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亲情?通俗来讲是有着血缘关系的感情,而血缘又是个无法解释得清楚的东西。有着血缘关系的兄弟姐妹,甚至是父母与孩子之间,无论他们之间发生什么程度的争吵,感情也不会受到影响。家永远是人们的避风港,可在古时候的帝王之家,所谓的亲情反而是争权路上的绊脚石,对于他们来说,至高的权位才是一生的追求,甚至会狠心杀死自己的亲人。唐朝时期,李渊请求李世民饶了十个孙子,但在听到一个人名后,李世民却下令将其全都处死。
隋朝末年,民间起义四起,眼看就要改朝换代了,在这时,李世民提出了太原起兵的计划,李渊很是欢喜,还答应李世民事成之后立他为太子。可是,李渊如愿建成大业之后,忘记了与李世民的太子之约,自古以来太子之位都是由嫡长子继承,而身为次子的李世民注定与太子之位无缘,本以为李渊会信守承诺,打破陈规立他为太子。
可李渊却还是与历代君王一样,立了嫡子李建成为太子,李世民只是被封为秦王。李世民虽然心有不满,可李建成身为长子,被封为太子也是理所当然,满朝文武自然也没有非议。李建成就太子之位后,尽管李世民心中有怨气,也没有做出出格之事,可李建成却不能做到完全忽略掉李世民的存在。
他始终觉得李世民是个心腹之患,一日不除就一日不能安心,李建成有这样的想法也无可厚非,毕竟在朝令夕改的朝野之上,尽管是登基了,都还要提防外敌内患,更不用说还未登基之前,自然也要清除身边的隐患,尽可能地做到万无一失。所以,李建成对李世民心生杀意,联合弟弟齐王李元吉处处针对李世民。
而李渊对于儿子们之间的明争暗斗无动于衷,更没有采取任何措施阻止孩子们之间的互相残杀,才引发悲剧。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竞争,封建王朝更是如此。武德九年,唐朝边关遭到外敌来犯,也就意味着立功的机会来了。李建成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不仅能拉拢人心,还能趁机掌握李世民手中的精锐兵马,所以,李建成极力推荐李元吉带兵出征。
李世民本就不是胆小怕事之辈,自然不会甘愿沦落为任人宰杀的羔羊。李世民一眼识破李建成的计谋,决定先发制人,打李建成个措手不及,发起了玄武门之变,一箭射死了李建成。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间的手足残杀,大部分的原因来源于李渊的优柔果断,他明知道李世民是众多儿子之中能力最好,也是最能继承大统的不二人选。可是他却不愿意打破陈规,一意孤行地立李建成为太子,也就有了兄弟残杀的悲剧发生。
不过这样的结果也并不是李渊想看到的,没人能体会到他内心复杂的心情,没多久他就心生退位之心,李世民理所当然地成为即位者,而李渊对李世民只有一个要求,就是让李世民放他十个孙子一条生路,也就是李世民的侄子。李世民本已经答应,可听到谋臣一言之后,他立马改变心意了。
谋臣所提之人是刘邦的孙子刘安,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他不仅是豆腐的创始人,还是历史上第一个尝试热气球的人。原本前途一片光明,可却因为不满父辈之间的恩怨,让他心生叛变之心,因此失去自己的生命。刘安是淮南厉王刘长之子,刘长因不满刘恒即位,便起兵叛变,可惜失败,在放逐的过程中去世。
汉文帝刘恒是个宅心仁厚之主,看重亲情的他并没有因此处死刘长的后代,也就有了刘安的悲剧。更甚者是刘安之子也走上他的老路,也因此丧失生命,生在帝王之家,本就容易被权力和仇恨蒙蔽双眼,而汉文帝的仁慈并没有让他们心生感恩之情,反而造就一代又一代的悲剧,这也是为什么李世民反悔,毅然决然地处死了自己的侄子主要原因。
无情莫过于帝王之家,他们一生都在为了所谓的权利互相残杀,勾心斗角,这一切真的值得吗?他们若是生活在现代,是否会后悔自己的行为?只可惜时间不会倒退,历史不会重来,帝王的无情也并非是本意,而是由封建的历史背景所造就的。
参考资料:
《旧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