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对太监死看严守,为什么朱棣要违抗父亲的话,选择重用太监

朱元璋对太监死看严守,为什么朱棣要违抗父亲的话,选择重用太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2403 更新时间:2024/2/5 6:38:46

朱元璋一直将嫡长子朱标视为下一任继承人,他悉心培养,大力扶持朱标,呕心沥血,可谓操碎了心。所以当朱标英年早逝时,朱元璋受到了很大的打击,此时他年事已高,虽然可能撒手人寰。

在考虑接班人的问题上,他在朱棣朱允炆之间犹豫再三,还是放弃了骁勇善战,酷似自己的朱棣,选择了儒雅正统的皇长孙朱允炆。而朱允炆登基未稳,就着手开始削藩。这下,朱棣不干了,他打着“清君侧”的口号展开了反击战,与其等着人家将自己像踩蚂蚁一样踩死,还不如拼死一搏。

作为藩王,朱棣手头的兵力非常薄弱,和朱允炆指挥的中央军自然不能比。所以即使朱棣能征善战,朱允炆是个猪脑子瞎指挥,双方僵持了三年之久。朱棣也没有太大的胜算,往往他攻克一个城池不久,又被中央军夺了回去。正在朱棣焦躁万分之时,他收到来自皇宫太监的一封密信。

信中说南京城内空虚,如果朱棣直入金陵的话胜算很大。这个消息对朱棣帮助很大,他马上率领队伍绕过山东,直取南京。等到中央军队发现围追堵截之时,慌乱不安的朱允炆又将前线士兵调回固守南京,一时间朱棣军队越战越勇,半年之间就夺取了政权。

朱棣之所以敢于铤而走险,最终成功,与宫中宦官对他的帮助有着紧密的关系。正所谓投桃报李,朱棣对太监的好感也油然而生。

朱棣攻入南京城后,却没有找到朱允炆,这让他非常震怒。正常来说他可以让朱允炆给他来个传位诏书,这样他就可以名正言顺的登基。可这位大侄子倒好,来个活不见人死不见尸,让朱棣如同喉咙里卡了一块儿鱼骨头,气得肝儿疼。他只能为自己擦脂抹粉,找出一大堆依据说自己也是嫡子,朱元璋也曾属意自己做皇帝云云,有继承皇位的权力。

可是他的做法瞒不过天下人的眼睛,也堵不住文臣武将的嘴。比如说方孝孺就因他的得位不正,不肯为他写诏书,朱棣一气之下,居然灭了方孝孺十族。虽然经过一番大清洗,朱棣还是成功问鼎,但其实他心中知道很多人对他都不服气,说不定在背后对他使什么绊子。

想来想去还是太监用着顺手,毕竟太监如无根浮萍,唯有抱住皇帝这条粗腿才能够生根发芽。所以朱棣成立东厂,这是由太监担任领导的专门特务机构,用来镇压试图推翻自己的文官势力,也防止藩王再有谋反篡位之事发生。

朱棣充分利用太监心理阴暗,喜欢探人隐私的特点,让他们实行监视、侦探之责,不得不说还是人尽其才的最佳选择。

其实朱棣很清楚,太监如同一把双刃剑,如果用好了,自然无往不利。如果用不好,也许会伤了自己。所以朱棣拉拢他们,也是为了防止他们对自己有二心。毕竟当初给他通风报信的太监就是对朱允炆不满才反水。

事实上,当初朱元璋虽然对太监严看死守,似乎不留情面。但实际上,朱元璋也利用太监做了不少事,他并不给他们实际权力,只是通过其去压制文官集团,进行斡旋斗争,以达到自身目的。因为朱元璋头脑清晰,有掌控全局的能力,所以太监翻不出大江大浪。

而朱棣对自己也非常有信心,相对于设在宫外,由武将亲信组成的锦衣卫来说,由太监组成的东厂似乎更在自己把握之中。他甚至把秘密寻找朱允炆的任务都交到大太监郑和手里,足以看出朱棣和太监之间的亲密关系。在他的威恩并施之下,太监们绝不敢擅自做一点主,有欺瞒朱棣的行为。

违背祖训,后代终尝苦果。俗话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朱棣没有听从朱元璋的命令重用太监,虽然在他执政期间看似风平浪静,然而却为后代子孙埋下祸根。从朱棣下一任开始,明朝太监权力越来越大,如同潘多拉魔盒被打开,明朝最终成为历朝历代宦官严重专权时期之一,如果朱棣泉下有知,是不是悔不当初呢。

更多文章

  • 东厂、西厂、锦衣卫、六扇门,明朝四大机构,究竟谁才是老大?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明朝东厂西厂和锦衣卫,锦衣卫六扇门东厂西厂区别,东厂西厂锦衣卫哪个权力大

    但是中国毕竟是一个疆域辽阔的国家,皇帝不可能真的统治到方方面面,于是就需要设置各种机构来加强中央集权,而我们今天要讨论的,就是明朝的四大机构,看看它们是如何帮助皇帝加强统治的,而它们之间谁的权力才是最大的呢?锦衣卫、东厂为皇帝服务,权力大到举朝忌惮想必大家都看过很多提到锦衣卫和东厂的影视作品,对锦衣

  • 朱元璋给朱允炆留下2位能臣,一个让朱棣害怕,一个让姚广孝忌惮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朱元璋给朱允炆留下的大臣,朱元璋给朱允炆留下哪三个人,朱元璋死后给朱允炆留下的班底

