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邓艾怎么都不会想到,自己能平反,竟多亏这位蜀国降臣为其说话

邓艾怎么都不会想到,自己能平反,竟多亏这位蜀国降臣为其说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4547 更新时间:2024/1/21 19:20:24

历任蜀国各级官职:

樊建,字长元,是义阳(治今河南桐柏东)人。蜀延熙二十四年(公元248年),樊建曾以校尉的身份出使东吴,当时正赶上孙权身染重病,不便接见樊建等蜀国使臣,便委派诸葛恪代其接见蜀国使臣。后来孙权问诸葛恪“樊建何如宗预也”?诸葛恪向孙权汇报说:“才识不及预,而雅性过之。”这就是说在诸葛恪眼里,樊建的才识是不如宗预,但气度雅量比宗预强。

樊建回国后,曾以典军书记的身份跟随诸葛亮参加北伐行动。诸葛亮去世后,樊建担任令史,在姜维打算再次北伐曹魏的时候,樊建曾提出过反对意见,但姜维并未听从樊建的建议。

担任尚书令,不与黄皓为伍:

景耀元年(258年)9月23日,尚书令、镇军将军陈祗去世,第二年,刘禅任命樊建为尚书令,同时刘禅让樊建、董厥诸葛瞻在外统领朝廷政事,而在内黄皓依然干预朝政,樊建因为素来不愿与黄皓往来,所以他任尚书令期间并未与黄皓有勾结。但是他和董厥、诸葛瞻却没有压制住黄皓干预朝政的行为,而且也没有匡正刘禅宠信奸佞的错误行为。

蜀国被破,樊建降魏:

景耀六年(263年),邓艾偷袭蜀国腹地,战胜诸葛瞻,逼近成都,刘禅率蜀汉文武百官向邓艾投降。成都之乱平定后,贾充按照司马昭的安排,带着刘禅和尚书令樊建、侍中张绍、光禄大夫谯周、秘书郎郤正等人,一同到洛阳面君。樊建和刘禅等人到了洛阳后,正好司马昭回朝,他接待了蜀国投降的君臣。司马昭责问刘禅说:“公荒淫无道,废贤失政,理宜诛戮。”当时刘禅吓得不知所措,后来,文武安慰其说:“蜀主既失国纪,幸早归降,宜赦之。”于是,司马昭便封刘禅为安乐公,赐给其大宅院,每月供给用度,赐绢万匹,僮婢百人。其子刘瑶及樊建、张绍、谯周、郤正等,皆封侯爵。

第二天,司马昭在相府摆宴款待蜀国投降过来的君臣,期间,司马昭命人先以魏乐舞戏于前,樊建等蜀国官员都很感伤,唯独刘禅笑着观看歌舞,表现得很开心的样子。随后,司马昭又令人表演蜀国舞乐,樊建等蜀国旧臣见状都留下眼泪,刘禅却面露嬉笑表情。随后便上演了那精彩的“此间乐、不思蜀”的桥段。后来,樊建先被司马昭任命为相国参军,不久后又令其兼任散骑常侍,命其出使蜀地慰劳蜀民。

进言晋帝,平反邓艾:

司马昭死后,司马炎逼迫魏帝曹奂禅位,司马炎正式建立晋朝,成为晋武帝。司马炎当上皇帝后,常与蜀国旧臣谈论治国之道。当时樊建担任给事中的官职,司马炎曾与樊建谈论诸葛亮的治国之策,樊建回答说:“闻恶必改,而不矜过,赏罚之信,足感神明。”由此可见,樊建对诸葛亮的评价是非常高的。司马炎听后表示很欣赏诸葛亮,并希望能有诸葛亮这样的人来辅助自己。樊建听了这话,赶忙跪地对司马炎说:“臣窃闻天下之论,皆谓邓艾见枉,陛下知而不理,此岂冯唐之所谓‘虽得颇、牧而不能用’者乎!”

司马炎见蜀国降臣樊建都认为邓艾之死是冤枉的,并为其进言,颇受感触,加上之前也有一些大臣曾经上书,请求为邓艾平反,于是司马炎便笑着说:“吾方欲明之,卿言起我意。”由此,司马炎下诏说:“邓艾创立功勋,束手受罪而不逃脱处罚,他的子孙也沦为奴隶,我常常同情他们,可任命他的亲孙子邓朗为郎中。”这才算是为受冤十年的邓艾平了反。

邓艾可能无论如何也没想到,为自己平冤昭雪竟然还有蜀国降臣樊建的功劳,不知他对自己这样的命运会产生什么样的感想!

参考资料:《三国志》《晋书》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真实的周瑜,来听听专家如何说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上的周瑜有多可怕,历史上真实的周瑜长什么样,历史上的周瑜是啥样的

    三国演义里描述的周瑜,因气量狭隘,最后被诸葛亮通过一系列时间生生气死,英年早逝。通过这样,使得把周瑜塑造成是一个小肚鸡肠,嫉贤妒能,不能容人的形象。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有专家指出,三气周瑜的故事,并不是真实的。那历史上真实的周瑜,到底气量如何呢。对于这一点专家特别举了一个事例来说明。周瑜曾和程普将

  • 庞涓在孙膑脸上刺字,砍其双足,孙膑:小人害我,装痴傻只为复仇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孙膑射杀庞涓后去哪了,老梁故事汇庞涓孙膑,孙膑遇庞涓签文

