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关羽该不该为荆州负全责?主要责任不在他,祸源或起于《隆中对》

关羽该不该为荆州负全责?主要责任不在他,祸源或起于《隆中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650 更新时间:2024/1/25 10:10:10

刘备在获得荆州之后,便开始谋划着派谁去镇守荆州要地。有才识、有谋略的诸葛亮变成了刘备的候选人之一。刘备自从将诸葛亮迎出山之后,就对他格外其中。或许是没有考虑到他的那两位结拜兄弟的感受,所以因为诸葛亮让张飞关羽感到不高兴了。其实,在刘备心里,哪里会不看重自己“桃园三结义”的兄弟。只不过刘备爱才、惜才,才会重用诸葛亮。或许在当时,刘备对诸葛亮的信任远不及自己的两位兄弟。不然,怎么会在派出诸葛亮镇守荆州的时候,还让关羽相随。当庞统逝世之后,刘备又赶紧将诸葛亮调出荆州,让他前往西川任命。由此我们可以推测,在刘备心里,有谋略、有胆识,又是自己的结拜兄弟关羽才是最佳人选。

刘备让关羽镇守荆州,十几年之后“关羽大意失荆州”

刘备最终选择关羽镇守在荆州,然而关羽最终却没能守住荆州要塞。写下《三国志》的陈寿给关羽的评价是:“称万人敌,为世虎臣。然刚而自矜。”陈寿认为关羽的性格过于骄傲自满,虽武力可称为武臣,也可和万人相匹敌,可是他的这一致命的性格弱点——自矜。也就是说关羽太过于高傲了。

举个例子,当孙权想要和刘备联姻的时候,关羽说了句:“吾虎女岂配犬子!”孙权原本想要让自己的儿子娶了关羽的女儿,可是没想到关羽还看不上他。关羽将自己的女儿比喻成“虎女”,而降算全的儿子比喻成“犬子”,“犬子”本是自家的自谦之词,反倒被一个外人之臣给说了。这下子可就惹恼了孙权。关羽誓不肯和东吴联姻,他的这一性子也为自己的结局埋下了伏笔。

可是,关羽真的应该对“失荆州”这件事情负全责吗?

关羽不是此次败局的最大负责人,刘备诸葛亮没有改变《隆中对》的战局

关羽在这件事情上或许是一位失败者,他自己也有些许关系。可是最终要为这件事情负最大责任的不是他。我们来看一下关羽失败的几个客观原因。

首先,荆州是孙权一直想要夺回的。当初孙权借出荆州只是权宜之计。眼看着刘备获得了益州之时,孙权就想夺回荆州了。因为荆州对于东吴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关口。如果荆州一直在他人手中,东吴难保有一天会遭遇不测。所以,孙权对于荆州一直虎视眈眈。

其次,糜芳和傅士仁的反叛。这两位大将和关羽有些过节,关羽曾经说过要将他们二人治罪。所以,在利益考量之后这两位大将主动投靠了吕蒙

再者,刘备未曾对派出兵力支持关羽。从而让关羽处于孤立无援境地。孙权在刘备着联姻碰壁之后,就转头和曹操联合在一起了。原本曹操的实力就强,现在更是强强联手。关羽一位年近六十的老人,已经没有了昔日的光辉,又没有援军的支持,再加上有人叛变,这样的情况下让关羽如何打赢。

其实,这一局面的产生最早在《隆重对》的时候就已经埋下了祸根。因为隆中对将“荆州”作为刘备的一个战略据点。可是忽略了“荆州”是东吴的眼中钉,他迟早都要拿回的。所以让关羽一个人镇守“荆州”无疑是让他独自面对东吴和曹操两大阵营。正是因为刘备和诸葛亮当初的《隆中对》太过看重荆州的地理位置,并且始终不肯放弃荆州最终才会导致这样的结局。如果能够早一点改变策略,放弃荆州的话,或许孙权就不会和曹操站在同一阵营。关羽也不会因此丧生。

更多历史资讯请关注【华夏史谱】,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更多文章

  • 官渡之战后袁绍有机会翻盘吗?有,但他没把握机会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官渡之战后袁绍有可能东山再起吗,官渡之战后袁绍还有机会割据吗,官渡后袁绍有可能翻盘吗

    公元200年曹操以少胜多在官渡取得了对袁绍的胜利,在官渡之战后曹操很快灭了袁绍的儿子,彻底统一了北方,建立了新的政权,官渡之战在三国也成为了三大战之一的战争,但是官渡之后失败后,袁绍就没有机会翻盘吗?官渡之战答案是有的,但是他没有把握住机会。官渡之战前,曹操与袁绍的北方之争势在必行1.战力:基本军力

  • 汉末三国时期武官官职泛滥,这是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三国武官官职顺序表,三国时期官位与现代官位,三国时期的官职制

    在三国时期,各个国家的武散官高下序列并不都是一样的,由于都督制的发展,曹魏在魏文帝末年或魏明帝初年武散官序列发生了变化,使得曹魏形成了有异于其之前和其它两国的独特的武散官阶,即“魏阶”,其与汉末魏初以及吴蜀两国使用的“汉阶”的区别主要在于四征将军、四镇将军以及前后左右将军这三阶的相互位次上。由于西晋

