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包拯是宋仁宗害死的吗?900多年后开棺验尸,包拯遗骨道明了真相

包拯是宋仁宗害死的吗?900多年后开棺验尸,包拯遗骨道明了真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90 更新时间:2024/1/1 15:09:19

在我国历史上,因不畏权贵、坚持正义而流芳千古者甚多,但是若论知名度之广,在百姓心中地位之高,无人能出包拯之右。

包拯性格刚直、严谨认真,他任职期间,大力整顿吏风,改革诉讼相关制度,虽得罪不少权贵,但也为老百姓提供了伸张正义的平台。

鉴于此,仁宗赵祯对他更是委以重任,君臣信任,通力合作,创造了当时政治清明的局面,成为了一段千古佳话。

然而,包拯的溘然长逝时,宋仁宗皇帝却背负了毒害包拯之名。直到900年后的今天,现代专家开棺验尸后,我们才发现真相在遗骨里。

宋仁宗与包拯,互相成就!

所谓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宋朝时期便有这么一堆黄金搭档,他们就是宋仁宗与包拯包青天。

只是,宋仁宗与包拯之间,并非是简单的知遇之恩,更多的是互相成就——包拯敢于直言进谏,宋仁宗就能广纳雅言。

宋仁宗苦于贵族官僚久矣,决心整改,包拯就敢不畏权贵,上谏朝廷贪官。“六弹张佐”一事,足见这对明君贤臣之间的相互信任,可以说是相互成就。

话说,宋仁宗十分宠爱一个张姓妃子,而这张贵妃的伯父兼养父张尧佐原为地方小官,因养女得势,他的地位便扶摇直上,官至三司使。

包拯成为主管谏院的“领导”后,便刚正不阿地履行“以言为职”的职责,和几位同仁一起弹劾这个“徒缘宠私,骤阶显列”之徒。

谁知,宋仁宗一时被枕头风吹昏了头脑,非但没有撤职,更委派张尧佐一人兼任宣徽南院使等四职。

消息一经传出,朝野哗然,连素来温和的御史中丞举正也拍案而起,坚决支持包拯要求仁宗撤销对张尧佐的任命。

结果,他的建议也没有任效果,为此王举正不得不进行廷辩,即在皇帝上朝时与之当面辩论。

在廷辩时,包拯情绪激动,离开座位走近仁宗,竟将唾沫溅到仁宗脸上,以致仁宗不悦而退朝。后来,包拯百折不挠,继续弹劾张佐尧,前后共达六次之多。

终于,宋仁宗被说动了,他也清醒过来,随之撤销了张尧佐之职。可以说,如果没有包拯的直言进谏,仁宗必将担上公私不分之骂名,若仁宗并非仁厚忠君,包拯也会因惹怒龙颜而受罚。

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好皇帝与好臣子,当时的天下才能安定太平,经济也才能繁荣,百姓的生活安定幸福。

包拯溘然长逝,仁宗皇帝陷毒害之疑

原本,宋仁宗与包拯之间,本为一段君臣美谈。然而,随着包拯的溘然长逝,二人之间的和谐被打破了,宋仁宗皇帝也陷入了毒害包拯的嫌疑之中,这又是怎么一回事情呢?

包拯一身体硬朗,然而在审理一桩奇案时突发疾病,倒在了公堂之上。宋仁宗得知后自然十分忧心,便派遣御医前去诊治,甚至亲自命人带了几副良药赐予包拯。

让人没想到的是,包拯喝下这药后,病情非但好转,反而越发严重,甚至在发病十三天后,就突然撒手人寰。

从发病到死亡,时间如此短暂,众人在悲叹丧失一名国之栋梁之际,也不免开始怀疑包拯的真实死因。一时间流言四起,有人开始怀疑是宋仁宗皇帝毒死了包拯。

根据众人的推断,可能是包拯屡次直言犯上,甚至连皇上的私事也要管。情绪激动时,还会在众臣子面前顶撞仁宗,让其甚是难堪。

这也就导致气愤不已的仁宗,最终在御赐的药中掺入毒品,将包拯毒死。然而,此番言论属实经不起推敲。

一方面包拯为官清廉,为整治朝廷腐败立下许多功绩,是仁宗皇帝的得力助手。很多仁宗无法直接出面处理的事务,都是包拯代劳的。毒死包拯,无疑是自断臂膀。

另一方面仁宗皇帝本是宽以待人的明君,并非那小肚鸡肠之人。包拯当初“六弹张尧佐”之时,情绪激动,言语激烈,甚至将唾沫喷到了他脸上,仁宗也并未惩罚包拯,而是听取了他的谏言。

所以上述那番推论根本就站不住脚步,既然如此,那包拯究竟是为何而亡呢?其中的原因,直到90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才发现真相。

900多年后开棺验尸,包拯死亡真相竟是?

