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生活探秘:明朝人为何酷爱饮酒?聊一聊明朝酒文化那些事

古代生活探秘:明朝人为何酷爱饮酒?聊一聊明朝酒文化那些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3535 更新时间:2024/1/25 10:52:46

从古至今关于“酒”的历史和传说,仿佛如余音绕梁不绝于耳。三国时期的奸雄曹操,曾在《短歌行》中写道:“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虽然仅有八个字都却道出了,酿酒鼻祖杜康的历史功绩,以及酒与人生之间的密切关系。

喜、怒、哀、乐、愁,都可以成为人们饮酒的由头。对于酒的感情最为深厚的是李白,因为他曾被杜甫称作“酒中仙”。 “李白一斗诗百,长安市上酒家眠”,这位酒中之仙虽然有饮醉之后,眠于酒家的风流轶闻。但是却可以在饮酒之后,诗意大发如行云流水一般。

李白对酒的感情可谓又爱又恨,他曾在《将进酒》中自述到:“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这种对酒的酷爱与迷恋,相信非常人所能企及。“新丰美酒斗十千”;“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都是古代文人墨客的酒后之态。

说到这里可能有很多人都会认为,唐宋两朝才是最爱饮酒的朝代。但事实上真正爱酒如命的王朝,既不是“劝君更尽一杯酒”的唐朝,也不是“三杯两盏淡酒”的宋代,而是推翻元朝黑暗统治的明朝。

明朝人与“酒”不可分割的情歌

自古以来酒就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喝酒不仅仅能表现出一个人的喜怒哀乐,更是一种古老的文化传承。明朝时期酒文化盛行,主要是皇帝比较喜欢饮酒,从而使明朝人都有饮酒的习惯。明朝中期由于手工业和商业逐渐得到发展和繁荣,促使酒文化逐渐繁荣。

一、“酒”是一种神圣的东西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酒是一种解忧的圣品。如果长时间思虑过多可以饮酒解忧,通过喝酒来排除哀伤情绪,正所谓一醉解千愁。酒的使用是一种非常庄严的事情,在明朝时期祭祀天地、祭祀宗庙都离不开酒,所以千百年来酒一直是人们心中是极为神圣的存在。

1.明朝人爱喝酒的原因

明朝“酒”文化别具特色,明朝皇帝朱元璋比较喜欢喝酒,他登基之后解除了军队不能喝酒的禁令,自此酒文化逐渐盛行起来。在朱元璋的带领下,大臣和平民百姓都比较喜欢喝酒,而且皇帝金口玉言下令修建酒楼,所以酒楼的逐渐增多。

明朝时期有一个非常有荣誉感的行业,那就是酿酒师。由于喜欢饮酒的人逐渐增多,酒楼也随之盛行和发展,导致很多人爱上了酿酒行业,在当时会造酒是非常光荣的一件事情,也象征着尊贵的身份。

“此皆山人家养生之酒,非甜即药,与常品迥异,豪饮者勿共语也”,写出了酒文化的特色,酒具有一定的养生效果,不但入口甘甜也能够缓解疲劳,适当饮酒能够促进人的身心健康。而且明朝时期比较时流行行酒令,更促进了酒文化的发展。

笔者认为酒是一种好东西,然而“小酌怡情、大饮伤身”,所以平时不要大量的喝酒,避免喝多了影响到人的身体健康,喝酒过量还会头痛。在饮酒的时候一定要适可而止,不要经常烂醉如泥,更不能酒后开车。

2. 酒的生产和酿制

明朝自建立之后,统治阶级比较重视老百姓的休养生息,比较注重农业的发展,并且促进了农耕的繁荣,所以老百姓的生活状态逐渐好转,到了明朝中期,由于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从而促进了酿酒业的发展。

明代是酒楼发展兴盛的时期。不同品种和年份的酒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人们会按照酿酒者的身份将酒分为不同的等级。最高一级的就是宫廷御酒,次一级的就是按照大内酿酒之方制作的酒水,第三种要说士大夫家里的家酿,最后一个等级的酒就是民间酿造的酒。

古代实行酿酒的蒸馏技术,已经得到了改良和提高,酒的品种和数量也所增加。在明朝中期开始出现了果酒,比较普遍的就是葡萄酒、大枣酒和荔枝酒。绍兴酒和山西汾酒也远近闻名,绍兴出产的竹叶青是当时比较出名的一种品种。

