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忌惮功臣,为何常遇春死后,他命画师给常遇春画身穿龙袍像

朱元璋忌惮功臣,为何常遇春死后,他命画师给常遇春画身穿龙袍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1476 更新时间:2024/1/20 2:42:42

朱元璋这里产生了许多为后代帝王所争先效仿的事情,像是在圣旨之前都会有那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以及奖赏大功臣的“蟒袍”,朱元璋也算是开辟了一些史上之最。而常遇春作为朱元璋众多功臣中的一员,能够被其赏识到最后,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期间我们已经想象不到这哥们是如何躲过老朱的“试探”,肯定不是个简单的角儿。

话说常遇春虽然是土匪出身来到朱元璋的身边,但是为人却十分的忠厚勇猛,每逢打仗总是第一个冲上前的,不惧生死,将保护朱元璋的性命安危看得比自己都重要。在大战陈友谅时更是救过朱元璋一命,最后直接把陈友谅打的落花流水,逃跑的途中被常遇春一箭射死。就是这样一名和徐达不相上下的悍将,在朱元璋心中的地位却比主将还要重几分。

明朝洪武二年,这位悍将暴死在军中,年仅四十岁。后尸体被常荣护丧回京,朱元璋闻讯悲痛不已,且失声痛哭。不仅如此,还要求亲自开棺,目睹常遇春的最后真容,并当即将身上的龙袍脱下披在了遗体上,送作为常遇春的寿衣。为了表示对常遇春的纪念,朱元璋还特意命宫廷画师为其画一幅身穿龙袍的全身像。

众所周知,龙袍是皇上专属的一件礼服,在讲究阶级之分的古代,任何人都不得随意穿黄色的礼服。否则就是挑战龙威,性质严重的还会受到朝廷的处罚,由此看来,能够有此殊荣的,只有常遇春了。

朱元璋此后对于常遇春的思念更是随处可见,作为一个没有文化的草根皇帝,朱元璋甚至不惜挥弄笔墨为其作了一首诗:“朕有千行生铁汁,平生不为儿女泣。忽闻昨日常公薨,泪洒乾坤草木湿。”这样的情谊在帝王身上是有体现的,不过这一切,难道不也正是因为常遇春的忠心耿耿吗?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明朝晚期,曾经出现的三大奇案,其中两件真正动摇了朝廷的根基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首先我们来说第一件奇案梃击案,这个案子发生在明朝万历四十三年,这件案子为什么成为奇特呢?因为这件看似平常的斗殴事件,却牵连出了国之根本。当时朝臣们审问国这件案件之后,发现当朝的郑贵妃贵妃竟然和这个案件有关系。当时郑贵妃见事情暴露,所以哀求太子朱常洛,想要从轻发落。此时太子朱常洛因为贵妃的求情心软,所

  • 明朝一文状元回乡炫耀,武状元看不惯出了一上联,文状元当场认输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文状元和武状元朱毅,明朝最励志的状元,古代状元回乡排场

    在明朝时,有一个非常著名的人物就是杨慎。杨慎是当时大学士杨廷和的儿子,而且是明代的三才子之首。所以杨慎是非常博学多才的,但是这样一个有才华的人物,却栽在了一个对联上,这是怎么回事儿呢?当时杨慎在23岁的时候他就考上了状元。在如此年轻的年纪就成了状元,可谓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儿。所以杨慎非常的志得意满,

  • 黄巢和李自成、张献忠失败最重要原因,其实是一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黄巢李自成不被承认,李自成黄巢关系,黄巢和李自成的区别

    在王朝的末尾,这些农民起义军其实都有着机会成功,毕竟王朝已经烂到根子里,稍微用些力气,其实就保不住了。所以说,无论是黄巢,还是李自成张献忠,都有一定的机会。不过唐朝末期、明朝末期都有一个问题,就是来自北方民族的威胁,这一点倒是很像。但是这还不算得上是一个最重要的原因,这个其实也只是表面现象。无论是契

  • 明朝到底有多强大?看英女王在信中是如何称呼的万历皇帝,便知晓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伊丽莎白女王给万历皇帝送一封信,有关明朝的历史小知识,明朝的历史记录