历史变迁、沧海桑田,包拯离世已逾900多年,但其正义、廉政的形象并未淹没在历史的浪潮中,反而随着戏曲、电视剧的传播,包青天的形象早已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20世纪90年代,政府决定重新修缮包拯之坟,当考古学家们打开墓穴之时,发现包拯的尸骨早已和包氏子弟的尸骨混在一起。

为了区分包拯的尸骸,考古学家便将所有尸骸送往了研究所,通过精密仪器的检测,考古学家们发现包拯尸骸里竟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元素,这无疑又将包拯的死因盖上了层层面纱。

经过一番考察,最终考古学家们推敲出两种可能:一是中毒,当然这毒也分有意和无意。有意之毒则指的是包拯被人所害,在饮食中下了剧毒,最终导致他的死亡。其中最有嫌疑的乃是他之前得罪的权贵们。

无意之毒则是指在正常用药中,掺入了重金属成分,因为古代制药技术落后,像朱砂中就残留有汞的成分。

包拯是否是在长期用朱砂入药中,引发了慢性中毒呢?加上包拯去世时已经63岁,在古代算来已是高龄,病来如山倒,药石无医也并非没有可能。

另一种推断,就是指有人对包拯的尸体进行了防腐处理,即为保他尸骨不腐,在里面灌入了大量的汞,在历代的帝王墓也有类似。

因年代实在久远,包拯的真实死因虽也不可考。但是他的精神并没有消亡,反而在历史的冲刷下越久弥坚,不断闪耀光辉。

尤其警示当世官员要在其位谋其政,公明廉威、勤政为民,切不可贪污腐败,滥用职权,这既是全社会的政治诉求,也是执政者需要再一次拾起的历史化遗产!

我们普通人则可以学习其惩恶扬善,光明磊落、刚正不阿的高洁品质。尤其在家庭教育中,要注重将其清正廉洁的家风一代代传下去,不断鞭笞后人奋发向上。

更多文章

  • 司马光为何如此记仇?隐忍17年,当上宰相后还是杀了那个乡下女孩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司马光被谁所杀,司马光为了什么杀人,司马光的真正的后代

    司马光笔下的《资治通鉴》,足以称得上是历史遗留下来的一大经典,一生鞠躬尽瘁的人,自然会受到后人们的铭记。但在司马光一生轶事之中,却是有着一件司马光特别记仇的事情,早年间他审理过一件杀人案,结果司马光在17年后当上了宰相,又把那一位杀人的女孩处死,这其中究竟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说来,这件事在司马光的人

  • 朱棣攻入南京后,为何第一件事不是立即登基,而是斩尽后宫的女子?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朱棣攻进皇城后为何不先急着登基,为什么朱棣攻入皇城却不着急登基,朱棣为什么去南京登基

    期间就不得不说到明朝的第三位皇帝朱棣,朱棣是明朝一个争议非常大的皇帝,为了登上皇帝的宝座,不惜铲除自己的兄弟以及侄儿,然而除了称帝之外,朱棣进入宫中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宫中女子处决,这一起事件听起来依旧是让人后背发凉的存在,说来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这就不得不说到靖难之役,这算得上是明朝历史上皇宫内的

  • 为何崇祯刚杀了魏忠贤,大明就垮了?因为魏忠贤不把手伸向这种人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魏忠贤为何斗不过17岁的崇祯,崇祯怎样杀魏忠贤,为何崇祯一杀了魏忠贤大明就垮了

    说到朱由检就有一个人不得不提,那就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魏忠贤,看过电影《绣春刀》的人都知道,魏忠贤是一个多么十恶不赦的人。但奇怪的事情也来了,崇祯帝朱由检上任之后,打击了魏忠贤所带领的“阉党”,最终魏忠贤也自缢而死,但仅仅是魏忠贤去世后的第17年,崇祯皇帝同样自缢而死,整个大明就此覆灭,这其中究竟是因

  • 北宋一高人收了4个徒弟,林冲、卢俊义皆在其中,岳飞只是小师弟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岳飞和林冲是师兄弟吗,林冲与卢俊义谁更厉害,岳飞比卢俊义林冲小多少

