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魏国究竟怎么了?本国流失的人才统统反过来打自己,彻底被打怕

魏国究竟怎么了?本国流失的人才统统反过来打自己,彻底被打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2554 更新时间:2024/1/20 13:21:49

战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大动荡、大分裂时期,而那个时代天下间最强大的莫过于“战国七雄”。正所谓“乱世出英雄”,当时七个国家都分别涌现出了不少杰出的人才,但比较有趣的是,曾一度称霸整个战国的魏国虽然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但这些人才在学成之后却有很多都投奔了他国,并帮助别国对付自己的母国。 在众多魏国“流失人才”当中,最有名气的毫无疑问就是带领秦国进行变法的商鞅了。商鞅生于卫国,相传是卫国国君的后代,他从小就对法家学说感兴趣,青年时期则是投奔了魏国相国公叔痤,在其麾下担任中庶子。后来,公叔痤年老病重,临终前嘱咐魏惠王说,商鞅有担任相国的才能,而如果不愿重用他,就一定要将其杀死以绝后患。

[var1]

然而,魏惠王却不以为意,认为这是公叔痤老糊涂了,在胡言乱语,所以既没有重用商鞅,也没有将其除掉。周显王十年(前359),秦孝公发布求贤令,广招天下人才,商鞅见自己在魏国注定无法得到重用,便前往秦国宣扬自己的理念。结果,秦孝公对他大为欣赏,很快就任命他主持变法,在其各种措施治理下,秦国很快得以富强。 过去,秦国与魏国曾针对河西之地展开过旷日持久的争夺,但当时的魏国是中原大国,而秦国则是边陲小国,所以毫无疑问后者是弱势的一方。在经历了军事改革之后,秦人纷纷想要攻打魏国,夺回失地,并且一雪当年之耻。商鞅的改革当中,重要的一项就是“军功爵制”,只有在战场上立功才能得到爵位,因此士兵们的积极性大增,战斗力也远超以往。

[var1]

在商鞅的带领下,秦军如同饥饿的虎狼一般将魏国占领下的河西之地尽数夺回,并且让魏国是损兵折将,元气大伤。更加重要的是,商鞅变法的成果惠及日后多代,让秦军的战斗力一直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因此与秦国利益冲突最大的魏国自然也就成了被重点征讨的对象,可以说,放走商鞅的行为,不但让魏国错失了变法图强的机会,更是让它在此后多年里一直面临着强敌的威胁。 商鞅之后,魏国又错过了大名鼎鼎的纵横家张仪。张仪本生于魏国的安邑,但后来投奔了秦国,并被惠文王引为客卿。尽管原本是魏国人,但张仪对付起“母国”说得上是毫不手软,他在秦军围攻魏国蒲阳之际劝说惠文王放弃攻城,并以此说服魏国献出上郡的十五个县,以及战略重地少梁。

[var1]

结果,此后张仪又多次率领秦军蚕食魏国,逐渐占领其领土,甚至劝说魏国臣服秦国。最开始,魏国当然是表示不同意,但秦国立刻就以此为由出兵攻打,强夺魏国城池。就这样,在秦国的强大国力以及张仪的威逼利诱之下,魏国多次背叛诸侯,合纵联盟臣服于秦,又多次被秦国蚕食土地,削弱实力。

[var1]

商鞅和张仪都出自魏国,又都在秦国位极人臣,而身处他们时代之后的范雎,也有着一样的经历。范雎生于魏国芮城,他出身贫寒,但才华十分出众,可惜的是,他本想为祖国效力,但却在魏国处处碰壁,怀才不遇。周赧王四十四年(前271),随着秦国使者的到来,范雎终于得到了施展才能的机会,他跟随秦使来到咸阳,从此便为秦国效忠。 当时,秦国国内的大权都被宣太后、宣太后的弟弟魏冉掌控,而昭襄王尽管已经五十多岁,却还只能参与部分事务的决策。范雎见状,便协助昭襄王将太后的权力剥夺,其亲族则被逐出了函谷关。靠着夺权之功,范雎被昭襄王封为了相国,从此掌管秦国军政大事,地位十分崇高。