  • 汉成帝时期,王氏家族的势力遍布朝野,为王莽篡汉立下基础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王氏与汉成帝的关系,王莽王氏,西汉时的王氏

    因为每一个宗室成员,都拥有皇位的继承权,他们都是皇帝的潜在政敌。外戚则不然,他们没有登上皇位的合法权,他们的权力来源于皇帝,并不来源于血统。这意味着,皇帝的一纸诏令,就可以轻易剥夺他们的所有权力。这就是历史上,宗室成员往往担任虚职,外戚成员往往拥有实权的原因。汉成帝剧照,与他宠幸的赵氏姐妹西汉有一个

  • 汉武帝时期为什么要进行财政改革?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汉武帝时期财政收入,汉武帝财政政策的问题,汉武帝增加财政收入的目的

    大量人口弃农,将直接对农业生产造成影响,甚至动摇整个社会的经济根基。农业是天下之本,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数减少将直接动摇社会根基。即使遇到丰收年份,人民仅仅也只是勉强度日,丝毫没有剩余,粮食储备严重不足。因此,稍有灾荒,就会出现“失时不雨,民且狼顾;岁恶不入,鬻卖爵子”的悲惨局面。另外,高度繁荣的商品经

  • 汉武帝临终之际,以四位辅政大臣互相牵制,为何霍光最终独掌朝政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汉武帝为何选择霍光,汉武帝驾崩后霍光如何掌控朝政,汉武帝对霍光的信任

    辅政大臣矛盾爆发,反霍光联盟逐渐形成后元二年(前87年)二月十二日,汉武帝病重弥留之际,立年仅八岁的刘弗陵为皇太子,以奉车都尉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金日磾为车骑将军,太仆上官桀为左将军,桑弘羊为御史大夫共同辅政。两天之后,汉武帝驾崩,年仅八岁的刘弗陵继位为帝。在四位辅政大臣之中,金日磾实际上是最没有

  • 韩信,为何短命的传说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韩信短命的传说,造成了韩信短命的几件事,韩信短命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韩信什么时候死的呢?历史上对于韩信死时候多大岁数并没有明确的记载。有人说韩信死的时候那年才三十五,有人说三十八,在所有的说法中韩信没有活过四十岁。说韩信没有活过四十有个民间传说挺有意思,说韩信按照自己的寿命应该能够活到七十多八十岁了,可是由于韩信自己做事不地道,干了一些缺德的事情折了寿,韩信折了四十

  • 汉武帝为何下《罪己诏》,武则天为何立无字碑?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武则天为何立无字之碑,武则天为何要立无字碑为谁而立,为什么女皇武则天死后立无字碑

    诏书中也申明了,很多过失在呈送文书上并不见反映,而是从降者和敌俘口中才得知。故此否定轮台屯垦的建议,发展农耕,免除养马者的赋税。因此“罪己诏”说,是后世班固《汉书》和司马光《资治通鉴》给加上去的。汉武帝虽有反思,并未明言罪己。作为历史上第一位反思检讨过失的皇帝,发布《轮台诏》,其意义也是开天辟地的,

  • 汉朝最后的倚仗,他一日不死,曹操一日不敢灭汉称王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曹操什么时候称王的,汉朝最衰败的事情,汉朝最强的三个人

    而曹操一开始也没有表现出要代汉的迹象,实在是前期他也没这实力。当时天下都被各路诸侯瓜分得差不多了,大家守着自己的地盘,互相试探,看谁能笑到最后。曹操从衮州起事,灭了吕布,雄踞山东,等勤王的时机到了,曹操就在196年迎归汉献帝。这时候的汉朝王祚早就摇摇欲坠了,但曹操不敢直接取而代之,而是“挟天子以令诸

  • 汉武帝赏赐酒肉,霍去病为何宁愿让肉臭掉也不分给士兵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汉武帝对卫青和霍去病的态度,李广和霍去病在同一时期吗,麒麟阁十一功臣和霍去病关系

    这段话的意思是霍去病出征时,汉武帝派人送给他数十车酒肉,霍去病吃了之后,把剩下的全扔了,而他手下的士兵还有饿着肚子的。这件事到底是真是假?司马迁大概率是在黑冠军侯司马迁一直看霍去病不顺眼,霍去病能够被重用,靠的就是姨妈卫子夫和舅舅卫青的关系。这两个人,一个是皇后,一个是大将军,而且他舅妈还是最受宠爱

  • 汉朝的大臣们是不是真的个个有着傲梅风骨?为何一受辱就要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孟尝君好吧,正铮铮傲骨自然是汉朝大臣们自杀的原因之一,但是除此之外还有”隐诛“的原因,也就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前面是自尊心作祟,后面完全就是“被自杀”了。一般来说都是皇帝授意,让你回去自个儿看着办,选个体面点的死法,一来是照顾自杀者的颜面,不用明罪正法,二来也是不显得皇帝对臣下薄幸。影视剧中的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