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雄踞南方,曾经问鼎中原的楚国,如何失去了和秦国争天下的资本?

雄踞南方,曾经问鼎中原的楚国,如何失去了和秦国争天下的资本?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605 更新时间:2024/2/18 15:48:41

“荆蛮”楚国,雄踞南方,一直以来都是中原诸国的心腹大患。春秋时期,楚庄王成为五霸之一,曾率军直抵东周都城洛邑,在周王室边境陈兵示威,“观兵于周疆”,还问九鼎重量,意在“示欲逼周取天下”。战国时期,合纵连横针锋相对,弱国时而事秦、时而横齐,但楚国一直是五国合纵盟约的合纵长,也是继齐国之后,第二个敢和秦国叫板的万乘大国。秦楚都是自边陲发迹,深受中原诸国鄙夷的“蛮夷”之国,楚国也同秦国一样,出现过开创了霸业的明君,但实力不弱于秦国的楚国,是怎么一步步失去和秦国争夺天下的资本的呢? 一、楚号荆蛮,筚路蓝缕

[var1]

“楚本蛮夷,亦即淮夷”,不仅是我国近现代很多学者认为楚国人本是南方的少数民族,不同于当时中原大地的华夏族,就连楚人自己也自称“荆蛮”、“蛮夷”。在商衰周兴时,楚人的先祖鬻熊审时夺度,不仅率全族投靠周文王,还以“子事文王”,得到重用。周成王时,周成王感念鬻熊的功劳,“举文、武勤劳之后嗣,而封熊绎于楚蛮,封以子男之田,姓芈姓,居丹阳”,鬻熊之曾孙熊绎受封爵位,楚国建立。

[var1]

建国之初,楚国地位低下,国力贫弱,据周代典籍《国语》记载:“昔成王盟诸侯于岐阳,楚为荆蛮,置茅蕝,设望表,与鲜卑守燎,故不与盟”。那时的楚国是真的弱啊,楚国首位国君熊泽受封子爵,楚人大振,想要祭拜先祖之灵,等到占卜和祭祀的庙堂建好了,整个国家却没有可以用来祭祀的贡品,无奈之下,楚人只得去鄀国盗一头还没长角儿小牛来祭祀祖先,又怕小牛的主人找来,连夜宰杀后祭祀。虽然国家弱小,但首领熊泽并没有放弃,他带领族人“筚路蓝缕,以山林。”在他之后,楚国历代国君都在向周边地区渗透,甚至向一些中原小国扩张势力,虽然在周厉王时,楚君熊渠为避免于周王室正面冲突,不仅自动去其王位、免去儿子们的封号,还继续臣服于周;周宣王时,周室老臣方叔征伐楚国,楚国大败。但好在有楚成王、楚庄王、楚昭王楚惠王等中兴之主,使得楚国先后吞并了几十个较弱小的诸侯国,楚国从仅有弹丸之地的丹阳,发展成为雄踞南方的泱泱大国,荆楚凤凰,终于得以展翅翱翔。 二、旧贵之乱,变法难成

[var1]

转眼间,赵、魏、韩三家分晋,天下进入战国时期,七个强大的诸侯国为了提升国力,积极寻求变法图强之良策。魏国是七雄中首先变法的国家,其结果也是显而易见的,在魏文侯的支持下,李悝、吴起变法,魏国国富而民强,武卒以一当十,横扫其余六国的军队。看到魏国经过变法后,从原是“三晋”之一的小国,发展成为万乘大国,其余诸国也坐不住了,其中最有名的便是秦国商鞅变法了。在秦国,秦孝公以一纸《求贤令》引商鞅去魏来秦,两人相谈盛欢,觥筹交杯间秦国完成了两次彻彻底底的变法,一改原先贫弱之貌,不仅国内百姓安居乐业,国富民强,秦军出征,皆为“无敌”,山东六国胆怯,秦国得“虎狼”之名。

[var1]

