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周朝为什么要分封诸侯,直接自己统治不好吗?

周朝为什么要分封诸侯,直接自己统治不好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1285 更新时间:2024/1/13 2:47:07

为此,武王推出了一系列有别于夏商,但却是借鉴夏商的制度,其中有一条就是借鉴夏商的分封,在中原地区大规模施行“封国土建诸侯”制度,这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分封制”。

周朝自武王开始,历成王、康王二王,先后三次实行大规模的分封,《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载:“武王、成、康所封数百,而周姓者五十五,地上不过百里,下三十里,以辅王室”,周朝分封的诸侯国以姬姓为主,《荀子》载:“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初武王分封时,71个诸侯国,姬姓诸侯国就独占53个。之后分封以开国功臣、先圣后人,及前商贵族为主,如姜子牙分封在齐国,夏禹的后裔分封在杞国,商汤的后裔被分封在宋国。

西周的分封方式以“列爵惟五,分土惟三”为准,即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分封,封地按公侯方百里,伯方七十里,子男方五十里的方式赐予。

到这里,很多人就都会有这样一个疑问,为何周王会放弃直接统治整个天下的机会,转而是将土地封给诸侯王,让他们去统治天下呢?这到底是何原因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那就是西周所分封的诸侯国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周王册封的诸侯受命统治的地区,他们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的义务,需定期向周王朝觐纳贡,同时诸侯国的军队还必须随时听候周王的调遣,一旦周王征召就需随从作战。因此,尽管诸侯王享有很大的自治权,但他们与周王的关系本质上仍是君臣关系。

周王之所以会任命诸侯王去帮助自己统治全国各地区,其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缺乏统治天下的实力。武王之所以能克商,靠的并不是自己,而是八百诸侯。当时武王的周国疆域不过百里,人口不过六七万,所能动员的军队只是“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若没有八百诸侯会兵时所聚集的戎车四千乘,几乎没有可能击溃商朝的七十万大军。此后,即使周代商,其常备军也只有拱卫宗周的“西六师”和驻屯成周的“成周八师”,约十四万余人,这等规模的军队实难帮助周朝去直接掌控整个天下。

当然,有人会问,既然士兵数量不够,征召去不就行了吗?是的,士兵不够的确可以征召,但供养这些士兵的钱哪里来?要知道西周可是奴隶制时代,其生产力是非常底下,根本就不足以让西周去供养更多的军队。同时,如果西周要想直接统治整个中国,他势必就得派成千上万的官员去治理,试问这些官员的俸禄从哪里来?以当时西周的国力是绝对没有能力去供养这些官员的。因此,在西周没有足够的实力去直接管控天下的情况下,与其放任各地诸侯纷纷自立为王,倒不如由周王自己挑选出忠于周朝的臣子去各地担任诸侯王,这样至少各地诸侯王还能听从中央的调遣,奉周王为天子。

第二、当时的环境不足以让周朝直接管控天下。首先,我们要知道西周时期,中国还处于奴隶制时代,不但社会发展低下,全国各地的交通更是闭塞,各地的交流根本就不通畅,当时一个信息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最快也要半月的时间。试问就是这样的传播速度,西周何以去治理天下?

如果西周真如秦朝那般实行郡县制,恐怕天下不出半月就会大乱,比如一个地方出现旱灾,官府需要朝廷救灾,可是这个救灾请求传到周天子的手里,再周天子把批复意见传到地方官员手里,恐怕那个地方已经受灾一月有余,如此百姓若真是遭灾一个月没人管,试问地方会不出现动荡吗?因此,以当时的环境,西周仍缺乏统治一个疆域辽阔的大国的技术力量。

第三、实行分封制,容易为大众所接受,有利于巩固新兴的西周政权。在西周之前,夏商名义上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但实际上这大国却是有着一个个小部落或小国组成的,他们各自为政,有自己的文字,自己的文明,自己的制度,这些小国只是名义上效忠夏商中央朝廷,但实际上却是拥有着极大的自主权,几乎就是一个独立的王国。

因此,自西周初立时,无论是诸侯,还是百姓,在历经夏商近千年的统治下,他们早就习惯了在一个个小国里生活着的模式,他们根本就不认同自己是商人,而只认为自己是周国人、共国人、阮国人、黎国人。如此,如果西周初立,就废除这种已维持了近千年的统治模式,则势必会让国家出现动荡,而这对于初立的西周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毕竟说实在的,西周是以叛乱立国的,他的起家本来就不光彩,因此是急需稳定民心。

同时,对于西周来说,民心重要,那些手握重兵的诸侯王的心更重要。西周能克商靠的不是自己,而是那些手握重兵的诸侯,因此试想如果西周一开国,武王非但不奖赏那些诸侯,反而是将他们的封地剥夺,试问那些诸侯王岂能善罢甘休,而一旦这些诸侯王再反,试问西周挡得住吗?因此,武王要想新兴的周朝政权得到巩固,他就必须再行分封。