    这场战争使得藩王朱棣登上皇位,也让作为皇帝的朱允炆被迫落荒而逃。然而在当时的情况下,作为皇帝朱允炆,可以落荒而逃,作为朱允炆的大臣们,他们却不能跟随朱允炆一起离开。毕竟朱允炆使的是诈死之计,许多大臣只能继续效忠朱棣。那朱允炆究竟留下了什么样的臣子呢?其实当时朱允炆曾有两位朱元璋留下的能臣,一位让朱棣

  • 朱元璋大杀功臣,刘伯温凭一首诗保住性命,现在此诗几乎人人会背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朱元璋临死时说刘伯温,刘伯温评价朱元璋的诗,朱元璋与刘伯温的真实关系

    刘伯温就是其中一个,对于这个名字我们一定感到很熟悉,刘伯温在历史中也非常的有名,我们也听说过很多关于他的故事。刘伯温作为朱元璋身边的重臣,受到朱元璋的重用,但是因为朱元璋坐上皇位后,变得多疑敏感,也对刘伯温产生了怀疑,渐渐对刘伯温起了杀心,刘伯温知道后,用一首诗保全了自己。01刘伯温受到朱元璋的重用

  • 郑和下西洋带回26个美女,朱棣嫌弃:不要,退货,美女仰天大哭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郑和下西洋带来的5000件宝贝,关于郑和下西洋过程中的小故事,郑和下西洋带回的女人

    但是朱棣登基之后,因为自己的皇位来路不正,而且他知道当初建文帝以一把火作为障眼法逃出了皇宫,从此销声匿迹,不知去向。所以身在皇位上的朱棣心里很不踏实,害怕建文帝会起兵反扑。所以他派人到全国各地前去秘密搜寻建文帝。后来又听说朱允炆在海外有过出现。所以他便派郑和下西洋前去寻找建文帝的下落,同时也是为了向

  • 李自成杀尽吴三桂一家38口,陈圆圆只说了一句话,李自成没有动她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李自成杀了吴三桂一家,李自成吴三桂恩怨,李自成与陈圆圆的关系

    明末时期的王朝已经差不多是气血已尽了,面对着多方势力的虎视眈眈,崇祯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国势把他逼到去街头算命的地步。当李自成率领众多人马声势浩荡赶到北京城并用最快的速度包围时,崇祯皇帝也是让吴三桂守住关口,在吴三桂快马加鞭赶回来的途中,崇祯也在煤山上吊自杀了。李自成在一点点的吞噬明末的江山,吴三桂

  • 李世民和朱棣都手握重兵,为什么李世民敢造反,而朱棣却不敢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李世民与朱棣谁厉害,朱棣和李世民谁的功绩最好,朱棣和李世民相差多少年

    第一点原因呢,是我们大家都很容易想到的。就是当时李唐的天下几乎全是靠李世民打下来的,所以李世民有很高的威望。李渊是处于相对弱势的,父弱子强,逼宫成功的可能性极大,所以李世民发动政变,夺得了帝位。但是反观朱棣与朱元璋这对父子,是儿子朱棣强但是老子朱元璋更强。朱元璋可是一手打下了他的江山,这是何等的霸气

  • 明朝采花大盗,靠一项绝技成功采花182起,结果反被一男子采了花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古代采花大盗事件,明朝最严重的采花案,历史上最著名的采花大盗是谁

    为此,谷才将桑冲的汗毛胡须都清理干净,就连眉形都给修理了,再戴上假发髻,穿上女性的服装,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不仅如此,桑冲更是在这位师父的带领下,学会了针线活,你能想到的他都会做,简直比女人还要心灵手巧了。后来,桑冲就开始实践之路,十年如一日的将这项事业发展了下去。惯用套路无非就自称他是住在某地的妇

  • 明朝锦衣卫发明了“弹琵琶”的刑法,令人心惊肉跳,听了都害怕!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锦衣卫最厉害的刑罚,明朝锦衣卫都有哪十八种刑罚,锦衣卫发明18种刑罚

    锦衣卫作为明朝的军政情报机构,是朱元璋一手创建起来的,这里的弹琵琶可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陶冶情操了,而是用来惩罚犯人的一种残忍手段,也是我们常说的满清十大酷刑之一。一般是将犯人按倒在地上,然后褪去上身衣物,并且控制住手脚不能够动弹,然后用尖刀在裸露的肋骨上赐来刺去。这样的刑罚没有人能够受得了,甭管意志力

  • 朱元璋忌惮功臣,为何常遇春死后,他命画师给常遇春画身穿龙袍像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在朱元璋这里产生了许多为后代帝王所争先效仿的事情,像是在圣旨之前都会有那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以及奖赏大功臣的“蟒袍”,朱元璋也算是开辟了一些史上之最。而常遇春作为朱元璋众多功臣中的一员,能够被其赏识到最后,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期间我们已经想象不到这哥们是如何躲过老朱的“试探”,肯定不是个简单

  • 明朝晚期,曾经出现的三大奇案,其中两件真正动摇了朝廷的根基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首先我们来说第一件奇案梃击案,这个案子发生在明朝万历四十三年,这件案子为什么成为奇特呢?因为这件看似平常的斗殴事件,却牵连出了国之根本。当时朝臣们审问国这件案件之后,发现当朝的郑贵妃贵妃竟然和这个案件有关系。当时郑贵妃见事情暴露,所以哀求太子朱常洛,想要从轻发落。此时太子朱常洛因为贵妃的求情心软,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