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备请一个道士出山却遭拒,蜀国灭亡后此道士下山拯救万千百姓

刘备请一个道士出山却遭拒,蜀国灭亡后此道士下山拯救万千百姓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2564 更新时间:2024/1/16 18:46:39

刘备控制的益州,却出现了一个道士,做派与左慈张鲁等人迥然有别。此人名叫范寂,又名范长生、范延久,是三国后期蜀汉地区的著名道士。范寂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青城山潜心修道,清心寡欲,寿命很长,《艺林伐山》记载,范寂活了130多岁,从刘备时代一直活到了东晋十六国时代。

范寂祖籍四川涪陵,刘备入蜀后,定成都为国都,成都府历经战火人烟寥落,刘备遂从益州各地迁徙居民以充实国都,范寂一家也由此来到成都定居。范寂家族本是益州豪族,衣食无忧,但范寂却无心贪恋红尘富贵,来到成都附近的青城山修道,“岩居穴处,求道养志,甚有名德”。

范寂本身家学渊源,饱读书史,在青城山苦修多年,道法精进,“博学多艺能”,“兼善天文,颇晓术数”,在蜀中名震一时,“为蜀人所重,奉之如神”。连汉昭烈帝刘备都听说了他的名望,想把他请出山辅佐自己,却被自甘淡泊的范寂拒绝,“先主刘备征之不起”,刘备为了报答对他的敬意,“封其为逍遥公”。刘禅登基后,还划拨银两给范寂重修道观,名为“长生观”。

蜀汉覆灭后,益州先后归属魏国和西晋,范寂虽历经世事变迁,却养生有术,依然健在。西晋中期以后,国事糜烂,陷入深重的内忧外患之中,前有“八王之乱”,后有“永嘉之乱”,成立不久的西晋迅速土崩瓦解。

西晋崩溃之际,在益州的统治也陷于混乱状态,军阀混战,盗匪遍地,曾经繁华富庶的“天府之国”,也沦为丘墟瓦砾之乡,万千黎民饱受战乱之苦,衣食无着,在死亡线上苦苦挣扎。

永宁元年(301年),西北的陇右、关中一带连年大旱,民不聊生。数十万饥民百姓纷纷南下逃亡至巴蜀益州一带就食,遭到当地官府的驱赶压榨。走投无路的饥民,在略阳巴氐人李特、李雄等人统率下,发起了声势浩大的巴蜀流民起义。义军为了求生,迸发出强大的战斗力,迭挫强敌,击败巴蜀军阀罗尚,于晋太安二年(303年)闰十二月攻下成都。

李特战死后,其子李雄逐步攻占益州全境,并连北部的汉中、南部的南中全都收入囊中,然后占据成都自称成都王,于永兴元年(304年)开国称帝,国号“大成”,史称“成汉”。

李雄虽然骁勇善战,军事才能卓越,但对治理民政却一窍不通,他所代表的外来流民群体,与巴蜀当地人始终不能很好融合,矛盾尖锐。这时,他得知青城山上的有道高人范寂,于是灵机一动,“以范长生有名德、为蜀人所重,欲迎以为君而臣之”,想把范寂请出山来,与他共理国事,甚至想把范寂尊为皇帝,他甘愿以臣下事之。

范寂此时已经年逾百岁,本来已无心过问红尘事,但一来李雄态度诚恳,二来他也为了巴蜀地区百姓能尽快恢复正常生活秩序,重见太平,于是毫不犹豫果断下山,辅佐李雄。他拒绝了李雄奉他为帝的请求,而是当上了李雄的丞相兼国师。

在范寂的建议下,李雄“政尚宽和”,善待百姓,轻薄徭役,与民休息,“建官学,兴文教,端风化,罚不妄举,刑不滥及”,万千黎民百姓因之受益无穷。

参考资料:《华阳国志》《十六国春秋》《方舆胜览》

更多文章

  • 刘邦两次闯军营,夺取韩信的兵权,韩信为什么一点都不反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刘邦两次夺韩信的兵权,刘邦为什么能三次夺取韩信的兵权,刘邦为什么夺取韩信兵权

    在现在的一些影视剧里我们可以了解道,军营是一个戒备森严的地方,而且士兵们一般只会认准主帅的命令。韩信是一军的主帅,刘邦是韩信的主公能自由进出军营不奇怪,可是他是一次次地夺走韩信的军权的?难道这样不会导致韩信起了反叛的心吗?其实,有这种想法是现在的古装剧给我们的误导。换个角度,如果一个皇帝不能很好的控

  • 此女出生手握八阵图玉石,惊动秦始皇,长大后却说:刘邦有帝王相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河北刘邦石像,秦始皇不死刘邦能得天下吗,刘邦选墓全过程

    我们一般把这种人成为预言家,提起预言家相信很多人脑海中都会浮现出很多神机妙算的人物,比如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再比如唐朝时期的袁天罡,所料事件中,几乎无不应验,李世民更是封其为国师。然而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位主人公并不是上面提到的两位,而是许负。许负出生于汉初年间,是河内郡温县县令的女儿

