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渊请求李世民饶了十个孙子,听到一人名后,李世民:全都处死

李渊请求李世民饶了十个孙子,听到一人名后,李世民:全都处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298 更新时间:2024/1/19 1:48:45

什么是亲情?通俗来讲是有着血缘关系的感情,而血缘又是个无法解释得清楚的东西。有着血缘关系的兄弟姐妹,甚至是父母与孩子之间,无论他们之间发生什么程度的争吵,感情也不会受到影响。家永远是人们的避风港,可在古时候的帝王之家,所谓的亲情反而是争权路上的绊脚石,对于他们来说,至高的权位才是一生的追求,甚至会狠心杀死自己的亲人。唐朝时期,李渊请求李世民饶了十个孙子,但在听到一个人名后,李世民却下令将其全都处死。

隋朝末年,民间起义四起,眼看就要改朝换代了,在这时,李世民提出了太原起兵的计划,李渊很是欢喜,还答应李世民事成之后立他为太子。可是,李渊如愿建成大业之后,忘记了与李世民的太子之约,自古以来太子之位都是由嫡长子继承,而身为次子的李世民注定与太子之位无缘,本以为李渊会信守承诺,打破陈规立他为太子。

可李渊却还是与历代君王一样,立了嫡子李建成为太子,李世民只是被封为秦王。李世民虽然心有不满,可李建成身为长子,被封为太子也是理所当然,满朝文武自然也没有非议。李建成就太子之位后,尽管李世民心中有怨气,也没有做出出格之事,可李建成却不能做到完全忽略掉李世民的存在。

他始终觉得李世民是个心腹之患,一日不除就一日不能安心,李建成有这样的想法也无可厚非,毕竟在朝令夕改的朝野之上,尽管是登基了,都还要提防外敌内患,更不用说还未登基之前,自然也要清除身边的隐患,尽可能地做到万无一失。所以,李建成对李世民心生杀意,联合弟弟齐王李元吉处处针对李世民。

而李渊对于儿子们之间的明争暗斗无动于衷,更没有采取任何措施阻止孩子们之间的互相残杀,才引发悲剧。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竞争,封建王朝更是如此。武德九年,唐朝边关遭到外敌来犯,也就意味着立功的机会来了。李建成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不仅能拉拢人心,还能趁机掌握李世民手中的精锐兵马,所以,李建成极力推荐李元吉带兵出征。

李世民本就不是胆小怕事之辈,自然不会甘愿沦落为任人宰杀的羔羊。李世民一眼识破李建成的计谋,决定先发制人,打李建成个措手不及,发起了玄武门之变,一箭射死了李建成。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间的手足残杀,大部分的原因来源于李渊的优柔果断,他明知道李世民是众多儿子之中能力最好,也是最能继承大统的不二人选。可是他却不愿意打破陈规,一意孤行地立李建成为太子,也就有了兄弟残杀的悲剧发生。

不过这样的结果也并不是李渊想看到的,没人能体会到他内心复杂的心情,没多久他就心生退位之心,李世民理所当然地成为即位者,而李渊对李世民只有一个要求,就是让李世民放他十个孙子一条生路,也就是李世民的侄子。李世民本已经答应,可听到谋臣一言之后,他立马改变心意了。

谋臣所提之人是刘邦的孙子刘安,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他不仅是豆腐的创始人,还是历史上第一个尝试热气球的人。原本前途一片光明,可却因为不满父辈之间的恩怨,让他心生叛变之心,因此失去自己的生命。刘安是淮南厉王刘长之子,刘长因不满刘恒即位,便起兵叛变,可惜失败,在放逐的过程中去世。

汉文帝刘恒是个宅心仁厚之主,看重亲情的他并没有因此处死刘长的后代,也就有了刘安的悲剧。更甚者是刘安之子也走上他的老路,也因此丧失生命,生在帝王之家,本就容易被权力和仇恨蒙蔽双眼,而汉文帝的仁慈并没有让他们心生感恩之情,反而造就一代又一代的悲剧,这也是为什么李世民反悔,毅然决然地处死了自己的侄子主要原因。

无情莫过于帝王之家,他们一生都在为了所谓的权利互相残杀,勾心斗角,这一切真的值得吗?他们若是生活在现代,是否会后悔自己的行为?只可惜时间不会倒退,历史不会重来,帝王的无情也并非是本意,而是由封建的历史背景所造就的。

参考资料:

《旧唐书》

更多文章

  • 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一共有10个大臣参加,他们的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怎么记载下来的,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做了一件事,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是怎么回事

    虽说李世民对于唐王朝有大功劳,但是最终李渊并未将他立为太子,反而按照传统选择了大哥李建成,这种选择让李世民极为愤怒,最后悍然发动玄武门之变,成为一生中永远的污点。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共有十名大臣支持,那么成功之后李世民是如何处置他们,这些人的结局又怎么样呢? 首先第一位大臣当属长孙无忌,他和李世民之

  • 尉迟恭凌烟阁排第七,秦琼排最后,是李世民不待见秦琼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秦琼和尉迟恭谁最厉害,尉迟恭是怎样跟随上李世民的,秦琼尉迟敬德谁左谁右

