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776年,世界发生3件大事,清朝有3件大事,为何没阻止清朝灭亡?

1776年,世界发生3件大事,清朝有3件大事,为何没阻止清朝灭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1360 更新时间:2024/2/5 11:05:39

乾隆四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776年,是一个很重要年份。这一年世界上发生很多大事,清朝也发生了很多事。但就在这一年,世界在变化,清朝也在变化,世界在发展,清朝开始走下坡路。

世界变化在哪

1776年,正是十八世纪后期,但这一年世界发生三件大事,彻底改变了世界发展进程。让我们看看世界上三件大事。

① 洲进入工业革命。1776年,英国有一个叫詹姆斯·瓦特的人,发明了蒸汽机,这一新事物发明当时并未引起人们注意。但瓦特把波罗姆菲尔特煤矿发明叫做“蒸汽机”,新事物投入煤矿生产,而且工作状态非常好。不久蒸汽机开始批量生产,从此英国开始进入“机器时代”,机器成为民众生产领域的“工作者”,英国率先开始了全球历史上有名的工业革命。也正是此次工业革命,使“日不落帝国”优势进一步迸发,并且带着工业革命的成果,继续向外扩张,大量的占领殖民地,为英国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

②美国宣布独立。

北美洲是英国的殖民地,但在18世纪中叶以后,大英帝国也无法阻挡这一地区的独立。1776年7月4日,北美洲费城的民众召开了一次大陆会议,此次会议上,乔治·华盛顿任大陆总司令,他发表了《独立宣言》,并宣告美利坚合众国正式成立,从此一个新生国家便在北美洲成立。宣言指出:“我们认为下述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让与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新生的美国也开始活跃在世界舞台之上。被英国流放到美洲的思想家托马斯潘恩出版了《常识》一书,他总结了美国独立革命,成为美洲革命的蒙教科书。世人都说北美洲是块福地,但美国建立后也有一些小坎坷,除了国内南北战争,便是与英国及西班牙的战争,但这些战争并没有使新兴的美国受到重创,反而越来越强大。此后,美国又躲过两次世界大战,得到空前的发展,最终成为世界超级大国,也被人称为“世界警察”,世界上任何地区它都想插一脚。如果1776年,英国殖民者能阻止此国诞生,或许又是另一个世界。

③自由经济理论诞生。

1776年,同样是在英国,英国的皇家学会的会员亚当·斯密发表并出版了一本名为《国富论》的书籍。此书是亚当·斯密用了10年时间写就。亚当·斯密是一名古典的经济学家,当时写《国富论》的时候,英国工业革命即将展开。英国资本主义生产形式主要还是工厂手工业,但机器生产开始逐渐代替手工技术,但仍然存在封建经济,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而此时英国还没有建立一个新的经济学体系。《国富论》写成上,标志着现代经济学理论诞生了。

亚当·斯密在书中宣拨资本主义自由经济学理论,他痛恨政府对经济贸易的干涉。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的学说后来被突破,但亚当·斯密所确立的方向对欧洲影响很大,特别是他独特的见解,使经济成为一门后人研究的学科。

亚当·斯密在书中还提到了清朝,认为清朝是一个静止的王朝。亚当斯密认为中国是一个长期处在静止状态的国家。他所说的长期“静止状态”,就是死气沉沉。他说:“中国长期处于静止状态,国家财富多年年就达到最高程。如果改变中国法治水平,那么中国财富会更多……。”

斯密所指的中国静止状态是什么呢?当然是僵化的体制制度以及民众僵化的思想。斯密还认为中国状态在马可波罗游记里里一样。他把1776年的中国看成是一个五百多年“静止的国家”,值得深思。后来证实,亚当·斯密研究方向,特别是他的预见性见解值得后人思考,但亚当·斯密的书,清朝皇帝并没有读过。

清朝在干什么?

1776年,也是清朝一个重要的年份,此时清朝上下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可以说是康乾盛世之景。清朝同样干了三件大事。

①追谥明季殉难诸臣。

1776年正月初七,乾隆突发奇想,居然要对明朝靖难而殉节的明朝官员进行“议谥”。乾隆皇帝认为:“永乐一蕃臣,乃犯顺称兵,阴谋纂夺。诸臣以大义自矢,与其不共戴天。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人,虽然轻率寡谋,识见迂阔,但是尊主锄强之心,实可鉴谅。在大势已去情况下,他们还纂旅图存,抗词抵斥,即使殒身湛族,也百折不回,实在是无愧于名教的人。景清、铁铉等人,或慷慨捐躯,或从容就义,均志节凛然,义烈可嘉。这些为国捐躯,成仁取义,不可湮没于世。”

乾隆对明朝靖难之役的明臣追谥早在1775年冬天就提到过,他命人对明朝靖难之役中的忠贞的明臣进行“谥典”。乾隆当时说:“史可法、刘宗周、黄道周等人,均足称一代完人。他们或死守城池,或身殒行阵,均视死如归,岂可令他们事变湮没不彰?”

