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自成对明军百战百胜,对清军却一胜难求,这是什么原因

李自成对明军百战百胜,对清军却一胜难求,这是什么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084 更新时间:2024/1/16 12:14:29

在同明军作战时,这一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最惨的时候,他被洪承畴孙传庭打到仅剩十八骑仓皇逃窜,没过两年,就又迅速发展到数万人的规模。

可是到了跟清军作战时,后期一路平推到北京的李自成的大顺军似乎换了一支军队,从山海关到陕西,连战连败,除了在怀庆府打了个小小的胜仗,几乎一胜难求,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首先分析一下李自成大顺军的战斗力。

崇祯十五年(1642年),李自成的战斗力达到了巅峰。到了崇祯十六年,孙传庭兵败阵亡后,明朝官军再也没有人敢当面硬刚李自成,除了周遇吉在宁武关的抵抗给大顺军造成了一些损失,明军要么远遁,要么望风而降,使得李自成的目标直接从经略中原变成了直取京师。

各路明军其实还有数十万,为什么不敢同李自成一决生死呢,因为此时大顺军表现出的战斗力,让明军害怕了,孙传庭之前,已经有两位总督兵败身死,加上最能打的孙传庭也已失败,其他各路手上有兵的总兵认为自己上去也不过是填坑,白白消耗实力,所以都持观望态度。

有人说到吴三桂的关宁军,认为大顺军打不过关宁军。

其实两军在山海关之役有过直接交手,看看结果就能知道。

李自成亲征吴三桂,带出的是大顺军的精锐,许多人以为有二十万大军,其实实际兵力只有八到九万人而已,而吴三桂的关宁军是四万多人,加上山海关高第的关军,和当地的民团武装,总数在五到六万,人数相差并不是太离谱。

战斗过程是两军激战一昼夜后,吴三桂方已逐渐不支,这时候,清军如果再不参战,关宁军就会很快崩溃。

多尔衮令旗一挥,八旗辫子兵凶神恶煞般杀入战场,形势逆转,大顺军终于被击溃,不过虽然胜利,清军在山海关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有据可靠阵亡的高级将领有:副都统萨苏喀(正二品)、佐领拖纽(正四品)、骁骑校阿喇穆(正六品)、骁骑校布尔赛(正六品)、四等侍卫鄂哈(从五品)、护军校马纳海(正六品)、佐领恩克伊(从四品)、佐领蒙萨(从四品)、骑都尉扎叟儿额布亨(正四品)、云骑尉莽郭(正五品)、云骑尉留哈(正五品)等等。

由此可见,李自成的大顺军战斗力并不弱,与关宁军在伯仲之间,就算弱于清军,相差也没有太多。

那么为什么山海关战役失败后,李自成却一败再败,直到身死也没能逆转呢?

政策上,李自成失误太多,仅仅“追赃助饷”一项,就让他民心尽失。

战略上,他进军北京一路上明朝将领投降的很多,他却没有对其部队进行有效改编,李自成用人不疑,还让原来的将领带兵,又不留下足以牵制降将的强有力将领和兵力,大势一变,降将复叛就成为必然。

李自成在山海关失败后,弃守北京,一路西撤,随着他一路撤退,原来占据的州县纷纷复叛,擒杀大顺官员,举起“反顺复明”的大旗,北直隶、山东、山西等广袤的中原地区从此脱离控制,这对大顺军造成了很大削弱。

他原本可以召集兵力,扼守山西,一边休整一边观望局势,可是他一口气撤回了陕西,在山西留守的兵力分散,又没有留下强有力的将领统一指挥,使得自己在丢掉山西之余,在兵力上又遭到损失。

李自成的大顺军,本质上是一支冷兵器为主的军队。

他们被明朝官军称为流寇。这个称呼很形象,他们的作战特点,就是流动作战。

因为主要是流动作战,大顺军从没制造过火器,他们有限的一些火铳、大炮,都是缴获明军的。大顺军队火器的应用,始终不及明军,更落后于清军。

而同时期的清军,早已经开始向热兵器过渡,除了装备的各种火枪,还已经拥有了被称为“乌真超哈”的重炮部队,装备的是清一色的红衣大炮,炮兵已经成为一个独立兵种,可见清军的火器使用能力。

最好的例子,就是清军和大顺军的太原之战、潼关之战和延安之战,这是决定大顺朝命运的三场战役。在这三场战役中,都是大顺军凭借坚城固守,结果清军调来大炮轰击,隆隆炮声之下,再坚固的城墙也抵挡不住,最终全部失守,这三座城市,分别是山西、陕西、陕北的重镇,失陷之后,意味着李自成失去了最后的基地,西安只能被无奈放弃,大顺军失去了基地,重新成为流寇,李自成也很快意外身死。

冷热兵器的差距,决定了本来实力就不占优势的大顺军,在同清军的正面交锋中不可能击败清军。

而在战略战术上的失误和战斗意志的差距,将两军的距离进一步拉大,导致了李自成在同清军的作战中连战连败,一胜难求,最终兵败身死。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孙思邈活到140岁,临终前立下遗嘱:这个药方绝不能留世上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出师的时候,师父嘱咐他说:“要做个好大夫,可绝不能贪图安逸。你须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云游四方,广采众长,学习医药之道。等到脚下的鞋子七斤重时,你才可以定居行医。”孙思邈听从师傅的教诲,背上药囊云游天下,年复一年,不知道翻过多少山,走过多少路,采了多少药,医了多少人。有一天,他回到故乡耀州,天下起大雨

