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建立后,为了奖赏那帮功臣,据说,朱元璋曾设宴庆功,宴会上,刘伯温却暗中对徐达密语:请紧随皇上。
不过,这都是民间流传的一些传说,当时的朱元璋为了感谢昔日那帮替他打天下的功臣,专门在京城修建了一座庆功楼,在庆功楼竣工后,朱元璋邀请了所有的功臣到庆功楼上来参加庆功宴会。
当时的刘伯温和徐达也应邀来到庆功楼上。殊不知当时的朱元璋邀请众多功臣来参加宴会的目的,并不是感谢他们,而是想将他们一网打尽。
那座庆功楼下面,已经被朱元璋暗中派人埋下了很多火药,周围更是有许多御林军在暗中把守,只要所有功臣全部进入庆功楼,朱元璋就会借机离开,并暗示手下点燃火药,准备将所有功臣活活烧死!
这样的计谋不可谓不歹毒,然而,朱元璋为了他们朱家天下的长治久安,不得不狠下心来,将这些有可能在将来威胁他的皇权的人全部清理掉。
因为朱元璋当时的长子朱标突然病故,他决定将来把皇位传给朱标的儿子,也就是自己的孙子朱允炆,而朱允炆在朱元璋看来,总觉得他有些软弱。
将来朱元璋如果过世,那些寿命比他更长的开国功臣,他们会不会乘机作乱,图谋朱允炆的皇位呢?所以,为了稳妥起见,他只好一不做,二不休,将他们全部清除掉!
可谁知朱元璋的这点心思,却没有瞒过军师刘伯温,因为刘伯温通过与朱元璋几十年的相处,早就了解了朱元璋的为人,知道现在大明天下已经太平,朱元璋不会让这些功臣活下去。
同时,刘伯温事先在一些细节中,也发现了朱元璋的这点小心思。比喻在一次皇后的寿宴中,当朝中一些功臣赴宴时,大家发现作为皇室的御膳厨,端上的菜竟然全部是一些“清心寡欲”的素菜,像清炒萝卜、清炒韭菜、清炒青菜、葱花豆腐汤等等。
这让当时的那些功臣们多难堪啊!作为皇后的寿宴,一般人想参加还参加不了,可今天皇上的这个席面也太抠门了吧!可就在大家私下议论之时,朱元璋却出来了。
他一来便兴致勃勃地介绍起了他的“盛筵”。什么“萝卜进城,药铺关了门”呀,“韭菜青又青,长治久安定人心”呀,“小葱豆腐青又白,清正廉洁如日月”呀等等。
不过,刘伯温发现,朱元璋鼓捣了那么一阵子,无非是告诉那些功臣,要清心寡欲,清正廉洁,这本无可厚非,但是,将朱元璋的思维换个角度,也就是说,那些功臣有私欲或阴谋呗!
这样一想,刘伯温就不淡定了,因为那天参加皇后的寿宴,都是朱元璋亲自邀请的人,那么,这是不是说明,朱元璋已经对自己和那些功臣不放心了呢?
从那以后,刘伯温一个人私下老是想这个问题,殊不知没过多久,皇上又要邀请所有功臣到庆功楼赴宴!这让刘伯温就更加紧张起来,此宴不会是鸿门宴吧?
但是,这可是皇上的圣旨,谁又能抗旨不去呢?于是,刘伯温来到徐达家里拜访,因为徐达与他的关系比较好,他想事先给他一些暗示。他见了徐达后对他说:“庆功宴上一定要紧随皇上。”
当徐达再三追问其中原由时,刘伯温只是再三叹气,摆了摆手便离去了。后来在庆功宴会上,刘伯温与徐达一到场,刘伯温便又发现情形不对。
整个庆功酒宴的席面,又与当初皇后寿宴的席面一样,全部是一些清淡的蔬菜!而那些功臣反而是见多不怪了。刘伯温趁人不注意,悄悄靠近庆功楼的墙面,并四处敲了敲,发现墙里面全都是空的。
这一下就更加证实了刘伯温的判断!而此时的朱元璋与众功臣饮了一会儿酒,便借机离开了。刘伯温见状,知道要发生变故,便急忙跟着朱元璋往外走,后面的徐达也悄然而至。
朱元璋见了他们二人,便故意问道:“二位爱卿不去饮酒,这是要去哪儿啊?”刘伯温也故意装傻道:“微臣见陛下今天喝了几杯酒,担心您路上发生变故,故特随左右侍奉。”
朱元璋听后也只得作罢,三人走出庆功楼后不久,庆功楼便突然燃起大火,大火足足烧了数日,后来民间传闻,那一帮功臣都在大火中化为灰烬!
刘伯温后来不久便向朱元璋递交辞呈,称自己年老体衰,不堪为朝廷效命,便只身退隐山林。而朱元璋可能也知道刘伯温已经有所发现,便批下了他的辞呈。
而徐达回去后吓得大病一场,并因此患上了瘩背。在他重病之际,朱元璋命人替他送来了一只蒸鹅。由于身患瘩背的人是不能吃蒸鹅的,徐达一见,心知朱元璋已经对自己起了杀心,便含泪将那只蒸鹅吃下,不久便去世了。
当然,这些只是民间流传下来的一些传说。但是,历史上的朱元璋大肆屠杀功臣,却是不争的事实。可见,人性在欲望和权力面前是何等冷酷的了!而朱元璋的那些开国功臣却最终因为功名利禄而葬身火海,这正如古人所云: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大家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