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老诸侯燕国自周初以来七百年默默无闻,为何在燕昭王手中突然强盛

老诸侯燕国自周初以来七百年默默无闻,为何在燕昭王手中突然强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2099 更新时间:2024/1/20 3:03:21

(一)燕昭王的目标

虽然虎宝宝可爱,但它总有一天会成为一只山大王,燕昭王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齐国,齐国当时国力强劲,国都临淄号称“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敦而富,志高而扬。”(《战国策·苏秦为赵合从说齐宣王》)在当时与秦国并称东西二帝的存在,而燕国是在废墟中重建,燕昭王这个目标实现难度不亚于我们常说的一个亿的小目标。

但是有志者事竟成,三千越甲可吞吴,有勾践在前,燕昭王相信没有不可能,从即位开始就走上自己的复仇之路。

[var1]

图:电视剧《大秦帝国》中的燕昭王

(二)震撼!只有震撼!

公元前308年,燕赵联军进攻中山,遭遇房之败,赵武灵王痛定思痛开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

三年后公元前305年,赵国“以二十万之众攻中山”,燕国作为赵国的盟友也派兵组团,此战中刚组建的赵国骑兵军团大显神威,中山国被迫割地求和。

燕昭王看着赵国骑兵军团来去如风,纵横驰骋的战法,“震撼!无比的震撼。”以往打仗,双方列阵,战车冲在前面,步兵列队跟进,双方打的是礼仪,打得是规矩,如今赵国的骑兵军团在战场中纵横穿插,骑兵射完箭依靠骑兵阵形冲击敌方方阵,打乱敌方阵形,而阵形大乱的敌人就是一群待宰的羔羊,不相信的可以参见淝水之战的前秦军,几十万大军的方阵一乱,最后导致溃败。

看着溃败的中山国军队,“震撼,再次的震撼”。

燕昭王心中也默默有了一点小想法,我燕国能不能也组建骑兵部队?

赵国发生沙丘之变后,燕国大量吸纳从赵国骑兵军团逃离的人才,有著名的马服君赵奢。“奢尝抵罪居燕,燕以奢为上谷守,燕之通谷要塞,奢习知之。”(《战国策·赵策四》)还有先于乐毅一步到达燕国剧辛,都被燕昭王委以重任。

[var1]

(三)终于等到你

赵奢、剧辛的到来让燕昭王激动了一阵,但很快心就凉了下来,他们只是军事将领,如果只是让他们带领军队练习骑马射箭演练战法问题是不大,但是改革要的不仅是会带兵会打仗,除了军事还有经济政治的全面改革,这需要有战略性眼光来统筹全局,这些能力是赵奢剧辛们所不具备的。

政治经济的改革有些人可能不是很理解,那么提几个问题,组建骑兵是不是需要马场放马?马场的开拓是不是需要圈地?放马是不是需要牧马人?战马的饲养比普通马匹要是不是要更精细?更精细的饲养是不是需要更精细的饲料?骑兵装备与以往步兵车兵不一样是不是需要新的制造工艺?骑兵是不是需要仆人照顾?

那么好,马场的地、牧马人、养马人、马饲料、装备工坊、仆人是不是都需要花钱,钱从哪里来?从别的地方抠出钱到这边,那么别的地方的窟窿怎么办?这些就是经济政治要改革的地方。

乐毅在剧辛带领下在与燕昭王的那次会面中,说到了赵国胡服骑射改革的利弊,并向燕昭王陈述了燕国的改革思路,深深打动了燕昭王,燕昭王明白,乐毅就是他需要的最后一块拼图。

这次见面后燕昭王就任命乐毅为亚卿,这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副总理,燕国军政大权一把抓。

[var1]

(四)燕国的战略瓶颈

燕国位于今天的河北一代,在那个时候就已经是中原政权所能达到的北方极限,西边是燕昭王极力修好的赵国,南边是齐国,北边是游牧民族东胡人的领地,东边?那是大海。

那个时代土地和人口就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直接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战争潜力,比如长平之战后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卒就是为了消灭赵国的有生力量毁灭赵国的战争能力。

如果燕国向中原核心地带发展,必然会要与赵国齐国正面对抗,这两个都不是眼下燕国能惹得起的主儿而且未来也不是,最好的证明就是燕昭王在沙丘之乱发生的时候与齐国打了一场权之战,结果大败。但向北边发展,会遇到一个非常尴尬的问题。

当时燕国北边也就是今天的东北地区是游牧民族东胡人的地盘,游牧民族最大的特征就是居无定所,对土地的需求不像农耕民族那般强烈,而且游牧民族的战术也很简单,打得赢就抢,打不赢就跑,东胡骑兵的机动优势是当时燕国军队不能比拟的。

[var1]

