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47年5月,秦庄襄王病故。年仅12岁的嬴政,继承大统,成为秦国新一任国君。而秦国正是在他统治下,就此一飞冲天,虎视天下扫灭六国,彻底终结战国乱世,建立起统一强大的秦朝。但秦始皇在历史上留下的形象,千百年来一直极富争议。
一方面,他凭借前无古人的赫赫武功,使得东周以来的扰攘乱世重归一统,顺应天意民心,顺应历史潮流。但另一方面,秦始皇貌似对于治理国家并不是太在行。他创立的秦朝,创立于公元前221年,覆灭于公元前207年,仅仅存在了不到15年就土崩瓦解,在秦末农民战争的浓烟烈火中灰飞烟灭。
秦朝的覆灭,一般都认为是秦始皇横征暴敛、残暴不仁所致,认为他不知体恤民力,向百姓征收苛捐杂税,使得百姓不堪重负,衣食难继民不聊生,最终才会揭竿而起,愤而起义,前有陈胜吴广,后有刘邦项羽,在这些英雄好汉的轮番攻击下,秦朝最终才会成为一个短命王朝。
持这种看法的人很多,比如史书《尉缭子》记载,“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诚使秦王得志于天下,天下皆为虏矣。不可与久游”。《过秦论》也评价他“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志,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简直把秦始皇说得一无是处,成了名副其实的凶残暴虐的“虎狼之君”。
作为秦始皇被称为“虎狼之君”的证据,《汉书》也浓墨重彩地描绘:“至于始皇,遂并天下,内兴功作,外攘夷狄,收泰半之赋,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政,犹未足以澹其欲也”。所谓“泰半之赋”,颜师古注解为“泰半,三分取其二”。换而言之,秦朝农民粮食产量的三分之二,都要被秦始皇拿走,税率高达百分之六七十,简直到了穷凶极恶的地步,简直被虎狼还要凶恶。秦始皇从此背着“虎狼之君”的恶名两千多年。
幸运的是,一批秦代文物的出土,终于还他一个清白。本世纪初,在湖南武陵山腹地发现了一座秦代古城遗址:里耶古城。在里耶古城考古发掘过程中,出土了3万多枚秦朝竹简,对秦始皇时代的经济、农业、商业、军事、治安、刑狱等方方面面社会生活内容,都进行了丰富详实的记载。
其中一部分竹简,专门提到了秦朝的农田赋税征收制度。《汉书》所记载的“收泰半之赋”,完全就是不实之词。这批秦朝竹简中记载了三个地方的赋税征收比率,最高的才不足百分之九,最低的百分之七。秦朝之前的战国时期,之后的西汉时期,税率都与此持平,秦朝的赋税并不比任何朝代高,哪里有什么“泰半之赋”的踪影。
秦朝的覆灭尤其深刻复杂的历史原因,决不能简单化地把昏暴之君的帽子扣在秦始皇头上。武陵山里耶古城这批秦朝竹简的出土,终于还了秦始皇一个清白,他并没有对清朝农民征收繁重的苛捐杂税,因此说他是不爱惜民力、只知横征暴敛的虎狼之君,显然是与史实不符的。
参考资料:《史记》《汉书》《过秦论》《秦朝及汉初赋税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