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朱元璋这里产生了许多为后代帝王所争先效仿的事情,像是在圣旨之前都会有那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以及奖赏大功臣的“蟒袍”,朱元璋也算是开辟了一些史上之最。而常遇春作为朱元璋众多功臣中的一员,能够被其赏识到最后,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期间我们已经想象不到这哥们是如何躲过老朱的“试探”,肯定不是个简单的角儿。
话说常遇春虽然是土匪出身来到朱元璋的身边,但是为人却十分的忠厚勇猛,每逢打仗总是第一个冲上前的,不惧生死,将保护朱元璋的性命安危看得比自己都重要。在大战陈友谅时更是救过朱元璋一命,最后直接把陈友谅打的落花流水,逃跑的途中被常遇春一箭射死。就是这样一名和徐达不相上下的悍将,在朱元璋心中的地位却比主将还要重几分。
明朝洪武二年,这位悍将暴死在军中,年仅四十岁。后尸体被常荣护丧回京,朱元璋闻讯悲痛不已,且失声痛哭。不仅如此,还要求亲自开棺,目睹常遇春的最后真容,并当即将身上的龙袍脱下披在了遗体上,送作为常遇春的寿衣。为了表示对常遇春的纪念,朱元璋还特意命宫廷画师为其画一幅身穿龙袍的全身像。
众所周知,龙袍是皇上专属的一件礼服,在讲究阶级之分的古代,任何人都不得随意穿黄色的礼服。否则就是挑战龙威,性质严重的还会受到朝廷的处罚,由此看来,能够有此殊荣的,只有常遇春了。
朱元璋此后对于常遇春的思念更是随处可见,作为一个没有文化的草根皇帝,朱元璋甚至不惜挥弄笔墨为其作了一首诗:“朕有千行生铁汁,平生不为儿女泣。忽闻昨日常公薨,泪洒乾坤草木湿。”这样的情谊在帝王身上是有体现的,不过这一切,难道不也正是因为常遇春的忠心耿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