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外国人目睹清朝刑场砍头:围观百姓在嬉笑,才知清朝社会有多麻木

外国人目睹清朝刑场砍头:围观百姓在嬉笑,才知清朝社会有多麻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3882 更新时间:2023/12/9 10:24:47

清末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最屈辱的一个时期。当时的清廷腐败不堪,外寇入侵不断,国内起义盛行,百姓是民不聊生。但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之前,即便已经遭受了重大苦难的中国人民,其中很大一部分人却早已习惯了奴颜卑恭,内心麻木不堪,以至于鲁迅也弃医从文,想要重塑民魂,重塑民族脊梁,让人们能够摆脱阿Q精神,不再逆来顺受,进而起身反抗。

由此,我们也得以足见彼时清朝百姓之麻木了。就拿清朝刑场来说吧。在整个清朝当中,最著名的刑场就是菜市口刑场了。菜市口刑场位于北京市宣武门附近,在明朝时的时候称为“菜市街”,因为这里是被朝廷统一划归作为蔬菜市场的。

而到了清朝的时候,菜市街改名称为菜市口,而在菜市口大街北侧的一个十字路口的地方,是整个菜市口中最繁华、人流最为密集的地方。清朝掌权之后,为了起到杀一儆百的效果,就将这个菜市口设定为“秋后问斩”之处,用以震慑所有的平民。

在清朝初期,清军入关之后,对汉人干了很多场惨无人道的屠杀,因此彼时人们的反清情绪还很高昂。但是随着清朝的统治日渐稳定,甚至还有“康乾盛世”一说,人们也就慢慢臣服在了清朝统治之下,加上后来鸦片的进入摧毁了中国人的身体,而清朝作为封建王朝一直推行的愚民政策,导致人们的“奴性”越来越根深蒂固。

而一开始在菜市口处刑犯人的时候,清朝百姓还唯恐避之不及。但到了清朝后期,原本作为可怕刑场的菜市口,反而成为了人们看热闹的好场地。

比如在1861年的时候,彼时清朝已经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当中战败,咸丰帝病死热河,慈禧联合慈安发动“辛酉政变”,咸丰帝安排的顾命八大臣尽皆受害,而当时的权势最高的大臣肃顺就被押解到了菜市口中行刑。

肃顺是何许人也,他早年做过御前侍卫、工部侍郎,后来又出任左都御史、都统等职,更是受到咸丰帝的器重,是当时清朝政治当中的核心人物之一。他早年就已经明白了清廷之腐朽,需要输入更多的汉人官员进行改革,方能挽救清朝,包括曾国藩李鸿章等人都受到过肃顺的照顾,可以说是当时清朝中极少数心清眼明的人。

在肃顺的进言之下,曾国藩等人得到了咸丰帝的重用,而曾国藩又将李鸿章、左宗棠等等知名人士带上了历史舞台,直接促成了之后的洋务运动和同治中兴,可谓是居功甚伟。

但是慈禧发动政变之后,就给肃顺安了个“弄权贼子”的名头,并且将其处斩在菜市口。菜市口本身就是人流极多之处,人们听闻有人要被杀头,居然没有一个离开,反而是围观于此,亲眼见证了肃顺人头点地,大多数人都在叫好,少数人还对刽子手的手艺颇有微词,说怎么斩怎么杀才最为利落。

除了肃顺之外,1898年时,戊戌六公子也尽皆被斩首在了菜市口。当年谭嗣同那“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豪言壮语到现在依然脍炙人口,壮烈又悲哀。但当时的人们却并不这么想,只是看着热闹,看着谭嗣同、刘光第等人身首相离。

他们却不明白,无论是肃顺还是戊戌六公子,都是具有着报国大志之人,他们的提议或者改革之中,其实都是利于当时的百姓和民生的。可惜晚清百姓却从来没有深究过这一点,看到杀头就只觉热闹,纷纷叫喊着再杀几个!