楚悼王元年(前401),各国竞相改革,然而此时的楚国国外形势严峻,三晋已做大做强;国内社会矛盾尖锐,贵族掌握实权,却只会欺辱百姓,在治理国家上一点办法都没有。楚悼王是个很有抱负的国君,为了延续楚国霸业,楚悼王一直积极寻求能够为自己排忧解难的人,正当他热切盼望人才的时候,吴起来到了楚国,这让楚悼王极为欣喜,他感到这是上苍有眼,没有辜负有心人。因此,悼王用隆重的礼节和最高的规格接待了吴起,并任命吴起为令尹,在楚国实行变法。吴起非常感激悼王的知遇之恩,决心充分施展抱负,报效楚国。因此上任之后,即大刀阔斧地开始改革。变法雷厉风行,又得到悼王全力支持,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然而吴起却没有商鞅的好运,在变法如火如荼进行中,楚悼王不幸病逝,昔日吴起变法得罪的楚朝旧贵族势力抬头,用乱箭射死吴起,同时也射中王尸。随着楚悼王与吴起的死去,楚国历史上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运动也就夭折了。尽管后人重拾霸业,但依然难逃覆灭的命运,楚怀王时,虽任用昭阳、芈原、景翠、屈丐等贤臣良将,楚庭一时人才济济。楚怀王和唐昧积极变法,恢复了楚悼王、吴起时期的许多法令,但这次改革触动了权贵阶层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强烈抵抗,改革再次失败,这只南边高傲的凤凰,已是自缚手脚,再难飞翔。 三、怀王信谗,灭楚已定

[var1]

楚悼王死后,其长子楚肃王即位,下令把射杀吴起的贵族统统抓捕归案,依法惩处。肃王死后无嗣,其弟楚宣王即位,在其统治三十年间,天下兼并战争激烈,形势也更加错综复杂,为了保持实力,楚宣王一方面坚持休兵息民,不轻易出击;另一方面则洞察形势,抓住有利时机,也大力加入兼并战争的行列,攻城略地,开拓疆域,使楚国在战国时期出现了强盛的局面,为楚威王和楚怀王在后来的争霸战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var1]

到了楚怀王熊槐时,楚国国力达到顶峰,在魏相公孙衍的撮合下,齐、楚、赵、魏、燕、韩、义渠组成七国联军,合纵攻秦,楚怀王被推举为合纵长,虽然此次合纵列国各怀异心,联军最终被秦军击败,但这不影响楚怀王声名大噪,楚国也成功成为继秦、齐后的第三大势力。楚怀王在位之初,也积极用朝阳、屈原、庄蹻、田忌等贤臣名将,国力大振。然而在位中后期,不仅误信秦相张仪,害得楚国先后败于秦、齐,失去汉中等地,又误信新尚、上官大夫等佞臣,排斥左徒屈原,致使国事日非。后入秦被扣,其子不思救父,反而争夺王位,最后怀王死于秦国。 楚兴霸业,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而是经过几十代人的筚路蓝缕,终于让原本弱小的荆蛮楚国成为雄踞南方的凤凰。然而楚人不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道理,楚怀王晚年,误听佞臣之言,不仅丢了大片先祖浴血奋战换来的土地,还客死他乡,其子楚顷襄王、楚考烈王并无大为,难再现楚国昔日强盛,楚国已经不再是秦国的对手了。

更多文章

  • 蜀汉灭亡后,吴国为什么还能硬撑17年?全因此人坐镇,名字很熟悉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魏灭蜀后吴国怎么样,东吴和蜀汉决战谁会赢,蜀汉东吴真实历史

    [var1] 公元279年,西晋益州刺史王濬自成都率领大军顺江而下,一路向东,兵不血刃攻克了长江沿岸的吴国城池。直到280年3月,王濬已经到达金陵城下。吴主孙皓只能坦肢露体,自缚双手,衔璧牵羊,以礼来降。 自此西晋实现了天下一统,完成了三国归晋的历史使命。但是很少有人注意,吴国灭亡和蜀国灭亡的时间相

  • 若秦未能一统六国,哪国可称雄?此人若在,秦国或被拉下神坛!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秦国真的一统六国了吗,秦国一统六国有多强大,秦赵魏楚哪个国家一统天下

    [var1]秦国能获胜不是运气,而是有多种原因。如明君理政,未出暴君。如后期优势巩固后,粮草丰盈。再如名臣良将多为秦所得。这在当时都是非常难见的。对各国而言,代代的相承,使国家难免出现暴君、昏君。而粮草的短缺与人才的流失也一直是各国间最大的问题所在。不过事无绝对,若历史能重来,天下重新洗牌,虽然秦国

  • 蔺相如完璧归赵,看起来赢了,实际上恰恰相反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蔺相如完璧归赵事例简短,蔺相如图片,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寓意

    [var1]战国后期的秦赵两国,是在两个军事实力差不多,而又存在竞争关系的国家。赵国的综合国力比秦国差很多,但是赵军实力和秦军差不多,秦军维持吃了很多苦头。秦昭王时代,在一系列连横的策略下,秦国开始傲视群雄,打残韩国、击败楚国,东方的齐国又被五国打的元气大伤。挡在秦国面前的只有赵军,谨慎起见,秦昭王

