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为什么大杀贪官,重用锦衣卫?看他的出身就知道了

朱元璋为什么大杀贪官,重用锦衣卫?看他的出身就知道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1448 更新时间:2024/2/5 11:40:08

朱元璋的出身

朱元璋出生于元文宗天历元年(1328年),当时中华大地正处在蒙古异族的统治之下,全国人分为四等,蒙古、色目、汉人、南人。朱家属南人范畴,位居末等,而他们又是末等南人中最为穷困、最为低贱的雇农,属于草根中的草根。朱元璋一出生,就成为社会最底层人群中的一员。

元至正四年(1344年),天灾横行,淮河流域一带旱灾、蝗灾和瘟疫轮番摧残着这片土地。朱元璋的父母和长兄相继死于这场灾难。他的嫂子带着孩子回了娘家,只剩下他和他的小哥哥相依为命。

那时朱元璋十六岁,迎来了他人生最为黑暗的一个阶段。他连亲人病逝都无钱安葬,兄弟俩的生活无以为继。

为了活命,朱元璋到皇觉寺出家做了和尚。后来宗庙都养不活他们了。朱元璋只好背上破包袱,提上木鱼和瓦罐,走出寺庙去化缘乞讨。

朱元璋先后漂泊到了庐州、六安、汝州、颖州等地,最后又返回到皇觉寺。后来,朱元璋加入了郭子兴的义军,一步步拼杀,从小兵做到了皇帝。

朱元璋的这个出身,无疑会对他的三观造成很大影响。他登基后,进一步影响明朝的国家政策。

我觉得,朱元璋的出身,对明帝国的国家政策主要有这几方面的影响:

一是重农抑商政策

朱元璋出身于贫农,从小感受到民间的疾苦,因此对农民有一种天生的亲近感。

朱元璋非常懂得农民的艰辛苦衷, 他说: “ 四民之中… … 农最为劳。… … 农劳者何? 当春之时, 鸡鸣而起, 驱牛秉来而耕. 及苗既种, 又须耕耘。炎天赤日, 形体憔悴。秋成输官, 所得能几?今居官不知民艰, 刻剥虐害, 无仁心甚矣!”从中可以看出朱元璋对农民确是有感情的。

他登基后,制订了很多重农的政策。如把屯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以屯田解决军需供应,保证边防安全,同时减轻百姓的负担。

同时朱元璋采取了抑商的政策。为了巩固小农经济,朱元璋对商业发展出台了各种政策来限制。对于商人征收很重的税赋,不允许他们参加科举考试,就连穿衣服都有着严格的限制,朱元璋规定商人不许穿丝绸衣服等等。

二是抑官政策

朱元璋可能看多了元朝官吏欺压百姓的行径,因此对官吏抱有极不信任的态度。

在朱元璋平定天下之前,他听说自己的对手张士诚住在深宫里养尊处优,疏于政事,就曾发过一通感慨说:“我诸事无不经心,法不轻恕,尚且有人瞒我。张九四(士诚)终岁不出门,不理政事,岂不着人瞒!"显示出对官员的极不信任。

除了不信任官吏,朱元璋更是非常痛恨贪官。对于贪官,无论贪污程度如何,他都一视同仁,全部杀光。为了打击贪官,他采取了非常严酷的手段,如采用“剥皮实草”之类的酷刑。目的就是威吓官吏。朱元璋还下了一道诏令:如果老百姓发现地方官员贪污,可以拿着明朝法律《明大诰》,直接绑了官员送到京城,其他官员不得阻挠。

明朝的官员俸禄也是非常低的。可以说,如果明朝的官员只靠朝廷的工资,那就只能过上勉强温饱的生活。像海瑞、于成龙那样的清官,自己的官服除外,家人破衣料衫,吃顿肉都要掂量再三。很多官员请客吃饭,也只有粗茶淡饭。

朱元璋由马上得天下,深知军队的危险,因此对武将更不信任。明朝的军队实行兵与将分离的制度。即打仗的时候才临时派将领,平时严禁军队与将领私下往来。

明朝的军队一般由文官作为最高统帅,如袁崇焕、孙承宗、 熊廷弼等人都是文官出身。

明成祖以后,为了监督军队统帅,明朝又实行了太监监军制度。

所有这一切,都可以追溯到朱元璋对官员的不信任。而这种不信任的源头,可能是从朱元璋的出身而来。

三是锦衣卫等特务监控制度

出于对官吏的不信任,朱元璋才发明了锦衣卫这样的特务机构,目的就是监控百官的一举一动。这些锦衣卫就像一大批流动的摄像头,到处窥探官员隐私,连他们在家请客吃饭的菜单、席间说过的话,都一五一十传到朱元璋的耳朵里。

在朱元璋打击功臣的过程中,锦衣卫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虽然朱元璋后来撤掉了锦衣卫。但是他的这种做法为明朝的特务制度开了先河。

后来,他的子孙重新用了锦衣卫。还创立了东厂、西厂、内行厂这些由太监执掌的特务机关。这些特务不但监督官员,也监视百姓。明朝更是笼罩在特务机关的阴影之下。

更多文章

  • 魏忠贤在明末只手遮天,为什么却斗不过刚继位,年仅17岁的崇祯?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魏忠贤为何斗不过17岁的崇祯,魏忠贤与明朝的灭亡之谜,魏忠贤不死明朝真的就不会亡国吗

    然而,尽管魏忠贤只手遮天,谁都不放在眼里,可当崇祯皇帝朱由检继位后,迅速将他拿下。魏忠贤为何斗不过16岁的崇祯皇帝?魏忠贤生于明朝隆庆二年(西历1568年),出身贫寒,以至于目不识丁,并且,又有着好逸恶劳的恶习。最终,衣食无着的情况下,魏忠贤在万历时代,进宫做了太监,勉强混口饭吃。魏忠贤虽然没文化,

