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设宴庆功,刘伯温暗中对徐达密语:请紧随皇上

朱元璋设宴庆功,刘伯温暗中对徐达密语:请紧随皇上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2126 更新时间:2024/1/25 8:48:13

大明建立后,为了奖赏那帮功臣,据说,朱元璋曾设宴庆功,宴会上,刘伯温却暗中对徐达密语:请紧随皇上。

不过,这都是民间流传的一些传说,当时的朱元璋为了感谢昔日那帮替他打天下的功臣,专门在京城修建了一座庆功楼,在庆功楼竣工后,朱元璋邀请了所有的功臣到庆功楼上来参加庆功宴会。

当时的刘伯温和徐达也应邀来到庆功楼上。殊不知当时的朱元璋邀请众多功臣来参加宴会的目的,并不是感谢他们,而是想将他们一网打尽。

那座庆功楼下面,已经被朱元璋暗中派人埋下了很多火药,周围更是有许多御林军在暗中把守,只要所有功臣全部进入庆功楼,朱元璋就会借机离开,并暗示手下点燃火药,准备将所有功臣活活烧死!

这样的计谋不可谓不歹毒,然而,朱元璋为了他们朱家天下的长治久安,不得不狠下心来,将这些有可能在将来威胁他的皇权的人全部清理掉。

因为朱元璋当时的长子朱标突然病故,他决定将来把皇位传给朱标的儿子,也就是自己的孙子朱允炆,而朱允炆在朱元璋看来,总觉得他有些软弱。

将来朱元璋如果过世,那些寿命比他更长的开国功臣,他们会不会乘机作乱,图谋朱允炆的皇位呢?所以,为了稳妥起见,他只好一不做,二不休,将他们全部清除掉!

可谁知朱元璋的这点心思,却没有瞒过军师刘伯温,因为刘伯温通过与朱元璋几十年的相处,早就了解了朱元璋的为人,知道现在大明天下已经太平,朱元璋不会让这些功臣活下去。

同时,刘伯温事先在一些细节中,也发现了朱元璋的这点小心思。比喻在一次皇后的寿宴中,当朝中一些功臣赴宴时,大家发现作为皇室的御膳厨,端上的菜竟然全部是一些“清心寡欲”的素菜,像清炒萝卜、清炒韭菜、清炒青菜、葱花豆腐汤等等。

这让当时的那些功臣们多难堪啊!作为皇后的寿宴,一般人想参加还参加不了,可今天皇上的这个席面也太抠门了吧!可就在大家私下议论之时,朱元璋却出来了。

他一来便兴致勃勃地介绍起了他的“盛筵”。什么“萝卜进城,药铺关了门”呀,“韭菜青又青,长治久安定人心”呀,“小葱豆腐青又白,清正廉洁如日月”呀等等。

不过,刘伯温发现,朱元璋鼓捣了那么一阵子,无非是告诉那些功臣,要清心寡欲,清正廉洁,这本无可厚非,但是,将朱元璋的思维换个角度,也就是说,那些功臣有私欲或阴谋呗!

这样一想,刘伯温就不淡定了,因为那天参加皇后的寿宴,都是朱元璋亲自邀请的人,那么,这是不是说明,朱元璋已经对自己和那些功臣不放心了呢?

从那以后,刘伯温一个人私下老是想这个问题,殊不知没过多久,皇上又要邀请所有功臣到庆功楼赴宴!这让刘伯温就更加紧张起来,此宴不会是鸿门宴吧?

