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自比周公辅成王,王振是明朝第一代专权宦官?宦官专擅,早有端倪

自比周公辅成王,王振是明朝第一代专权宦官?宦官专擅,早有端倪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1814 更新时间:2024/2/7 6:17:35

明朝之坏,坏于宦官。

这是一部人坚定不移的认知。

这一认知,正不正确,仔细思索起来,似乎也有那么一点点道理;

这一认知,正不正确,严格检视下去,确实存在很多显见的漏洞。

关于历史,很多事情,也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辨证清楚的,一切,暂且留给聪明的读者去考索求证吧。

这里,来说点具体的。

本篇来讲明代的一位宦官。

这位宦官,不是别人,他就是王振。

话说,王振得势的时候,他是非常地骄横。

当时,大明王朝的公卿们,都会前往王振的门前,向他俯首下拜。

当时,就连高高在上的天子,在称呼王振的时候,都要尊其一声“先生”。

如此看来:

(一)王振其人的恶、王振的不被正面看待,最主要的,还是他的骄横;至于说,因为宦官的身份而被贬斥,那还算是次要因素。

(二)王振的恶,在于他玩弄权力。

(三)王振的恶,在于他为大明王朝后来的宦官专擅做了榜样。

三殿刚建成的时候,朝廷为表示庆贺,曾大宴百官。

关于三殿,《明史》卷三百四·列传第一百九十二《宦官一》中有:

“正统时,重建三殿,治杨村河,并有功。”

可见,明英宗(朱祁镇)正统(公元1436年~公元1449年)时期,确有修建三殿之事。

那时,朝廷赐宴百官,按照以往的惯例,宦官即使非常被皇帝恩宠,他们也是不能参加外廷筵宴的。

可是,此次皇帝赐宴百官时,他始终放心不下王振。于是,他便派人,前去看望“王先生”。

使者见到王振的时候,他正勃然大怒。

见到皇帝派来的使者之后,王振怒气冲冲地说道:

“我之与皇帝,可比之周公辅佐成王!难道百官赐宴,独独就不能有我的一席之地吗?”

使者回去之后,把王振的原话禀告皇帝。

因为王振的话,皇帝皱起了眉头,他甚至还有些局促不安。

于是,皇帝命令大开东华门的中门,请王振从中门入内。

王振问传旨的人,为什么要从东华门入内,使者回答说是:

“这是圣上的旨意,请您从东华门入内。”

这么高的礼遇,王振自己都有点不可思议,口中说道:

“难道这样也可以吗?”

等到王振到达东华门外的时候,远远就看见中门大开,百官都在门前下拜等候。

这么大的场面,王振无法不十分愉悦!

细究起来,王振所表现的专擅,其实,并非偶然,而是其来有自。

最初,明太祖(朱元璋)开国之后,严禁宦官参与政事。明太祖洪武时期(公元1368年~公元1398年)的宦官,其主要的职责,不过就是看守宫中的门户、传达口信、洒水扫地、差遣使唤而已。这一时期,宦官都是默默无闻,没有名声的。

明成祖(朱棣)永乐(公元1403年~公元1424年)中,皇帝对宦官已有所重视。这大约和朱棣夺取皇权的经历有关。这一时期,马云、孟骥等宦官,在朝廷内外,已经多少有些名气了。但是,他们还不至于明目张胆地参与到政事当中来。

不过,从《明史》的记载中,可以看出,马云已很有些地位了。

明成祖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朱棣驾崩于北征回师途中的榆木川(今内蒙古乌珠穆沁)。

当年,朱棣死在半道,在其后事的处理中,马云就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据《明史》卷七·本纪第七》成祖三》载:

“辛卯,崩,年六十有五。太监马云密与大学士杨荣、金幼孜谋,以六军在外,秘不发丧,熔锡为椑以敛,载以龙举,所至朝夕上膳如常仪。”

宦官孟骥,其人不详。

关于孟骥,见于资料者,如下:

明人黄佐所撰之《翰林记》卷十五《扈从》下有:

“(永乐)二十年二月,上北征,惟幼孜与侍读王英扈从,赐鞍马钞币。至阔栾儿海,五月遂还。英尝奏事,上喜,谓曰:‘秀才是二十八人读书者,朕需尔为用,正好宣力,勿惮劳苦,今凡军中一切动静或謡言之类,尔有所闻,即来奏。’又谕太监孟骥曰;‘秀才有事,即令入见,毋沮。’”

由此可见,孟骥为朱棣贴身太监,曾随他北征。

《大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二十

宣德元年(公元1426)农历八月,朱高煦反,其中有载:

“遣太监孟骥、陈芜驰奏皇太后。”