[var1]

站在秦国的权力巅峰后,范雎当然要报复不重用自己甚至害得自己当年狼狈出逃的魏国。他先是将当年诬告自己与齐国有染,结果害得自己被鞭打得差点死掉的魏国中大夫须贾羞辱了一顿,让其在宴席上被犯人押着像马匹一样吃草料,而后又请昭襄王出面,逼着魏王索要当年下令鞭打自己的相国魏齐的项上人头,结果,魏齐不堪其辱自刎而死,而范雎也成功报了当年之仇。 另外,在范雎的帮助下,秦军于战场上也是无往不利,他虽然日后与白起结怨,并最终将其害死,但也曾经与之通力合作,共同南征北战。在二人合作期间,秦军曾经多次痛击魏国,而其中的功劳当然要算一份在范雎的身上。

由此观之,魏国虽然曾经培养了商鞅、张仪、范雎三大能臣却不能让他们为己所用,结果白白便宜了老对头秦国。这些人才不但让秦国变得更加强大,还帮助其反攻自己的母国,而被本国人才不断迫害的魏国,也实在是非常悲惨。

更多文章

  • 马陵之战,庞涓因何羞愧自刎而死,且死前长叹“遂成竖子之名”?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庞涓图像,庞涓在马陵之战的思维过程,马陵之战中孙膑和庞涓的特点

    从小学开始,我们就知道“孙庞斗智”的故事,现在人们对于庞涓的印象,大多都是停留在“志大才疏”、“嫉贤妒能”、“心胸狭窄”上,关于庞涓的惨死也是令人唏嘘,可是庞涓是为什么在马陵之战中几乎以同样的方式败北呢? [var1] 我们想要要弄明白这个原由,就要弄清楚当年的桂陵之战中庞涓到底遭受了什么。根据史料

  • 雄踞南方,曾经问鼎中原的楚国,如何失去了和秦国争天下的资本?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秦国楚国,楚国与秦国的疆域,楚国是被谁灭了的

    “荆蛮”楚国,雄踞南方,一直以来都是中原诸国的心腹大患。春秋时期,楚庄王成为五霸之一,曾率军直抵东周都城洛邑,在周王室边境陈兵示威,“观兵于周疆”,还问九鼎重量,意在“示欲逼周取天下”。战国时期,合纵连横针锋相对,弱国时而事秦、时而横齐,但楚国一直是五国合纵盟约的合纵长,也是继齐国之后,第二个敢和秦

  • 蜀汉灭亡后,吴国为什么还能硬撑17年?全因此人坐镇,名字很熟悉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魏灭蜀后吴国怎么样,东吴和蜀汉决战谁会赢,蜀汉东吴真实历史

    [var1] 公元279年,西晋益州刺史王濬自成都率领大军顺江而下,一路向东,兵不血刃攻克了长江沿岸的吴国城池。直到280年3月,王濬已经到达金陵城下。吴主孙皓只能坦肢露体,自缚双手,衔璧牵羊,以礼来降。 自此西晋实现了天下一统,完成了三国归晋的历史使命。但是很少有人注意,吴国灭亡和蜀国灭亡的时间相

  • 若秦未能一统六国,哪国可称雄?此人若在,秦国或被拉下神坛!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秦国真的一统六国了吗,秦国一统六国有多强大,秦赵魏楚哪个国家一统天下

    [var1]秦国能获胜不是运气,而是有多种原因。如明君理政,未出暴君。如后期优势巩固后,粮草丰盈。再如名臣良将多为秦所得。这在当时都是非常难见的。对各国而言,代代的相承,使国家难免出现暴君、昏君。而粮草的短缺与人才的流失也一直是各国间最大的问题所在。不过事无绝对,若历史能重来,天下重新洗牌,虽然秦国

