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官渡之战,失败者为何是占据绝对优势的袁绍?性格决定成败

官渡之战,失败者为何是占据绝对优势的袁绍?性格决定成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4180 更新时间:2024/1/17 14:07:41

汉王朝的衰微,却是乱世英雄的机遇,然而,这亦是一场残酷的优胜劣汰。当初声势浩大的几路诸侯中,吕布为曹操所败,枭首于市井;袁术因众叛亲离,恨亡于病榻;张绣苦内外交困,复降于曹操;而刘表中立、孙策退守,整个北方,只剩下曹操和袁绍。

曹操剧照

决战总是要来临的,双方的野心,都不容许“两虎并存”,兵强马壮的袁绍率先出击,在建安五年,命大将颜良为先锋部队,直奔白马,文丑则兵进延津。曹操势弱,但他依旧押上了所有的家底,积极应战,狭路相逢勇者胜!

从数据上来看,袁绍精兵十万、良驹万匹,还有刘备数万援军。而曹操这边,兵力至多两万,而且还需分兵把守,因为谁也不知道袁绍会从哪边渡江。怎么看,这都是一场毫无悬念的战斗,因为袁绍具有碾压曹操的实力。

袁绍剧照

但最后的结果,却是曹操大胜,完败袁绍。究竟是何种因素,导致处于绝对优势的袁绍狼狈而逃呢?

仔细分析这场战役的前后,其原因无外乎以下三点:

第一、出兵时机错误

袁绍和曹操之间终有一战,这是不可避免的,然而,虽然袁绍实力大过曹操许多,但当时并非出兵的最佳时机。

首先是“兵非义兵”。曹操“奉天子以令诸侯”,占据了大义,可以自称是东汉正统,而袁绍则是以势压人,师出无名,只能背上叛军的名声。

曹操的军队,是尊奉天子,匡扶正义,这样一来,士兵们就有一种堂堂正正的信念,有了这个信念,军队便有了凝聚力。当时民生疲惫,连年征战,而袁绍妄动刀兵,所以相比曹操的军队,他们是缺少这种信念和凝聚力的。

汉献帝剧照

这两种因素,看似虚无缥缈,实际至关重要。若是袁绍的军队,能够一股作气,消灭曹操,自然无多大影响。然而一旦作战失利,打起了持久战,那么袁绍这方的士气,肯定是要大打折扣的。

对于这些因素,袁绍的谋士沮授早就提醒过他:

师出历年,百姓疲敝,仓庾无积…,今弃万安之术,而兴无名之兵,窃为公惧之!

更何况,出兵还不一定打得过。当然,这句话,一般的谋士是不敢说的,但是性格刚直的田丰说了出来,他言道:

曹公善用兵,众虽少,未可轻也。

他认为,曹操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打得下的,袁绍首要的任务,就是稳定刚刚吃下的地盘,把占据的四州之地,使其富足起来,大兴农业,等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再加紧备战,联络其他诸侯,去攻打曹操。

内修农战,外结英雄。

沮授剧照

然而袁绍根本听不进去,他认为,自己兵多将广,消灭曹操,易如反掌,并且以扰乱军心的罪名,将田丰关进了监狱,准备得胜归来,再收拾这个出言不逊的下属。然而,没想到,一切都被田丰说中了。

第二、好大喜功,贪图虚名

虽然袁绍认为自己有必胜的把握,但是他依旧不敢掉以轻心,这场战役的开始,曹操便感觉很吃力,因此,在关羽斩颜良,解了白马之围后,便带着百姓和士兵退往官渡。白马和延津不要了。

其实曹操这一招“弃卒保车”是一个大坑,他知道在正面很难和袁绍抗衡,因此,他利用主场作战,以及袁绍贪慕虚名的性格,来为自己创造优势,弥补自己兵力的不足。那这个战略有着何种目的呢?