依此可见,明宣宗(朱瞻基)在位时,太监孟骥仍随侍皇帝。

明成祖永乐时期,虽然对宦官有所委任和寄托,但是,宦官一旦犯事,都会处于极刑。

这一时期,对待宦官,还是极其严厉的。

明宣宗宣德(公元1426年~公元1435年)朝,宦官王瑾、刘永成等人,因为受到皇帝的宠信,他们已经开始参与到政事当中来了。

王瑾、刘永成(资料欠缺,从仅有资料判断,他们主要参与军事)等人的参与政事,还是比较轻微的、程度较浅的,远远没有达到专掌政柄、制定政令的地步。

《明史》卷三百十四•列传第一百九十二《宦官一·范弘传》下附有《王瑾传》。

关于王瑾,可简介如下。

王瑾,初名陈芜(上文所引明宣宗实录中,曾及“陈芜”,即其人。)。明宣宗还是皇太孙的时候,王瑾朝夕在其左右供职。等到明宣宗即位以后,赐其姓名为王瑾。王瑾曾跟随明宣宗征讨汉王朱高煦。回来之后,王瑾就参与处理四方的兵事,曾被赏赉,累积巨万。他多次被赐予银记(银质印章),文“忠肝义胆”、“金貂贵客”、“忠诚自励”、“心迹双清。”等。他还曾被赐予两名宫人(宫女),并给他的养子王椿赐予官职。

明宣宗时,虽然宦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参与政事,但是,当时对宦官的管制,还是严厉的。

这一时期,宦官袁琦命令阮巨队等偷偷出外采办物事。后来,事情被发觉,袁琦被磔死(酷刑),阮巨队等全部处斩。

这一时期,宦官裴可烈等所为不法,立即被诛杀。

就因为这样,所以,此时的宦官还不敢放肆。

明英宗(朱祁镇)正统(公元1436年~公元1449年)即位时,年仅九岁。

王振狡黠,能得皇帝的欢心。于是,他便被破格提拔,执掌司礼监。

王振用事之后,他诱导皇帝,要用重典酷刑统驭官员,说是可以防止大臣对皇帝的欺瞒蒙蔽。于是,大臣被治罪下大狱的络绎不绝。这样,王振得以进行权力交易。

最初,太皇太后(诚孝昭皇后张氏、明仁宗朱高炽元配)贤德,政事还是由内阁处理的。此时的阁臣杨士奇、杨荣、杨溥等人,都是几朝元老。因为忌惮老臣,所以,王振还不敢逞势。

后来,情势渐变:

正统七年(公元1442年),太皇太后崩逝;

此前,杨荣已先辞世;

杨士奇因其子杨稷论死,不出;

杨溥年老多病;

新进阁臣马愉、曹鼐权势比较轻;

这样,王振便飞扬跋扈、无法无天了。

于是,从王振开始,大明王朝的制度和规矩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从此以后,天子身居在深宫大内,不再与外廷群臣相接、不再议政。

从此以后,宦官的势焰熏蒸。朝廷的公卿都要到宦官的门前下拜,向掌握权力的宦官低头。

从此以后,就连天子,也要称宦官为“先生”。

从此以后,宦官参加外廷的筵宴,还要从中门出入。

真真可叹啊!

《明史》卷三百十四·列传第一百九十二《宦官一·王振传》,可参看。

本文框架,依照明人王鏊《王文恪公笔记》中《王振》一节。

(全文结束)

更多文章

  • 元朝覆灭后,滞留中原的蒙古女子成大麻烦,朱元璋用一招巧妙解决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朱元璋怎么推翻元朝,朱元璋灭元朝后怎样处置,朱元璋灭了元朝后遗留了哪些人

    朱元璋曾经打出了“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口号,他后来也成功了,结束了蒙元在中原的统治,元朝的末代皇帝元顺帝,没有战死,更没有选择自杀,他带着为数不多的王族和一部分军队回了蒙古高原,有趣的是他在明朝军队的追击之下,惶惶不可终日,两年之后便过世了,从这开始蒙古王族便一代不如一代,渐渐没落了。这一切都是朱

  • “连中三元”的学霸欧阳修为何没能更进一步,成为那届科举状元?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欧阳修科举排名,欧阳修3次被贬的原因,欧阳修的一生

    历朝历代最高学府——国子监同年秋天,妙笔生花的欧阳修在国子监举行的课业考试第一名,成为监元。随后又在开封府的解试(相当于明清时期的“乡试”)中凭借锦绣文章斩获解元。第二年,解元加身的欧阳修在开封府参加省试(科举中的礼部试,相当于明清时期的“会试”)。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此次省试的主考官是当时的词

  • 明朝为什么搞不定起义军?关键是方法用错了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明朝是如何控制军队的,明朝的军队是怎么建立的,明朝末年明军到底有多少