    [var1]不过,要说谁的故事最令人津津乐道,当属孙武的后代孙膑与同门庞涓之间的争斗了。庞涓嫉妒孙膑的才华,为了防止其受重用,暗中谋害他,使得孙膑双足被砍,脸上还被刻了字。按理说,孙膑几乎变成了废人,是庞涓完胜,那么为何却是孙膑笑到最后?他是怎么复仇的呢? 同门学艺,庞涓为抢先机先下山 战国时期有一

  • 赵括葬送四十万士兵,赵王怎么对待他家人,不得不佩服赵母的智慧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赵括战死后赵王的下场,赵括和赵王关系,赵括纸上谈兵对赵王有什么评价

    [var1]早先赵国的主将是廉颇,廉颇采取的方法是固守,无论秦军怎么叫阵,他就是不决战。秦国没有办法,使用古往今来都很好用的离间计,说秦国只害怕赵括当主将。结果赵孝成王信以为真,用赵括替代廉颇,酿成最后的惨败。[var1]这样看来,赵孝成王似乎很蠢,敌人说什么就信什么,其实不然,当时的情况远远复杂得

  • 赵国有廉颇和李牧这样的名将,为何最后会被秦国灭掉?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赵国名将李牧廉颇被谁害死的,赵国李牧是被谁打败的,如果赵国重用李牧能打败秦国吗

    战国时期秦国一直都是很强大的,当时唯一一个可以和秦国相匹敌的国家也就是赵国了。尤其是赵武灵王的时期,他们的实力甚至盖过了秦国。我们都知道战国时期有四大名将,秦国占了两个,一个就是白起,另一个就是王翦。同样赵国也有两个,一个就是廉颇,另一个就是李牧。[var1]赵国鼎盛之时也就是赵武灵王那会儿进行了军

  • 长平之战打了这么久,秦王为何不一开始就派白起对战廉颇?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长平之战白起能一举灭赵吗,长平白起能打败赵军吗,长平之战初期白起

    事实上,有一种情况,是可以避免如今局面的,那就是秦王在一开始就派出白起攻打赵国。然而,历史上秦王却并没有这么做,这究竟是为什么呢?[var1]猜测一:长平之战能僵持这么久,秦王是没想到的历史节点推进到长平之战这个份上,秦国已经是当时当之无愧的超级强国了。现在,我们习惯于将楚国、齐国和赵国并列为战国时

  • 长平之战之后,赵国精锐损失殆尽,怎样自救得以延命三十多年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长平战后赵国女人,赵国45万大军葬身长平,长平赵国

    公元前259年的邯郸之战,赵国联合魏国楚国大摆秦军。长平之战后,赵国意识到了灭国的危机,于是一面派人向秦国求和,表示愿意割让六座城池给秦国以求平安,另一方面又派出使者不断地游说其余五国,以求联合抗秦。在使者们的努力下,魏国楚国都相继答应共同出兵对付秦国,赵国于是在国内积极发展生产,重整军备,进行抗秦

  • 长平之战后,赵国精锐损失殆尽,是怎样得以延命三十多年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长平战后赵国女人,赵国派谁镇守长平三年,长平赵国

    [var1]赵王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在长平之战后开始痛定思痛;他经常到村里慰问老人,给烈士家属送温暖。他所做的一切得到了回报,赵国内部空前团结;农业生产也很快恢复。不久后秦王派兵围困邯郸,想要灭赵却发现“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邯郸城内团结一致,对秦军进行了顽强的抵抗。邯郸被围困多时,虽然暂时与秦军处于

  • 赵括统帅40万大军,断粮46天而不乱,为何被说成纸上谈兵?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上的赵括有多可怕,揭秘赵括之死,赵括打仗失败的原因

    [var1]赵括因为在长平之战的大败,而被后人笑成只会纸上谈兵,实战经验不行的将领,这种污名一直延续至今。那么赵括真的只是一位只会空说,不会实战的将领吗?先看下他之前的战绩如何。公元前280年,赵括与父亲赵奢一起攻打齐国的麦丘城,负责守城的是著名的墨家子弟,双方激战多日,但是依旧没能拿下城池。此时赵

  • 长平之战,赵括只是加速了失败的进程成为背锅侠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长平之战赵括深度分析,长平之战赵括有多悲惨,如何评价长平之战赵括

    [var1]公元前260年,秦国左庶长王龁率兵向上党进攻,赵国派老将廉颇驻守长平(山西高平)。赵军士卒犯秦斥兵,秦斥兵斩赵裨将茄。六月,败赵军,取二鄣四尉。七月,赵军筑垒壁而守。秦军又攻赵军垒壁,取二尉,败其阵,夺西垒壁。双方僵持多日,赵军损失巨大。廉颇根据敌强己弱、初战失利的形势,决定采取坚守营垒

  • 长平之战的失败并非赵括一人之过,他也有着摆脱不了的罪过!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长平之战赵括深度分析,长平之战赵括有多悲惨,如何评价长平之战赵括

    [var1]只不过,战争有胜利者,那就有失败者。能成就一个人,自然就会毁掉另一个人!长平之战,成就了白起,而毁掉了当时的赵国!本来,如果赵国坚持一直以来的作战方式,长平之战可能就不会爆发,或者说不会爆发的那么早,其结果可能也会不一样。当时,一开始与秦军对峙的,是赵国著名的将领廉颇,他知晓秦军来势汹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