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清照最霸气的一首诗,只有28个字,中间7个字成千古名句

李清照最霸气的一首诗,只有28个字,中间7个字成千古名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202 更新时间:2024/2/7 14:11:58

北方的金国南下攻宋,掳走了宋徽宗宋钦宗,还有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嫔妃、朝臣等三千人北上,一路上备受折磨与屈辱。

北宋至此灭亡。

金人所到之处,大肆劫掠,44岁的李清照,将家中的书籍器物装了十五车,南渡逃难。

兵荒马乱的时节,生命都难以保存,更何况是器物呢?

可李清照,凭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带着这批稀世珍宝一路南下。

一路上,都有人弃城投降,李清照痛心却又无可奈何。

她是一个赤诚的爱国者。

带着物,追寻着皇帝的脚步,她想把珍藏的文物献给朝廷。

可乱世,守不住这财富,一路行来,珍藏一路佚失。

李清照痛心疾首。

雪上加霜的是,丈夫赵明诚也因病去世了。

国家沦亡,家庭破碎,李清照心如刀绞,一身伤痕的李清照,流亡到了江南。

在世人眼中,江南美景,迷醉世人。

暮春时节来了,春天马上就要过去了。

李清照无心梳头,她想强撑着精神去泛舟,看看春天最后的风光。

可是愁太多,轻盈的小舟怎么载得动呢?

江南的风景再美,也治愈不了李清照心灵的创伤。

1133年,李清照流亡六年了。

宋高宗想派人出使金国,探望徽钦二帝。

可是,听说要入虎狼之国,朝中无人敢应声前去。

只有韩肖胄自告奋勇,愿冒险前去。

李清照听闻,十分钦佩,也十分激动,她写下一首长诗相赠。

子孙南渡今几年,飘零遂与流人伍。欲将血汗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上枢密韩肖胄诗二首·其一》)

字字泣血,句句含泪,这是一个亡国女子对于家国的失望与关怀。

对于国事的关心,李清照从未有一刻忘怀。

南渡后,李清照住在金华。

金华有一座名楼,名八咏楼。

南朝时,文学家沈约曾任东阳太守时修建此楼,原名玄畅楼。

沈约曾多次登楼赋诗,写下八首诗歌,后人称《八咏》诗,而此楼也改成八咏楼。

八咏楼声名在外,李清照怎会不登楼远眺。

与沈约的远眺风景不同,李清照展眼所见,都是满目疮痍的山河,远方的故土,是再也回不去了。

可是,她又有什么办法呢?

她愤恨南宋政府的无能,感慨江山收复之艰难,在八咏楼写下一首传唱千古的名作——《题八咏楼》:

千古潇洒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这气势,这情怀,哪像一个流浪中的女子呀,更像是准备一展怀抱的将军。

回望过去,八咏楼留下了千古潇洒的故事,可如今呢?面对破碎的山河,无力扭转。只能将国事的忧愁,留待后人来解决吧。

这是一种束手无措,是一种洒脱。

虽然自己无力回天,但是,站在八咏楼上,李清照却给后人指了一条明路。

金华水道密集,可深入江南三千里,战略地位太过重要,足以影响江南十四州的存亡。

明代学者赵世杰评价此诗:

气象宏敞。

虽然变成遗民,虽然南渡避难,但李清照从未丧失内心对旧山河的信心,她相信,总有一天,后人会收复山河。

即使沉沦,却从未丧失自信与气度,所以,“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显得那么气势磅礴,振奋人心。

在八百年后,依然能动人心弦,余韵犹在,回味无穷。

国仇家恨从来不是某一个人的责任,所以,“江山留与后人愁”并不是一句虚言。

1985年,老舍先生的名作《四世同堂》改编成的电视剧上映,主题曲《重整河山待后生》传唱大江南北。

千里刀光影,仇恨燃九城。

月圆之夜人不归,花香之地无和平。

一腔无声血,万缕慈母情。

为雪国耻身先去,重整河山待后生。

彼时,中华大地为日寇侵占,先烈前仆后继,壮烈牺牲,而未来,只能交给年轻一辈去奋斗了。

“重整河山待后生”与“江山留与后人愁”有异曲同工之妙。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国家快要亡了,就要有人去抗争,就要有人去牺牲。轮到你,就是你;轮到我了,就是我。如果轮到你,你说你不想死了,那么,这个国家就要亡了,那可不行。

一代人如果完成不了,就留给下一代人,这是传承,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根本原因。

爱国,刻在中国人的基因里,永不过时,这也是李清照受尊敬的原因。

更多文章

  • 明教是邪教吗?朱元璋的明朝跟明教到底有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明教被朱元璋灭了吗,朱元璋与明教是什么关系,明教与朱元璋的恩怨

    明教在历史中是真实存在的,那么,明朝的国号真的与明教有关吗?金庸先生在小说中杜撰了一本名叫《明教流传中土记》的文献,张无忌便是在看过这部文献后了解了明教的历史。《明教流传中土记》中称,明教源于波斯摩尼教,于唐朝时期传入中原。波斯人在中国传教,并在长安修建了“大云光明寺”,此后明教在中原开枝散叶,逐渐

  • 宋江城府有多深?被他盯上的4个女人,结局一个比一个惨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对宋江最忠心的人有谁,宋江的权谋之术到底有多厉害,从哪里看出宋江城府极深