笔者认为酒是纯粮酿制的一种饮品,而且酒的纯度比较高,适当饮用有助于人的身体健康,所以平时在饮食过程中可以适当饮酒。特别朋友聚会的时候,在饮酒之前最好应该吃一些肉类或者水果类的食物,避免长时间饮酒伤害到人的肝脏健康。

3.明代开始使用金坛封酒

很多人喝酒都讲究酒的年份,年份越久远的酒,喝起来纯度更高口感更好。所以古代人就会使用金坛封酒的方法来增加酒的香醇度,这种方法始于明太祖朱元璋时期,并且一直传承下来,形成现在的封酒文化。

相传朱元璋带领农民起义,反抗元朝的重重压迫,因为老百姓做了不少实事,所以在途经金坛顾龙山的时候,老百姓纷纷献上自己酿制的米酒,有酒有肉朱元璋当时非常高兴,喝完了米酒之后意犹未尽,便命人将喝剩下来的酒埋入地下,等待凯旋之日再开坛畅饮。

明太祖朱元璋称帝之后,金坛官员就为朱元璋献上了当时喝剩下来的酒。由于埋入地下多年使酒的纯度更好,而且在口感上看成上品,所以朱元璋称这种酒为“封缸酒”,从此金坛风酒成为存酒的一种方式。人们将自己酿造出来的美酒放在酒缸中,到了一定年份再挖出来喝,香醇甘甜、芳香四溢。

笔者认为“金坛封酒”经过长时间的掩埋,可以使酒的口感更好,而且增加酒的香醇度,所以喜欢品酒的人最好选择高纯度的酒水掩埋于地下,若干年后可以重新挖出来畅饮,酒水的口感更甜,喝了之后让人久久难以忘怀。

4. 明朝时期的拼酒文化

古代人在喝酒的时候,喝到酣畅淋漓之时,就会说起行酒令。“哥俩好啊!五魁首啊!六六顺啊”是喝酒过程中的一种划拳游戏,这种行酒令不但能够激发喝酒的兴趣,而且也是一种独特的拼酒文化。

行酒令的产生主要是活跃酒桌气氛,相传早在西周时期,就出现了最早期的行酒令,这也是人们喝酒的时候都会有一套说辞,属于喝酒的一种规矩。文人雅士的醒酒令是猜字谜或者对对联,而大多数人行醒酒令都是划拳。

明朝时期大多数人都喜欢饮酒,所以行酒令的言辞更加的丰富多彩,也有的人会通过猜动物,写风月诗歌等方式作为行酒令,也代表了一段时期的社会形态和当时的风气。明朝时期具有文化颇为丰富,大多数都以酒会友,相互怨恨的两个人也会杯酒泯恩仇。

5. 明朝时期的饮酒风气

明朝时期人们对酒没有过多的禁止,喝酒既不收税又能够益寿延年,所以酒是老百姓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种物品,就像吃饭一样每餐都要有酒。而且在酒桌上还出现劝酒、斗酒和罚酒的现象,对明代饮酒业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明代酒业的发展

明朝时期酿酒行业发展壮大,而且酒的品种多样,产量也明显高于其他时期。明朝老百姓和士兵都可以喝酒,而且自家都会酿制不同口感的米酒或者果酒,甚至已经有了早期的葡萄酒,极大地促进了酒文化的发展。

一、明朝时期的黄酒和烧酒

明朝时期由于国家对酒水放松了管制,所以酒水也处于多元化发展的阶段,当时比较出名的就是黄酒和烧酒。在明朝早期浙江地区的黄酒产量比较高,并且成为当时酒水市场上的主流。黄酒主要分为酱香型、浓香型和米香型三种,黄酒的甘冽香浓、回味悠长。

随着酿酒技术的发展和进步,黄酒逐渐被烧酒所取代。由于黄酒耗费的原材料多,而且酒精度比较低,所以在明朝后期大多数人都喜欢喝烧酒。《清诗铎》中就有“黄酒价贵买论升,白酒加贱买论都”的说法,酒与酒的品种不同,价格方面也有很大的差别。