如果燕国要在一块地方移民定居,需要大量的军队用于保障居民的安全,毕竟谁都不愿意面临被劫掠甚至还有死亡的威胁,而且北方苦寒之地,能够获得粮食产出本身就比中原地区要少得多,最后有可能当地的产出可能都无法满足当地驻军的消耗,这种地盘扩得越大,对燕国的消耗也就越大,最后整个国家都会被拖垮。

当燕昭王苦于燕国的战略瓶颈时,赵国的骑兵让他眼前一亮,能够快速支援的骑兵部队,这不就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案么。

(五)燕昭王的改革

有了燕昭王的支持,乐毅开始在燕国大刀阔斧的改革,首先改革军队的战法,赵国的胡服骑射就在眼前,可以直接照搬,而且赵奢剧辛乐毅都是带过兵的将领,同时还有一人从东胡逃回到燕国,这人作为燕国北方军总指挥为燕国拓地千里,在后面会说到。

一套组合拳下来,燕国国力迅速提升,骑兵军团也练成了,那么就拿东胡人练练兵吧。

(六)向东胡人讨地盘

前面提到有个从东胡逃回来的将领,名叫秦开,其实他的孙子更有名,就是作为随从与荆轲一起前往秦国的秦舞阳

[var1]

图:今沈阳市秦开雕塑

秦开早年被东胡人劫掠到东胡地区,作为人质留在东胡,但秦开很聪明,获得了东胡人的信任,将东胡的风土人情,山川地貌摸得一清二楚,终于在一个合适的时机逃回了燕国。燕昭王如获至宝,任命秦开为北方军的总指挥,为攻打东胡做准备。

燕国骑兵军团就绪,燕昭王一声令下,部队开拔。战斗经过很顺利,东胡人按照原有的战法迎击燕国军队,没想到大爷还是他大爷,燕军却不是那只燕军了.燕军骑兵军队军容严整训练有素,而且装备更精良,东胡骑兵占不到丝毫便宜,被燕军一轮齐射先头部队损失大半,情况不妙,撤!想跑?大家都是骑兵,你还能快到哪去?装备不如燕军,机动优势也丧失,东胡人只能一路北逃,被秦开率领的燕国骑兵一路碾压,关于这段《史记》只有很简单的一句话。

归而袭破走东胡,东胡卻千馀里。

——《史记·匈奴列传》

这一战燕国拓地千里,拿下今天辽宁的全境,燕昭王在北面建造了长城,从今天河北的张家口修到辽宁省辽阳市,设置了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开始移民进行统治管理,燕国有了快速机动的骑兵部队,只需要以点带面来进行防御,而不需要像以前那样到处都需要驻扎军队,大大地节约了费用。

[var1]

图:燕国向辽东方向发展

同时给燕军带来的还有部队成分的改变,当时获得的土地上本来就生活着大量的东胡人,这群人马背上长大又能吃苦耐劳,将他们吸纳进了燕国的骑兵部队,给燕国军队提升了一个档次。

(七)关于改革

改革不是要大刀阔斧的创新,打破一切旧制度才叫改革,在原有的基础上兴利除弊,沿着前人正确的经验正确的道路走,走对了,改革也就成功了。

更多文章

  • 水浒传辽国最厉害的七员猛将,其中一个被石头打中疼死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水浒传辽国猛将排名,辽国的十大猛将,水浒传最勇猛的人物

    在历史上,北宋基本是被辽国压着打,败多胜少,但在水浒传中大宋还真是扬眉吐气了一回。梁山被招安后的第一战就是北上抗辽,此战中梁山军如猛虎下山,打得辽国节节败退,最后辽国不得不主动求和。但梁山军虽勇,辽国也不全是酒囊饭袋,其中也有不少高手。今天就为大家盘点一下辽国的几位猛将,欢迎大家补充讨论。第七名宝密

  • 宋江死后为何没兄弟替他报仇,公孙胜的身份之谜很有可能是卧底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宋江是卧底吗,宋江招安后公孙胜现状,公孙胜与宋江的关系

    谜团一。宋江死后为何那些手握兵权的梁山兄弟没人替他报仇?在水浒的结尾,替朝廷破大辽、平田虎、灭王庆、擒方腊的宋江最后仍逃不过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命运。梁山108将号称情同手足,有着不求同生,但求同死的兄弟之情,而宋江正是这种兄弟之情的纽带与核心。梁山众人也曾不止一次地冒死营救宋江,可是宋江真的去世之

  • 李自成兵临城下:答应这3个条件,我立马退兵,崇祯:朕还是死吧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李自成怎么处理崇祯,李自成主动退兵,李自成愿意归顺崇祯的条件