    凌烟阁,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时期,为了纪念曾经为大唐做出突出贡献的文臣武将,所专门建筑的绘有功臣图像的高阁。这里面一共供奉有二十四人,他们被后世称之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而在这其中,曾经为大唐建立立下过汗马功劳,且在民间极富盛名的秦琼秦叔宝,却仅仅排在了最后一位。那么,是不是李世民不待见秦琼,故而才

  • 李世民的托孤大臣,反对武则天做皇后,小鸟依人最初竟然是形容他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武则天给李世民说了哪八个字,武则天对李世民说的话,武则天李世民有孩子吗

    提到“小鸟依人”四个字,不会有人将他与大老爷们儿联系起来。可是出乎意料的是,它最初竟然是拿来形容一位唐朝大臣的。褚遂良,作为李世民委以重任的托孤大臣,为何得到这样的评价?他又有着怎么样的传奇人生呢?褚遂良出身于官宦世家,自幼刻苦攻读各类经史子集,文学素养过人。后来,其父在隋朝末年的乱局中投奔了唐朝,

  • 权利斗争的残酷,唐玄宗和太平公主的恩怨纠纷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唐玄宗和唐太宗,唐玄宗与太平公主仇恨,唐玄宗大权旁落

    影视剧中的武则天不过,虽然李唐经过这场政变得以恢复,但是,这为唐朝的政局,埋伏了重大的后遗症,或者说阴影也可以。武周虽然垮了,但是阴影,继续笼罩着复兴的唐朝。武则天做皇帝的时候,对于朝廷里面的各股势力——比如李家的,比如武家的,还都能起到压制和平衡作用,因此武周时代,朝廷政局总的来说还算稳定。而唐中

  • 武则天晚年迷恋男宠,狄仁杰劝谏她戒色,女皇却向狄仁杰张开了嘴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上狄仁杰与武则天的关系,狄仁杰第四部狄仁杰怎么飞出来的,武则天时期狄仁杰权力

    如果遇到明君,则能够繁盛强大,国泰民安,倘若遭遇昏君,往往会导致国家衰落,甚至覆灭。在中国封建历史上,有杰出作为的皇帝有许多,然而他们中的一些到了晚年的时候,也会不思进取,安于现状,导致朝政混乱。他们的功过荣辱,也成为了今人所议论的话题。武则天,就是中国封建历史上的一位十分特殊的皇帝。首先,她是中国

  • 李贺的天若有情天亦老,唐朝无人能接,不料一人酒后出千古绝对.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贺的千古绝句,唐朝李贺图片,李贺写爱情的诗

    还有一位,少年成名,一生蹉跎,最落魄的富二代,一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令诗坛震动,后人鲜有能对上后半句。伟大领袖毛主席也曾引用过这句千古名句,这个人就是诗鬼李贺,他的才华可与李白杜甫并驾齐驱,世有李白仙才,和长吉鬼才之说,与李白李商隐并称唐代三李。他的诗句奇巧浪漫,充满想象力,可以将从未去过的地方描写

  • 为什么宋朝一统天下后,不沿用唐代的府兵制度,而改为征兵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宋府兵,宋朝军营等级制,宋朝乡兵制度

    不管是在古代还是现在,一个国家的武力,对于一个政权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古代的封建时期,兵役制度就已经出现,这是封建国家军事力量的组成和军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说,在这个时代,君主们不但要努力发展自己的经济,而且要加强自己的军事力量。唐代的军事力量在中国的历史上无人能及。唐代

  •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心里也没底,其中手下两重臣都不敢参与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李世民如果不发动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为什么不隐瞒玄武门之变,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死了多少人

    唐朝建立后不久,最重要事件就是“玄武门之变”了,关于这起事变产生原因及后果,后人评说不断。但由于历史是为皇帝服务的,对于这起事件真相,如果通过《旧唐书》、《新唐书》很难还原其中的真相,但从史料中,还能找到一些蛛丝马迹。犹疑不定李渊开创唐朝靠的是机遇,如果没有隋炀帝瞎折腾,天下大乱,或许李渊想起兵,名

  • 唐高宗李治:一生只爱一个女人,江山抓手上,并非想象中软弱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还原真实的唐高宗李治,唐高宗李治有多强大,唐高宗李治的感情史

    唐太宗临死前,处理了两个儿子争储,李承乾与李泰命运很惨,从此也退出了唐朝历史舞台,一向不被看好,但软弱且认为不堪担大任的李治成为不二人选。长孙无忌不能再让这个外甥失去继位的可能,否则长孙家族的命运也会终结。一、李治的“软”对于唐高宗的李治评价,都是史书所记载的。其实李治的确是宽厚仁慈之人,而且李治很

  • “玄武门之变”时,李世民割下兄弟首级属正常,为何有人质疑?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怎么记载下来的,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死了多少人,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杀的谁

    唐朝初年的“玄武门之变”是唐朝历史走向发生变化的一个重要事件,因为皇子杀死了储君,李世民登基当了皇帝,唐朝迎来了盛世。历史是胜利者的历史,任何一个胜利者都会把自己标榜成正义性。同样“玄武门之变”也是一部正义之变,是李世民的“正义”战胜了李建成的“非正义”,但如果这场政变,李建成赢了,恐怕又是另一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