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版图到底有多大?国土最大值在明初,明末疆域发生很大变化
当年朱元璋在刚刚建立明朝江山时,为保证边境安稳,便将皇四子朱棣安放在边境,镇守一方平安。可朱允炆未能理解爷爷的一片苦心,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丢了江山也丢了性命。
明成祖登基之后,他深知明朝刚刚建国,根基不稳,急需休养生息,于是火速迁都,并且修筑长城保障边境安稳。我们都知道,万里长城是秦始皇开始修葺的。但因自秦朝至现在年代久远,长城会有一定的损坏,所以明成祖便重新修建。我们现在所见到的长城其实就是经过改造之后的。
明成祖继位之后,靠发动战争增加国土面积。一时间明朝时期的领土面积达到了997万平方公里。由此可见,明成祖是一位大有作为的皇上。但历史评说为什么对他褒贬不一呢?当然他也做过一些不好的事情。明成祖讲究场面,大兴土木,同时他也发动战争,而这一切背后都需要强大的经济支撑。
那么明成祖便加强赋税,一时间增加人民生活负担。在永乐年间爆发了一场农民起义,虽然这次起义很快被镇压,但也能表现出当时人民在这种环境下生活是非常的困苦。在历史评说中抨击明成祖,我想便是如上原因。因明成祖增加赋税,从而加重了人民的生活成本。
有些历史学家认为永乐盛世不单单是指朱棣在位期间,其实它可以把时间推移到明太祖在位的后几年。因朱元璋也是一个十分勤勉的皇帝,他在建立大明王朝初期,在清明的管理制度下使得大明王朝经济得以复苏,这便为永乐盛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明成祖在位期间,为加强中央集权制度,他成立了内阁制。明成祖视线不单单局限于在国内,他也希望开拓国外业务。于是他便派郑和七次下西洋开辟海上丝绸之路。使国与国之间互通有无,为邻国带去大明王朝先进的文化思想与技术。
一时间大明王朝的丝绸,瓷器,茶叶等等远销海内外。而大明王朝也成为了邻邦小国们崇拜的对象。邻邦小国纷纷派使者出使大明王朝,朝见明成祖。据记载,当时竟有三十多个国家的使臣来朝见明成祖。这也是永乐时期综合国力得到很好提升的一个有力证明。
其实我们对历史的某一个人,某一个世界时期展开评价时,应该用辩证的思维去考虑,不可过于武断。而一切评说的基础便是尊重,我们需要尊重历史的发展。因没有古人的智慧,并没有现在的中华民族。明成祖有管理者的雄心,他希望在自己的领导下,大明王朝一路奋起直追,成为当时最先进的国家,确实他做到了。
在14世纪初期,大明王朝的东南部还是一些边陲小国。这些国家还在为人民生计担忧,所以谈不上经济发展;而西北地区的游牧民族,确实出现过一位军事管理人才,但却因部落之间的内斗,使得他们无心对外扩张。
我们再看一下14世纪的欧洲,14世纪的欧洲小国纷争不断,同时也爆发了公共卫生事件,他们自身便自顾不暇了。所以在当时明朝作为世界强国这一称号是有理有据的,而做到这一点正需要感谢明成祖。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他的初衷是好的。
他希望增加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往来,实现国家之间的共赢。并不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以德意志为首的法西斯国家,他们是对世界进行扩张侵略。在明成祖大力发展经济期间,间接增加了人民的生活负担。但其实当国与国之间互通有无,其实人民的收入和就业机会便会增多。如此看来明成祖是一个深谋远虑的皇帝。
总结:可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即使经历了朱元璋,朱允炆,朱棣三位皇帝的苦心经营,使得明朝经济在飞速发展。但奈何明朝后人不懂得珍惜,所以很快的大明王朝便凋零了,被历史的车轮碾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