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8秋,洪仁玕从香港出发,经过各种绕行后终于在1859年3月抵达太平天国的首都天京。那个时候正是太平天国非常艰难的时刻,洪仁玕的抵达让洪秀全非常的高兴和欣慰,当即封洪仁玕为干天福,不久后直接加封为军师和王爵,这是天京事变后的第一人,要知道天京事变之后,石达开的呼声很高洪秀全都没有加封石达开为军师,只是让他一起管理朝政而已。洪仁玕一到太平天国,可以说就成了太平天国职位最高的官员了——“精忠军师顶天扶朝纲干王”。
作为太平天国的军师,干王上任之后必须要有所建树,故而他结合自己这么多年在香港的所见所闻,提倡对太平天国各个方面进行革新,故而,干王在洪秀全的支持下提出了太平天国新的施政纲领——《资政新篇》。
《资政新篇》涉及了立法、土地、经济、教育、文化、外交等多个方面。文件一出,有支持的声音,自然也少不了反对者。之前小佛看过不少评价《资政新篇》的文章,说《资政新篇》完全是干王自己的空想,在当时的太平天国不具备实施的基础。事实上,不少清代人的笔记和太平天国自己的资料记载显示,《资政新篇》中各个方面的主张有一些是被实施过得,当然,有一些则没有,所以,《资政新篇》只是没有被完全彻底的贯彻实施。
小佛可以负责任的说,《资政新篇》中工商业的内容(给私人工商业开绿灯)是被实施过的,并得到了很好的反馈,算是有了初步的成效,尤其是在江浙一带,得到了不少商人和新兴工业家的支持,这些人在太平天国获益,自然也就支持太平天国反清,主动为太平天国筹集军饷。
虽然《资政新篇》有小部分革新取得成功,然而其他关于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并没有取得很好的实施,甚至是还没有开始就结束了,为什么《资政新篇》得不到彻底贯彻实施呢?有人认为,太平天国是一个农民政权,没有知识分子的前瞻性和远见性,但是小佛并不这样认为,太平天国中很多将领都是对《资政新篇》持支持态度,这其中包括了太平天国后期能力很强的英王陈玉成。
小佛认为,要分析这个问题,还是要从太平天国的大环境入手。干王底单天京的时候。太平天国的形势早就大不如前,天京在长江的屏障九江已经落入清军手中,江西大部分地区落入敌手,同时韦俊投降,将安徽割裂,清军趁机进入安徽。尽管后来李秀成开辟新的战场,夺取江浙一带,但这只是短暂的利好时期,不久之后,安庆丢失,陈玉成战败,洪仁玕被革职,李秀成进攻上海失败,一系列操作下来,太平天国其实已经没有一个能够实施新政的大环境了。
政策的实施需要一个安定平和环境,需要一个良好的经济基础。《资政新篇》颁布后,太平天国可以说在不停的打仗,有的金钱都被投入战争之中。从《资政新篇》的出世到太平天国的结束,总共也就不过五六时间,想想在同一时期的日本明治维新,整整花了近30年时间才初见成效。5年时间就想要得到30年的效果,实在是太强人所难了。
参考资料:牟世安,《太平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