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魏明帝又爱又恨的男人,三国时期曹魏政权下司马懿家族的

魏明帝又爱又恨的男人,三国时期曹魏政权下司马懿家族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3345 更新时间:2024/2/27 4:39:18

要说司马家族在曹魏政权下的崛起,司马懿首当其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既扮演了司马家族的领路人角色,也成了曹魏政权的掘墓人。

其实按照当时的情况,魏明帝曹叡是完全有机会不让司马懿夺权篡位的,但是在那个曹魏政权人才极度匮乏的时期,无人可用,魏明帝也只能一遍重用司马懿给予高官厚禄,一边还要提防着他一面对自己有啥不诚之心。

司马懿这边倒是也干脆,在各方面条件都具备的时候,直接来了个高平陵之变,曹叡之前所作的一切都是白费,还给司马懿的事业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曹丕临终前给曹叡交代后世的时候,其实是有所叮嘱的,这几位大臣是经得起考验的,如果朝中有人作梗试图挑拨皇帝和几位辅政大臣的关系,不能轻易相信。然而我们的魏明帝并没有认真执行父皇的话,他有了自己的想法,既然让我执政了,我为什么要受到一帮所谓先帝亲信的牵制,所以,我们反观曹叡当政时期对司马懿等人的安排,就能看出曹叡是并不希望几位辅政大臣常伴左右的。

比如司马懿,在当时只要哪里有战事,曹叡必会派遣司马懿前去救援撑场,人送外号救火小队长。这样的话,让这些辅政大臣都不在眼前,曹叡自己就可以在朝中实际掌控朝政了。

三国志明帝纪中就有记载,当时司马懿的足迹几乎布满了所有的曹魏战场,拳打东吴和孟达,脚踢匈奴和蜀汉,可谓是只要是曹魏的战斗,司马懿几乎都参加过。

这也说明一个情况,也就是说曹叡当政期间,司马懿基本都是在外征战的状态,无暇顾及朝中的大小琐事,更加没有很好的执行先帝留下的遗嘱,好好辅佐这位并不喜欢自己的皇帝。

三国志陈矫传中有记载过这样一件事儿,曹叡曾经有过一次问曹魏开国功臣陈矫:司马懿算不算上是我们曹魏的社稷之臣。陈矫到是懂得明哲保身,他这样回答曹叡:司马懿在我们朝中的威望还是很高的,但是算不算社稷之臣我就不知道了。

社稷之臣也就是身负国家重任的大臣,其实在实际情况中,司马懿已经就是实际的社稷之臣了,但是陈矫肯定不敢亲口说出来这个事实,因为他明白,这是曹叡在试探自己的幌子。

在这里,小编也说说自己的看法,在曹叡当政时期,曹魏内部的人才储备肯定要优于蜀汉和东吴,但是能够取代司马懿的可就比较难找得出来了。所以曹叡有这样的担心也是正常的,作为一国之君,眼前有个能够力压群臣的人,肯定会对自己有所威胁,但是迫于用人的压力,又不得不重用他,这就成了君臣之间的博弈游戏,不能让你太拔尖,也不能让你太平庸,保持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才是硬道理。

自古君臣一局棋,至于这盘棋怎么下,如何下好就看各位参与者的技术和能耐了。

更多文章

  • 为什么说,鸿门宴上,项羽根本不想杀刘邦?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鸿门宴中项羽应该杀刘邦吗,鸿门宴上为何项羽不下狠手杀刘邦,怎么看待鸿门宴项羽没杀刘邦

    大家都知道鸿门宴本是项羽设的局,想在宴会上刺杀刘邦,最后却反被刘邦逃脱的故事。鸿门宴作为《史记》记载中最为精彩的一件叙事,千百年来流传甚广,以至于后来成了一个俗语,用鸿门宴来表示图谋不轨、暗藏杀机的宴会。鸿门宴到底是怎么回事?说到这,可能有一些读者不知道鸿门宴到底是怎回事,在分析项羽没有杀刘邦心思之

  • 苏轼的儿子也是千古奇才,但因受父牵连,一首名作付之东流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苏轼三个儿子,苏轼50首必背古诗,肥水不流外人田苏轼诗句

    在北宋乃至中国历史的文坛之上,苏轼的名字永远是那么光芒四射,震烁古今的。他以词最为出名,却在诗、散文、书、画等多领域都有一流的建树,是不折不扣的顶尖全能选手。为人津津乐道的是,苏轼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也是相当成功的文人,在当时就并称为“三苏”。在良好的家教之下,苏轼的三个儿子苏迈、苏迨、苏过虽然被父

  • 马皇后下葬当天大雨倾盆,朱元璋大怒要杀人,和尚一句话救所有人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马皇后之死朱元璋发疯,朱元璋封了几个皇后,马娘娘和朱元璋谁先死的