    “一身甲胄肆横行,满腹玄黄未易评。惯向秋畦私窃谷,偏于夜月暗偷营。双鳌恰是钢叉举,八股浑如宝剑擎。只怕钓鳌人设铒,捉将沸釜送残生。”这首诗扑面而来的是一种横行霸道和偷鸡摸狗的感觉,他从小就想着要“肆横行”,然后居然浑然天成的把螃蟹写成了“惯向秋畦私窃谷,偏于夜月暗偷营”的游击战专家,但是“偷”、“窃

  • 朱元璋工作到深夜,宫女好心端来热汤,朱元璋:粥留下,人拖下去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朱元璋处死送粥的宫女,朱元璋半夜送粥,朱元璋落难用两滴乳汁救了朱元璋

    说到性格迥异的皇帝,网上一直盛传朱家皇帝代代是奇葩,这一说法一点都不冤枉,因为从他们的性格,以及从做过的事情来看,明朝皇帝们在历史上绝对算得上是“独树一帜”的存在。关于朱家皇帝的奇葩,几乎都能编一串顺口溜了:乞丐出身朱元璋,下落不明朱允炆,战争狂人是朱棣,超级胖子朱高炽,爱斗蛐蛐朱瞻基等等。熟悉朱元

  • 2003年之后,历史课本不再称岳飞、文天祥为民族英雄,是何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文天祥岳飞算不算民族英雄,岳飞文天祥不该称为民族英雄吗,岳飞与文天祥共同特征

    在历史之中,民族英雄是一个非常常见的概念,戚继光,郑成功,左宗棠这些人都是真正意义上的民族英雄,但为什么像岳飞跟文天祥这类人,从2003年之后,历史课本中便是不再承认他们是民族英雄了呢?当然,这并不是说要否认他们的战绩,而是对于“英雄”这一严肃的概念,本就要有着一种准确的认知,先从岳飞来说,他身上更

  • 东方不亮西方亮,军事上无能的大宋,为何经济如此发达?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真正的大宋有多厉害,历史上的大宋有多可怕,大宋经济

    两宋采取的是重文轻武政策,虽然两宋的战争不断,但武将不受重视,也没有什么权力,是不怎么受待见的一个岗位。而文臣就不同了,文人上不了战场,关注点在内政,更加注重国内的发展。赵匡胤这个人,作为开国皇帝,由于得国的方式,使得他在位期间,对武将非常戒备,不管是杯酒释兵权,还是通过分化武将的权力等等,都让大宋

  • 朱元璋创造了13个汉字,明朝贪官束手无策,今人民币上都能看到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朱元璋写的十六个字,明太祖朱元璋创造了哪些文字,朱元璋文字贡献

    在《明朝那些事儿》之中,明朝皇帝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当属开国皇帝朱元璋,以及明成祖朱棣,论功绩这两位为最,但明朝作为历史上奇葩皇帝最多的朝代,即便是朱元璋跟朱棣也有着不少奇葩操作,当然这些奇葩操作也不一定就是坏事。毕竟皇帝有时候也会犯难,一项措施颁布下去,有人赞成就会有人反对,而朱元璋本就是一位特别鹰

  • 朱元璋为何不传位朱棣,而选择传位孙子朱允炆?学者:他不够资格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朱元璋是否想过传位朱棣,朱元璋为何不直接传位于朱棣,朱元璋传位朱允炆是败笔吗

    要说明朝被人讨论最多的事情,那恐怕就是“靖难之役”了,这大概是明朝历史上最开始的一场朱家内部的内斗,其中最大两位主角:朱棣跟朱允炆还是叔侄关系。从表面上来看,朱棣在这场夺位之中,足以称得上是一位十恶不赦之人,想想都能明白,一个为了皇位能够不惜将自己同族进行屠戮的人,会是什么好人呢?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

  • 明朝王爷和清朝王爷相比,谁的日子过得更滋润?说出来你别不信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清朝皇帝和明朝皇帝,明朝活得最久的王爷,明朝王爷都是谁

    其中这也跟明清的历史背景有关,作为封建王朝最后两个王朝,它们的神秘面纱被一层层揭开,从《明朝那些事儿》的热销,就很能说明问题。因此有人便是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如果穿越到明清王朝当王爷,哪个朝代的王爷过得会更加滋润呢?那这其中的区别,就非常值得好好说说了。当然,这其中没有绝对的好坏,自然也是各有各的

  • 行刑前,李善长掏出免死铁券,朱元璋冷笑:你擦亮眼睛看上面5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朱元璋和李善长大殿争吵,朱元璋李善长临终遗言,朱元璋教训李善长

    朱元璋在位的时候,因为治国严明,不少开国时期的功臣都被处决,其中就包括跟朱元璋出生入死过的开国功臣李善长。值得一说的是,李善长还被赐予了一块免死铁券,在被行刑之际,李善长不得已拿出了这免死铁券,朱元璋冷笑了一阵:“你擦亮眼睛看上面5字!”这究竟是5个什么字呢?我们不妨先来了解一下朱元璋跟李善长的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