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安庆保卫战:湘军一战成名,名垂青史,却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安庆保卫战:湘军一战成名,名垂青史,却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617 更新时间:2023/12/6 11:28:34

而造成战争的原因,除了外国列强势力的入侵,还有的便是国内各个王朝,各种势力间的争斗。

哪里有强权,哪里就有反抗,封建统治者们对于人民的压迫成了战争的导火索,一触即发。在我国历史上,曾有着一次起义农民战胜统治者,推翻昏庸的王朝却最终以失败告终的运动,这便是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作为我国也是世界上规模空前绝后的农民战争,其有着独特的意义,他们建立起了新的政权,却最终因为种种必然的原因失败了。

在这样一场持续了十四年的浩浩荡荡的运动中,曾掀起了无数战争,其中令后人最铭记于心的,便是安庆保卫战。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太平天国成立之初,意图旨在构建一个和平民主的新社会,可是他们却并没有做到。孙中山曾说:“五十年前太平天国即纯为民族革命的代表,但只是民族革命,革命后仍不免专制,此等革命不算成功。”

在这场注定失败的运动中,太平天国曾有着属于他们的军队——太平军。这只军队在1850年被洪秀全建立,训练有素,纪律严明。然而这样一只强盛的军队,在经历了无数次战斗后也终有一败,这一败,便是在安庆保卫战。

正所谓树大招风,日益壮大的太平天国运动,势必招来朝廷的不满。看到了太平天国的影响,清政府决定出面镇压他们,而镇压的方式,便是战争。

然而,在最开始对太平天国的讨伐中,这只实力强劲的农民军队的实力却远远被清政府低估了。在最开始的战争中,湘军曾经是输给了太平军的。

1853年6月3日,胡以晃、赖汉英、曾天养、林荣等奉命督战,他们带着数千艘战船,溯江西征。先后攻下安庆、九江、武昌等地。

安庆地势重要,对于太平军和清政府而言是必争之地,安庆不仅是太平军在安徽重要的根据地,更是首都天京在长江上游的屏障。因此,守住安庆这一块宝地,对于太平军的重要性也非同小可。

清政府自然不甘示弱,作为对太平天国的反击,1853年3月底清钦差大臣向荣在金陵城外孝陵卫建“江南大营”。4月16日,清钦差大臣琦善在扬州城外建“江北大营”,这两个大营,便是清政府反击的关键。

在1854年,太平军的西征运动之时,此时正是太平军军力全盛的时期,这只队伍正以无可匹敌的姿态向着中国西边的领域进行征讨。

在湖南之时,西征军遭遇到了新建立的湘军抵抗,湘军反攻至九江附近。可是此时的湘军,只是刚刚建立的军队,哪里赢得过训练有素的太平军?结果可想而知,1855年初,翼王石达开大破湘军,复陷武昌。

1856年4月5日,太平军再克扬州,攻破“江北大营”。1856年6月,太平军攻破“江南大营”,解天京三年之围。清军统帅向荣在8月9日自杀。

这时的太平军,实力所向披靡,胆敢挡在他们面前的人只能是死路一条,那么为什么后来,太平军会被湘军惨败,在安庆保卫战中气焰全无呢?

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

清政府的眼里容不得任何一只苍蝇,然而此时的太平军的势力早已不能掉以轻心,必须小心谨慎作战,将这股势力彻底剿灭。在1860年之时,太平军第二次攻破了江南大营,并且开始了对于苏、常的征伐,这对于清政府无疑是个乘虚而入的大好时机。

于是,两江总曾国藩和湖北巡抚胡林翼趁此良机,统领湘军超过五万人规模的水陆士兵,以湖北为始发地开始大举向东开始了进攻。

此时的湘军,可不是当年那个被太平军轻而易举打败的新兵了,相比于那时的湘军,此时他们已经在清政府的训练下变得训练有素,武装和规模也快速扩大。很快,湘军便攻下了安徽太湖、潜山,他们的下一个目标,便是军事重地——安庆。

对于安庆这样一块军事重地,清政府自然不会掉以轻心,他们采取了重重包围的方法,一步一步,直到无形的大网将城内困守的太平军全部一网打尽,瓮中捉鳖。

曾国荃率领了8000陆师,携同着杨岳斌的4000水师,在这场战斗中负责对安庆城的包围。而副都统多隆阿和按察使李续宜则率领马步两万余人,驻扎在桐城西南部的挂车河、青草塥,担任打击援护任务。