曹操剧照

目的就是让袁绍拉长战线。袁绍好大喜功,对于送上门的延津和白马,他绝对会吞下,并且,但凡是曹操退出的城池,袁绍都会派兵占据,这样一来,他便可以摆出自己战无不胜,吓得曹操望风披靡的胜利姿态。

可是,袁绍本来就是异地作战,军资运送不便,此时他又占据了那么多的城池,一则兵力分化,二则补给线拉长,运送成本增加,袁军本来兵多的优势,也荡然无存。

而曹操正是凭着以退为进的手段,才能以两万的兵力,和袁绍打了一个平手,其实对于袁绍来说,这样的局面,已经是输给曹操一筹。

第三、内部矛盾

曹操退守到官渡之后,双方一直相持不下,连续几个月,都没能打破僵局,此时,就看哪方坚持不住,或者出现变故了。

袁绍、曹操势力范围地图

曹操连续几个月都是精神紧绷,身心早已疲惫不堪,但是作为主帅,他不能表现出颓废的神情,在许县镇守的荀彧也一直给他打气:袁绍倾巢而出,只要打赢了这一仗,那么整个北方都能收入囊中。

坚持就是胜利,曹操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这句话。在建安五年的九月,刘备看到袁绍久攻不下,有点情况不妙的感觉,因此他借着去荆州刘表搬救兵的借口开溜了。

刘备不在,对于袁绍来说,影响并不大,但要命的是,他的重要谋士许攸倒戈投向曹操了。关于许攸倒戈的原因,有两个:

许攸贪财,绍不能足。

审配以许攸家不法,收其妻、子,攸怒而叛绍。

许攸剧照

在《汉晋春秋》中,则是说袁绍屡次都不听许攸的建议,贻误战机,许攸颇有“竖子,不与为谋”的心态,转而投向曹操。反正不管怎么说,许攸的这此行动,使得胜利的天平向曹操倾斜了。

因为许攸是袁绍团队的核心人员,对于袁绍军队的情况,可以说是了如指掌。听到许攸来投,曹操高兴的无以复加,他知道胜利的契机已经来了。

果不其然,许攸告诉曹操,袁绍的粮草军资都在乌巢,并且乌巢没有重兵把守,只要派一支奇兵,将粮草烧毁,那袁绍的军队便不攻自破。

曹操听到之后,喜不自胜,挑选了五千精兵,自己作为主将,趁着夜色从小路奇袭乌巢。情况果真和许攸讲的一样,乌巢守备松懈,曹操轻而易举就得手了,一把火将袁绍的后勤物资烧了个精光。

刘备剧照

如果说刘备开溜和许攸叛逃对袁绍是双重打击,那接下来的第三打击,使袁绍胜利的希望彻底破灭了。

曹操在偷袭乌巢的时候,那里的守军第一时间向袁绍报告了情况,之后苦苦坚守,想等袁绍派兵支援。他手下的大将张郃也建议立刻救援乌巢,因为粮草对于军队来说,是重中之中。

但是有人和张郃唱反调,此人是袁绍的谋士郭图。他认为,可以趁此攻打曹操的老巢一官渡,“攻其所必救,乌巢危局自解”。这个建议听起来很有道理,但却是纸上谈兵。

乌巢守备松懈,如果不救,曹操顷刻之间便可攻破。但是官渡,是曹操的大本营,易守难攻,而且曹操偷袭乌巢,只带了五千兵马,大部分兵力还在官渡,若是等袁绍攻下官渡,曹操早就从乌巢杀了几个来回了。

张郃剧照

然而就是这样的昏招,竟然被袁绍采纳了,于是带着重兵去攻打官渡。在他看来,郭图说的很有道理,等攻下官渡,粮草有没有无所谓了,即使攻不下,曹操对于老巢肯定非常在意,一定会立刻回援,而他可以半途阻击。