  • 负荆请罪的廉颇,他晚年的结局如何?着实令人惋惜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负荆请罪廉颇,负荆请罪的廉颇是个什么样的人,廉颇死在谁的手里

    [var1]众人皆听过“负荆请罪”的著名故事,赵国大将廉颇因眼红蔺相如的升迁之路,对其排斥刁难,大度的蔺相如不与计较,愧疚的廉颇背着荆条请求原谅。这件事也看出了廉颇的真性情、真品格,能够知错就改实乃勇夫!那他晚年的结局如何?说出来别不信。[var1]在赵孝王时期,廉颇曾经为赵国立下了赫赫战功,赵孝王

  • 被忽视的历史事件:霍去病彻底灭亡了韩国,即战国七雄之一的余烬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岳飞评价卫青和霍去病,史书记载霍去病之死,李文忠和霍去病

    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汉朝出动十万骑兵,越过大漠向匈奴发起大规模进攻,史称“漠北之战”。在卫青和霍去病的卓越指挥下,汉军歼灭匈奴八九万人。经此一战,“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漠北之战中,霍去病功绩最大,消灭匈奴左贤王部七万余人。但是,在光辉战绩的照耀下,霍去病另一项重要成就被掩盖了,被

  • 荆轲刺秦被处死,两千年后墓室挖开,发现难以接受的事实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荆轲在刺秦之前很有名吗,刺秦荆轲简介,历史上荆轲刺秦的经过

    [var1]《史记·刺客列传》《战国策》记载,荆轲(庆氏,又名庆轲)其人甚笃舞剑,掌握了一套剑术,然荆轲又颇嗜酒,故一直不得人器重。为了施展自己的抱负,荆轲求见卫国君主卫元君,慷慨激昂的演练一番剑术,未料被卫元君呵出门。荆轲失意,遂外出游历,并且遇见了战国颇负盛名的剑客盖聂,荆轲拜见盖聂,未料盖聂一

  • 英雄樊於期:自献头颅助荆轲,他与秦始皇的梁子到底是如何结下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秦始皇是怎么处置荆轲的,荆轲用几句话说服樊于期,假如秦始皇躲过了荆轲的刺杀

    提到樊於期,一系列的疑问扑面而来:樊於期到底是谁?他真的是某些历史学家宣称的与桓齮是同一个人吗?他到底为什么那么仇恨秦始皇?甚至达到了自愿献头颅帮助荆轲实现刺秦的目的?而一代帝王秦始皇为什么又是如此恨他?不仅戮杀了他的全族,还以“金千斤,邑万户”来悬赏其头颅呢?四木今天试图对这些疑问一一解释,探求答

  • 荆轲刺秦壮举广为流传,当时秦王为何要绕柱跑,而不直线跑?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荆轲在刺秦之前很有名吗,刺秦荆轲简介,历史上荆轲刺秦的经过

    [var1]荆轲本是燕国人,在赵国被灭了之后,燕王自知在劫难逃,于是计划着主动出击,给秦国以重创。这个事情经过严密计划,由勇士荆轲去执行。以秦国反将樊於期的人头和燕国的地图为礼物,荆轲踏上了刺秦之路。视死如归的荆轲,没有任何惧色,伴着凛冽的风,向秦国进发。此去就一个目的,置秦王嬴政于死地。哪怕是以性

  • 范蠡次子入狱,长子携1000两黄金去救,范蠡:你会害死弟弟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范蠡急流勇退,范蠡胸襟,范蠡卖马的典故

    春秋时期是我国著名的诸侯争霸时代,其中吴越两国绵延数十年的争斗旷日持久,最终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灭吴国,成就春秋五霸之一。彼时在越王勾践手下有两位重要大臣,文仲与范蠡,正是在这两人尽心尽力地辅佐下,勾践才能在战败被俘的情况下活命。其中,尤以范蠡之才惊艳,他提出的“灭吴九术”不仅促使越国经济、军事实力快速

  • 赵武灵王戎马一生,被困于沙丘3个月,为何名将廉颇却不去救?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春秋战国赵武灵的下场,赵武灵王的三个启示,沙丘赵武灵

    [var1]一般而言,这样一个优秀的国君,都会受到人们的尊敬的爱戴,但是赵武灵王却十分可怜,他被困于沙丘三个月的时光里,竟然没有人前来援助,很多人就很好奇,廉颇当时正处于壮年,也是一位忠臣,为何却没有带兵前去营救呢?赵武灵王先后有两个王后,一个是韩王后,此人生下了太子赵章后不久便病逝了,而另一个是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