  • 项羽射了刘邦一箭,结果刘邦没死,从此象棋多了1条不成文的规定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在我国历史上,西楚霸王项羽赫赫有名,他不但消灭了秦朝的统治,而且还以一个“失败者”的身份被司马迁写入了“本纪”行列(只有帝王才会在本纪中),足见其不凡之处。奈何,这样一个英雄人物,却败给了刘邦。对于这样的结果,历史上有很多人感到惋惜,因为刘邦和项羽相比,差的不是一点两点。值得一提的是,楚汉十年的争雄

  • 三国出场时间最少的谋士,只露了一面,让诸葛亮的隆中对差点破产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诸葛亮在隆中,诸葛亮在隆中十年做了些什么,三国中可以和诸葛亮比肩的谋士

    诸葛亮制定的“隆中对”,就是为刘备的蜀汉量身定制的发展方略。诸葛亮根据刘备当时的实际情况,拟定了同时夺占益州和荆州的两条腿走路的总方针。益州可以为蜀汉提供源源不断的粮秣、财力、兵源补充,足食足兵,荆州则可以让蜀汉在曹魏和孙吴之间获得一个宝贵的战略支点。一旦天下有变,蜀汉就能从益州和荆州两路出兵,形成

  • 曹丕是三国最英明的皇帝,诸葛亮说了4个字让他的形象瞬间垮塌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三国魏文帝曹丕,三国中的曹丕有多厉害,诸葛亮和曹丕谁厉害

    怀着对东汉朝廷深深的失落,曹操毅然决定辞官还乡。曹操之父曹嵩当过东汉太尉,位列三公,家里有的是钱。因此曹操在老家的日子也过得自在舒坦,“春夏习读书传,秋冬弋猎,以自娱乐”。就在这段时间,曹操的长子曹丕降生了。曹操非常重视子女教育,他眼看天下将乱,于是着意从小培养曹丕成为文武兼备之才,曹丕在《典论》中

  • 关于河西地区,西汉和匈奴有话说!胜利者的西汉从河西得到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西汉谁打败匈奴,匈奴被西汉打败后到哪里去了,西汉和匈奴战争的残酷

    自古以来,历代有志向的中原王朝都视河西走廊为“国之禁脔”,不容他国染指。这种想法和国策是从西汉武帝时期开始有的,从此之后的西汉、东汉、隋朝、唐朝、元朝、明朝、清朝皆是如此。河西走廊是古代代表东亚的华夏文明连接中亚文明的重要枢纽,是蒙古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向西和向南掠夺的主要通道,也是中原王朝赖以抵御游牧

  • 秦始皇皇陵地面如何防水,不仅用“纹石”,还用了更为先进技术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秦始皇陵封土可以上去吗,秦始皇陵有地下二层吗,秦始皇陵排水系统图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公元前247年,秦始皇嬴政虽然才13岁,但是他却已经开始为自己死后考虑,于是他就和众大臣一商量,便择址在骊山脚下开始修筑皇陵。到公元210年,秦始皇在旅途中暴毙,时年49岁,而他的陵墓此时却还

  • 明朝开国功臣告老还乡,70岁还下田劳作,朱元璋却下旨:满门抄斩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朱元璋怒斩开国元勋,朱元璋的开国功臣身犯何罪,明朝开国功臣与朱元璋的关系

    李善长是大明的开国元勋之一,早在朱元璋平定滁州时,李善长就已经投入了他的麾下,作为参谋为其出谋划策。当时郭子兴对朱元璋有疑心,想将李长善夺过来辅佐自己,但李善长坚辞不受,由此得到了朱元璋的格外重用。1368年朱元璋登基后,给予了李善长诸多恩宠,先是升他为太子少师、授为银青荣禄大夫、上柱国,并且还可以

  • 他是宋朝高官,生活奢侈,妻妾十余人,不干正事,可百姓不讨厌他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宋朝最奢侈的人,宋朝王爷妻妾制度,宋朝皇帝妻妾

    宋庠老成持重,节俭自律;宋祁却风流放荡。人们感叹,哥哥文采不如小弟,可品行要好很多啊。上元之夜,哥哥充耳不闻外面的狂欢笑闹,在办公室点根蜡烛看书;弟弟却华灯高悬,拥着歌伎大开筵席。第二天,哥哥送了封信来:“闻昨夜烧灯夜宴,穷极奢侈,不知记得某年上元同在某州州学内吃斋饭时否?”兄弟俩是穷人家孩子,寒窗

  • 朱元璋做了一个梦,需要取读书人的心肝,马皇后说:心肝即文章也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朱元璋十大励志故事,朱元璋对读书人的政策,朱元璋的四个小故事

    洪武元年,朱元璋召外地官员入京,看着各地的父母官,朱元璋语重心长地说:天下初定,百姓财力俱困,譬犹……新植之木,不可摇其根,要在安养生息之而已。(《明史·卷128》) 朱元璋的意思是说,现在天下初定,百姓都还很穷,就像刚栽的树苗一样,不能动摇他们的根基,应该休养生息。随后,从洪武元年到洪武三年,朱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