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手是司马懿,自己军中又有八万人面临退役
魏军中,司马懿已亲率大军直奔祁山了,而此刻,诸葛亮的营中,将领们还在为一件事情费尽了口舌。眼看着魏军三十余万大军连营数里,气势磅礴,而己方却有八万士兵面临退役!将领纷纷向诸葛亮进言,延迟这八万老兵退役,等打完这一仗再好好犒劳他们。
这种言论看似大义凛然,被迫无奈,却完全忽略了即将退役的士兵们的感受。以性命相搏这么多年,终于能回家与父母妻子团聚了,这么多年,小儿都不知还认不认得自己,归心似箭,日夜煎熬许久,而今,大战在即,若是留下来,生死难卜,与家人这一面,可就不知还能不能相见了。
八万人虽不是小数目,可若是硬要把他们留下来打这一仗,他们中大部分人难免情绪不高,况且,如此不讲信义的话,士兵们看在眼里,也会影响整个军心。失了军心,以后的仗都不必再打了。
二、失信于士兵还如何统帅三军?
将领们磨破了嘴皮,诸葛亮充耳不闻,直到众人已没什么再说的了,诸葛亮才缓缓抬起头,看着众将领们,眼神坚定"这一仗再怎样,都不能阻止士兵们退役,我坚决不能失信于他们,不然,如何再统帅三军?"说着,他目光看向远方"排兵布阵我已准备妥当,诸位也不必过于忧心。退役士兵的父母妻儿正不知在家中如何盼着他们早日归去呢,我们也万不可耽误他们回乡!"
诸葛亮在如此紧要关头,依然不改原令,此令一下,士兵们都大为感动,那八万即将退役的士兵中不少人竟主动要求留下来,表示愿意打完这一仗再返回家乡,其他的士兵们也都受到了极大地鼓舞,一时间士气大涨,众将士一心等着诸葛亮下令,狠狠消灭敌军!
如今有了士兵们的军心士气,再加上诸葛亮的智谋计策,再加上诸葛亮抢险占据了险峰要道,早已派了重兵把守,虽说对手是司马懿,这一仗,也想不赢都难!
三、军心士气,智谋计策,缺一不可
诸葛亮连连设下奇计,将魏国一员勇将张郃诱骗至木门,而诸葛亮却早已在木门设下了埋伏,乱箭之下,张郃不敌,终被乱箭射死!就这样,司马懿的先锋一去不返,而诸葛亮这边的蜀军却是奋勇争先,士气极盛!
魏军大败自不必说,司马懿撤军退走,蜀军大获全胜!犒赏三军之时,诸葛亮格外嘉奖了那些本该退役回乡却坚持留下来打完这场杖的老兵!
作为管理人员,换位思考是十分重要的事情,只有真正做到换位思考,才知道大家想要的是什么,只有给了大家真正想要的,才能得民心,只要得了民心,那么所有的事情也就都不算什么事情了!
试想诸葛亮若是执意留下了那群老兵,此战,胜负便未可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