乾隆皇帝既然定调了,清朝大臣们就开始按照乾隆的要求,对明朝历史上那些询节的大臣名单拉出来,呈乾隆皇帝批准后,恢复他们以前的官职,并给以谥号。

1776年,欧洲在正变革,美国新成立。乾隆皇帝做这些事有意义吗?并不能乾隆皇帝做得不对,中国千年的封建传统,乾隆想通过追谥,让民众认为清朝与明朝同样是正统。另外,乾隆皇帝这一举措,也向大臣们表明,任何篡位之事,都不会留下英名!实际上这一举措是维护清朝统治的重要措施。

②清廷删销书籍

1776年11月16日,乾隆皇帝下令有关部门,销毁一些书记,他在谕示中指出:“前因汇辑《四库全书》,谕各省督抚遍为采访,现已陆续送到各种遗书,令总裁等悉心校勘,分别应刊、应抄及存目三项,以广流传。对于明季诸人书集,词意抵触本朝的,应当在销毁之列。经过各督抚呈进,馆臣详悉检阅,以及朕亲加披览,认为有些书不可不区别甄核。”乾隆认为,有些书与清朝相抵触的应该销毁,像钱谦益本是明朝大臣,后来又在清朝任职,“金堡、屈大均则遁迹缁流”,这些人均不能死节,而且苟活着,让人瞧不起,他们的书“其书岂可复存?”

乾隆皇帝认为“刘宗周、黄道周等立朝守正,风节凛然,他们的奏议慷慨极言,处处表现出忠义,最后以身殉国,不愧一代完人。熊廷弼受任疆场,材优干济,所上封事,语多剀切,特别是“洒一腔之血于朝廷,付七尺之躯于边塞”二句,令人动心欲泪。王允成南台奏稿,弹劾权奸,指陈利弊。叶向高为当时正人,不负众望,他的奏疏,人读后几乎要痛哭流涕。这些书关系到明末丧乱,足资考镜,只改动其中违碍字句便行,不需销毁。”

根据乾隆的旨意,清朝进行大量销毁一些书籍,仅在浙江就销毁了538种书,1万多部书籍,江山查禁了八千多部。乾隆在位期间,销毁的书籍达到70多万卷。

乾隆销毁书籍,是一种“文字狱”,他的目标还是巩固清朝统治,压制民众的思想学说。与欧洲形成鲜明对比。

③金川息平

1776年,清朝经过29年战争,完成了大小金川战役。这也是该年清朝一件大事。1776年,乾隆平定金川。这场内乱先是莎罗奔等失陷勒乌围,逃往噶拉依。噶拉依是大金川官寨,为索诺木驻地。清将阿桂等根据变化情况,遂兵分两路:北路自勒乌围,夺大金川上游,南下扣攻;西路据河西辅攻。乾隆四十年十二月,阿桂等率领清兵克寨夺卡,进据噶占山梁,直捣噶拉依;明亮等则率领清兵克险据寨,进抵独松隘口,克期合攻噶拉依。从二十二日起,阿桂、明亮等会攻噶拉依。乾隆四十一年正月初,索诺木母及其姑、姐妹出降,但索诺木、莎罗奔等皆在官寨中拼死抵抗。于是,阿桂等督师筑长围,断水道,陷卡夺碉,层层逼近。又施炮击,兼用火攻,历四十余日。二月初四日,索诺木水断粮尽,计穷力竭,遂率兄弟及大小头目二千余人,跪捧印信投降,金川叛乱至此平定。以平定金川之功,阿桂晋升一等诚谋英勇公,并居紫光阁图画功臣像之首;丰升额则公升为一等子;封明亮为一等襄勇伯;海兰察为一等超勇候。四月,索诺木被磔于京师。清政府平定金川历时五年,费帑七千万。金川平后,噶拉依设总兵,勒乌围设副将。以后又将金川改土归流,以大金川地为阿尔古厅,小金川地为美诺厅。

可见1776年,清朝与欧洲一样都没有闲着,做了很多事情。但清朝的“大事”与世界比不了,反而中原皇帝的老大的思想,使清朝走不远。

1776年,清朝除了这些大事以外,还有一件事很大,那就是和珅被重用,从此一个大贪官诞生了。

欢迎各位看官批评指正,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更多文章

  • 末代太后隆裕,为何死后能受到袁世凯如此礼遇,全国降半旗三日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隆裕太后最后死在了哪,袁世凯和隆裕谈条件,清朝灭亡了隆裕太后去了哪里

    隆裕太后,叶赫那拉氏,光绪的亲表姐兼皇后,慈禧的亲侄女兼眼线。夹在这两个全天下最高贵的人的斗争中间,原本就懦弱的隆裕愈发的沉默起来。她也从来就不是一个存在感有多高的人,哪怕她是皇后。 在光绪帝的眼中,只有那一颦一笑都贴合自己心意的珍妃;在慈禧眼中,只有怎样才能继续牢牢把握朝政,好恣意享受。至于隆裕

  • 乾隆七世孙至今穿龙袍,手戴“帝王扳指”,号召百官公开祭祖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历朝历代随着皇权的更迭,前朝皇族的下场都不是很好,必然受到牵连。查抄家产、被贬为奴则是常有的事。然而大清朝确是一个例外,最后一位皇帝爱新觉罗·溥仪退位之后依然有人照顾,后来也靠着自己的努力过着普通人的生活。与此同时,数目庞大的满清贵族也未受到连累,这些皇亲国戚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纷纷改为汉姓,并融入到普