  • 朱元璋为什么秘密处死自己的儿媳妇?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朱元璋为何处死自己的亲生女儿,朱元璋为什么处死自己的儿媳妇,朱元璋处死儿媳完整版

    话说马皇后去世后,朱元璋就发誓不再立皇后,但后宫需要人掌管,于是让李淑妃掌管后宫。李淑妃去世后,这个任务便交给了郭宁妃。郭宁妃为朱元璋生了一个儿子,名为朱檀,是朱元璋第十个儿子,刚生下里没两个月就被封为了鲁王。朱檀的王妃是汤和的女儿汤氏,也称鲁王妃,也就是她被朱元璋秘密处死。因为她和朱檀一起做了一件

  • 朱元璋为什么废除丞相制度?这对明朝治理官员有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后何时恢复的,朱元璋下令废除丞相的目的,朱元璋废除丞相合理吗

    若想弄清楚这中的各项原因我们不得不从以下的几点来入手。为何废除:(一)朱元璋本人的性格熟悉历史的人都应该知晓,朱元璋此人最是多疑,因为他多疑的性格,所以他一直都很怀疑自己身边的人是不是藏着谋反之心,故而早年间追随他的功臣大多数都没有落得个好下场。宰相是皇帝身边最亲近的人,也是最容易接触百官的人,可以

  • 朱元璋临死问了四个字,大臣们都没敢回答,是哪四个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朱元璋死前说的最霸气的话,朱元璋临死时说的话,朱元璋临死画像

    岁月终究是无情的,在洪武三十一年一代开国皇帝朱元璋,走完了他传奇的一生,临终前朱元璋给个皇子下最后一道圣旨,意思是让各位藩王原地祭拜,不需要来京城帝都,皇子们都清楚朱元璋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即将成为他们的主子---朱允炆。他是怕各个藩王在奔丧之际,把皇太孙朱允炆拉下皇帝宝座,更担心各位皇子会为

  • 朱元璋为了统治的需要,设置两个官职,可是设置完他自己却后悔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朱元璋的官职等级排列,朱元璋真实的官职,朱元璋设立四辅官制度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朱元璋的身世其实非常凄惨,幼时家境贫寒,还是孩童的他,就靠着给地主家放牛,来维持生活。然而天灾人祸不断,元朝的贪官颇多,而且对手下的百姓有过多的压榨,再加上连年的旱灾和蝗灾,很多普通的老百姓,

  • 陈圆圆有着倾世容颜,崇祯为何不将她纳入自己的后宫?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陈圆圆跟崇祯有关系吗,陈圆圆一生的遭遇,崇祯为啥不把陈圆圆给吴三桂

    编者以为这第一个原因是这崇祯看不上陈圆圆的出身。能歌善舞的妃子他自然是不缺的,可像陈圆圆这样子的绝色虽然在整个后宫中,可能都找不到一个可以跟她媲美的。不过,毕竟陈圆圆是一名歌女出身,如果纳一名歌女作为自己的妃子,实在是对自己的形象不太好。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早就知道这后宫中的女子极有可能成为别人的卧

  • 朱元璋临终下令38名妃嫔殉葬,其包括贵妃,而张美人幸免?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母以子贵的意思,全因老朱生前喜欢宝庆公主,而宝庆公主是张贵妃的亲女,所以,对张美人网开一面了,宝庆是老朱接近耄耋之年(68岁)才生下的女儿,所有孩子中她最小,按年龄当属爷孙辈,人说“隔代亲”,我认为人类真存在这现象,大概在心理上,老朱当宝庆是孙女了。朱元璋是在自己71岁的年龄走到了生命的尽头的,这一

  • 朱元璋为何不斩草除根,杀了陈友谅之子,反而送他去高丽吃泡菜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朱元璋杀陈友谅后悔吗,朱元璋怎么处理陈友谅的,朱元璋为什么不杀陈友谅

    朱元璋是布衣皇帝。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中,范蠡给种书大夫得这句话用在朱元璋身上是再合适不过了。朱元璋是布衣皇帝,自幼父母双亡,连安葬他们的棺材和土地都没有,又为了生计出家做了和尚,最后投奔郭子兴的队伍后才开始发迹,最后成了大明朝的开国皇帝,但是杀伐果断的他杀了很多功

  • 朱元璋为什么用“大明”为国号?“天命”外表下是其高超驭人之术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朱元璋为啥国号为明,朱元璋为什么要取国号,朱元璋定国号大明是与明教有关吗

    这种观点,多少受到了金庸先生的著名小说《倚天屠龙记》的影响。在小说中,朱元璋不仅是明教的一个重要首领,其得天下也多来自明教的支持。在历史上,明教的正式称呼实际上是摩尼教。该教起源于古波斯,公元六、七世纪传入我国。经历唐宋几百年的发展,渐成气候。北宋末年,方腊利用摩尼教组织起义,在东南地区掀起了一场轩

  • 朱元璋临终下令:全部皇妃陪葬!3岁公主悄悄说了9字,其母被赦免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1368年,朱元璋苦尽甘来,登基为帝,实现了人生的逆转,据记载,朱元璋除了原配马氏马皇后外,还有20位嫔妃,而且朱元璋有规定“非命妇不得入觐后宫”,以及制定了一条法令,就是皇帝驾崩后,后宫嫔妃都要陪葬!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已经71岁的朱元璋病入膏肓,与他感情深厚的马皇后早已先他一步去世,他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