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国本之争当中,万历为何最终要向大臣妥协?

国本之争当中,万历为何最终要向大臣妥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928 更新时间:2024/1/26 22:29:42

一开始,万历确实是想立皇三子为太子的,因为皇三子的生母郑贵妃是他最宠爱的妃子,而皇长子朱常洛的生母王氏只是一名卑微的宫女,是他一时兴起,宠幸了王氏,才生下的朱常洛,对王氏母子并无感情可言。

但是这注定得不到朝廷一干大臣的支持拥护,因为明代储君制度是“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在皇后没有子嗣也就是没有嫡子的情况下,就必须按长幼顺序将皇长子立为太子,因此,无数大臣上书请求册立皇长子为太子,但万历统统置之不理,一直拖而不决,足足拖了有十五年。

而万历之所以要拖十五年之久,他也有他自己的小算盘,主要原因就是在等两件事情的发生。

首先是在等皇后。在皇后无子嗣的情况下,唯一能名正言顺册立皇三子的情况就是郑贵妃当皇后,而郑贵妃要当皇后的话,就必须得等到现任皇后自然死亡,那他就可以册封郑贵妃为皇后,皇三子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嫡子。可惜,皇后身体非常硬朗,一直活到了万历四十八年,仅仅比万历早死了几个月,因此,他这个方法就行不通了。

其次是在等大臣。万历在郑贵妃当皇后无望的情况之下,只能寄希望于大臣的支持和拥护,但是,朝中大臣们都坚持“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祖制,万历皇帝软硬兼施都不管用,不怕丢官、不怕掉脑袋,就是坚持要立皇长子。

皇后等不死、大臣等不来,再加上李太后的干预,万历在拖了整整十五年国本之争当中,最终只得妥协,于万历二十九年正式册封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立皇三子朱常洵为福王,轰轰烈烈的国本之争才落下帷幕。

其实,从国本之争当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在明代,至高无上的皇帝也不是可以为所欲为的,他还是受到了很多的掣肘,这也是一种皇权被削弱的现象。

事实上,在权力上,皇帝(皇权)和大臣(阁权)一直都是处在对立面上的,阁权大了,皇权必定被削弱,反之,皇权大了,阁权也就被削弱了,这在明朝中后期表现的尤为突出。

从嘉靖中后期开始,阁权普遍得到强化,相应地,皇权就被弱化了,这时候,皇帝就受到了很多的限制,只要是认为皇帝做的不对,大臣们什么都可以管。逢年过节,想把排场搞大一点,大臣会劝谏皇帝要勤俭节约,后宫中稍微宠爱某个妃子多一点,大臣们会劝谏皇帝要雨露均沾,有点个人爱好(比如嘉靖沉湎修道),还要小心被大臣(比如海瑞)骂的狗血淋头......每天都要面对这么一大帮什么都要管、都要操心的大臣,想想都头疼。

但你还不能把这帮大臣怎么样,小心惹急了大臣们来个集体罢工,到时候一个烂摊子扔给你怎么收拾?明代的官员们骨头还是很有骨气的,稍不如意动不动就来个上书请辞。

万历皇帝面对的就是这样一个局面,因此,拖了十五年都等不到大臣的支持,反而愈演愈烈,再这样下去,只怕自己都要引火烧身了。

正所谓高处不胜寒,大臣们可以撂挑子不干,回家种地或者当地主都行,但是作为皇帝,他不得不干,这也正是万历皇帝的无奈之处,因此,他最终只得妥协和让步。

更多文章

  • 古代生活探秘:明朝人为何酷爱饮酒?聊一聊明朝酒文化那些事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明朝人一般都喝什么酒,明代酒文化,明朝喝的什么酒

    从古至今关于“酒”的历史和传说,仿佛如余音绕梁不绝于耳。三国时期的奸雄曹操,曾在《短歌行》中写道:“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虽然仅有八个字都却道出了,酿酒鼻祖杜康的历史功绩,以及酒与人生之间的密切关系。喜、怒、哀、乐、愁,都可以成为人们饮酒的由头。对于酒的感情最为深厚的是李白,因为他曾被杜甫称作“酒中

  • 郭德成是朱元璋的大舅哥,二人喝酒后,大舅哥成了疯癫和尚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朱元璋提拔郭德成,郭德成个人资料,醉汉郭德成婉拒朱元璋的赏赐

    郭德成的妹妹郭宁莲是朱元璋的宠妃——郭宁妃,明朝开国元勋郭兴、郭英是郭德成的亲哥哥。看过《明英烈》的朋友都熟悉郭兴和郭英,哥俩是明初淮西二十四将,明朝建立后,郭兴被封为巩昌侯,郭英被封为武定侯。令人奇怪的是,作为和两个哥哥同时投奔朱元璋的小弟郭德成,最后只混了个骁骑舍人(侍卫小队长)。(郭德成)后来