等到他们人头点地之后,朝廷就会用土灰将血迹埋上,将尸体就这样弃置于菜市口中,而看完热闹的百姓,就由着那尸体摆在那儿,继续卖菜做自己的生意,仿佛自己同胞和先行者的死稀松平常一般。

而当时的这些情况,就被北京的一些记者和传教士看到了,其中两位英国传教士,甚至还专门写了一本《龙旗下的居民》,其中就详细记录的当时清朝百姓的麻木不仁。

书中写到,在斩首的消息放出去之前,在菜市口上就已经聚集了很多人,面对自己的同胞被处死,人头落地,血流如注,连这些传教士都感到惊恐之时,当时的清朝人民却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看热闹的时候蜂拥而至,看完热闹又作鸟兽散。以至于在书中还专门提问:“难道这些人都没有同情心的么?”

也正是因此,鲁迅先生早早地了解到了,当时清朝百姓在清廷的几百年统治之中,不仅把头发剃了,甚至还把中华民族的膝盖和脊梁都给剃了,所以他才写《阿Q正传》、写《狂人日记》,写孔乙己,写祥林嫂。

而这些文章,也的确激励了当时的一众新青年,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中华民族终于再次觉醒,无数仁人志士赶赴救国救民之前线,用血肉铸建了现在的和平盛世。而我们也应该以史为鉴,要保持爱国、善良、怜悯、独立思考和敢于反抗的精神,不让这悲痛的历史再次在中华大地中上演!

而在这里,就给大家推荐一下这本《清朝全史》一书,此书详细记载了我国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那段人人麻木不仁的血泪史,让我们明白当时人们的蒙昧之处。以史为鉴,不再犯跟先辈同样的错误。

此外,这本《清朝全史》还详细收录了整个清朝历史,从社会、制度、经济等等方面详细讲解了清朝衰败的原因,能够帮助我们架构一个系统的历史观,从而更加全面、辩证地看待从前的历史和我们现在以及将来的生活。

此书目前还有特惠,原价88元,现价仅仅只需要48.8元,如果感兴趣的话不妨入手看看,对于增长历史知识是很有帮助的。

更多文章

  • 清朝著名“鸿门宴”,八位将军高兴赴宴,筷子没动却已人头落地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清朝最惨鸿门宴,历史上十大鸿门宴,清朝八大将军鸿门宴

    但其实清朝也有过这样与此极为类似的“鸿门宴”,并且是由李鸿章亲自摆下,并在席间葬送了八位将领的性命。李鸿章的机会清朝末年时期,由于清朝政府的极度腐朽,民间发起了一场由洪秀全带领的太平天国运动。这场运动给予了清朝军队相当大的打击,然而就在太平天国稍微占据上风的时候,这个原本就由民间组成的队伍在还未曾遭

  • 《资政新篇》为什么没有被太平天国贯彻实施?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太平天国资政新篇的内容及评价,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的目标吗,资政新篇和维新运动有关吗

    1858秋,洪仁玕从香港出发,经过各种绕行后终于在1859年3月抵达太平天国的首都天京。那个时候正是太平天国非常艰难的时刻,洪仁玕的抵达让洪秀全非常的高兴和欣慰,当即封洪仁玕为干天福,不久后直接加封为军师和王爵,这是天京事变后的第一人,要知道天京事变之后,石达开的呼声很高洪秀全都没有加封石达开为军师

  • 李鸿章把漂亮女儿嫁给44岁大臣,结果却培养出一位家喻户晓的名人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李鸿章最后的情史,李鸿章将女儿嫁给年过4旬的老翁,李鸿章的仕途发展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古时候,人们习惯以父母、长辈的意见当作自己的择偶标准,到了合适的年龄,男女都会根据父母的意见进行嫁娶,通常都不会有子女进行自由恋爱然后结婚。虽然结婚的两个人可能没有接触多长时间、没有什么爱情,但是在那个父母指腹为婚的背景下,两人还是会结婚生子,组建一个家庭。这样的传统直到近