笔者认为大多数人喝酒都是以“精”为主,精品纯酿香浓可口,能够让人回味无穷,虽然价格稍微贵一些,但是喝酒贵在品酒。大口豪饮容易醉酒,而且对人的身体也不好,因此千百年来黄酒仍然是饮酒者的首选。

二、明朝时期的七大名酒

明朝人们非常喜欢饮酒,但是明代的酒并没有在相关文献中做详细的记载。本草纲目中有记载了几种著名的药酒,这些药酒具有预防疾病和调养身心的作用,适当小酌可以缓解疲劳,促进血液循环。

1.山东秋露白

“玉露凝云在半空,银槽虚自泣秋红。薛家新样莲花色,好把清尊傍碧筒。”写的就是这种酒,这是一种纯高粱酿制的烧酒,口感香甜、清纯甘冽、回味无穷。可以称得上酒水中的上品。

2. 淮安绿豆酒

“淮安绿豆酒,曲有绿豆,能解毒。然亦有灰,不美。”绿豆具有清热解毒和祛湿的功效,因此这种酒药用价值比较好,能够起到清热解毒的作用,明朝万历年间淮安绿豆酒,是宴请宾客必不可少的一种酒,乡间婚礼、乡试得中都要通过饮酒来庆祝。

3. 其他著名药酒

括苍金盘露、婺州金华酒、建昌麻姑酒、太平采石酒、苏州小瓶酒都是书上所记载的名酒。具有一定的养生功效,有头痛口渴之症或者局部血瘀的现象,可以选择饮酒小酌来进行缓解,既品尝了美酒又能够避免吃药,可谓是一举两得。

笔者认为明朝的酿酒业之所以发达,和明朝的经济繁荣有着一定的联系。由于当时的经济发展迅速,再加上统治阶级的支持,酒文化因此得到繁荣和发展。普通老百姓家里也能够酿出上等佳酿,而果酒的产生更促进了酿酒业的辉煌。

结 语

自古以来“酒”在人们心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行的时候需要饮酒以表别离之苦。“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外出征战的时候需要饮酒来壮英雄胆,所以酒文化自古以来就具有深刻的含义。

饮酒是结交朋友的一种方式,喝酒也是排忧的一种技巧,果酒也是一种美容和养生保健的圣品,祭祀要用酒、送别也要喝酒,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都要饮酒,所以酒在人们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是喝酒切勿贪杯,酗酒影响人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王春瑜《酒与明朝宫廷》

蔡果利《明代乡饮酒礼研究》

刘敏捷《明代后期文人的饮酒生活》

江建新《明代的饮酒风尚与瓷酒具》

更多文章

  • 郭德成是朱元璋的大舅哥,二人喝酒后,大舅哥成了疯癫和尚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朱元璋提拔郭德成,郭德成个人资料,醉汉郭德成婉拒朱元璋的赏赐

    郭德成的妹妹郭宁莲是朱元璋的宠妃——郭宁妃,明朝开国元勋郭兴、郭英是郭德成的亲哥哥。看过《明英烈》的朋友都熟悉郭兴和郭英,哥俩是明初淮西二十四将,明朝建立后,郭兴被封为巩昌侯,郭英被封为武定侯。令人奇怪的是,作为和两个哥哥同时投奔朱元璋的小弟郭德成,最后只混了个骁骑舍人(侍卫小队长)。(郭德成)后来

  • 汉朝有一官职堪比锦衣卫,皇亲国戚都惧怕,百姓听到名字就躲开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像锦衣卫这样的存在不仅仅在明朝时期有,清朝时期的九门提督和锦衣卫有很多相似之处,在汉朝时期,其实也设立了这样一个机构,那就是司隶校尉。提到司隶校尉,当时百姓都会感到十分惊惧,因为司隶校尉的管辖范围很广,无论是皇亲国戚还是黎民百姓,只要皇帝一声令下,司隶校尉就会马上去办,而且不管对方的身份如何,都

  • 韩网友调侃明朝不是中国的,网友吐槽:明朝有个官职你们适合!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明朝的官职表,明朝的中央官制和地方官制,明朝风闻奏事的官职