但事实结果,如张郃料想的那样。

袁绍这个人,没有容人之量,并且容易把过错迁怒到他人身上,从不反思自己的过错。上文说的田丰,因为在出战前直谏过袁绍,袁绍兵败回去后,便杀了田丰解恨。

像这样的事情,在袁绍身上屡见不鲜,张郃也是袁绍身边的老人,知道他的这种性格,更知道袁绍此去必定失败,而他失败后,一定会拿自己撒气开刀。

官渡之战动画图

所以张郃直接带着部下投降了曹操。在这三重打击之下,袁绍已经彻底失败了,曹操从乌巢回来,看到来投降的张郃,知道大局已定。因此,在贾诩的出谋划策之下,曹操背水一战,而袁绍这边,颜良、文丑已死,张郃叛变,没有独当一面的大将,并且粮草被付之一炬,军心涣散,最后兵败如山倒,袁绍只带着八百骑兵,退回河北,从此再也翻不了身。

结语:

袁绍失败的这三个因素,归根结底,是其性格使然。袁绍曾广招贤士,想学战国四公子的做派,但是战国四公子是真正的礼下贤士,而袁绍只是沽名钓誉,正因为他是一个贪慕虚名的人,才会吞下曹操抛出的诱饵。

曹操剧照

并且,袁绍网络了大量人才,文武兼备,可是他从来不会真正使用这些人才,这一点,他和曹操完全相反。曹操知人善用、礼贤下士,所以,最后是曹操统一北方,而不是他袁绍

像田丰、沮授、张郃、许攸,这些都是万里挑一的人才,可是对于他们的良言,袁绍从来没有听从过,因此,所有胜利的因素,都被袁绍完美错过。

四个字形容他,就是刚愎自用,如果不是这种性格,也不会有这次的师出无名,也不会有战斗中的步步失利,更不会有后来的内部分裂。所以说,性格决定成败,在绝大多数事物中,都是如此。

更多文章

  • 韩信有多厉害?背水一战,3万人歼敌20万,连灭三个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韩信的军事有多强,韩信背水一战真的赢了吗,韩信最厉害的一场战役

    虽然说没有什么专业的素养,但是只靠着带兵打仗,韩信就能够受到刘邦的重用。在刘邦建立汉朝的过程当中,韩信立下了很多功劳,在战争方面他的天赋比较强,几乎不会有失败的战争,所以非常的厉害。如果刘邦的手下没有韩信的存在,刘邦不可能这么迅速的统一天下。而且在之前的时候韩信并非是名人,比如胯下之辱这样的事情我们

  • 原创汉武帝最宠爱的公主,两任丈夫贵震天下,网络疯传她的“惨事”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汉武帝最宠爱的女人,淮南公主刘陵和汉武帝,汉武帝和谁合葬

    卫长公主,名、字均不详,姓毋庸置疑的是刘,父亲是汉武帝刘彻,母亲是大汉皇后卫子夫。卫长公主还有个封号是当利公主(邑名当利公主),被十分宠爱他的刘彻硬生生越级封为长公主后,便多称卫长公主。其他朝代的大多是长女作为长公主,西汉的长公主是身份和地位崇高的象征,等同于有封地的诸侯王。卫长公主的待遇不同他朝和

  • 韩信在项羽麾下默默无闻,为何到了刘邦麾下,就能直接当大将军?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韩信跟项羽能斗得过刘邦吗,韩信作为大将军为啥不帮刘邦,韩信为什么鄙视项羽富贵不还乡

    韩信家境贫寒到什么地步呢?他的母亲去世了,都没有财力去进行安葬,但是韩信依然努力找了一座高地,让自己的母亲墓旁可以容纳万户人家。因为他觉得自己将来一定能够成为万户侯,可见他的志向确实足够宏远,但这给他带来了麻烦。试想一下,你的一个邻居家里穷得揭不开锅,还每天不干正事到处晃荡,挎着一把剑说自己要当首富

  • 韩信出身卑微,并无带兵打仗的经验,为何投奔刘邦后却屡建战功?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韩信带兵多多益善为何刘邦却不行,韩信投奔刘邦完整视频,韩信出身贫寒为何却极具军事才能

    文/桉《三国演义》这本书,我想大家都不陌生吧。在书中,罗贯中为观众们描写了无数英雄好汉的形象。 虽然人物繁多,但是每一个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各有不同。如一代枭雄曹操,能文能武的赵子龙,浮躁鲁莽的张翼德,他们每一个人都给观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今天我们要介绍的这位英雄就是刘邦手下的大将韩信。韩信出身卑微