同时,清政府早已占领了集贤关这一太平军无人驻守的地方,这也就切断了太平军前往安庆支援的道路。

在这围攻的一年多以来,太平军得不到支援,粮草的支援也早已被切断,城里的将士们苦不堪言,内外交困。在这样一个近乎绝望的环境中,太平军仿佛被关进了一个牢笼,插翅难飞。

在6月20日,杨岳斌水师攻陷安庆东路要地枞阳后,清政府开始了对安庆的合力围剿。曾国荃在城外掘长壕两道,前壕围城,后壕拒援。曾国藩、胡林翼则分别在皖南祁门和皖北太湖坐镇指挥。在这四面楚歌之际,太平军能做的只有等待着遥远的支援。

而太平天国肯定是做出了自己的行动的。早在四月之时,陈玉成便率领万名精锐,从黄州一路赶回了安庆集贤关,可是此时的集贤关已被重兵把守,陈玉成也只能等待支援,不敢轻举妄动。

5月1日,干王洪仁、章王林绍璋以及前军主将吴如孝终于带着两万人马从天京支援了过来,救援行动终于开始。

可是,清政府早就设好了圈套,又岂是太平军能轻松逃脱的?反攻的第二天,便遭多隆阿部阻截,洪仁等败退桐城。

黄文金又从芜湖率领七八千人马支援,带着林绍璋共2万大军再次进攻,却还是不敌多隆阿部,只能撤退至了孔城镇。当时陈玉成得知清总兵鲍超、成大吉率所部万余人将赶到集贤关,便留下了刘玱琳及数千人马守卫赤岗岭。

可是就算是陈玉成伙同洪仁、林绍璋、黄文金,带着三万多人马的军队兵分几路,合力进攻,仍然不是湘军的对手,而留守在赤岗岭的部队也被鲍超等人杀了个精光,片甲不留。

得不到支援的太平军,在绝望中迎来了失守,迎来了死亡。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安庆陷落了,湘军终于战胜了太平军,而等待着城里所有人的,便是惨烈的死亡。所有的士兵,共一万六千余人,全都被屠杀殆尽,鲜血染红了整个黄昏,血腥味充斥着这逼仄的环境之中。城中的平民百姓,也几乎被屠杀一空,其中就有陈玉成拼命相救却也无可奈何的一家老小。

兵败的安庆,早已繁华不在,有着人间炼狱一般的场景。战败的原因,按照洪秀全的说法,是陈玉成指挥不利,是洪仁救援不利,可是事实真的如此么?

纵观历史,太平天国的失败是必然的,他们内部的明争暗斗早就内外交困,四面楚歌了。不止安庆失守了,在几年后,太平天国整个统治全部瓦解,这场轰轰烈烈的运动也就到此结束。

小结

战争中充满着明争暗斗,充满着计谋与武力的切磋,在争斗中想要取胜,靠的不仅仅是强力的武力,更是高人一筹的计谋。

在如今和平的中国,更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更应该为了祖国的发展齐心协力,共创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更多文章

  • 载沣:清朝最后的掌舵人,大节无亏,反对分裂,怒斥当汉奸的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载沣:有书大富贵,无事小神仙 现在而今眼目下,这专家实在是太多了,一个常识性的问题,今天的专家这样说,明天的专家那般言,不是弄得来听众们是一头雾水,就是无所适从,比如说,“最好少用空调,实在不行就用扇子”,这真可谓条条是真理,句句为废话。我是不迷信专家的,很早以前就知道一件事,60年代,一位老者去故

  • 清朝派五大臣出访15国,到底有无成果?效果很大,但与清朝无关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清朝五大臣出国考察,晚清四大名臣为何没进军机处,清朝为什么只有5个军机大臣

    历史上中原王朝都以“老大”自居,各藩属国来中原朝圣,即使到清朝,欧洲崛起时,英国派使马戛里尼出使清朝,朝见了乾隆皇帝,乾隆帝还以老大自居,他没看到欧洲国家的崛起。但清朝曾派人出使过欧洲各国,主要是清朝末期李鸿章等人,为了购买欧洲国家先进武器而去欧洲考察谈判。除了李鸿章,清朝灭亡前,也有一次大规模的出

  • 清朝入关后录取最低的科举考试,顺治帝因何大怒?其中内幕太肮脏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顺治皇帝科举,清朝科举考试的内容,清朝改革科举考试的措施

