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出场时间最少的谋士,只露了一面,让诸葛亮的隆中对差点破产

三国出场时间最少的谋士,只露了一面,让诸葛亮的隆中对差点破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4315 更新时间:2024/1/25 20:05:28

诸葛亮制定的“隆中对”,就是为刘备的蜀汉量身定制的发展方略。诸葛亮根据刘备当时的实际情况,拟定了同时夺占益州和荆州的两条腿走路的总方针。益州可以为蜀汉提供源源不断的粮秣、财力、兵源补充,足食足兵,荆州则可以让蜀汉在曹魏和孙吴之间获得一个宝贵的战略支点。一旦天下有变,蜀汉就能从益州和荆州两路出兵,形成钳形攻势,克复中原,定鼎河山。

诸葛亮的隆中对,被誉为三国时代最为出色的战略性国策,在蜀汉发展史上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很多人都不知道,诸葛亮的隆中对在实施过程中,曾经遭遇过一个谋士的强力挑战,差点半途而废全盘破产。

这个能量如此之大的谋士,就是益州军阀刘璋手下的谋士郑度。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曹操将出兵进攻汉中军阀张鲁,而张鲁的地盘就在刘璋的益州北面,山水相邻。如果曹操灭掉张鲁,下一个目标肯定就是刘璋了。刘璋感到自己力量薄弱,不足以抵御曹操,于是向荆州的刘备求援。

刘备正中下怀,正想睡觉天上掉下个枕头,立即带领1万精兵,星夜兼程进入益州,进驻葭萌城。双方短暂的蜜月期还没过完,刘璋意外得知部下张松暗中勾结刘备,准备乘机夺取益州,于是又惊又怒,与刘备就此翻脸,双方大打出手,刘备夺取益州之战就此开打。

战争初期,刘备手下兵强将勇,打得刘璋连连败退。刘璋一时慌了手脚,不知所措。这时,他手下的谋士郑度站了出来,向刘璋献上一条计策:“左将军悬军袭我,兵不满万,士众未附,野谷是资,军无辎重。莫若尽驱巴西、梓潼民内涪水以西,其仓廪野谷,一皆烧除,高垒深沟,静以待之。彼至请战,勿许,久无所资,不过百日必将自走。走而击之,则必擒耳”。

郑度此计可谓非常毒辣,一针见血直指刘备死穴:刘备虽然很能打,但毕竟远离荆州基地,客场作战,后勤粮秣供应很成问题,无法保证。他建议刘璋采取坚壁清野、诱敌深入之策,主动放弃巴州以西、梓潼等地区,同时把百姓全部迁走,粮食全部转移或者烧毁。然后依托险要地形,深沟高垒,以守为攻,跟刘备长期相持对峙。

刘备怕的就是打持久战,益州与荆州基地远隔千里,山重水远坎坷难行,根本无法保证为益州前线提供稳定可靠的粮秣供应,只能就地取材,从益州当地筹集。如果刘璋有针对性地一方面坚壁清野,让刘备筹集不到粮草,一方面深沟高垒打持久战,刘备的一万多人马根本难以支撑下去,只能饥肠辘辘狼狈退兵。等到刘备退兵时,刘璋再出兵乘胜追击,刘备很可能遭遇一次惨重大败。

郑度的计策如果能实行,刘备夺占益州的计策只能竹篮打水一场空,诸葛亮的隆中对也会全盘破产。自古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兵无粮自乱。日后诸葛亮六次北伐祁山无功而返,正是因为后勤粮秣供应无法保证。《三国志》记载,刘备听说后,“闻而恶之”,一个“恶”字非常形象地体现出刘备那种既恐惧又无奈的心情。

虽然郑度的建议并未被刘璋采纳,但他的谋略水平之高于此尽显无遗。令人不解的是,郑度这样一个才干超群的人物,在三国谋士群体中出场时间却最少,整个三国时代他只露了这一面,此前或此后,他都杳无踪迹,再未出现过,尽显高人风范。古人所说“神龙见首不见尾”,用来形容郑度,可谓再合适不过了。

参考资料:《三国志》

更多文章

  • 曹丕是三国最英明的皇帝,诸葛亮说了4个字让他的形象瞬间垮塌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三国魏文帝曹丕,三国中的曹丕有多厉害,诸葛亮和曹丕谁厉害

    怀着对东汉朝廷深深的失落,曹操毅然决定辞官还乡。曹操之父曹嵩当过东汉太尉,位列三公,家里有的是钱。因此曹操在老家的日子也过得自在舒坦,“春夏习读书传,秋冬弋猎,以自娱乐”。就在这段时间,曹操的长子曹丕降生了。曹操非常重视子女教育,他眼看天下将乱,于是着意从小培养曹丕成为文武兼备之才,曹丕在《典论》中

  • 关于河西地区,西汉和匈奴有话说!胜利者的西汉从河西得到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西汉谁打败匈奴,匈奴被西汉打败后到哪里去了,西汉和匈奴战争的残酷

