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之死
公元207年,郭嘉力劝曹操,深入乌桓,追杀袁尚、袁熙等人。曹操权衡利弊之后,采纳了郭嘉的建议,带领军队,攻其不备,在白狼山大破乌桓首领蹋顿和袁尚、袁熙等人的军队。袁尚、袁熙走投无路,投奔了辽东的公孙康。辽东距离中原太远,但是郭嘉力排众议,坚持追杀袁尚、袁熙,最终除掉这两人,彻底平定袁氏。然而,郭嘉在急行军途中,水土不服,超劳过度,在回师途中去世。
郭嘉去世,曹操失去了一个非常优秀的军师,导致曹操在赤壁之战中遭遇惨败,汉中得而复失。
郭嘉早逝,对曹魏后续的影响更大。曹操非常器重郭嘉,两人相知多年,而且郭嘉岁数比曹操小,曹操对郭嘉寄予了厚望,准备在其百年之后,将国家大事托付给郭嘉,让其辅佐第二代君主,开创盛世。
这一切,都随着郭嘉的去世,烟消云散。司马懿趁机坐大,经历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叡、小皇帝曹芳之后,发动高平陵之变,掌握魏国大权。
周瑜之死
赤壁之战后,周瑜继续带兵攻打荆州,经过一年作战,终于拿下荆州重镇南郡。他下一步准备征讨益州,联合西凉马超,共同夹击曹操,与马超平分天下。孙权详细了解周瑜的计划后,也批准了其方案,周瑜返回前线,走到巴丘的时候,染上疾病,不幸病卒。
周瑜的早逝对孙权,乃至江东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损失。如果周瑜活着,东吴完全可以吞并刘备的军队,进而夺取益州,与马超平分天下,实现他的二分天下之策。
然而,周瑜早逝,他的伟大抱负烟消云散,东吴的进取之心也没了。刘备无后顾之忧,带兵进入益州,进而夺取汉中,与魏国、吴国三分天下。
庞统之死
庞统给刘备提出益州策,并付诸于行动。然而,在雒城之战中,庞统被飞箭射中,不幸战死。庞统战死之后,刘备束手无策,于是让诸葛亮带着赵云、张飞等人入川,导致荆州空虚。
当时刘备为了彻底拿下益州,几乎把所有的人马都带到了益州,只留下关羽一个人守荆州。关羽势单力孤,顾了前线,顾不了后方,被曹操和孙权前后夹击,战败身亡,荆州也丢了。诸葛亮的《隆中对》战略决策也因为荆州(南郡)丢失,无法从荆州出兵北伐。诸葛亮多次从汉中北伐,都徒劳无功。
诸葛亮之死
在刘备死后,诸葛亮掌握蜀汉大权,先后进行了一系列军事行动,分别是征讨南中,多次出祁山征讨魏国。然而,由于曹真和司马懿的奋力抵抗,诸葛亮每次北伐都无功而返,于公元234年,病逝于前线五丈原。当时魏蜀吴早已天下三分,疆域早已确定。
在诸葛亮死后,姜维继承诸葛亮意志,屡屡北伐,魏蜀吴三国战争依旧不断,蜀汉在诸葛亮死后29年才被灭,因此蜀汉的灭亡和诸葛亮的病逝关系没那么密切,也就是说诸葛亮病逝与否,不会影响蜀汉的结局。
结语
郭嘉、周瑜、庞统、诸葛亮四人都是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名噪一时的大人物。他们四人的死,对三国后来的历史走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其中郭嘉的早逝,造成的影响最大,导致曹操赤壁惨败,失去一个可以托孤的忠臣,令司马懿坐大,最后篡夺魏国大权,其次是周瑜,他的早逝,使东吴失去了进取之心,刘备趁机入川坐大,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排第三的是庞统,他的死导致荆州空虚,关羽惨败,丢失荆州,诸葛亮的《隆中对》战略无法进行下去,排第四的是诸葛亮,他的死对三国的影响最小,无论诸葛亮是否早逝,魏蜀吴三国依旧存在。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