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长是大明的开国元勋之一,早在朱元璋平定滁州时,李善长就已经投入了他的麾下,作为参谋为其出谋划策。当时郭子兴对朱元璋有疑心,想将李长善夺过来辅佐自己,但李善长坚辞不受,由此得到了朱元璋的格外重用。
1368年朱元璋登基后,给予了李善长诸多恩宠,先是升他为太子少师、授为银青荣禄大夫、上柱国,并且还可以继续参与军国大事。越三年,又晋其为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封为韩国公,年禄四千石,子孙世袭。并授予铁券,免李善长二死,其子免一死。
洪武九年时,朱元璋还将自己的女儿临安公主嫁与李善长之子李褀为妻,李家风头一时无两。
但李善长不算一个待人宽厚的人,他为人挑剔苛刻,由此在朝中树敌颇多。此外李善长自恃劳苦功高,便颇有自得之意,也因此招致了生性多疑的朱元璋的反感。
当时朱元璋已经在清算朝中老臣,张昶、杨宪、汪广洋、胡惟庸都获了罪,只有李善长还硕果仅存,但因为胡惟庸是李善长推荐上任的,所以不免受到猜忌。1385年,有人告发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是胡惟庸党羽,太祖虽起疑心,但并未下决心诛杀李氏一族,只是将他们安置到了崇明。
本来这就可以作为李善长政治生涯的终点,以后种种花颐养天年了,但他不甘心就此平淡而终,于是想要建造府邸,还问信国公汤和借了三百护卫。此时恰逢李善长的亲戚丁斌被株连发配,李善长又屡次为其求情,终于惹怒了朱元璋。朝廷中的臣子一看李善长失去帝王信任,就纷纷上奏弹劾他,终于使朱元璋完全厌弃李善长。
1390年,朱元璋以胡惟庸党追问,以心怀不端、意图谋反的罪名将李善长连同其妻女弟侄70余人一并处死,李善长时年76岁。在他死后第二年,虞部郎中王国用上奏为李善长平反,朱元璋也许是自知李善长绝无谋反可能,自己杀错了人,于是并没有加罪于王国用,但也没有为李善长洗刷罪名。
直到1644年,弘光帝朱由崧才追补李善长开国名臣赠谥,谥号“襄愍”,即为昭雪平反之意。而此时距离李善长一家含冤获罪而死,已经过去两百余年了。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古来伴君如伴虎,李善长虽为人自负了些,但毕竟是功高劳苦、兢兢业业一生的老臣,不曾想最终还是死在了帝王的猜忌之下,实在令人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