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朝有一官职堪比锦衣卫,皇亲国戚都惧怕,百姓听到名字就躲开

汉朝有一官职堪比锦衣卫,皇亲国戚都惧怕,百姓听到名字就躲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771 更新时间:2024/1/25 10:52:45

其实像锦衣卫这样的存在不仅仅在明朝时期有,清朝时期的九门提督和锦衣卫有很多相似之处,在汉朝时期,其实也设立了这样一个机构,那就是司隶校尉。提到司隶校尉,当时百姓都会感到十分惊惧,因为司隶校尉的管辖范围很广,无论是皇亲国戚还是黎民百姓,只要皇帝一声令下,司隶校尉就会马上去办,而且不管对方的身份如,都一视同仁,司隶校尉所采取的手段很残忍,为达目的不惜一切代价。正是因为司隶校尉如此专制如此狠辣,也为皇权增添了一些保障,司隶校尉也因为有皇帝在背后撑腰更加威风,所以在汉朝,司隶校尉就是一个特殊又人人惧怕的存在。

其实像锦衣卫和司隶校尉这样的机构,完全是为皇帝而设立的,他们的顶头上司就是皇上,除此之外没有人能够干涉他们的职权,所以这样的机构是被大臣们所排斥的,在成立之前也会遭到群臣的反对,毕竟哪个大臣都不希望被这些人看着做事。而汉朝时期之所以会有司隶校尉,这还要从汉武帝说起。

汉朝时期一共有十三个刺史部,其中十二个刺史部所负责的都是正常的管理事务,他们各自掌管所在区域,而其中那个特殊的刺史部就是司隶校尉,和普通的刺史部相比,司隶校尉的管辖范围就要大很多。司隶校尉负责京城附近的七个郡县,而且凡是所在区域内,无论是官员还是普通百姓,都在司隶校尉的掌管范围内,司隶校尉的权利滔天,也让当地的官员和百姓感到恐惧和担忧。

但是这种恐惧和担忧正是皇帝所希望看到的,如果没有司隶校尉的存在,也许官员会滥用权力,严重的时候会对帝的权势产生威胁,所以司隶校尉的存在有其必要性。而司隶校尉之所以会被设立,还要从朱安世说起,朱安世本是一位阳陵大侠,朱安世这个人优点本事,而且一生傲骨,正是因为朱安世是这样的性子,所以就利用自己手中的人脉和资源更加肆无忌惮,无所不为。

当时朱安世被看做是混世魔王,没有人能够制服他,朱安世背后也有很多人撑腰,和很多官员之间有牵连,所以想要捉拿朱安世简直比登天还难。民间有这样的一个人,其实对汉武帝来说是一件很头疼的事情,所以汉武帝当时就派人去捉拿朱安世。可是这个大难题谁都不愿意接着,朱安世不是个好对付的人,这一点朝野上下都清楚。就在汉武帝感到无奈的时候,有一个人站出来,还说他可以捉到朱安世,这个人就是宰相公孙贺

公孙贺算是皇亲国戚,他是汉武帝皇后的弟弟,可以说有姐姐撑腰,公孙贺在朝中的声望极高,也无人能惹,但是偏偏公孙贺家中有一个败家子,就是他的儿子公孙敬声。公孙敬声是一个典型的纨绔子弟,他不仅贪污了一千多万的军费,还让公孙贺在朝中很没有面子。后来公孙敬声被下了大狱,虽然公孙贺对他的这个儿子恨之入骨,但是毕竟是骨肉,公孙贺一心想要将他救出来。所以当时公孙贺就主动提出他可以将朱安世抓住,汉武帝看到公孙贺如此有信心,就将此事交给他处理。

其实汉武帝本来对此没有抱多大的希望,毕竟朝廷过去派出了这么多人负责捉拿朱安世都没有看到一点结果,所以汉武帝起初并不认为公孙贺可以完成这个人物。可是没想到的是,公孙贺居然做到了。公孙贺将朱安世抓住后,他希望用朱安世来换自己的儿子,这样心思汉武帝自然是清楚的,可是随后汉武帝就开始感到不解了。

因为朱安世这个混世魔王一直都是汉武帝心中的一根刺,而且之前朝廷付出了这么多的心血都没有将他抓住,怎么公孙贺一出手就做到了呢?所以后来汉武帝了解到,这不是因为公孙贺有多大的本事,而是他本来就和朱安世有勾结,而且很可能在幕后一直操纵朱安世的人就是公孙贺。这一点后来也得到了证实,朱安世在被捉住后,他在狱中说了实话,他知道公孙贺是利用自己来换他的儿子的时候,就将所有的一切都交代了。

当时朱安世还告发了公孙贺和阳石公主之间有勾结,还称他们想要造反,汉武帝一听到造反马上就警惕起来,而且当时朝臣大臣也不敢插手此事,汉武帝作为皇帝自然也不能亲自审案,所以他就想到设立一个机构来负责调查此事,由此司隶校尉就产生了。当时司隶校尉负责调查整个事件的始末,也因此制造了巫蛊之祸,所以卫氏家族的毁灭,皇后和皇子自杀,都是因为这个机构而引起的,可见当时司隶校尉的威慑力和影响力。

在此案了结后,汉武帝发现了司隶校尉的妙处,所以司隶校尉没有被撤销,反而一直延续下去了。虽然司隶校尉的手段残忍让世人惶恐,但是对于皇帝来说,司隶校尉的存在可以让皇权更加有安全感。所以汉武帝之后的帝王依然保有司隶校尉,这一组织始终听命于皇帝,为了完成皇帝的指令,他们会采取一切残忍的手段和方法,所以汉朝时期的司隶校尉堪比锦衣卫,甚至更甚。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韩网友调侃明朝不是中国的,网友吐槽:明朝有个官职你们适合!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明朝的官职表,明朝的中央官制和地方官制,明朝风闻奏事的官职