    孝慈高皇后马秀英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原配结发妻子,她自幼父母双亡,被滁阳王郭子兴收为养女,并且在他的主持下,嫁给了时为红巾军将领的朱元璋,从此与朱元璋风雨与共。朱元璋登基后,他顺理成章就做了皇后,并且是朱元璋唯一的皇后,她去世后,朱元璋再也没有立后。很多人说,朱元璋的家人就朱标和马皇后。为什么会这么说了

  • 朱元璋问刘伯温大明能存多久,刘伯温写下4个字,朱元璋暗自高兴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刘伯温临死留给朱元璋的信,朱元璋问刘伯温他能当几年皇帝,朱元璋没有听取刘伯温建议

    辞官后的刘基就过起了隐居田园的生活,从公元1343年到公元1352年之间,刘基先后两次上任,最终因看到元朝腐败,愤恨之下再次辞官回到家乡。在公元1360年,50岁的刘基被朱元璋礼聘到身边,成为朱元璋的军师。刘基从此为朱元璋效力,他为朱元璋效力的原因很简单,天下纷争,百姓受难。而在刘基眼里,朱元璋是一

  • 中国明朝被凌迟的太监刘瑾是有多惨,为何会被处以凌迟?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明朝太监刘瑾下场,明朝太监刘瑾是个什么人,明朝历史上的太监刘瑾

    有这样一个事实,如果你做尽坏事,早晚一天恶报会找到你,人生在世,一定要多积善,这样才能有个完美的结局。 明朝初期,朱元璋、朱棣、朱高炽对于太监严加管控,宦官被压得很难受,压根没法子乱跳,朱瞻基上台后对太监管理没有前几任皇帝那样严格,太监有机会识字,这让他们有资本参与政治,明朝的太监最终有了影响

  • 驸马贪污,公主向父皇求情,朱元璋只说了五个字,公主转身离开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朱元璋公主驸马被赐死,朱元璋处罚驸马,朱元璋斩驸马完整版

    这件事发生在明朝的初期,也就是朱元璋在位的时候。朱元璋是白手起家经过一路拼搏,最后成为了天下之主的。所以小时候的朱元璋可谓是经受了人间的各种苦楚,在他小时候家境非常的贫苦,但是当地的贪官却将他们家仅有的一点粮食都给搜刮殆尽,所以朱元璋的父母和哥哥都是忍受饥饿而死。而朱元璋也一路乞讨,后来无奈出家为僧

  • 此人是姜维后人,真正的大宋第一高手,徒弟个个是绝世高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姜维的后人列表,姜维后人有多厉害,姜维的武功有多强大

    根据历史记载,岳飞的老师是叫做一个周侗的人。然而历史上关于周侗的记载却是零零星星,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既然岳飞能拜他为师,那么他不可能默默无名的,至少也是一位宗师级的人物。也许是他于低调,才导致不是那么出名。不过从那些少之又少的资料上我们仍然可以对周侗这个人有一个了解。据说他是一位武术大师,我们知道

  • 常遇春同样烧杀抢掠,但朱元璋却唯独要杀徐达,原来是这样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常遇春与徐达,朱元璋有没有杀徐达,朱元璋凭什么让常遇春和徐达服气

    面对多方割据的势力,朱元璋肯定要在战前做一做动员,鼓舞士气,来使军队有更强的战斗力,所以朱元璋颁布了一个命令就是:每征服一座城池,对于那些抵死顽抗,不投降的城池,那么大家攻入城中之后,可以烧杀抢掠,谁抢到是谁的;而对于那些主动投降的地方,就要秋毫不犯,丝毫不取。由于这个诏令,所以朱元璋的军队非常的勇

  • 包拯一生清正廉洁有后代吗?29代嫡孙成世界富豪,却手捧家谱大哭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包拯子孙后代今何在,包拯的家族现状,包拯一生有几个儿子

    宋朝的包拯是一位非常有孝心的人,据说他在考中进士之后,知道自己父母年迈,所以他坚持父母在不远游,因而辞官回家陪伴父母。直到为他们守完孝,才重新入朝为官。包拯为官期间也是非常的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所以当时端州的百姓是怨声载道。后来包拯上任的时候,就明令规定,严格按照朝廷规定的数量来生产端砚,其余一律不

  • 包拯一生有三个女人,最后却是一个丫鬟为他延续子嗣,是何原因呢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包拯铡三个儿子,真实的包拯的一生,包拯一生三个女人

    包拯在28岁的时候考中进士,被朝廷安排去了合肥坐官。但是为了能够照顾年迈的双亲,包拯认为父母在,不远游,这才是为人子之道。所以包拯辞去官职回家去赡养父母,一直到父母去世,包拯守孝期满才再次赴京任职。当然也因为包拯的至孝,所以深受宋仁宗的重视。包拯在为官期间以廉洁著称,他执法非常的严峻,不畏惧权贵,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