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庞涓在孙膑脸上刺字,砍其双足,孙膑:小人害我,装痴傻只为复仇

庞涓在孙膑脸上刺字,砍其双足,孙膑:小人害我,装痴傻只为复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632 更新时间:2024/1/19 1:42:06

[var1]

不过,要说谁的故事最令人津津乐道,当属孙武的后代孙膑与同门庞涓之间的争斗了。

庞涓嫉妒孙膑的才华,为了防止其受重用,暗中谋害他,使得孙膑双足被砍,脸上还被刻了字。按理说,孙膑几乎变成了废人,是庞涓完胜,那么为何却是孙膑笑到最后?他是怎么复仇的呢?

同门学艺,庞涓为抢先机先下山

战国时期有一著名的隐士高人王诩,因隐居在鬼谷,故自号“鬼谷先生”,据传鬼谷先生有四位比较著名的弟子,分别是孙膑、庞涓、张仪苏秦其中孙膑和庞涓一起在鬼谷先生门下学习兵法,两人关系非常好,宛若亲兄弟。

[var1]

由于孙膑是孙武之后,在兵法上的造诣和悟性高于庞涓,这使得庞涓心中产生了危机感,如果之后两人一同出山,他的成就也许永远无法超过孙膑。在名利心作祟下,庞涓产生了先一步出山建功立业的想法。

鬼谷子见庞涓心浮气躁,整日无法静下心来学习兵法,心中也猜到了他的想法,于是准许他下山出仕。庞涓闻言大喜,在临别之际,他还给孙膑画了一张大饼,说他先下山探探路,如果以后自己飞黄腾达了,一定会接孙膑去享受荣华富贵。

由此看来,庞涓与孙膑的关系一开始的确比较好,不然庞涓也不会说出共富贵这样的话。庞涓离开后投奔了魏国,并且凭借自己出色的军事本领帮助魏国打了很多场胜仗,不久之后,庞涓成为了魏国大将军。

[var1]

而孙膑则没有受到庞涓的影响,继续跟着老师潜心研究兵法。通过两人的性格也可以看出,即使孙膑的天赋没有庞涓高,只要踏实学习,后期在兵法造诣上也能超过庞涓,更何况,孙膑原本就比庞涓优秀。

师兄弟反目致残疾

孙膑还在苦心钻研兵法,而庞涓在魏国早已声名鹊起,成为炙手可热的领兵大将。不过,庞涓在权力蜜罐中早已忘记了当初做出的承诺,他根本不想孙膑来到魏国,因为他忌惮孙膑的谋略手段,一旦孙膑来到魏国受到重用,自己的地位可能就会不保。

但庞涓也明白,孙膑大才,一旦出仕,肯定会受到各诸侯国的邀请,如果是盟友还好,一旦成为敌人,自己还真有可能打不过孙膑。

[var1]

于是,庞涓心生一计:他假意将孙膑请来魏国,声称要帮助孙膑建功立业,暗中却派人伪装成孙膑在齐国的亲戚给孙膑写信,希望孙膑能到齐国去做官。

孙膑自然没有应允,于是写信回绝了,不过如此一来,孙膑的回信就落在了庞涓手中。庞涓拿到书信以后,模仿孙膑的字迹篡改信的内容,营造成一种孙膑答应去齐国为官的假象,然后拿此信向魏王告发孙膑私通齐国。

魏王信以为真,大怒之下想要处死孙膑,而庞涓想要套取孙膑手中的兵法,于是向魏王求情,将对孙膑的刑罚改为:

断其两足而黥之

[var1]

就这样,孙膑被砍去了两足,脸上也被刻了字(代表曾经犯过罪),几乎彻底断绝了出仕的希望。昔日同门师兄弟自此变成了有着不共戴天之仇的死敌。

装疯卖傻,孙膑的复仇

被诬陷的孙膑自然不肯坐以待毙,先是与来魏国的齐国使者暗中交流,以自己的智慧和口才获得齐使的认可,并得到可以帮助他前往齐国的许诺之后,孙膑又开始装疯卖傻,降低庞涓对他的戒心。终于有一天,孙膑找到机会,和齐国使者一同前往了齐国。

来到齐国之后,孙膑在齐国大将田忌手下当门客,著名的《田忌赛马》故事就是在此段时间发生的。渐渐在齐国站稳脚跟的孙膑始终没有忘记庞涓带给他的痛苦,但决定运用自己所学的兵法,在战场上和庞涓堂堂正正做个了结。