    公元1644年3月19日凌晨,明朝崇祯帝被李自成逼上了景山。景山是世代园林,风景如画,但如今外面已是滔天大火,而很快他就要被李自成俘虏。崇祯帝叹了口气,杀掉了身边最后一个侍从,在园林中走来走去,走来走去,最后选中了一棵歪脖子树,他在蓝色袍服上写好遗言,将腰带摘下来挂好,闭上眼睛义无反顾地自缢了。而他

  • 韦太后被放回后发现五年前死在金国的柔福公主竟然在南宋活着……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柔福公主和韦太后,宋韦太后有几个孩子,韦太后被谁送给宋徽宗

    然而公元1126年金国的铁骑攻破了北宋的都城开封,历史上称为“靖康之耻” 。金军将宋徽、钦二帝以及妃嫔、皇子、公主、宗室贵戚、大臣约三千余人押送至北方。这其中就有貌美的柔福公主,那年她17岁,是北宋未嫁公主中最年长的一位,金军对她格外看重,计划把这位年轻貌美还未出嫁的北宋公主进献给金国皇帝。然而在北

  • 明代夺门之变那晚,于谦在干什么,他为何不阻止这场政变?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这在历史上是少有的事情,一般新的皇帝即位之后,老一辈就会退居幕后当自己的太上皇,那么这两位到底是什么情况呢?即使是这样,也改变不了历史的走向——天下只能有一个皇帝,而决定这两位谁是皇帝的一个事件就是夺门之变。 夺门之变成功的条件 夺门之变实际上就是君子与小人之间的暗自交锋,在“夺门之变”发生时,于谦

  • 朱元璋给朱允炆留了2位能臣,一个让朱棣害怕,一个让姚广孝忌惮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朱元璋给朱允炆留下的大臣,朱元璋给朱允炆留下哪三个人,朱元璋死后给朱允炆留下的班底

    皇族内部的斗争往往体现在兄弟之间的斗争,当然也有叔侄的,比如说靖难之役。不过在这场战争好像争议不大,朱棣的能力对朱允炆好像是碾压式的,这不仅体现在战斗能力上,更体现在用人上。在用人上,朱允炆不仅错用了李景隆,而且连朱元璋留给他的两个人才,都没有充分利用,这两个人一个让朱棣害怕,一个让姚广孝忌惮。那么

  • 朱棣登基前,为何将宫内女人全部处死?原因其实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朱棣真的杀了3000宫女吗,朱棣为何斩杀宫女,朱棣死后的妃子都是谁

    自古以来能当上皇帝的都是心有城府,懂得审时度势的人,朱棣也不例外。在他还是皇子的时候,当时父亲朱元璋立老大朱标为太子。当时太子朱标是嫡长子,而且非常宽厚仁慈,协助朱元璋处理政事的能力也不错。这时身为老四的朱棣知道自己注定与皇位无缘了,所以就听从了朱元璋的安排,到了自己的封地为一方藩王,并且受朱元璋的

  • 陈友谅中箭身亡后,他儿子陈理投降了朱元璋,朱元璋怎么对待他?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朱元璋和陈理,陈友谅儿子陈理饰演者,陈友谅死后朱元璋说了一句什么话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七至八月,陈友谅与朱元璋战于鄱阳湖,史称“鄱阳湖之战”,中流矢而死。陈友谅死后,张定边等人在武昌立陈理称帝,改元德寿。次年,朱元璋兵临武昌城下,陈理出降。陈理被朱元璋封为归德侯。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八月,陈理的父亲陈友谅在鄱阳湖大战中中箭身亡,陈理的哥哥太子陈善儿被

  • 朱标兄弟多达数十位,为何无人敢争皇位,朱棣都要尊称一声大哥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朱标跟朱棣是亲兄弟吗,朱棣做皇帝好还是朱标当皇帝好,朱棣怎样评价朱标

    自小受最顶尖的教育经历战火的洗礼朱标的经历,虽然没有朱棣从底层开始军旅生涯。经历了风风雨雨,并不是像普通皇子一样,一直生存在温室之中。如果以能力衡量朱标,朱元璋出去打仗,朱标监国并且能够将国家大事打理的紧紧有条。重要的一点,朱标为人十分宽厚,对上下官员都以礼相待。十分受到当时的官员爱戴,并且展现了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