  • 蔺相如完璧归赵,看起来赢了,实际上恰恰相反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蔺相如完璧归赵事例简短,蔺相如图片,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寓意

    [var1]战国后期的秦赵两国,是在两个军事实力差不多,而又存在竞争关系的国家。赵国的综合国力比秦国差很多,但是赵军实力和秦军差不多,秦军维持吃了很多苦头。秦昭王时代,在一系列连横的策略下,秦国开始傲视群雄,打残韩国、击败楚国,东方的齐国又被五国打的元气大伤。挡在秦国面前的只有赵军,谨慎起见,秦昭王

  • 负荆请罪的廉颇,他晚年的结局如何?着实令人惋惜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负荆请罪廉颇,负荆请罪的廉颇是个什么样的人,廉颇死在谁的手里

    [var1]众人皆听过“负荆请罪”的著名故事,赵国大将廉颇因眼红蔺相如的升迁之路,对其排斥刁难,大度的蔺相如不与计较,愧疚的廉颇背着荆条请求原谅。这件事也看出了廉颇的真性情、真品格,能够知错就改实乃勇夫!那他晚年的结局如何?说出来别不信。[var1]在赵孝王时期,廉颇曾经为赵国立下了赫赫战功,赵孝王

  • 被忽视的历史事件:霍去病彻底灭亡了韩国,即战国七雄之一的余烬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岳飞评价卫青和霍去病,史书记载霍去病之死,李文忠和霍去病

    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汉朝出动十万骑兵,越过大漠向匈奴发起大规模进攻,史称“漠北之战”。在卫青和霍去病的卓越指挥下,汉军歼灭匈奴八九万人。经此一战,“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漠北之战中,霍去病功绩最大,消灭匈奴左贤王部七万余人。但是,在光辉战绩的照耀下,霍去病另一项重要成就被掩盖了,被

  • 荆轲刺秦被处死,两千年后墓室挖开,发现难以接受的事实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荆轲在刺秦之前很有名吗,刺秦荆轲简介,历史上荆轲刺秦的经过

    [var1]《史记·刺客列传》《战国策》记载,荆轲(庆氏,又名庆轲)其人甚笃舞剑,掌握了一套剑术,然荆轲又颇嗜酒,故一直不得人器重。为了施展自己的抱负,荆轲求见卫国君主卫元君,慷慨激昂的演练一番剑术,未料被卫元君呵出门。荆轲失意,遂外出游历,并且遇见了战国颇负盛名的剑客盖聂,荆轲拜见盖聂,未料盖聂一

  • 英雄樊於期:自献头颅助荆轲,他与秦始皇的梁子到底是如何结下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秦始皇是怎么处置荆轲的,荆轲用几句话说服樊于期,假如秦始皇躲过了荆轲的刺杀

    提到樊於期,一系列的疑问扑面而来:樊於期到底是谁?他真的是某些历史学家宣称的与桓齮是同一个人吗?他到底为什么那么仇恨秦始皇?甚至达到了自愿献头颅帮助荆轲实现刺秦的目的?而一代帝王秦始皇为什么又是如此恨他?不仅戮杀了他的全族,还以“金千斤,邑万户”来悬赏其头颅呢?四木今天试图对这些疑问一一解释,探求答

  • 荆轲刺秦壮举广为流传,当时秦王为何要绕柱跑,而不直线跑?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荆轲在刺秦之前很有名吗,刺秦荆轲简介,历史上荆轲刺秦的经过

    [var1]荆轲本是燕国人,在赵国被灭了之后,燕王自知在劫难逃,于是计划着主动出击,给秦国以重创。这个事情经过严密计划,由勇士荆轲去执行。以秦国反将樊於期的人头和燕国的地图为礼物,荆轲踏上了刺秦之路。视死如归的荆轲,没有任何惧色,伴着凛冽的风,向秦国进发。此去就一个目的,置秦王嬴政于死地。哪怕是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