  • 汉朝有一官职堪比锦衣卫,皇亲国戚都惧怕,百姓听到名字就躲开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像锦衣卫这样的存在不仅仅在明朝时期有,清朝时期的九门提督和锦衣卫有很多相似之处,在汉朝时期,其实也设立了这样一个机构,那就是司隶校尉。提到司隶校尉,当时百姓都会感到十分惊惧,因为司隶校尉的管辖范围很广,无论是皇亲国戚还是黎民百姓,只要皇帝一声令下,司隶校尉就会马上去办,而且不管对方的身份如何,都

  • 韩网友调侃明朝不是中国的,网友吐槽:明朝有个官职你们适合!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明朝的官职表,明朝的中央官制和地方官制,明朝风闻奏事的官职

    对于明朝你们有什么了解?反正见识浅薄的梨花,了解的明朝都是从明朝那些事儿,了解来的。那时候,梨花高三,就是轻伤不下火线的高三,我迷上了一本书,每天晚上上完晚自习,我就会打开收音机,听耳机那边醇厚的声音读明朝那些事。那是所有贫乏的生活里唯一的希望。特别是那个好听的声音。其实明朝是个挺好玩的朝代,总有种

  • 国外网友:为什么宋朝的对外战争表现相比其他朝代这么差劲!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宋朝对外战争胜率70%是真的吗,宋朝对外战争有多强,宋朝对外战争详细解析

    一位国外的网友就中国历史提出了疑问:Why did the Song Dynasty fare worse on the military than earlier Chinese dynasties?(为什么宋朝军队的表现比中国早期王朝差?)杯酒释兵权我的观点:1。在宋代,中国统治者认为,以前许多

  • 害死文天祥的,是南宋又一个秦桧,后代被永远禁止参加科考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秦桧文天祥,害死文天祥的下场,历史上谁害死了文天祥

    其实,忽必烈本不想杀文天祥。关键时刻,只因此人的一句话,南宋就又多一个秦桧来。而此人的后代,在明清两朝被永远禁止参加科考。此人叫——留梦炎。1、忽必烈本不想文天祥死崖山之战,陆秀夫背少帝赵昺投海自尽,10万军民争相跳海殉国,南宋灭国。元军大摆庆功宴,席上张弘范劝降文天祥,只要“侍奉大元皇上”不失丞相

  • 汉朝和宋朝都曾断代,为何一个要以东西划分,一个要以南北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汉朝跟宋朝哪个早,汉朝这么能打宋朝为什么不行了,汉朝和宋朝的历史

    按照历史记载 像“西汉”、“东汉”、“南宋”和“北宋”,这些国家在建国时只有一个字,都是“汉”和“宋”。而现在之所以如此称呼他们,仅仅是为了把他们区分,在研究时更方便,就是这么简单。我们不妨来看一下,这几个国家的建国史,通过他们的建国史,我们来看为什么专家把它们如此的划分?“西汉”是汉高祖刘邦创立的

  • 范仲淹29岁前为什么叫朱说?他的成才之路有哪些经历?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范仲淹个人简介50个字,范仲淹简介和个人资料,范仲淹主要贡献在哪

    范仲淹是宋朝历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提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被仁人志士奉为典范,对宋朝乃至后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不过,许多人可能并不知道的是,范仲淹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朱说(读音同“悦”),而且在他29岁前,世上并无范仲淹而只有朱说,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范仲淹的先祖是唐朝宰相范

  • 还原真实的包拯,38岁从政,玉面书生帅气十足,遇到了一位好伯乐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真实的包拯的一生,包拯最有名的事迹,历史上真实的包拯原型

    说起包拯,我们都亲切的叫他包青天,大家的第一印象应该是肤色黑,额头正方有月牙,为人刚正不阿,不畏权贵,为了正义谁都敢得罪。但是钢蛋在查阅大量的史料后发现包拯并不是这样的,他的脸上根本没有月牙,并且本人肤色一点也不黑,一派玉面书生模样,帅气十足,但是他不畏权贵这一点却是一点不假。当时皇帝宋仁宗的国丈是

  • 古代军功最高的三位武将:戚继光第三、岳飞第二、第一乃大唐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岳飞与戚继光的故事,岳飞和戚继光谁强,岳飞与戚继光谁是民族英雄

    在古代封建社会中,有文状元,自然也有武状元。武状元,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层层选拔由皇帝钦定的第一名。大家都知道,科举制是中国创造的一项人事选拔制度,而武科举则是中国军事上选取武官的又一创举。在古代,称考取武进士为“天龙门”,唐代大诗人李白则曰:“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自隋朝开始科举制后,历朝历代都曾有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