  • 甄嬛传中,雍正为何忍心杀得力大将年羹尧,原因换别的皇帝也会杀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甄嬛传年羹尧之死是哪一集,甄嬛传多少集杀年羹尧,甄嬛传年羹尧是怎么被杀的

    不管大臣还是奴才,面见皇帝时都应该跪下,退下时都应该弓着背倒退一段再转身走。这是礼节,是规矩。而年羹尧某一次面圣时,进来的时候没有跪,只是低了一下头,走的时候意思意思跪一下然后站起来转身就走了。有一次吃饭时,年羹尧先于皇上动筷,反而要皇上体谅他一直在外,所以不懂规矩。有一次年羹尧遇见果郡王时,说自己

  • 清朝史料对康熙帝模样记得准不准?9个外国人还原康熙皇帝模样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康熙皇帝的真实照片,后人对康熙皇帝的评价,清朝皇帝评价康熙

    我国古代对人的描写或者其模样,我们只能通过史料记载。但在历史上,由于我国史料对一些帝王将相模样只用寥寥几个字记载,不可能像小说一样细致描写,只有对特殊地方加以备注,比如清朝道光皇帝是瘸腿的特征留了下来。在清朝皇帝中,有名的康熙皇帝长什么样呢?清朝史料有记载,但不如外国人描述的详细,我们可以有根据外国

  • 清朝砍头多残忍?洋人回忆斩首细节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清朝犯人斩首纪实,清朝围观砍头的人被误砍,为什么清朝要砍头

    在古代人命就像是最不值钱的东西,在帝王的统治中,他的话就是绝对的命令,而百姓性命攸关的事也从不是他考虑的范围。在古装剧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犯错,动不动就诛九族,为什么一个人犯的错,要所有人承担后果,这根本就是不公平的事。我国古代历史中关于刑法的介绍可是十分多,各种残酷的刑法,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们

  • 慈禧生活有多奢靡?半月支出能买巡洋舰,一年开销能买下海军舰队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慈禧动用海军经费吗,慈禧有多败家,慈禧的生活太奢靡

    直到今天,依然有《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这样的书法作品流传于世,虽然达不到国之圣手的水准,但也确实算得上是一流高手。正是因为慈禧这个特长,所以她在还是妃子的时候,就已经替皇帝批阅奏折并且提出意见,等到咸丰皇帝去世以后,成为太后的慈禧就已经开始把控朝政,俨然成为了大清帝国最高级别的掌舵人。 如果说已经把

  • 此官职是大清第一肥差任职者必是皇帝亲信,差事办好捞点钱没人管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侍郎是肥差吗,皇帝亲信官职,大清大臣职位表

    榷关的管理是比较复杂的,有户部、工部派人管理,有地方督抚管理,也有内务府司员管理。从收入上来看,清初时,各地榷关岁入不过一百余万两,雍正时期增至三百余万两,至乾隆晚期已经达到七八百万两,占国库收入的百分之十二三左右。在所有榷关中,粤海关的地位最特殊,岁入也最多。康熙收复台湾后,清廷有开海禁,设闽、粤

  • 康熙第一次见孙子乾隆,为何惊讶到放下酒杯,弘历有何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上康熙见过弘历吗,弘历与康熙的关系,康熙和乾隆第一次会面

    两位皇帝虽然是亲生祖孙,但因为一场颇具争议的意外事件,却经常被后人相提并论。坊间有传言称,康熙第一次见到孙子乾隆的时候,曾被后者惊得放下了酒杯,这又是为什么呢?难道乾隆真有什么独一无二的特异之处么?两代皇帝见面背景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类的身体机能和思维能力,都会不同程度地走下坡路。这一点,即便是坐拥江

  • 年羹尧被铲除的原因,雍正本将其视作亲信,他却如此嚣张跋扈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年羹尧为啥宁死不向雍正低头,年羹尧在雍正上位起了什么作用,年羹尧为何死都不向雍正低头认错

    众所周知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王朝,也是历史上第二个少数民族建设的王朝。早期的清朝是繁荣昌盛的,由于后期的闭关锁国清朝也由盛转衰,一步一步走向败落。说到底还是更多的封建思想, 政治腐败。推行闭关锁国等一系列政策,使得思想一直停滞不前,最后走向衰败。 想必大家都看过《甄嬛传》这部电视剧,里面的华妃娘娘就

  • 民国年间,扬州的女中学生学知识,有技能,健身体——生活很出彩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民国女子身材,古代女子如何健身,中学生健身的照片

    至民国年间,扬州工商业兴盛,商贾如织,教育也随之发展起来,不仅有官办学堂,还出现一批私立学堂,从而促进了境内近代教育的发展。本文小编给大家讲述的是:民国年间省立扬州中学女生部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民国时期的省立扬州中学教学大楼很气派)民国年间,扬州城里不仅拥有数座公办和教会中学,还有省立扬州中女子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