    自从隋朝创立科举取士制度,从此便代替了以往门阀制度。古人当官耀祖,必须走科举考试之路。古人讲“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题名天下知”,当一个普通人经过苦读,考上进士,成为朝廷命官后,那就得到众人尊。,因此科举考试成为古人终身之梦。当然这也是古代选拔人才的措施,难怪外国人都认为中国古代科举是一大创造。科举考

  • “四十而不惑”是何意,胡适做到了吗?民国才女苦等7年未果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胡适人生的感悟,胡适人生的三重境界,为什么说胡适是一个有才的人

    孔子在《论语·为政》有:“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认为男人到30岁,是人格与道德并立之时,言行也有礼节。而“四十不惑”,是由“三十而立”得来,能进入“不惑”境界就是“知者”了。孔子还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而“知者不

  • 他既是清朝翰林,又是民国大佬,在觉醒年代还有不为人知的史料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清朝翰林王文锦资料,清朝翰林杜凤藻,晚清民国十大高手

    说起蔡元培这个人,你很难用一两句话来评价他,你说他是教育家也行,你说他是政治家也行,说他是革命家也行。读了很多小说,关于蔡元培的文学作品很少。不过在《觉醒时代》里,蔡元培是北大校长,他接受陈独秀等新文化代表人物,那篇演讲令人深刻。蔡元培的故事很多,影视剧并没有全部演绎。史料记载这位民国大佬有更多更精

  • 一位农民的乾隆真迹,被专家以17万骗去,一年后反手卖了8000多万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乾隆真迹100万以上,17万买走乾隆真迹的是谁,乾隆真迹开出8000万

    回家一段时间,刘岩专家突然就热心地给老农打电话说你那副画,虽然是赝品但我有一位朋友他想收藏他愿意出7万,老农说不舍得卖,然后刘专家说他这位朋友很想要不在乎真品还是赝品就是喜欢,又加到了17万,老农一想一副赝品17万不少了就卖了,还非常感谢这位刘岩专家觉得他是自己的恩人。没想到一年后,朱某在电视节目中

  • 清朝唯一没有安葬在清东陵的皇帝是谁,他病逝后葬于何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清东陵十大皇帝,清东陵里埋了哪些皇帝,清东陵一共葬了多少个清朝皇帝

    溥仪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其人生也遭遇很多挫折。溥仪字浩然,他还有一个英文名字“享利”,这与其向往西方生活有关。1906年2月7日溥仪出生,1967年10月17日病逝,享年61岁。溥仪是醇亲王载沣的长子,3岁时被慈禧立为皇帝,承继同治与光绪。1909年改元为宣统元年,宣统三年时,爆发辛亥革命,

  • 清朝不得汉人民心,为何还能够统治三百年而不败?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清朝的统治有多可怕,清朝为什么会从繁荣昌盛衰落,清朝为啥在历史上不受待见

    没有哪个民族喜欢被外族压迫,尤其中国一向不乏有血性骨气之人,为此元人在中原的政权不过89年。但相较之下,清朝政权却延续了将近300年的时间,这是为何?且自雍正之后,乾隆开始败家,后期的满清皇帝是一代不如一代,可清朝的统治时间,竟可以和中国史上大量朝代相媲美。实际上,清朝统治了将近三百年,“反清复明”

  • 清朝第一座后陵之谜:顺治帝的皇后驾崩后,为何不与顺治帝合葬?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从古代古墓的葬制看,每个朝代的陵墓样式虽然有所区别,但却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夫妻合葬。也就是无论夫妻二人谁先死,后死者一般都与前者合葬在一起。但清朝入关后第一位皇帝顺治帝,有一位皇后陵墓并未与皇帝合葬在一起?难道是清朝入关后未按中原古制?还是皇后犯了错误,无法与皇帝合葬?我们可以通过史料找出其中的缘

  • 清朝官员孙嘉淦:告老还乡装10余箱石头充脸面,乾隆:全换成黄金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乾隆孙嘉淦,清雍正孙家淦,孙嘉淦回乡带木箱装石头换成金子

    官场是权力的战场,功成名就有实权以后,有人回馈百姓,有人以权谋私。是做一个好官还是恶官,皆在一念之间。古人云:“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有一位清正廉洁的好官,是百姓的福气。清朝有一位官员在位期间尽职尽责,为民谋利。告老还乡之际,因为太穷,他只能装10余箱石头充脸面,让自己看起来像是“衣锦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