但是,这可是皇上的圣旨,谁又能抗旨不去呢?于是,刘伯温来到徐达家里拜访,因为徐达与他的关系比较好,他想事先给他一些暗示。他见了徐达后对他说:“庆功宴上一定要紧随皇上。”

当徐达再三追问其中原由时,刘伯温只是再三叹气,摆了摆手便离去了。后来在庆功宴会上,刘伯温与徐达一到场,刘伯温便又发现情形不对。

整个庆功酒宴的席面,又与当初皇后寿宴的席面一样,全部是一些清淡的蔬菜!而那些功臣反而是见多不怪了。刘伯温趁人不注意,悄悄靠近庆功楼的墙面,并四处敲了敲,发现墙里面全都是空的。

这一下就更加证实了刘伯温的判断!而此时的朱元璋与众功臣饮了一会儿酒,便借机离开了。刘伯温见状,知道要发生变故,便急忙跟着朱元璋往外走,后面的徐达也悄然而至。

朱元璋见了他们二人,便故意问道:“二位爱卿不去饮酒,这是要去哪儿啊?”刘伯温也故意装傻道:“微臣见陛下今天喝了几杯酒,担心您路上发生变故,故特随左右侍奉。”

朱元璋听后也只得作罢,三人走出庆功楼后不久,庆功楼便突然燃起大火,大火足足烧了数日,后来民间传闻,那一帮功臣都在大火中化为灰烬!

刘伯温后来不久便向朱元璋递交辞呈,称自己年老体衰,不堪为朝廷效命,便只身退隐山林。而朱元璋可能也知道刘伯温已经有所发现,便批下了他的辞呈。

而徐达回去后吓得大病一场,并因此患上了瘩背。在他重病之际,朱元璋命人替他送来了一只蒸鹅。由于身患瘩背的人是不能吃蒸鹅的,徐达一见,心知朱元璋已经对自己起了杀心,便含泪将那只蒸鹅吃下,不久便去世了。

当然,这些只是民间流传下来的一些传说。但是,历史上的朱元璋大肆屠杀功臣,却是不争的事实。可见,人性在欲望和权力面前是何等冷酷的了!而朱元璋的那些开国功臣却最终因为功名利禄而葬身火海,这正如古人所云: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大家怎么看呢?

更多文章

  • 宋真宗赵恒登基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宰相吕端为何不跪拜他?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宋真宗赵恒的下位皇帝,宋真宗赵恒因什么病死的,宋真宗赵恒到底是个怎样的皇帝

    当年太宗病危时,宫廷风云诡变。曾经被太宗重用的宦官王继恩,与参知政事李昌龄、知制诰胡旦,却不打算支持太宗钦定的太子赵恒,反而要阴谋立楚王赵元佐为帝。太宗的李皇后(明德皇后)也有此倾向但动摇不定,命王继恩召宰相吕端入宫,商议对策。吕端当时是宰相,他知道王继恩这家伙有邪念,对王继恩有所警惕。于是他骗王继

  • 宋朝皇帝为让一名女奴回国,甘愿与金国委曲求全,女奴身份不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宋朝被俘女人在金国的悲惨遭遇,宋朝皇帝被俘虏事件,宋朝被金国抓走的女人

    公元1127年,“靖康之乱”在北宋打响,这一战乱可以说是北宋最大的屈辱,最严重之际,就连皇帝的生母都被敌人当成奴隶足足15年。可后来奇怪的是,这位女子在回到宋朝之后,所作的第一件事确实将一位公主赐死,这又是何意?当年,金人大肆进攻北宋,没过多久,北宋便国破家亡,而身处皇宫之中宋徽宗及其妃子,甚至是宫

  • 慈禧生病时爱喝一个汤,而且喝了十年,知道汤原料后,杀了御厨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慈禧为了一道菜杀了御厨,慈禧尿罐,慈禧吃什么杀御厨

    我国早在青铜器时代就开始出现男尊女卑的意识,那时起男性成为了社会的主导,女子一般就只能每天在家做家务带孩子,而且还要遵从三从四德,可以说完全没有社会地位,古代女性的生活多么枯燥可想而知,但是即便如此,依然有很多女性在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痕迹,比如说以美色闻名的王昭君、杨玉环,以手握重权而闻名于后世的武

  • 清朝真的不重视火器发展?别再被老观念误导了,这才是真实的清朝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清朝为啥不发展火器,清朝的火器有多厉害,清朝为什么忽视了火器