第四、奖赏开国功臣,笼络天下民心所需。武王克商能成功,除了有那些商朝诸侯王的协助,功劳最大的无疑是姜尚、周公、召公、康叔、丹季、太公、毕公等人。那武王建周后,这些功臣该如何奖赏呢?无疑最好的奖赏就是给他们封国,给予他们爵位,“裂土分封”、“授民授疆土”这无疑是当时那些功臣最想得到的,也是自认为可以得到的东西。于是乎,武王为了笼络这些功臣的心,他也就“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今山东临淄),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于燕(今北京琉璃河一带)。封弟叔鲜于管(今郑州东),弟叔度于蔡(今河南上蔡),余各以次受封”。

同时在笼络那些诸侯、功臣们的心后,他还得让天下臣民认为他周朝是正统,是天命所归,是神派来统治他们的王朝。那怎样才能让他们觉得周是正统呢?其实很简单,那就是让神农、黄帝、舜、禹等圣人之后来替周朝宣扬周的正统性,那如何让这些圣人之后答应周朝的要求呢?很简单,分封他们为诸侯王。“武王追思先圣,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武王此举受到圣人之后的赞赏,得到好处的他们自然也就在社会上替周朝树立起武王崇敬先圣欲行德政的“贤明君主”的形象,从而大大的稳固了周朝的统治。

第五、藩屏王室,维护西周对于天下的统治。刚才我们也说了,以新兴西周的实力,他是没有能力去统治天下的,那么西周要想稳固对于天下的统治该当如何呢?显然实施分封是最有效的方法,将姬姓宗室和忠于自己的功臣分封在各地,然后靠他们来统治天下,同时藩屏周王室。

而在当时西周分封的诸侯国当中,周初七十一封国中,姬姓诸侯国就有五十三个,《左传》载:“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管、蔡、成阝、霍、鲁、卫、毛、聃、郜、雍、曹、滕、毕、原、酆、郇,文之昭也;于阝、晋、应、韩,武之穆也;凡、蒋、邢、茅、胙、蔡,周公之胤也”,由此可知,西周分封天下,与其说是与公卿共天下,倒不如说是与王族兄弟共天下。武王的分封,究其原因就在于希望同族兄弟去稳固周王室的统治。

第六、实行分封,可使力量有限的周王坐王畿而治全国,坐享大国荣华。分封咋看起来是与周王室的统治无疑,但如果放在那个时代,却绝对是利大于弊的。实施分封制,不但能帮助周王室笼络人心,让周王室稳固对于天下的统治,且最为重要的就是能让周王稳坐钓鱼岛,从而坐王畿而治全国,坐享大国荣华。

我们都知道,周王克商靠的就是八百诸侯和那些功臣,这些诸侯能反商,一样也能反周,因此与其剥夺他们的封地,让他们再次造反,还不如将他们重新打乱,分封于全国各地,分而治之,将他们的势力维持在可以控制的范围之内,这样周王室就能以有限的实力去控制全国的各地诸侯王。毕竟,周王分封的大部分诸侯都是姬姓诸侯,有这些诸侯的帮忙,再加上周王室的力量,周朝已足以去控制其他诸侯王。

如此,周王室在能控制这些诸侯王的前提下,让诸侯王去统治全国地区,是既能稳固天下,又能获得与委派官员直接统治一样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实际利益,且还能省去士兵、官员的大笔薪俸开支,这样的无本生意,我想谁都愿意做吧。

因此,正是基于以上的六点原因,西周才会实行分封制,而不去直接统治天下。说白了,以当时的环境和局势,分封制是周王朝所能选的唯一的一种统治模式,其他别无选择。

更多文章

  • 印度的骄傲:奴隶制的巅峰、君主专制的孔雀王朝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古代印度奴隶制社会的四个阶段,印度的王朝,印度孔雀之国

    孔雀王朝以其空前强大的国家权力,完成了多项重要的事业。例如,旃陀罗笈多在全印度修建了发达的道路系统。道路设有驿站,每隔半里建一立柱作标记。阿育王时代又在各条道路两旁植树,隔约三里挖一口井,设立行人休息的处所。在主干道的交叉点附近,设立国家粮仓和仓库,供紧急时候使用。此外,为了提高农业产量,帝国还在各

  • 夏朝或许存在过,它比想象的落后太多,不是被商朝所灭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商朝灭夏朝电视剧,夏朝真的存在过吗,夏朝跟商朝同时存在吗

    在中国五千年历史进程中,当我们背诵朝代秩序时,总能熟练地说出“夏、商、周”。这也意味着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历史上确实存在着夏朝。但事实上,从一开始,我们就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夏朝的存在。最初,考古学家发现的与夏朝直接相关的文字记载出现在西周时期。在司马迁的《史记》中,对夏朝从建立到灭亡的过程有着清晰的记