[var1]

公元前353年左右,孙膑与庞涓发生了第一次碰撞。赵国攻卫,惹怒了卫国的老大哥魏国,于是魏王派庞涓前去解救卫国,赵国不是魏国的对手,连首都邯郸都被魏国给包围了,赵王一看国家都快被灭了,连忙派人去向齐楚两国求救。

于是齐威王以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前往邯郸解赵国之困。当时,田忌想要直接引兵前往赵、魏交战之地,但孙膑却建议说,此时魏国大举进攻赵国,魏国首都大梁必定空虚,不如直接向大梁进军,赵地魏军听到消息后必定回援,这样赵国就得救了。

[var1]

这便是“围魏救赵”典故的由来。据《史记》记载:

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子外,老弱罢于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獘于魏也。

田忌听从孙膑的建议,直接转道向大梁进军,而庞涓也果然在接到魏王的命令后引兵回援。孙膑早已提前算好庞涓的撤军路线,在必经之路桂陵设下埋伏,大破庞涓率领的魏军,并将庞涓擒获。

桂陵之战后,魏、赵两国和谈,庞涓也被魏国要了回去。

距离桂陵之战十三年后,孙膑与庞涓进行了第二次碰撞。魏、赵两国联合攻打韩国,齐国出兵救援,而田忌又故技重施,率兵直奔魏国首都大梁,而庞涓又不得不再次撤退回防。

[var1]

这次,孙膑使用“减灶之计”,故意示敌以弱,引诱庞涓追击,而他则在马陵设下了埋伏,静等庞涓入瓮。

那么“减灶之计”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呢?这在《史记》中也有记载:

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

庞涓果然中计,放弃威力巨大的重武器,加快行军速度追击齐军。当庞涓到达马陵时,孙膑安排的伏兵万箭齐射,魏军溃败,主将庞涓见逃脱无望,拔剑自刎。

结语

庞涓在自刎之前,心中似乎还对孙膑不服,口中大喊:“一着不慎,遂使竖子成名!”殊不知,今日果,昔日因,如果当初他没有陷害孙膑,又怎会落到如此凄惨下场。

[var1]

庞涓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做小人,为了一己私利竟不惜陷害同学。其实,类似的例子,从古至今,一直屡见不鲜,越是没有能力、越爱耍小聪明的人,虽能一时得意,但最终必定难成大事。

内容素材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赵括葬送四十万士兵,赵王怎么对待他家人,不得不佩服赵母的智慧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赵括战死后赵王的下场,赵括和赵王关系,赵括纸上谈兵对赵王有什么评价

    [var1]早先赵国的主将是廉颇,廉颇采取的方法是固守,无论秦军怎么叫阵,他就是不决战。秦国没有办法,使用古往今来都很好用的离间计,说秦国只害怕赵括当主将。结果赵孝成王信以为真,用赵括替代廉颇,酿成最后的惨败。[var1]这样看来,赵孝成王似乎很蠢,敌人说什么就信什么,其实不然,当时的情况远远复杂得

  • 赵国有廉颇和李牧这样的名将,为何最后会被秦国灭掉?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赵国名将李牧廉颇被谁害死的,赵国李牧是被谁打败的,如果赵国重用李牧能打败秦国吗

    战国时期秦国一直都是很强大的,当时唯一一个可以和秦国相匹敌的国家也就是赵国了。尤其是赵武灵王的时期,他们的实力甚至盖过了秦国。我们都知道战国时期有四大名将,秦国占了两个,一个就是白起,另一个就是王翦。同样赵国也有两个,一个就是廉颇,另一个就是李牧。[var1]赵国鼎盛之时也就是赵武灵王那会儿进行了军

  • 长平之战打了这么久,秦王为何不一开始就派白起对战廉颇?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长平之战白起能一举灭赵吗,长平白起能打败赵军吗,长平之战初期白起

    事实上,有一种情况,是可以避免如今局面的,那就是秦王在一开始就派出白起攻打赵国。然而,历史上秦王却并没有这么做,这究竟是为什么呢?[var1]猜测一:长平之战能僵持这么久,秦王是没想到的历史节点推进到长平之战这个份上,秦国已经是当时当之无愧的超级强国了。现在,我们习惯于将楚国、齐国和赵国并列为战国时

