.刘基,字伯温,是元末明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刘伯温十分精通经史之学,对象纬之学尤其精通,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元朝末年,刘伯温辅佐朱元璋南征北战,最后成就霸业,建立明朝,成为明朝的开国元勋之一,史称“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3.诸葛亮因《三国演义》的描绘而显得“

  • 蜀国最弱,诸葛亮为何还要北伐强魏?是以战止战?还是另有隐情?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此诗是杜甫咏怀蜀汉丞相诸葛亮的,用以表达自己对诸葛亮雄才大略,忠心报国的赞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先死的惋惜。三国之中,蜀国最弱,然蜀丞相诸葛亮,武庙十哲之一,做为一流的军

  • 曹操当年那句“宁可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你理解多少?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上曹操说过宁可我负天下人吗,曹操说宁教我负人休教人负我,曹操谈宁可我负天下

    当然,历史上的曹操肯定不是这样说的,陈寿的三国志也未采纳这个故事,只是《孙盛杂记》里面记载了这句话的原始版本,原话为:宁我负人,毋人负我。后经过罗贯中的艺术加工后,就变成了现在流行的两句名言。三国演义是小说,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所以罗贯中为了塑造人物形象,对语言做了艺术处理,这样的艺术处理,更有

  • 为何秦始皇能统一六国?有人说他侥幸,其实是靠这几样东西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秦始皇统一六国谁的功劳最大,秦始皇能统一六国吗,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小视频

    要说秦国本来地处西部,无论是经济、军事还是人才储备都比中原的各大诸侯国相差甚远,所以一直以来被视为夷狄。而历史上秦国的强大要归功于商鞅变法,在法家的治下,秦国变成了一个有功必赏,有过必罚,赏罚分明的国度,而且鼓励生产改革了当时的田产制度,光这一项就吸引了许多因为战乱而逃亡的农民去到秦国,再加上一些有

  • 为了衬托诸葛亮的智慧,三国演义把周瑜写成气小量狭之人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三气周瑜体现了诸葛亮的哪些品质,诸葛亮与周瑜略输一筹,周瑜怎么称赞诸葛亮

    说气小量狭,实在冤枉了历史上的周瑜。历史上的周瑜胸襟广阔,气度宽宏。老将程普因周瑜年轻,对他不服,多次当面侮辱他,周瑜都不跟他计较,程普最后被周瑜的才华和品德所折服,感动得说:“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和他成为好友。《三国演义》描写的心胸狭窄的周瑜是罗贯中为了衬托诸葛亮而刻意塑造的配角形象

  • 真实的张飞什么样?不仅文武双全,还是个美男子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张飞的真实实力,张飞在历史上是个美男子吗,张飞真的文武双全吗

    但是其实我们对历史上真实的张飞知之甚少,一个是因为三国时期的蜀汉并没有自己的史官,所以有关蜀汉的史料非常非常的少,而比较权威的《三国志》对这位蜀汉猛将的记载,都只有区区900多个字,但是我们经过考古学家的发现以及其他的史料对比,仍然可以给大家还原一个更加立体丰满的张飞形象,一个颠覆的认识就是张飞不仅

  • 历史上诸葛亮真的有“七擒孟获”吗?孟获的地盘在今天什么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也正是因为大家对原素材的掌握程度不同,当人们看了各式各样的故事之后,反而对最初的蓝本越来越感到疑惑。就像《三国演义》里的"名场面"——七擒孟获一样,这事到底有几分真几分假,我们若是没有专门去梳理一下,就实在是判断不了。在《三国演义》里,罗贯中洋洋洒洒地将七擒孟获的故事写了好几章。但《三国志》中最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