    对于明朝你们有什么了解?反正见识浅薄的梨花,了解的明朝都是从明朝那些事儿,了解来的。那时候,梨花高三,就是轻伤不下火线的高三,我迷上了一本书,每天晚上上完晚自习,我就会打开收音机,听耳机那边醇厚的声音读明朝那些事。那是所有贫乏的生活里唯一的希望。特别是那个好听的声音。其实明朝是个挺好玩的朝代,总有种

  • 国外网友:为什么宋朝的对外战争表现相比其他朝代这么差劲!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宋朝对外战争胜率70%是真的吗,宋朝对外战争有多强,宋朝对外战争详细解析

    一位国外的网友就中国历史提出了疑问:Why did the Song Dynasty fare worse on the military than earlier Chinese dynasties?(为什么宋朝军队的表现比中国早期王朝差?)杯酒释兵权我的观点:1。在宋代,中国统治者认为,以前许多

  • 害死文天祥的,是南宋又一个秦桧,后代被永远禁止参加科考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秦桧文天祥,害死文天祥的下场,历史上谁害死了文天祥

    其实,忽必烈本不想杀文天祥。关键时刻,只因此人的一句话,南宋就又多一个秦桧来。而此人的后代,在明清两朝被永远禁止参加科考。此人叫——留梦炎。1、忽必烈本不想文天祥死崖山之战,陆秀夫背少帝赵昺投海自尽,10万军民争相跳海殉国,南宋灭国。元军大摆庆功宴,席上张弘范劝降文天祥,只要“侍奉大元皇上”不失丞相

  • 汉朝和宋朝都曾断代,为何一个要以东西划分,一个要以南北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汉朝跟宋朝哪个早,汉朝这么能打宋朝为什么不行了,汉朝和宋朝的历史

    按照历史记载 像“西汉”、“东汉”、“南宋”和“北宋”,这些国家在建国时只有一个字,都是“汉”和“宋”。而现在之所以如此称呼他们,仅仅是为了把他们区分,在研究时更方便,就是这么简单。我们不妨来看一下,这几个国家的建国史,通过他们的建国史,我们来看为什么专家把它们如此的划分?“西汉”是汉高祖刘邦创立的

  • 范仲淹29岁前为什么叫朱说?他的成才之路有哪些经历?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范仲淹个人简介50个字,范仲淹简介和个人资料,范仲淹主要贡献在哪

    范仲淹是宋朝历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提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被仁人志士奉为典范,对宋朝乃至后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不过,许多人可能并不知道的是,范仲淹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朱说(读音同“悦”),而且在他29岁前,世上并无范仲淹而只有朱说,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范仲淹的先祖是唐朝宰相范

  • 还原真实的包拯,38岁从政,玉面书生帅气十足,遇到了一位好伯乐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真实的包拯的一生,包拯最有名的事迹,历史上真实的包拯原型

    说起包拯,我们都亲切的叫他包青天,大家的第一印象应该是肤色黑,额头正方有月牙,为人刚正不阿,不畏权贵,为了正义谁都敢得罪。但是钢蛋在查阅大量的史料后发现包拯并不是这样的,他的脸上根本没有月牙,并且本人肤色一点也不黑,一派玉面书生模样,帅气十足,但是他不畏权贵这一点却是一点不假。当时皇帝宋仁宗的国丈是

  • 古代军功最高的三位武将:戚继光第三、岳飞第二、第一乃大唐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岳飞与戚继光的故事,岳飞和戚继光谁强,岳飞与戚继光谁是民族英雄

    在古代封建社会中,有文状元,自然也有武状元。武状元,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层层选拔由皇帝钦定的第一名。大家都知道,科举制是中国创造的一项人事选拔制度,而武科举则是中国军事上选取武官的又一创举。在古代,称考取武进士为“天龙门”,唐代大诗人李白则曰:“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自隋朝开始科举制后,历朝历代都曾有过

  • 古代是怎么抵制“豆腐渣”工程的,朱元璋早已运用了实名制!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在很早就有了一种叫做“塞铜钱”的办法,在主家找人开工之前就会将工程款全部给工人,但是并不会以金银或者银票的形式交付,而是全部给铜钱。而当一个建筑完成之后,主家就会派人检查,如果有哪一个地方让主家不满意的话,或者有裂缝,就必须往里面塞铜钱,而且是直到塞满为止,而等到主家每一个地方都检查完毕之后,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