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族内部的斗争往往体现在兄弟之间的斗争,当然也有叔侄的,比如说靖难之役。不过在这场战争好像争议不大,朱棣的能力对朱允炆好像是碾压式的,这不仅体现在战斗能力上,更体现在用人上。
在用人上,朱允炆不仅错用了李景隆,而且连朱元璋留给他的两个人才,都没有充分利用,这两个人一个让朱棣害怕,一个让姚广孝忌惮。那么这两个人到底是谁?他们为什么没有受到重用,他们到底有什么能力?让朱棣和姚广孝这些这样的存在都对他们有所忌惮呢?
皇太孙继位的隐患
朱元璋这一辈子是非常丰富的,它的丰富不仅在于皇帝这样丰裕的职位,就老百姓的眼光而言,他最富裕的其实是他的老婆和孩子。因为他拥有很多的老婆和孩子,但是在朱元璋的心中,他的老婆只有一个,那就是马皇后。
所以他与马皇后的嫡长子朱标,也是非常受重视的。这两个人在朱元璋心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当马皇后去世的时候,朱元璋是悲伤的,而当朱标去世的时候,朱元璋的悲伤将更深一层,因为朱标不仅仅是他的儿子,更是整个大明的未来。
但不管怎样悲伤,该解决的问题还是得解决,那就是这个庞大的国家到底应该交给谁?是儿子还是交给孙子,朱元璋冥思苦想,他的感情天平始终还是倾向于交给孙子,因为这个孙子就是朱标的儿子。
他知道这个孙子不会有太大的出息,但作为守成之君用不着有太大的能力,他认为这个孙子还是能够守好这个帝国的。大明就是在朱允炆的手下也应该能够走得很安稳。
朱元璋之所以觉得朱允炆能力不济,勉为其难的也要把也要把帝位交给他,就是因为他对朱标的感情太深厚了,他的心中一直都是要把大明交给朱标这一脉的,现在,即使朱标死了,他也不愿意改变。
因为就他觉得改变是一件太残忍的事情,就比如他的朱标由生到死的改变。朱标出世的时候,朱元璋正在正在前方打仗,当他听到这个消息时,精神为之一振,他感觉自己再也不是一个只为了自己的生存而苦苦奋斗的个体存在,而是为了自己的子孙后代而努力奋斗,他知道他打下的江山将会后继有人。
正是是这一刻注定了朱元璋情感,他是要把大名交给朱标的,即使朱标死了,他也不愿意违背以前自己以前一贯的心意。
让朱棣恐惧的平安
但朱元璋没有想到的是,朱允炆还是让他失望了。在他去世后不到一年,朱允炆就因为削藩的事情和朱棣闹翻了,朱棣发起了靖难之役。
朱元璋在原来为朱允炆扫清障碍的时候,其实已经杀了大量能征善战的武将。但是他还是留下了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人,那就是耿炳文。耿炳文非常善于守城,其实这就是这就是朱元璋留给朱允炆的底牌。可是有人愿意给,还要有人愿意用啊,朱允炆并没有给耿炳文更多的机会,而是匆匆召回了。
不过朱元璋在无意之中,还是给朱允炆留下了另外一个大将,那就是平安。平安的父亲死于战事,所以朱元璋就好像惯常的一样,把他收成了义子。从此平安就以朱元璋的儿子的身份。为朱元璋作战。
而且他还非常有幸的和朱棣一起战斗,所以他对朱棣的战斗方法非常的了解,这就是朱棣最忌惮平安的地方。朱棣在第1次知道平安来了之后,就对众将士说,到时候一定一定要全力对付平安,其他的都无所谓。
如朱棣所想,平安给了他很深的打击,可以说好几次都差点杀了朱棣。好在朱棣命大才逃过了劫难。到了最后朱棣简直就是躲着平安在打,如果不是因为平安的部队之中火药误炸了,也许靖难之役的结局,还可能有改变的机会,这也只能算是平安的运气不好吧。
姚广孝为什么主张杀了卓敬
姚广孝是一个奇人,这个出了名的黑衣宰相其实在现在都不被人完全所理解,因为他曾经做过和尚,又曾拜道士为师,还出生医家,所以他的经历复杂,让一般人根本就不可能了解他。
但是姚广孝在对卓敬的问题上是真正的有点害怕的。那么卓敬是谁?为什么姚广孝会害怕他?“国家养士三十年,惟得一卓敬!”这是朱棣在知道,酌情对对朱允炆的建议之后发出的感叹,那么卓敬到底提了什么建议,让朱棣如此大家赞赏。
原来卓敬向朱允炆建议的,你既然登基了,那么一定要注意你的四叔,并且北平那个地方是最容易出乱臣贼子的,你既要削藩,就不要让朱棣再在北平,而应该把他迁到南昌这些地方。
这些建议,句句都戳到了朱棣的心窝里,他知道,如果说当初的朱允炆听从了卓敬的建议,那么他的靖难之役是根本无从发起的,所以他发出了这样的赞叹,他觉得卓静真的是个人才。
所以想尽办法想收为己用,但卓敬却根本不认同朱棣的做法,不愿意屈从于朱棣,只求速死,朱棣并不甘心,他希望用自己的态度去软化他,但是这个时候姚广孝站出来了。
姚广孝告诉朱棣说爱惜人才固然是好的,但是如果他过于执着,今后与你作对,那不是最大的隐患吗?
这样明确的要求杀卓敬,的确让人奇怪。如果姚广孝有足够的自信,他就守在朱棣身边,即使卓敬有什么作为他也能够化解,为什么要一定杀卓敬呢,那就证明他觉得自己也不一定就是卓敬的对手。所以不能留下隐患。
结语
平安卓敬最后的结果都是死亡,卓敬是在是在姚广孝的坚持下被杀的,平安是在朱棣坐稳江山之后,看似无意中说了一句平安还在吗?平安听到这句话,知道朱棣容不下自己,上吊自杀了。
如果朱允炆能更早的用平安。或者朱棣根本就没有机会。靖难之役会更早的误消灭于最开始的时候,而如果如果朱允炆能够听从卓敬的建议,靖难之役根本就会扼杀在摇篮之中,所以说朱允炆真的是没有利用好他爷爷给他留下的一切,一把好牌,打的太烂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