    例如宋江因杀害小妾阎婆惜,被官府发配沧州期间,心情郁闷,一个人去浔阳楼喝酒。微醉之后,宋江感慨万千,在浔阳楼题诗一首:“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这是宋江抒发内心郁闷和抱负的一首诗,但是被江州闲赋通判黄文炳大作文章,诬陷为“反诗”。随后,宋江被官府缉拿,被判处

  • 《国家宝藏》李晨,宋徽宗被网友吐槽像奸臣,守护《千里江山图》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国家宝藏守护人李晨,李晨宋徽宗千里江山图,李晨宋徽宗作品欣赏

    首先出场的是演员李晨,他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从小去过很多次故宫,他守护的国宝是宋代青绿山水画《千里江山图》。因为喜欢书画艺术,前不久还专门写过一篇这个《千里江山图》画展的介绍,一看到李晨要介绍的是这幅画,一种亲切感与自豪感油然而生。李晨扮演宋徽宗,将这段故事在节目中还原出来,前几天看到有人吐槽李晨版

  • 顾宋!为什么强盛如汉唐都要和亲,宋朝却宁愿多给钱都不和亲呢?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明朝宋朝有和亲任务吗,汉唐和亲史,北宋王朝和明朝有何不同

    导语: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安内典范杯酒释兵、是非评说澶渊之盟、王安石变法力除积弱、大宋浩劫靖康之耻、绍兴和议岳飞屈死、开禧北伐先胜后败、孤城襄阳苦守无援、崖山陆沉恸哭无泪。坐上“有观点大历史”号时光机,与观史君一起——顾宋!影视剧中嫁到乌孙的汉朝解忧公主“顾宋”!每期一个宋朝话题,今天咱们来聊聊宋朝一

  • 国本之争当中,万历为何最终要向大臣妥协?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为啥国本之争万历会输,万历为什么要搞国本之争,万历皇帝在国本之争中耗尽了精力

    一开始,万历确实是想立皇三子为太子的,因为皇三子的生母郑贵妃是他最宠爱的妃子,而皇长子朱常洛的生母王氏只是一名卑微的宫女,是他一时兴起,宠幸了王氏,才生下的朱常洛,对王氏母子并无感情可言。但是这注定得不到朝廷一干大臣的支持拥护,因为明代储君制度是“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在皇后没有子嗣也就是没有嫡子的

  • 古代生活探秘:明朝人为何酷爱饮酒?聊一聊明朝酒文化那些事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明朝人一般都喝什么酒,明代酒文化,明朝喝的什么酒

    从古至今关于“酒”的历史和传说,仿佛如余音绕梁不绝于耳。三国时期的奸雄曹操,曾在《短歌行》中写道:“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虽然仅有八个字都却道出了,酿酒鼻祖杜康的历史功绩,以及酒与人生之间的密切关系。喜、怒、哀、乐、愁,都可以成为人们饮酒的由头。对于酒的感情最为深厚的是李白,因为他曾被杜甫称作“酒中

  • 郭德成是朱元璋的大舅哥,二人喝酒后,大舅哥成了疯癫和尚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朱元璋提拔郭德成,郭德成个人资料,醉汉郭德成婉拒朱元璋的赏赐

    郭德成的妹妹郭宁莲是朱元璋的宠妃——郭宁妃,明朝开国元勋郭兴、郭英是郭德成的亲哥哥。看过《明英烈》的朋友都熟悉郭兴和郭英,哥俩是明初淮西二十四将,明朝建立后,郭兴被封为巩昌侯,郭英被封为武定侯。令人奇怪的是,作为和两个哥哥同时投奔朱元璋的小弟郭德成,最后只混了个骁骑舍人(侍卫小队长)。(郭德成)后来

  • 汉朝有一官职堪比锦衣卫,皇亲国戚都惧怕,百姓听到名字就躲开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像锦衣卫这样的存在不仅仅在明朝时期有,清朝时期的九门提督和锦衣卫有很多相似之处,在汉朝时期,其实也设立了这样一个机构,那就是司隶校尉。提到司隶校尉,当时百姓都会感到十分惊惧,因为司隶校尉的管辖范围很广,无论是皇亲国戚还是黎民百姓,只要皇帝一声令下,司隶校尉就会马上去办,而且不管对方的身份如何,都

  • 韩网友调侃明朝不是中国的,网友吐槽:明朝有个官职你们适合!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明朝的官职表,明朝的中央官制和地方官制,明朝风闻奏事的官职

    对于明朝你们有什么了解?反正见识浅薄的梨花,了解的明朝都是从明朝那些事儿,了解来的。那时候,梨花高三,就是轻伤不下火线的高三,我迷上了一本书,每天晚上上完晚自习,我就会打开收音机,听耳机那边醇厚的声音读明朝那些事。那是所有贫乏的生活里唯一的希望。特别是那个好听的声音。其实明朝是个挺好玩的朝代,总有种

  • 国外网友:为什么宋朝的对外战争表现相比其他朝代这么差劲!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宋朝对外战争胜率70%是真的吗,宋朝对外战争有多强,宋朝对外战争详细解析

    一位国外的网友就中国历史提出了疑问:Why did the Song Dynasty fare worse on the military than earlier Chinese dynasties?(为什么宋朝军队的表现比中国早期王朝差?)杯酒释兵权我的观点:1。在宋代,中国统治者认为,以前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