    自古以来,历代有志向的中原王朝都视河西走廊为“国之禁脔”,不容他国染指。这种想法和国策是从西汉武帝时期开始有的,从此之后的西汉、东汉、隋朝、唐朝、元朝、明朝、清朝皆是如此。河西走廊是古代代表东亚的华夏文明连接中亚文明的重要枢纽,是蒙古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向西和向南掠夺的主要通道,也是中原王朝赖以抵御游牧

  • 秦始皇皇陵地面如何防水,不仅用“纹石”,还用了更为先进技术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秦始皇陵封土可以上去吗,秦始皇陵有地下二层吗,秦始皇陵排水系统图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公元前247年,秦始皇嬴政虽然才13岁,但是他却已经开始为自己死后考虑,于是他就和众大臣一商量,便择址在骊山脚下开始修筑皇陵。到公元210年,秦始皇在旅途中暴毙,时年49岁,而他的陵墓此时却还

  • 明朝开国功臣告老还乡,70岁还下田劳作,朱元璋却下旨:满门抄斩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朱元璋怒斩开国元勋,朱元璋的开国功臣身犯何罪,明朝开国功臣与朱元璋的关系

    李善长是大明的开国元勋之一,早在朱元璋平定滁州时,李善长就已经投入了他的麾下,作为参谋为其出谋划策。当时郭子兴对朱元璋有疑心,想将李长善夺过来辅佐自己,但李善长坚辞不受,由此得到了朱元璋的格外重用。1368年朱元璋登基后,给予了李善长诸多恩宠,先是升他为太子少师、授为银青荣禄大夫、上柱国,并且还可以

  • 他是宋朝高官,生活奢侈,妻妾十余人,不干正事,可百姓不讨厌他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宋朝最奢侈的人,宋朝王爷妻妾制度,宋朝皇帝妻妾

    宋庠老成持重,节俭自律;宋祁却风流放荡。人们感叹,哥哥文采不如小弟,可品行要好很多啊。上元之夜,哥哥充耳不闻外面的狂欢笑闹,在办公室点根蜡烛看书;弟弟却华灯高悬,拥着歌伎大开筵席。第二天,哥哥送了封信来:“闻昨夜烧灯夜宴,穷极奢侈,不知记得某年上元同在某州州学内吃斋饭时否?”兄弟俩是穷人家孩子,寒窗

  • 朱元璋做了一个梦,需要取读书人的心肝,马皇后说:心肝即文章也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朱元璋十大励志故事,朱元璋对读书人的政策,朱元璋的四个小故事

    洪武元年,朱元璋召外地官员入京,看着各地的父母官,朱元璋语重心长地说:天下初定,百姓财力俱困,譬犹……新植之木,不可摇其根,要在安养生息之而已。(《明史·卷128》) 朱元璋的意思是说,现在天下初定,百姓都还很穷,就像刚栽的树苗一样,不能动摇他们的根基,应该休养生息。随后,从洪武元年到洪武三年,朱元

  • 76岁老臣李善长回家养老,每天耕田种地,朱元璋为何却下令满门抄斩?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李善长背叛朱元璋几次,朱元璋教训李善长,李善长为什么死了还帮朱元璋说话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在明太祖朱元璋年间各色血雨腥风的大案里,大明开国“左相国”李善长的被杀,可以说桩让当时多少人想不到的事儿。要知道,这位大明开国的“萧何”,朱元璋时打天下年间功劳苦劳一堆的“大管家”,明朝六部官制礼仪制度的制定者,多年来深受朱元璋的信任。哪怕洪武十三年,著名的“胡惟庸案”震惊天下,各

  • 他力排众议为岳飞平反,北伐失败遭政变暗杀,被后人抹黑了800多年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消息传来,北伐总指挥 韩侂胄怒不可遏,一通清算之下,他砍掉了郭倬的脑袋。 然而,这可决不是什么甩锅动作,因为东线战场的失利的确就是郭倬的瞎指挥造成的,而更恶心的是,郭倬为了活命,还无耻加不要脸的出卖了名将 田俊迈! 一句话,郭倬这种人,死有余辜!他的死,虽然暂时平息了韩仛胄的愤怒, 但他不知道的是,

  • 在明朝当皇帝太难了,非死即伤,但为何说这一切都是朱元璋造成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作者从来就不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样自欺欺人的鬼话,因为王侯将相如果善良的话他们恐怕连一天也活不了,但作者绝对相信因果关系,比如明朝。1、朱允炆:被人弄死后一把火烧个精光,美化成失踪;2、朱高炽:想迁损害了北方贵族的利益,被人毒死;3、朱瞻基:想利用太监来制衡文官集团,被人毒死;4、朱祁镇:想恢复皇权

  • 为什么说决定明朝生死命运的关键一战是松锦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松锦之战后明朝还剩什么,松锦之战是明朝的转折么,松锦之战明军会翻盘吗

    明朝灭于1644年,可在1640年就被决定了生死存亡的命运。1640年,明朝和清朝发生了一场规模庞大的战役——松锦之战。我们知道,建州女真在长白山西麓、松花江和辽河流域一带崛起后,于1616年建立了后金政权(清朝前身)。在那以后,清朝就成为了明朝的心腹大患。特别是在清朝统一东北并征服了蒙古后,清朝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