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大家想一想在战乱的时候,这些有军功的将军们往往会手握兵权,当然所有的权利都是属于统治者的。但是在打仗的时候那些将士的军心都是向着将军的,一旦皇帝对这些开国元勋们有了忌惮之心,便一发不可收拾,他们担心这些人有一天会拥兵自重,再经过一些小人的挑拨离间,这些帝王往往都要将有功之人斩草除根。虽然我们不排除有一些人的确是想要谋权篡位,但是大多数的人还是比较无辜的。我们常说高处不胜寒,皇帝这个位置也不是好坐的,坐上这个位置的人往往都会多一些猜忌和不信任。他们正因为知道皇帝难当、江山难管,所以更要铲除一些隐患。但是很多时候当帝王铲除了这些开国元勋之后,就会被天下的百姓议论皇上不近人情、过河拆桥等等,所以这件事情对于皇帝而言,也是进退两难。若是比较残暴一些的皇帝就会忍心铲除异己,可若是心软一些的皇帝很可能就会留他们一命。我们常说百姓是江山的基础,民心更是难得。
在三国中,刘备这个君王往往是让人捉摸不透的。有人说他仁慈善良,也有人说他根本不是那样的。而伴君如伴老虎,其实最熟悉刘备的人必然是伴随在他身边的臣子,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个人叫做徐庶,他非常了解刘备。刘备的一言一行的动机,他比诸葛亮还了解,他到底是个什么人物呢?
徐庶是从什么时候窥探到刘备的性格呢?话说有一次徐庶来和刘备讨论排兵布阵的事情,但是看到刘备脸色非常的不好,便询问了一下,可是刘备却拿腔拿调。自己不说话,将徐庶晾在一旁,过了一会儿才让下人道出实情。徐庶从这一点便可以看出刘备并不是个善茬儿。但是徐庶既然已经上了蜀国这条贼船,又怎能轻易下来,他也忌惮刘备是蜀国的君王,所以不能对他做什么,只能敬而远之。
那刘备当时到底怎么了呢?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只是刘备因为常年疲劳,再加上烟瘾太大了需要戒烟,所以刘备也并不是在拿腔拿调。而是身体太不舒服,徐庶得知实情之后,便觉得刘备对自己都狠得下心来,更何况是手握兵权的将领们呢?
徐庶是觉得刘备以后一定会对这些有功劳的功臣们大开杀戒的,而事实也证明刘备在蜀国稍微安定之后,便展开了他的计谋,而迅速离开蜀国,也是非常正确的。因为他也看出了蜀国正在走下坡路,而蜀国在刘关张相继离世之后只有诸葛亮一人在苦苦支撑。诸葛亮死后刘阿斗更是昏庸无能,统治的一塌糊涂。蜀国就败在刘阿斗的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