  • 康熙要处死大臣,大臣听后对妻子说:快举报我谋反,结局令人意外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这是清代才子纳兰性德的经典诗词之一。众所周知,纳兰性德是康熙皇帝的侍卫,曾经多次跟随康熙巡视塞外,他能获此殊荣,是因为他有个好老爹——纳兰明珠。纳兰明珠是康熙时期的朝廷重臣,其权势鼎盛时期,唯有索额图能与之相提并论。纳兰明珠利用自己的权势在朝廷中卖官鬻爵,大肆收受贿赂,时人传言说,想要见到这位明珠大

  • 民国女特务“乌梅”,留下1串密钥64年无解,孙女破译后当场痛哭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在人们的印象里,特务这个词汇仿佛与自己很是遥远。比如发生在抗战时期的古城西安破获传说中的“乌梅”女特务案件,距今天已经过去六七十年。然而当时的人们不知道的是,实际上这是一件悬案,因为在乌梅被捕后,日本飞机照样能够屡屡轰炸西安的军用目标,这就说明在乌梅的身后,敌特分子依旧在猖狂地活动。这个案子后来一直

  • 大清朝不懂共享权力就知道独霸,自己作死,谁也救不了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清朝对领土的极致控制,清朝皇帝权力很大吗,大清朝是怎么治国的

    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大清朝虽然摇摇欲坠,却能挺而不倒,武昌起义辛亥革命,风起云涌,轰然倒塌。辛亥革命前流传的一首陕西民谣:“不用掐,不用算,宣统不过两年半。”大清朝民心尽失,不垮台都不行。同治六年六月二十日,曾国藩到赵烈文处聊天,忧心忡忡地说:“得京中来人所说,云都门气象甚恶,

  • 落后就要挨打吗?大清朝的屈辱历史告诉我们,没有骨头就会挨打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清朝皇子受罚挨打,清朝的统治惨不残酷,清朝腐朽落后最典型的一句话

    读中国近代史给人的感觉就是窝囊憋气,大清朝除了割地赔款好像就没有别的事。在大家看来,大清朝政治腐败,科技落后,财政拮据,军备废弛,武器低劣,总而言之一句话,落后就要挨打!大清朝真的是因为落后才挨打失败的吗?鸦片战争,大清有八十万大军却打不过几千人的英军。当时清朝国民生产总值是英国的6倍,拥有世界上最

  • 乾隆给儿孙们发红包,唯一人没领到委屈不已 乾隆:你还要红包?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乾隆给子孙红包,乾隆上街去买点心结果没带钱,乾隆15年的时候乾隆多大

    乾隆号称千古一帝,在位共60年,只比康熙少一年。而且他并不是因为去世而退位,而是主动退位,将皇位传给了皇十五子颙琰,原因是出于对祖父康熙的恭敬,康熙在位61年,所以自己不能超过他在位年的年限,要在60年的时候就退位。乾隆对康熙的尊崇不仅仅体现在退位一事上,在乾隆的统治生涯中,也时常表示出自己要向祖父

  • 奴性文化,清朝的一大历史遗产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清朝的奴性统治,为什么清朝人奴性重,关于奴性的文化

    故事的真实性暂且不论,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奴才们心甘情愿”。众所周知,太监是封建专制制度的产物,也称宦官,是专供皇帝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员。太监就是皇帝的奴才,最初出发点就是为了生产一批奴性十足的家奴来尽心尽力地为王权服务的。封建专制造就了太监,太监制度又衍生出了奴性文化,在儒家思想三纲五常的禁锢之下

  • 乾隆年一男子发现好友和邻居有私,便天天窥探,而后酿成一桩惨案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乾隆把一个19岁的女人纳入后宫,乾隆年间最大的血案,清朝夫妻奇案真实案例

    《长恨歌》写道:“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自古君王最忌讳沉浸于温柔乡,李隆基的王朝之所以被毁灭,很大原因来自于他对杨贵妃的沉迷,所以古人又会将这种让君王迷恋的女人称作是红颜祸水。古往今来,因为红颜发生的祸事确实不少,杨贵妃是一桩,西周时期的褒姒是一桩,商朝的妲己又是一桩。历史惨痛的教训告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