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代夺门之变那晚,于谦在干什么,他为何不阻止这场政变?

明代夺门之变那晚,于谦在干什么,他为何不阻止这场政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959 更新时间:2024/2/5 6:38:13

这在历史上是少有的事情,一般新的皇帝即位之后,老一辈就会退居幕后当自己的太上皇,那么这两位到底是什么情况呢?即使是这样,也改变不了历史的走——天下只能有一个皇帝,而决定这两位谁是皇帝的一个事件就是夺门之变。

夺门之变成功的条件

夺门之变实际上就是君子与小人之间的暗自交锋,在“夺门之变”发生时,于谦手握重兵,对于这个一个忠君爱国的人来说,是不可能任由“夺门之变”发生,让本已经下位的朱祁镇再次登上皇位。但是事实却是朱祁镇重夺皇位。这关键就在于小人与君子之间处事风格不同。参与夺门之变的人:石亨曹吉祥、徐友贞。

自古以来,没有那三分利,谁起那五更天。这几个人也是想抱着朱祁镇这棵大树,走向人生的巅峰。天下的苍生百姓在他们眼里,其实并不是第一位的。曹吉祥是一个宦官,在历史上宦官乱政的不在少数,所以对于宦官来说值得称赞的不是他们的能力,而是情报的获取能力。

信息战中情报一直都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这也使得他们的动作和决策要比其他人快得多。徐友贞是御史,有着监察百官的实权,也就有着不少大臣的把柄,这样的人是最为可怕的,因为他能够左右大臣的决策。石亨作为于谦的战友,在军队中有着足够高的威望,用另一种说法就是石亨掌握着一部分的军队,这三者合在一起自然就决定了夺门之变的最终结结果。

夺门之变两者的对比

情报的快速及准确性,政治上绝对的话语权,再加上军事上半数军队的掌控。这就导致于谦所在的一方远远落后于他们。曹吉祥得知皇帝病危的消息后,然后拉拢后宫中人员,变相得到其家族的支持。石亨联系手下的嫡系部队做好准备,其次就是徐友贞通过御史的职权拉拢人心。

这几位的密谋在一夜之间就已经敲定。反观于谦那边,于谦虽然不是消息闭塞,但是在皇宫内院得到消息最早的莫过于太监,其次才是侍卫。等他们得知这些事情的时候徐有贞一派已经完成了自己一半的谋划。

于谦联合大臣写好奏章这都是需要大量时间的,再加上皇宫内院等人进去通报这就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导致天黑所以只能第二天再去上奏,但是“夺门之变”在夜晚就已经完成,而于谦等人慢了一步,处处受制于人。

君子小人的做法差异

君子做事堂堂正正,按部就班。就如同于谦等人一直在按照章程办事,先拟定好奏章,其次向皇帝表明心意,然后皇帝决断,大臣再进一步去实施这些内容。

在人们眼中这些都没有任何问题,唯一有问题的就是他们碰到了一群小人,并不按照流程办事,直接定好计划就去实施,不顾及后果,在一夜之间完成所有的事情,让于谦等人猝不及防。按照结果导向来看,想做成一件事,谁又会在意过程是什么样的,世人更看重结果。

后记

于谦不是没有能力阻止,而是没有时间。首先作为一个正人君子就想要保持自己的高风亮节,按照章程办事,再加上流程复杂导致时间远远不够,使得自己始终落后与人一步。这样步步落后就使得留给自己的时间越来越少。

在于谦行动的同时石亨他们也在行动,这就大大缩短了给于谦准备的时间,导致“夺门之变”发生时自己也成为了这一事件的牺牲者。说到底不是于谦考虑不全,而是他低估了小人们的野心。“夺门之变”其实就是小人的野心与君子风骨的较量,只是君子风骨败得很惨。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朱元璋给朱允炆留了2位能臣,一个让朱棣害怕,一个让姚广孝忌惮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朱元璋给朱允炆留下的大臣,朱元璋给朱允炆留下哪三个人,朱元璋死后给朱允炆留下的班底

    皇族内部的斗争往往体现在兄弟之间的斗争,当然也有叔侄的,比如说靖难之役。不过在这场战争好像争议不大,朱棣的能力对朱允炆好像是碾压式的,这不仅体现在战斗能力上,更体现在用人上。在用人上,朱允炆不仅错用了李景隆,而且连朱元璋留给他的两个人才,都没有充分利用,这两个人一个让朱棣害怕,一个让姚广孝忌惮。那么

  • 朱棣登基前,为何将宫内女人全部处死?原因其实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朱棣真的杀了3000宫女吗,朱棣为何斩杀宫女,朱棣死后的妃子都是谁

    自古以来能当上皇帝的都是心有城府,懂得审时度势的人,朱棣也不例外。在他还是皇子的时候,当时父亲朱元璋立老大朱标为太子。当时太子朱标是嫡长子,而且非常宽厚仁慈,协助朱元璋处理政事的能力也不错。这时身为老四的朱棣知道自己注定与皇位无缘了,所以就听从了朱元璋的安排,到了自己的封地为一方藩王,并且受朱元璋的