  • 杨玉环为何独爱吃荔枝?现代科学揭晓真相,难怪被李隆基宠爱16年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杨贵妃在历史上有许多传说,关于她的形象更是众说纷纭,有些人认为她其实并不美丽,只是唐朝时期大家审美观点和现代不同,因此杨贵妃才被人们所看重,还有人表示杨贵妃其实身材很差,毕竟唐朝以胖为美。不过无论怎样,有一定可以确认,那就是杨贵妃十分喜欢吃荔枝,现代专家就此现象进行研究,最后发现她被李隆基宠爱十六

  • 李白斗诗百篇,不及一篇倾尽美人容颜!听到背后的故事更觉心酸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李白一生五个阶段代表诗作,李白斗酒诗100首,李白最强励志诗

    然而李白写那么多诗,也不及夸赞美人的那篇诗能赢得唐玄宗的厚爱!这首诗想来也很多人垂青!那就是《清平调》,总共有三首小诗。其中一句“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更是为后人追捧。然而李白当时作诗的时候是喝醉酒的,大家都知道李白作诗要喝酒,但是李白为什么喝酒,只是喜欢云里雾里的感觉吗?我觉得其实不然。

  • 汉文帝想念贾谊,召他回长安,见面后为什么“不问苍生问鬼神”?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文帝对贾谊的态度,文帝和贾谊关系,汉文帝对贾谊的态度变化原因

    吴郡守被升职,他没忘记当初帮助自己治理河南郡的贾谊,于是就向汉文帝举荐贾谊。21岁的贾谊得以面见汉文帝,畅谈之下,汉文帝非常欣赏贾谊的才学,委任他为博士。在当时所有的博士中,贾谊是最年轻的一位,也是非常出众的一位:每当汉文帝出题目让大家讨论的时候,贾谊总是最先提出见解。汉文帝欣赏贾谊的才能,不断给他

  • 曹操如此奸诈,为何手下能人最多?放到现在,大多数人也会选他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曹操手下将领一览表,曹操奸诈的事迹,关于曹操奸诈的故事120字

    后来又有了《新三国》等影视剧,都颠覆了人们对曹操的传统印象,不过,即便大家觉得易中天在为曹操翻案,那他还是承认曹操是个“奸雄”,而如此奸诈的一个人,为何手下能人最多呢?其实很好理解,以曹操的条件,放到现在,想必大多数人也都会选他。大家随我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东汉末年,我们来看看曹操是如何一步一步获得人

  • 盘点世界历史上的超级帝国(4)——大秦帝国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1、 帝国的建立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朝代,是由战国时代后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帝国。秦原是周朝的一个诸侯国,其始祖伯益曾辅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帝舜赐了嬴姓。伯益的后人非子曾为周孝王养马,凭着他的本事,马繁殖得很快。前356年,秦国君主秦孝公

  • 盘点三国时期,最勇猛的八大名将,看跟你想的是否一样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三国死得最窝囊五大名将,三国时期十大二流武将,真正的三国名将排行榜

    1.吕布吕布有三绝:武绝天下,马绝寰宇,妾绝千古。吕布有此三绝,已不枉英雄一世。吕布,字奉先,天下无敌的勇将。以勇武著称,熟习弓马,膂力过人,使一枝方天画戟,箭法高超,号称“飞将军”。但是为人反复无常,嗜血好杀,不忠于任何人,只相信强者的力量。吕布手持的方天画戟,在戟杆一端装有金属枪尖,一侧有月牙形

  • 汤和63岁时主动辞官,朱元璋问他有何要求,汤和:100个美女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汤和死后朱元璋的态度,朱元璋对汤和的情感,汤和为啥逃过朱元璋的毒手

    这位将军便是唐朝的开国元勋信国公汤和。汤和63岁时主动辞官,李世民问他有何要求,汤和:100个美女。汤和本来和朱元璋是同乡好友,而且也是对朱元璋帮助最大的人,如果不是汤和当初邀请朱元璋去投奔汤和所在的红巾军,指不定朱元璋一辈子便在皇觉寺里当和尚呢!就算他再有能力,也无法去做皇帝啊!而朱元璋后来参加红

  • 先秦:一场长达七年的鸿门宴与羑里之囚中的纣王和周文王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纣王为什么囚禁周文王,周文王囚禁羑里怎么度过的,周文王囚羑里哪一年

    鸿门宴 鸿门宴的起因是刘邦,因为刘邦不但率先攻破了咸阳,还派人把守进入关中的关卡妄图拒绝其他诸侯的进入。这一看就是要独吞关中的嘴脸激怒了项羽,同时项羽还收到了一封刘邦部下左司马曹无伤写来的密信:“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如此一来坐实了刘邦想要称王关中的野心。天下是他项家的,哪个敢伸

  • 田文镜:康熙冷落雍正重用,乾隆评价:比李卫还差!后世褒贬不一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乾隆如何对待李卫田文镜,乾隆对田文镜的评价,李卫帮田文镜查封库银

    当然田文镜在后续会落下不好的名声,其中雍正也要负极大的责任,只是对于史官来讲,皇帝的所作所为在记录的同时要适当美化,所以后人将大部分错误全部归到了田文镜身上。但是单纯的看田文镜此人,他会后续走上被骂的道路,其中一大部分责任也在于雍正。田文镜究竟做了什么事让康熙和乾隆都不削一顾?今天咱们就来一同聊一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