  • 长平之战之后,赵国精锐损失殆尽,怎样自救得以延命三十多年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长平战后赵国女人,赵国45万大军葬身长平,长平赵国

    公元前259年的邯郸之战,赵国联合魏国楚国大摆秦军。长平之战后,赵国意识到了灭国的危机,于是一面派人向秦国求和,表示愿意割让六座城池给秦国以求平安,另一方面又派出使者不断地游说其余五国,以求联合抗秦。在使者们的努力下,魏国楚国都相继答应共同出兵对付秦国,赵国于是在国内积极发展生产,重整军备,进行抗秦

  • 长平之战后,赵国精锐损失殆尽,是怎样得以延命三十多年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长平战后赵国女人,赵国派谁镇守长平三年,长平赵国

    [var1]赵王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在长平之战后开始痛定思痛;他经常到村里慰问老人,给烈士家属送温暖。他所做的一切得到了回报,赵国内部空前团结;农业生产也很快恢复。不久后秦王派兵围困邯郸,想要灭赵却发现“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邯郸城内团结一致,对秦军进行了顽强的抵抗。邯郸被围困多时,虽然暂时与秦军处于

  • 赵括统帅40万大军,断粮46天而不乱,为何被说成纸上谈兵?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上的赵括有多可怕,揭秘赵括之死,赵括打仗失败的原因

    [var1]赵括因为在长平之战的大败,而被后人笑成只会纸上谈兵,实战经验不行的将领,这种污名一直延续至今。那么赵括真的只是一位只会空说,不会实战的将领吗?先看下他之前的战绩如何。公元前280年,赵括与父亲赵奢一起攻打齐国的麦丘城,负责守城的是著名的墨家子弟,双方激战多日,但是依旧没能拿下城池。此时赵

  • 长平之战,赵括只是加速了失败的进程成为背锅侠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长平之战赵括深度分析,长平之战赵括有多悲惨,如何评价长平之战赵括

    [var1]公元前260年,秦国左庶长王龁率兵向上党进攻,赵国派老将廉颇驻守长平(山西高平)。赵军士卒犯秦斥兵,秦斥兵斩赵裨将茄。六月,败赵军,取二鄣四尉。七月,赵军筑垒壁而守。秦军又攻赵军垒壁,取二尉,败其阵,夺西垒壁。双方僵持多日,赵军损失巨大。廉颇根据敌强己弱、初战失利的形势,决定采取坚守营垒

  • 长平之战的失败并非赵括一人之过,他也有着摆脱不了的罪过!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长平之战赵括深度分析,长平之战赵括有多悲惨,如何评价长平之战赵括

    [var1]只不过,战争有胜利者,那就有失败者。能成就一个人,自然就会毁掉另一个人!长平之战,成就了白起,而毁掉了当时的赵国!本来,如果赵国坚持一直以来的作战方式,长平之战可能就不会爆发,或者说不会爆发的那么早,其结果可能也会不一样。当时,一开始与秦军对峙的,是赵国著名的将领廉颇,他知晓秦军来势汹汹

  • 长平之战赵国的失败真的是赵括一人的锅么?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长平之战赵国真的有40万军队吗,长平之战赵国真没机会么,赵括兵败长平完整视频

    [var1]战国七雄这几个字虽然大家都很熟悉,但其实到了战国的中后期,有实力的国家也只有秦国、齐国和赵国这三个国家,乐毅破齐以后,齐国也没有了争霸的底气,这个时候赵国刚因为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强大起来,算是山东六国里边唯一可以和秦国抗衡的,赵括的战斗就是和秦军进行的,在公元前262年,秦国攻打了韩国的野

  • 长平之战赵国元气大伤,为何秦国不灭掉赵国?秦昭襄王怕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长平战后赵国女人,长平之战后秦国为何不灭赵国,大秦帝国赵国大战长平

    [var1]众所周知,战国时代是我国历史中战乱纷争非常严重的时代。那时候中原大地上有7个国家,他们之间互相攻伐,百姓一直都生活在战争的阴影之下。在战国后期,最强大的两个国家就是秦国和赵国了,秦国经过商鞅变法以及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国力大增,在攻下巴蜀之地以后,粮食供应得到巨大改善,整个国家的战斗力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