  • 陈友谅中箭身亡后,他儿子陈理投降了朱元璋,朱元璋怎么对待他?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朱元璋和陈理,陈友谅儿子陈理饰演者,陈友谅死后朱元璋说了一句什么话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七至八月,陈友谅与朱元璋战于鄱阳湖,史称“鄱阳湖之战”,中流矢而死。陈友谅死后,张定边等人在武昌立陈理称帝,改元德寿。次年,朱元璋兵临武昌城下,陈理出降。陈理被朱元璋封为归德侯。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八月,陈理的父亲陈友谅在鄱阳湖大战中中箭身亡,陈理的哥哥太子陈善儿被

  • 朱标兄弟多达数十位,为何无人敢争皇位,朱棣都要尊称一声大哥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朱标跟朱棣是亲兄弟吗,朱棣做皇帝好还是朱标当皇帝好,朱棣怎样评价朱标

    自小受最顶尖的教育经历战火的洗礼朱标的经历,虽然没有朱棣从底层开始军旅生涯。经历了风风雨雨,并不是像普通皇子一样,一直生存在温室之中。如果以能力衡量朱标,朱元璋出去打仗,朱标监国并且能够将国家大事打理的紧紧有条。重要的一点,朱标为人十分宽厚,对上下官员都以礼相待。十分受到当时的官员爱戴,并且展现了超

  • 这个教派协助朱元璋建立起大明,却在建国后被灭教,这是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朱元璋找了哪八个人建立了大明,朱元璋能挽回大明吗,朱元璋的极端统治

    然而这个国号为什么叫“明”呢?一方面有人认为这是因为朱元璋出身于明教,明教作为他夺取帝位的战斗支持,使得他在立国号是取了“明”字。另一方面,有人也说是因为《易》中有写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行。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从这句话来看,前朝元朝被明压的死死的。中国历史

  • 赵构退位后又活了二十五年,既然没人逼他,他为何那么早选择退位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赵构为何56岁就退位,赵构哪年退位的,为什么赵构退位了依然有权力

    在赵构五十六岁就提出了这个念头,当时朝廷中人几乎都是反对之声,尤以宰相朱氏为之最。他担心北宋宋徽宗的事情再一次发生在宋朝身上,所以一再的挽留皇上,但奈何赵构心意已决,旁人再劝诫也没用了。所以在传位给太子宋孝宗之后,自己就放权了,有人可能说赵构的身体不好,不过五十多岁的年纪都有白头发了,其实这丝毫影响

  • 真实的冷宫要可怕许多,明代废妃曾被赶到“夹道”,自生自灭!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明代大冷宫,古代冷宫有多惨,历史上的冷宫真实情况

    受电视剧影响,通常后宫都是一片血腥之地,表面上看起来风平浪静,但实际上却处处暗藏勾心斗角。虽然历史上没有电视剧中那么夸张,但是也是存在这种争宠现象的,像是一代女皇武则天为了自己的皇位不惜亲手杀死亲生女儿,但事后却将它栽赃给王皇后。以及吕后更为残酷,直接将戚夫人的头发剃光,逼她成为奴隶。那么,真实的冷

  • 朱高炽的皇后张氏为何被赞誉为“女中尧舜”?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朱高炽皇后张氏,朱高炽为啥出身普通的张氏当皇后,朱高炽皇后张氏有几个孩子

    连年征战,让北方边境扩充成了一条漫长的防线。新都城北京以长期依靠漕运供给而生存。纷繁复杂的军事组织与官僚机构让人倍感疲倦。这一切本是尽在人的掌握之中,但这个人去世了。他立即缩减开支下令加强南京的治安,把与郑和一起出航的太监王景弘派去镇守南京。他很喜欢南京,讨厌北京的气候,时刻盼着都城回迁。隔天,监禁

  • 朱元璋被追杀在乡下避难,一夜后村妇问要有了咋整,朱给了她一物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朱元璋十大避难事件,村妇告朱元璋第几集,朱元璋如何处置十万被俘的女人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可谓是一个真正经历过百战,克服困难,最后登上了皇帝之位。而他在成为皇帝之前,也经历过许多次的战争和追杀。据说有一次朱元璋为了躲避追兵,就逃到了乡下一户农家。度过了一夜。当时,在这户人家里只有一个村妇在此生活。虽然当时生活清苦,但是因为村妇年纪轻轻还很有姿色,所以当时朱元璋难免就动

  • 朱元璋要杀他,他跪下求放孙子,10岁孙子说8个字,朱说:杀全家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朱元璋起兵18兄弟最后杀了几个,朱元璋有多少后代被杀,朱元璋的子孙被杀了多少

    古代帝王会善于用人可以说是一项必备的技能,像是曹操,是出了名的用人爱才。明太祖朱元璋之所以能够建立自己的王朝,可以说与费聚有着很大的关系,这位可以说是在朱元璋农民起义的时候都跟随他了。毕竟费聚是一位英勇善战,加上自小习武的缘故,所以是个不可多得的少将。最后,胡惟庸谋反失败了,被朱元璋处死。作为合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