    对于明朝你们有什么了解?反正见识浅薄的梨花,了解的明朝都是从明朝那些事儿,了解来的。那时候,梨花高三,就是轻伤不下火线的高三,我迷上了一本书,每天晚上上完晚自习,我就会打开收音机,听耳机那边醇厚的声音读明朝那些事。那是所有贫乏的生活里唯一的希望。特别是那个好听的声音。其实明朝是个挺好玩的朝代,总有种

  • 国外网友:为什么宋朝的对外战争表现相比其他朝代这么差劲!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宋朝对外战争胜率70%是真的吗,宋朝对外战争有多强,宋朝对外战争详细解析

    一位国外的网友就中国历史提出了疑问:Why did the Song Dynasty fare worse on the military than earlier Chinese dynasties?(为什么宋朝军队的表现比中国早期王朝差?)杯酒释兵权我的观点:1。在宋代,中国统治者认为,以前许多

  • 害死文天祥的,是南宋又一个秦桧,后代被永远禁止参加科考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秦桧文天祥,害死文天祥的下场,历史上谁害死了文天祥

    其实,忽必烈本不想杀文天祥。关键时刻,只因此人的一句话,南宋就又多一个秦桧来。而此人的后代,在明清两朝被永远禁止参加科考。此人叫——留梦炎。1、忽必烈本不想文天祥死崖山之战,陆秀夫背少帝赵昺投海自尽,10万军民争相跳海殉国,南宋灭国。元军大摆庆功宴,席上张弘范劝降文天祥,只要“侍奉大元皇上”不失丞相

  • 汉朝和宋朝都曾断代,为何一个要以东西划分,一个要以南北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汉朝跟宋朝哪个早,汉朝这么能打宋朝为什么不行了,汉朝和宋朝的历史

    按照历史记载 像“西汉”、“东汉”、“南宋”和“北宋”,这些国家在建国时只有一个字,都是“汉”和“宋”。而现在之所以如此称呼他们,仅仅是为了把他们区分,在研究时更方便,就是这么简单。我们不妨来看一下,这几个国家的建国史,通过他们的建国史,我们来看为什么专家把它们如此的划分?“西汉”是汉高祖刘邦创立的

  • 范仲淹29岁前为什么叫朱说?他的成才之路有哪些经历?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范仲淹个人简介50个字,范仲淹简介和个人资料,范仲淹主要贡献在哪

    范仲淹是宋朝历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提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被仁人志士奉为典范,对宋朝乃至后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不过,许多人可能并不知道的是,范仲淹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朱说(读音同“悦”),而且在他29岁前,世上并无范仲淹而只有朱说,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范仲淹的先祖是唐朝宰相范

  • 还原真实的包拯,38岁从政,玉面书生帅气十足,遇到了一位好伯乐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真实的包拯的一生,包拯最有名的事迹,历史上真实的包拯原型

    说起包拯,我们都亲切的叫他包青天,大家的第一印象应该是肤色黑,额头正方有月牙,为人刚正不阿,不畏权贵,为了正义谁都敢得罪。但是钢蛋在查阅大量的史料后发现包拯并不是这样的,他的脸上根本没有月牙,并且本人肤色一点也不黑,一派玉面书生模样,帅气十足,但是他不畏权贵这一点却是一点不假。当时皇帝宋仁宗的国丈是

  • 古代军功最高的三位武将:戚继光第三、岳飞第二、第一乃大唐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岳飞与戚继光的故事,岳飞和戚继光谁强,岳飞与戚继光谁是民族英雄

    在古代封建社会中,有文状元,自然也有武状元。武状元,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层层选拔由皇帝钦定的第一名。大家都知道,科举制是中国创造的一项人事选拔制度,而武科举则是中国军事上选取武官的又一创举。在古代,称考取武进士为“天龙门”,唐代大诗人李白则曰:“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自隋朝开始科举制后,历朝历代都曾有过

  • 古代是怎么抵制“豆腐渣”工程的,朱元璋早已运用了实名制!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在很早就有了一种叫做“塞铜钱”的办法,在主家找人开工之前就会将工程款全部给工人,但是并不会以金银或者银票的形式交付,而是全部给铜钱。而当一个建筑完成之后,主家就会派人检查,如果有哪一个地方让主家不满意的话,或者有裂缝,就必须往里面塞铜钱,而且是直到塞满为止,而等到主家每一个地方都检查完毕之后,剩

  • 原创古代皇位更迭采用“嫡长子继承制”?只有明朝真正做到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明朝的王位继承制度,明朝嫡长子继承制,明朝皇位继承关系顺序

    但是纵观有秦以来各朝各代,没有几个朝代做到了这一点,历朝历代皇位更迭都是伴随着腥风血雨。嫡长子成了高危职业,最著名的恐怕就是唐朝武德年间的“玄武门之变”,唐太宗李世民亲手干掉一个嫡长子李建成,十几年后又亲手废掉一个嫡长子李承乾。中国有记载皇帝四百多人,除掉明朝以外各朝嫡长子能顺利继承的皇位的不超过百

  • 古代最厉害的断案高手,包拯垫底,第一这位写了第一本法医书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包拯断案的30个故事,历史上的包拯断案能力,包拯断过的名案

    不过大家知道的神探大多都是外国,对于中国古代的神探又知道多少呢,想必大家一定会说知道包拯,这个谁不知道哦,你问个三岁小孩也是知道的,除了包拯还有这几位,比包拯更厉害,个个都是断案小能手,而他,更是著作了中国第一本法医书。包拯,包拯作为青天大老爷,一直后世所传颂的,包拯的断案可以说是非常的了得,一身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