    岳飞何其人也公元1125年,北宋王朝最终在金军的铁蹄之下覆灭了。王朝被迫南迁,南宋建立。悲愤不已的岳飞写下了“臣愿陛下乘敌穴未固,亲率六军北渡,则将士作气,中原可复”的奏书。然而本是忠君爱国的一封奏书却被有心之人以“小臣越职,非所宜言”这8个字革除了军职。忠君爱国且饱含才学之人只能流放于江湖,奸佞可

  • 历史上最后一个宰相胡惟庸,他是怎么死的?真的是被痒死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胡惟庸怎么成为宰相的,胡惟庸是最后一个宰相嘛,历史上胡惟庸是忠臣吗

    痒死的胡惟庸?作为元末乱世的最后胜利者,朱元璋真正完成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历史任务,大明新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华大地又一次回到了汉族的手中。就这一点而言,朱元璋成就霸业,救万民于水火之中,是真正的英雄人物。出身放牛娃的他,最终成为了大明天子,统御天下万民,而草头天子的经历也使得朱元璋在施政方面非常重

  • 朱元璋设宴庆功,刘伯温暗中对徐达密语:请紧随皇上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刘伯温徐达朱元璋,徐达和刘伯温谁贡献大,刘伯温如何驾驭徐达

    大明建立后,为了奖赏那帮功臣,据说,朱元璋曾设宴庆功,宴会上,刘伯温却暗中对徐达密语:请紧随皇上。不过,这都是民间流传的一些传说,当时的朱元璋为了感谢昔日那帮替他打天下的功臣,专门在京城修建了一座庆功楼,在庆功楼竣工后,朱元璋邀请了所有的功臣到庆功楼上来参加庆功宴会。当时的刘伯温和徐达也应邀来到庆功

  • 宋真宗赵恒登基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宰相吕端为何不跪拜他?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宋真宗赵恒的下位皇帝,宋真宗赵恒因什么病死的,宋真宗赵恒到底是个怎样的皇帝

    当年太宗病危时,宫廷风云诡变。曾经被太宗重用的宦官王继恩,与参知政事李昌龄、知制诰胡旦,却不打算支持太宗钦定的太子赵恒,反而要阴谋立楚王赵元佐为帝。太宗的李皇后(明德皇后)也有此倾向但动摇不定,命王继恩召宰相吕端入宫,商议对策。吕端当时是宰相,他知道王继恩这家伙有邪念,对王继恩有所警惕。于是他骗王继

  • 宋朝皇帝为让一名女奴回国,甘愿与金国委曲求全,女奴身份不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宋朝被俘女人在金国的悲惨遭遇,宋朝皇帝被俘虏事件,宋朝被金国抓走的女人

    公元1127年,“靖康之乱”在北宋打响,这一战乱可以说是北宋最大的屈辱,最严重之际,就连皇帝的生母都被敌人当成奴隶足足15年。可后来奇怪的是,这位女子在回到宋朝之后,所作的第一件事确实将一位公主赐死,这又是何意?当年,金人大肆进攻北宋,没过多久,北宋便国破家亡,而身处皇宫之中宋徽宗及其妃子,甚至是宫

  • 慈禧生病时爱喝一个汤,而且喝了十年,知道汤原料后,杀了御厨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慈禧为了一道菜杀了御厨,慈禧尿罐,慈禧吃什么杀御厨

    我国早在青铜器时代就开始出现男尊女卑的意识,那时起男性成为了社会的主导,女子一般就只能每天在家做家务带孩子,而且还要遵从三从四德,可以说完全没有社会地位,古代女性的生活多么枯燥可想而知,但是即便如此,依然有很多女性在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痕迹,比如说以美色闻名的王昭君、杨玉环,以手握重权而闻名于后世的武

  • 清朝真的不重视火器发展?别再被老观念误导了,这才是真实的清朝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清朝为啥不发展火器,清朝的火器有多厉害,清朝为什么忽视了火器

    清朝一直以来都是被搬上荧幕最多的历史朝代,虽然优秀作品不少,比如《康熙王朝》《还珠格格》,但如果严格尊重历史的作品,那可就寥寥无几了,其中有一点似乎没有体现,那就是清朝真的不重视火器发展吗?其实并不是这样,真实的清朝肯定不是如此。让我们将时间线挪到1673年,这一年是清朝三藩之乱的一年,而这一事件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