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到的《三国演义》中的空城计大概是这样的:魏国派司马懿挂帅进攻蜀国街亭,诸葛亮派马谡驻守失败。司马懿率兵乘胜直逼西城,诸葛空城计亮无兵迎敌,但沉着镇定,大开城门,自己在城楼上弹琴唱曲。司马懿怀疑设有埋伏,引兵退去。等得知西城是空城回去再战,赵云赶回解围,最终大胜司马懿。
但真正对空城计的解读,我个人认为司马懿有十多万大军,而诸葛亮的城内不过几百人,倘若司马懿下令攻城,诸葛亮被俘只是时间问题。即便不攻城,派个500精壮士打个先锋探下虚实是没有问题的,但司马懿阻止了一切进攻行动,擅自进攻者一律斩首,这次是诸葛亮一生中的最大一次赌局,他赌赢了,他赌的是这个司马懿足够的聪明,而不是他的愚蠢。为什么这样说呢?
当时司马懿率领十多万军队来到诸葛亮所在的城池之外,而诸葛亮不慌不忙,只是派遣了几个人在城外洒扫街道,而诸葛亮则在城楼上弹琴,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难不成这几个扫地的是绝世高手或者神仙?当然不是,这是诸葛亮给司马懿的暗示:自扫门前雪,做个明白人。
光这点还不够,来个弹琴给知音倾诉二人的志向吧!所谓言为心声,以琴明志吧!听着听着,不觉就懂了。
那时的司马懿面临两个选择:
一是,派出先锋队一举活抓孔明,但这个后果是他本人及整个司马家都会被曹叡卸磨杀驴,因为他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了。一个聪明的司马懿是不容许这样的事发生的。
二是,他放弃进攻诸葛亮,这样做虽然留下被诸葛亮吓退的名号,但他依然有击败诸葛亮并收复失地的功劳。这种被吓在后面死诸葛吓走活仲达中再次上演,所以被对手吓着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都没有了命,权衡利弊,司马懿机智地选择了后者。
司马懿早就看穿了诸葛亮的这手“空城计”,只因为在城墙上,诸葛亮通过琴声已经向司马懿传达了这样的一种信息,两人虽各为其主,但巳是心心相惜,知音难觅,琴声之中隐隐约约地告诉他,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其后很多事实也证明了诸葛亮的判断正确,他死后没有多久,司马懿在朝中就倍受排挤,一直最后被削夺军。毕竟因为他本就不姓曹,一个外姓人。
只能看破但是不能说破,从后来的司马懿的小心谨慎,装病赚曹爽,我们都可以看出他的奸诈狡猾和隐忍,绝对是堪称一流的,如果有说司马懿称第二,估计没人敢称第一。毕竟他为他的儿孙赚下了晋代的江山。
当然高手之间的较量不是这种所谓的凡夫俗子所能看得懂的,尤其在当时的战情那样紧急的情况下,这种作战才真的是让人钦佩他们的智慧和才干,与高手之间的对决那是一种酣畅淋漓的,往后看百年一场精彩博弈是每个凡人所想不到的吧!
亲爱的小伙伴们,你们怎么看呢?欢迎大家留言交流,写出你们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