  • 夏朝真的存在吗,我们看一下美国人是怎样看待夏朝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夏朝存在的五大证据,夏朝皇帝以及夏朝资料,国际上对夏朝的看法

    我们书上介绍的夏朝是在公元前2070年由大禹建立的,之后他儿子启开始了家天下的模式。大约在公元前1600年,夏朝最后一个国君桀被商汤推翻,夏朝灭亡。不过这个王朝是否存在,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确定一个文明存在的几个重要因素是文字、城市遗址、铜器使用。不过国内至今没有找到关于夏朝的任何遗址,更没有发现文

  • 一教授指出夏朝源头是埃及,无奈被四点证据否定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夏朝的十大秘密,有人说埃及就是夏朝,埃及夏朝知乎

    1928-1999年在河南安阳出土了十几万片甲骨文碎片,还发掘出了商朝宫殿和陵墓等遗迹,在《尚书》、《西京赋》等史书中都明确记载了商朝的历史,种种铁证证明商朝的确是存在于古中国。但奇怪的是,对于推灭一个存在将近500年朝代这种丰功伟绩,商朝却没有丝毫文字记载。按理说,商朝历史中应该对君王的政绩大肆鼓

  • 周武王90岁伐纣93岁去世?战国竹简揭开历史悬案,推翻了传统认知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按照这样说周武王在位93年,80岁继位,90岁克殷,他在90岁高龄时就征召了纣王,并亲自用箭射向纣王的尸体。大家都知道,即使今天科技发达如斯,90岁以上的人也很少有机会出游,更别说还要率大军出行了。那么,周武王的合理年龄到底有多大呢?到了今天,商周时期,历史上的人物的年龄那是没有一个年龄是记得清楚的

  • 周亡于褒姒?汉毁于貂蝉?陈圆圆灭了大明?果真是红颜祸水?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不能否认的是,历史上有些女性被当作工具,诱惑了掌权者,而致使当权者的统治出现了问题,或者可以说他们对历史进程中的某个因素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她们不是历史进程的决定因素,更何谈偌大的一个王朝被某个女人所灭?毕竟,她们所起的作用放置在历史长河中,也是微乎其微的。影视剧中的隋炀帝与萧美人史书中,或者野

  • 南朝刘子业:杀姑父强娶姑姑,与亲姐同流合污,纣王都自叹不如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刘子业被两个妃子掐死,刘子业是谁杀死的,刘子业真实故事完整版

    而在诸位皇帝当中,开国之君刘裕无疑是最光鲜夺目的一代枭雄,但与继任之君中的刘子业相比,在后世中留下的名声可就有些“相形见绌”了。公元449年二月,刘子业出生于今江苏省徐州市,是孝武帝刘骏的长子,生母文穆皇后王氏。刘子业幼年时经历过一场重大的浩劫,曾当过伯父刘劭的囚犯,期间几次险些遇害。由于刘骏常年在

  • 华夏民族四千年的期盼!夏朝、夏都与夏文化之谜终于彻底破解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夏朝皇帝都姓夏吗,夏朝文化总结,夏代的中国文化

    (作者:赵辉)中国的夏朝是否存在?夏朝的国都究竟在哪里?夏朝的国都究竟是怎样的规模?长期以来都是困扰中国历史学界与考古学界的一个头疼问题。后世各地也诞生了许多以史料文献,附会出了许多与夏都有关的地名,如夏邑、禹都、禹州、夏县、阳城等等。考古界以黄河流域这些地区为目标对夏文化的研究与寻找,经过几代人前

  • 我们被司马迁忽悠了上千年,真实的周厉王,在那些大鼎里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齐厉王刘次昌与姐姐,厉王入狱,厉王刘长的后代

    然而从出土一些青铜器,比如《虢仲盨》《噩侯驭方鼎》等,从这些铭文上看,周厉王是一位集赫赫军功于一身的君王,他南征淮夷,北伐严狁,东讨宿夷,为维护西周的统治奠定了基础。我们现在评价周厉王,不能在时下背景下去评论,而应该回到周朝当时的环境去研究。周厉王为何要改革周王朝是从原始社会脱胎出来的国家,《诗·大

  • 匈奴问题上,“周朝得中策、汉朝得下策、秦朝无策”,有何道理?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周朝有匈奴吗,汉朝和匈奴之战谁胜了,周朝对匈奴打过仗吗

    由于西周采取分封制,即封邦建国。也就是说,西周的对匈奴政策,其实是北方诸侯国各自的对外政策,并不具有充分的由中央统一指挥的特性。而作为和匈奴直接接触的人,北方的众诸侯国,能够做出比较切实的反应。严尤说“周朝得中策”,肯定的便是各诸侯国的因地制宜。对于北方的众诸侯国而言,抵抗匈奴不仅是他们作为诸侯的使