    与中国历史上的诸多起义事件相比,明朝末年的起义规模在开始阶段并不算大。朝廷最初的征讨也颇为有力,比如王自用、高迎祥等起义军首领相继被剿灭。按理说,当时朝廷完全有能力彻底将起义军扼杀在起步阶段。然而现实情况却是起义军越剿越多,最终形成了燎原之势,这才推翻了大明王朝。那么造成问题越来越严重的根本原因是什

  • 清平乐带火了“珍珠妆”,宋朝流行这样的首饰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清平乐中的宋朝服饰太美了,清平乐珍珠妆清晰图,清平乐宋朝女子图鉴

    这是正午阳光继《琅琊榜》、《知否》之后,又一部高质量的古装大戏。这部剧高度还原了九百多年前的宋朝人文美学,看惯了唐、明、清的朝代剧,感受一下宋朝的美学反而觉得耳目一新,是典型的中式美。定档海报水平就很高,为了使宋朝韵味更足,设计师特意将宋代名画作为背景,融合人物的关系,可谓巧妙。除了剧情十分吸引人之

  • 还历史一个真相:明朝276年最大谣言,忠贤不死,大明不灭!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魏忠贤不死大明真的不灭亡吗,明朝灭亡后一忠臣誓死不降,明朝那些事解说明朝灭亡的原因

    不知道什么时候流传着这样一个观点,魏忠贤,大明王朝最后的中流砥柱,他英勇抗击外族入侵,大力打击贪污腐败,一心一意地为明朝发展做贡献。而崇祯皇帝不识货,开除了这位国家的好太监,最终导致大明有限公司关门大吉,自己也在煤山上吊,所以说,忠贤不死,大明不灭!本着存在即合理的观念,网上很多朋友都对此深信不疑,

  • 朱元璋的口号是恢复汉人的天下,做皇帝后,怎么没人叫他民族英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朱元璋提出的口号,明太祖朱元璋是民族英雄吗,朱元璋的国策是什么

    画像民族英雄是一个至高无上的称呼,其实只要是捍卫本民族利益,并为之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就能得到这样的殊荣,历史上比较出名的几个,岳飞,戚继光等人的事迹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了,这是其中两个名声比较响的,其实呢他们只是冰山一角,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朱元璋没有被算成民族英雄,那么他到底算不算呢?元朝之前是宋,他们

  • 朱棣攻打南京,各地藩王为何不起兵勤王?这3个原因道明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为何朱棣打下南京后无人反抗,朱棣如何攻克南京的,朱棣为什么攻打南京

    晋朝结束了东汉末年,三足鼎立的局面;还有的朝代产生是因为内部的变乱,比如武则天建立的周朝,就是在唐朝的基础之上,夺取了唐朝的政权,建立了属于武则天政权的周朝,虽然这个朝代很短,但是它也确实是存在过的。我国虽然朝代在不断的更迭,但是我国的文化等却一直没有断代,因此我国的文明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自古就流传

  • 明朝领先世界的五项发明,各个超脱时代,如果明没亡历史无法想象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明朝十大重大发明,你认为明朝有什么发明,中国明朝及以前的发明

    石油井第一个发明就是,水地雷。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当时并没有很多的人关注,因为他的作用在当时似乎并不是非常的大,但是明朝的这个水底的地雷可是非常的先进,也是大明第一个发明的,试想一下如果把这个东西大量的放在水里,如果对方不知情贸然闯进来,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可能左右不了战局但是还是会起到一定的作用的。这第

  • 国破山河在!睢阳保卫战的张巡,被誉为唐代岳飞,曾“守一城,捍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张巡睢阳之战,张巡死守睢阳完整版,张巡守的睢阳是现在的哪里

    作者/李青友首发/文化影响力 说张巡是大唐名将,实在有所拘囿。古代没有专门的军校,通过科举考试的士子们,精通文事,从而精通吏事,也就精通了人事、政事和军事。将相本全才,文武都不分。这在张巡身上也体现得很明显。 ▲河南邓州,张巡故里碑。图源/网络《新唐书》记载,张巡是邓州南阳人。在灿若繁星的南阳历史名

  • 宁远:努尔哈赤的伤心地,袁崇焕的快意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宁远袁崇焕,袁崇焕时期的宁远是哪里,宁远大捷之后袁崇焕被捧上了

    努尔哈赤像1622年(明天启二年、后金天命七年),天命汗大败明辽东经略熊廷弼、巡抚王化贞,夺取了明辽西重镇广宁。明朝廷惩处了熊廷弼、王化贞后,委任天启帝的老师、大学士孙承宗为辽东经略。孙承宗起用了袁崇焕。随之,袁崇焕与天命汗激战于宁远。一、清太祖志在必得,发威宁远城。1626年(明天启六年、后金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