  • 贵为刘备义子,刘封之死与诸葛亮有多大关联,答案并不复杂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诸葛亮为什么劝刘备杀刘封,刘备与诸葛亮的微妙关系,刘备和诸葛亮到底有什么矛盾

    在这个问题上,得仔细分辨,否则很容易被误导。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就得回答两个事情:一个是刘封该不该死的问题,一个是到底是谁决定了刘封之死。首先回答第一个问题,刘封该不该死。在小编看来,刘封之死,真的一点都不冤枉。毫无疑问,刘封是一个不可多得的猛将。在《三国志刘封传》中记载“时封年二十余,有武艺,气力过

  • 汉朝刘邦成为皇帝就算了,为什么他的同乡好友都能成为顶级人才?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汉朝刘邦十大重臣的下场,刘邦好友,刘邦当皇帝有何过人之处

    我们先来看看刘邦手下,都有哪些人才,是从刘邦起家时,就跟随刘邦的。萧何、曹参初时都是沛县县吏,一个人事主任,一个典狱长,与时为泗水亭长的刘邦算是同事。“萧规曹随”,两代汉初宰相。樊哙则是屠狗之辈,吕公眼光好,除了嫁给市井无赖刘邦一女之外,另外一个女儿嫁给了樊哙。最后成了汉朝大将军,左丞相。周勃则是名

  • 关羽为何会失去荆州,没有见好就收是其中之一,东吴才是“元凶”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关羽痛失荆州,曾仕强谈关羽守不住荆州,关羽抽调大量的荆州守军增援樊城

    都说关羽“大意失荆州”,但是事实上真的是大意吗?首先这个问题我们要具体分析。襄樊之战发生在刘备和曹操都元气大伤的汉中大战之后。这个时候是什么情况?刘备几乎把除了守军所有兵力都投进去了,而曹操也一直抵抗,最后耗不住了输了。也就是说,刘备为了这场战役,几乎就是“梭哈”了。而两个月后兵力必不可能恢复到能够

  • 原创汉武帝抗击匈奴之十五战役,卫青、霍去病应运而生车步骑协同作战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汉武帝派卫青和霍去病北击匈奴,汉武大帝卫青对匈奴决战,卫青霍去病与匈奴的三次大战

    开篇:汉匈战争,是汉武帝一生中最辉煌壮烈的诗篇。自马邑之战到征和三年发起最后一次燕然山远征,四十余年之间,汉武帝倾全国之力,发动了对匈奴十五次远征。其规模之大,气魄之雄伟,在世界军事史上都属于罕见。其中尤以元狩四年汉匈漠北大战最为惨烈。此战后迫使大单于向西方逃窜,匈奴内部发生分裂,由此开始了古代史上

  • 韩信一辈子战功赫赫,鞠躬尽瘁,却因信错一人而丢了性命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韩信被削掉的尊严,韩信战功赫赫完整视频,韩信的晚年事迹

    最初韩信作为开国功臣,在朝廷上所占据的地位都是较高的,刘邦下令韩信去攻打齐国,却没想到被别有用心的小人钻了空子,被项羽围困的刘邦,希望韩信能够赶紧派兵前来增援。韩信向刘邦提出条件,表明增援可以,但是希望刘邦可以封自己为齐国的代理王。刘邦虽然答应了韩信的要求,但是心底已经开始怀疑韩信的种程度,开始向萧

  • 原创合肥之战,张辽八百士兵大破孙权十万大军?是真是假?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张辽大破孙权十万大军,孙权合肥之战张辽怎么打败孙权的,为什么孙权十万没打过张辽八百

    公元214年,曹操南征孙权未成,班师前留张辽、李典、乐进与七千多人防守合肥。次年,曹操出去讨伐张鲁时,曹操给合肥送了一封护军薛悌的信,写了“贼至乃发(贼到时才打开)”。然而,孙权在汉中看到曹操,未能及时返回东方,8月率十万人北到合肥禄口。孙权长时间不能进攻,并遇到流行病,于是命令军级师撤退,并自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