    清朝一直以来都是被搬上荧幕最多的历史朝代,虽然优秀作品不少,比如《康熙王朝》《还珠格格》,但如果严格尊重历史的作品,那可就寥寥无几了,其中有一点似乎没有体现,那就是清朝真的不重视火器发展吗?其实并不是这样,真实的清朝肯定不是如此。让我们将时间线挪到1673年,这一年是清朝三藩之乱的一年,而这一事件结

  • 香妃真容到底有多漂亮?复原图堪比绝世佳人,难道乾隆那么宠爱她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乾隆香妃容貌复原,乾隆王朝香妃真实照片,古代香妃的真实照片

    其中片中的异域女子,也是《还珠》中的一大特色,比如《还珠格格第二部》中的香妃,《还珠格格第三部》中的慕沙,都是精彩至极的配角。然而香妃在历史中是确有其人的,是一位来自新疆的妃子,出生于1734年,在《还珠格格》里,香妃身上带着一股香味,这自然是艺术性的文学加工。香妃自然是非常幸福而幸运的,因为是香妃

  • 鸦片价格昂贵,为何清朝百姓都抽得起?你看慈禧出的什么馊主意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鸦片是何时流入清朝的,清朝鸦片战争片

    让人细思极恐的是,这并不是虚构的电影情节,而是在晚清真实发生的情景,其实早在丝绸之路时期,鸦片就被传到了中国,著名药物麻沸散中的成分,就有带有鸦片,后来便是慢慢进化成了“大烟”。古代并没有什么太多的娱乐方式,但染上大烟的人不在少数,整个人看起来萎靡不振,尤其是在虎门销烟之前,大烟对于晚清百姓来说,就

  • 光绪驾崩后,慈禧不到24小时也去世了,最后这几小时慈禧在做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光绪登基后慈禧在干嘛,光绪死后慈禧去哪了,光绪帝死后多久慈禧也死了

    晚清一直都是一个神秘而令人向往的时代,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末期,清朝的覆灭彻底改变了当时中国的格局,至于晚清留下来的各个谜题,既成了哀思,也成了历史长河中一抹不起眼的浪花。1908年的那一天晚上,光绪驾崩,死因至今都众说纷纭,更让人诧异的是慈禧在光绪去世后不到24小时之内就去世了,那在这段时间

  • 历史上真正的慈安,她的手段究竟有多狠,让慈禧都如此畏惧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慈禧和慈安谁更厉害,慈安对慈禧的训斥,慈禧为何不敢得罪慈安

    不过今天要介绍的人不是慈禧,而是一位在清朝中知名度没那么高的人,她的名字叫做慈安,被称作是一位比慈禧都还狠的人,她的知名度虽然远远不如慈禧,但如果听说过她的事迹之后,相信你一定会对她印象深刻。要说慈安最广为人知的就是,她与慈禧太后的内斗,虽然后宫中的内斗绝对不少见,但能够像慈安跟慈禧剧情这般曲折的,

  • 雍正临终忍痛赐死一人,让乾隆稳坐江山60年,自己则背负后世骂名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雍正为何传位给乾隆,雍正死前给乾隆留下哪些人,雍正临终告诫乾隆

    清朝最为著名的一件事就是,就是康熙时期的“九子夺嫡”,大家都知道,就是后来的雍正帝当上了皇帝,根据史料统计,康熙前前后后有着35个子嗣,其中有11个没能活下来,剩余的子嗣中有着9个参与了皇位的竞争,最终胜出者便是雍正。九子夺嫡的过程这里就不赘述了,好在雍正在历史上还算得上一位明君,但从结果上来看,朝

  • 民国富豪的败家儿子,一夜输掉上海100套楼,晚年饿死在自家门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民国一夜输掉上百栋楼的败家子,民国败家子10亿家财,民国富豪子孙后代

    著名作家余华小说《活着》里面的男主人公福贵,曾经就将自己家产在赌博中全部赌输了,最后沦为了贫农,这也成为了福贵人生中的转折点。到了人生的这一步,人究竟该如何“活着”?早在民国的时候,有一位败家子便是跟“福贵”有着类似的生活,一晚上输掉了自家在上海的100套楼,100套楼是什么概念呢?放在现在恐怕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